桂峰村 明清“小福州”

来源 :海峡摄影时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si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桂峰古民居历史上曾名桂岭、又叫蔡岭、岭头。其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区占地面积13公倾,传统街区建筑群面积2.6万平方米。现存古民居39幢中,最早的建于明代后期。整个村落建筑风格独特,依山就势分布于村的三面山坡上,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村中小桥流水,曲巷通幽,素有“小福州”之美称。
  桂峰村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洋中镇之东北向,海拔550米,地处半高山谷地,四周群山环抱,云雾萦绕,山青水秀,气候宜人,历史上曾被誉为“山中理窟”、“云霞仙境”。整个村落依山就势分布在三面山坡上,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正面临谷,一条溪水贯穿全村。村口处建“石印三桥”,以扼水口,形成了典型的藏风聚气、负阴抱阳的风水格局。
  桂峰村历史悠久,自北宋名臣蔡襄之九世孙蔡长于宋淳祐七年(公元1247)肇基以来,迄今已760多年。那时因尤溪至福州的一条官道从此经过,桂峰村成了尤溪内地的达官贵人、商贾小贩和艄排工人往返福州的必经之地和食宿的唯一中转站。这使得桂峰迅速地繁华起来,素有“小福州”之美称。“四寻客栈五步楼,比屋弦声乐悠悠;梦寐以求寄居地,旅客旋步三回头”是当时桂峰的写照。至元代初年,蔡氏子孙在这里扎根下来,开始大规模开荒造田,广种桂花,遂又改村名为“桂岭”。蔡氏自蔡长始至今已在桂峰繁衍34代,裔孙遍及各地。蔡氏子孙承祖训以耕读传家,尤其崇文尚学,历代儒风不衰。据记载,明清两代中进士3名、中举人12名、中秀才412名。
  民居古厝
  桂峰整个村庄均依山就势分布于村中的三面山坡上,层层叠叠,错落有致。这些大厝布局集中,有着鲜明的地域特征,主体皆为二进制穿斗式二层歇山顶木结构建筑。不用一钉一铁,全是榫铆镶嵌而成,斗拱翘角,装饰华丽,工艺精湛,雕刻精美,神态逼真,用料考究,做工细腻,数量繁多,保留完整,蔚为大观,是研究历史和明、清建筑艺术的“活化石”。因受地形限制,桂峰村少有移山填海式的建设,大多是在原址上的复建,故能保留较为完整的传统村落风貌。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权威人士到此参观考察后惊呼:“厝厝均有文化,满街都是历史”。如今许多游客正是冲着这几十座古建筑而翻山越岭,远道前来探幽解秘,休闲消暑。
  现存清代以前的古建筑39座,首推“祖厝”与“宗祠”。
  祖厝位于村中心,坐南朝北,占地面积1390平方米,建筑面积730平方米,为二进单檐歇山顶木结构,是蔡氏最早的肇基之地。背倚山脉如凤飞临,树木葱茏茂盛,对面横头墩似案横展于百米开外,墩上两坵大田像书远置案上,春来新秧纵横水面,形如字文,勘舆先生形象逼真地称之为“飞凤衔书”。整座建筑四周环有石砌走廊,屋后有五层花台,花台沟边左右各有一口小水井,清泉汩汩,誉为风水的“龙眼”。从建筑的风格来看,祖庙并不豪华,但在蔡氏子孙的眼中,却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蔡氏宗祠位于石印桥的上游30米处,系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己酉进士蔡茂相高中后第二年主持兴建的。宗祠为二进制单檐歇山顶抬梁式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948平方米,建筑面积616平方米,为蔡氏族姓最重要的纪念性建筑之一。正堂为祀典活动的主要场所。中堂前是一个小庭院,院右边立一根围斗式石旗杆,高约6米,左右埕立有旗杆硖九副。门前华表小巧华丽,额书“蔡氏宗祠”,石门框刻有对联,上联为“绳其祖武唯耕读”,下联是“贻厥孙谋在俭勤”。登斯堂者,敬仰之心油然而生。
  后门田大厝占地3亩有余,位于桂峰的一个北面山坳里,座东朝西。始建于清咸丰年间,工程浩大为全村之最。光外围山墙就迤逦数百米长,就山势而筑,连绵起伏宛如长城,煞是好看!桂峰古厝多为二进制,唯此座为三进制大厝,独冠全村。
  桂酒飘香
  “足未临村口,已闻佳酿香”,桂峰人能酿酒,会喝酒,家家藏它三五坛。每逢嘉宾临门,首先搬出的是家酿老酒,酒自然就成了迎宾待客的常备品。
  山高水更高。地处海拔500多米的高山上,家家屋后有泉眼,眼眼皆矿泉。桂峰人,凭借着眼眼晶莹剔透的天然矿泉水,酿出了清醇爽口,味浓香远,风味独特的陈年佳酿。若在温酒时再加进桂花干瓣而封藏的陈年桂花酿,那更是堪称“未曾开坛已闻香,洗瓮醉倒过路人”的酒中精品。平时家常便饭,农忙晚餐,佐上四两半斤老酒舒筋活血。冷天以酒热身,累了以酒解乏,烦了以酒消愁,输了以酒代罚。
  自古好酒要配好莱,桂峰人平时喝酒不大讲究莱的质量,但很有地方特色,俗话云:“配酒萝卜炒鼠干,半夜柿丸番薯干”,“鲜虾老鼠腊,下酒嘀嘟哒”,“芋头目鱼干,酒饮一大缸”……冬季的老鼠干是桂峰最具特色的名莱,将鼠干切成细条,热锅快炒,调芡酸辣,味美香酥,小碟胜大盘。三五个人饮酒,再抓只番鸭,又可烹出三两碗好莱:红糟爆鸭肉、清烩头翅爪、豆腐煨下水,干汤齐备乃绝好的下酒佳肴。
其他文献
在中国,社戏自有一份独特的乡土气质。逢年过节,村里都要请戏班来演三五天的戏,邻近村庄的群众都会赶来观看。  社戏,又叫神戏。每年正月请神仪式事毕,便在神社里排上几天戏。由于是给新请回来的社神接风,当地人管叫“神戏”。社戏是神事的部分,不能缺省,否则社神一不高兴,轻则当年要欠收,重则村户不平安。社戏的戏班是外地请来的,年前要联系好。  社神的日子大多定在春节十五前,村民一般以正月为春节,除却正月初一
期刊
英国人斯蒂芬·泰勒近日宣布打破了世界上最长的舌头纪录,他的舌头比自己先前的纪录更长。现年51岁的斯蒂芬·泰勒在2009年首次获得这项殊荣,当时他的舌头长度为9.5厘米。现在他再次测量发现舌头长度为9.8厘米——比之前长了0.3厘米。斯蒂芬开玩笑说:“舌头一直在长,也许是因为我参加所有的电视节目都一直吐着舌头的缘故。”
期刊
图中这头机械龙名叫Tradinno,有15.5米长,11吨重,通过无线遥控进行控制,它可以行走、喷火。它于2010年在德国第一次亮相,而现在他变得更加厉害了,它被列为2014年吉尼斯纪录中最长可行走机械巨兽。
期刊
南坑村位于赣西北,隶属于安义县,距离江西省省会南昌市只有80余公里。自2012年夏天起,南坑村就只剩下钟兆武一家。没多久,他的妻子到安义县城帮二儿子带孩子,这个原本有32户人家、136口人的村子,就只剩下钟兆武和他生活不能自理的女儿。  每天早中晚,钟兆武家的房顶总会升起袅袅炊烟,表明这里还住着人家。但放眼四望,满地的野草和落叶,以及邻家门窗上的蜘蛛网,都在述说着这个村子的萧条。要不是这个身体干瘦
期刊
福建儒村受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畲族文化、三山文化等不同地域文化熏染,无论是建筑风格还是主题功能都独具特色。此外,还有许多涉台村落作为整体形式存在的物化印证,至今仍延续着闽台“五缘”纽带这一功能和传统。  经专家考证,福建境内现存古村落最早可上溯到两晋时期,但由于历史变迁,现存绝大多数村落格局都是在明清时期完成的。目前保存下来的古村落大都地处偏僻,其中不少整体格局和生活方式都完整地保留了下
期刊
9月16日傍晚,台风“万宜”袭击日本,京都、大阪等地河水泛滥,浊流湍急。而就在当天,中国留学生严俊在危急时刻,勇敢跳入河水中救出日本落水儿童,这一新闻立即在日本传播,并成为当天暴雨中“感动日本的一幕”,日本媒体和民众一片赞叹,称他为“勇敢的中国人”。9月18日,大阪警察署和严俊所打工的日本罗森超市分别向他颁发了感谢状,以表彰他英勇救人的勇气。现在中日之间由于钓鱼岛问题、历史问题等因素,关系一直僵化
期刊
千年古邑三溪村位于福建长乐市江田镇,背倚屏山面向东海,潼溪、北溪和南溪穿村而过,山清水秀石奇洞美,朱熹曾游览和传学于此,题“溪山第一”四字。  三溪村的人文景观资源十分丰富,是省级首批5个历史文化名村之一,自唐至清,仅潘氏一族就出进士上百人,有“一门十进士,四世五中丞”之美誉。横跨溪上的五座唐宋古石桥颇具江南水乡的意韵,端午龙舟夜渡是当地独有的习俗。“爱想闲,嫁到三溪石门前。水碓米,柴对行,担水门
期刊
法国公司CiteCreation在德国柏林某地制作了这么一个超级涂鸦墙,面积约有2.2万平方米,把整个楼盘变成了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整个涂鸦请了80名涂鸦师进行设计和制作,整个项目花了一个月时间,在今年8月完工。他们也希望这个作品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室外涂鸦。
期刊
培田客家古村位于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宣和乡境内,至今仍保存着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群。其精致的建筑,精湛的工艺,浓郁的客家人文气息,是客家建筑文化的经典之作,有“民间故宫”之美誉。  培田村距今有800多年的历史。冠豸山、笔架山、武夷山余脉自北向南直落此地,好像三龙怀抱;村外5个山头,又像是五虎雄据,风景宜人。据载,明、清时期培田村处于长汀、连城两县官道的驿站上,同时又是汀州、龙岩等地竹、木、
期刊
下梅村保存着明清时代典型的建筑群,商周时期就有了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迹,村落建于隋朝,里坊兴于宋朝,街市隆于清朝。清康熙、乾隆年间,下梅村曾是武夷山的茶市,兴盛一时,现仍保留具有清代建筑特色的古民居30多幢,这些集砖雕、石雕、木雕艺术于一体的古民居建筑群蕴藏着丰厚的人文景观资源。  下梅村位于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梅溪下游东岸,自古以来就是茶村。一到春天,家家户户采茶、做茶,满村茶香。清康熙、乾隆年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