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康氏粉蚧属于同翅目粉蚧科,又名梨粉蚧、李粉蚧、桑粉蚧。在果树上主要危害梨、苹果、桃、李、杏、山楂、葡萄等,属杂食性害虫。近年来由于滦南县梨园栽培面积逐年增加,再加上果实套袋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康氏粉蚧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生存环境,使其发生程度不断加重,现已成为梨园生产栽培中最易发生的一个重要害虫,造成梨果品质和产量的下降,严重影响梨农的经济效益。
1 发生规律
梨园康氏粉蚧在滦南县一年发生3代,主要以卵在树干、枝条粗皮缝隙、剪锯口、翘皮下、根际周围土块等隐蔽处越冬。翌年春梨树发芽时,越冬卵开始孵化,孵化为若虫。第1代若虫发生盛期为5月中下旬,主要危害梨树枝干、嫩芽,第2代若虫发生盛期为7月中下旬,第3代若虫发生盛期为8月下旬。第2、3代主要危害果实,集中在梗洼、萼洼处,并且能转移梨树危害。雌若虫发育期为35~50天,脱皮3次即为成虫。雄若虫发育期为25~37天,3龄后进入蛹期静止于茧内而后化蛹,以后羽化为成虫。9月下旬雌雄虫交尾后雄虫死亡,雌成虫取食一段时间后爬到枝干粗皮裂缝、树杈等处分泌棉絮状蜡质卵囊,后将卵产在卵囊内,以末代卵越冬。每头雌成虫可产卵200~400粒,初孵幼虫有聚集习性,5~7天后逐渐扩散危害。
2 危害特点
康氏粉蚧为刺吸式口器,以成虫和若虫吸食梨园嫩芽、嫩叶、果实、枝干汁液。其繁殖速度快,危害隐蔽并且集中。嫩枝被害后,被害处肿胀,削弱树势,造成梨树皮纵裂而枯死。排泄的蜜露常引起煤污病发生,影响光合作用。套袋后钻入果袋内吸取果实汁液,群居在萼洼和梗洼处,分泌白色蜡粉,污染果实,造成组织坏死,出现黑点或黑斑,甚至腐烂,使被害梨果畸形,失去商品价值和实用价值。康氏粉蚧具有喜阴怕阳的特点,阴暗潮湿环境是其繁殖危害的最佳场所。因此,枝量大、树冠郁闭、光照条件差的套袋梨园更容易发生,并且一旦进入果袋内,就会大量繁殖而发生危害。
3 防治措施
3.1 做好预测预报
预测预报是防治康氏粉蚧虫害工作的基础。经过滦南县森林植物保护检疫站5个测报点、5块固定标准地、15块临时标准地每年对它的观察记载,并结合当地的气象因子,对康氏粉蚧发生的程度和范围做出中长期预报,较准确监测出康氏粉蚧卵孵化盛期和成虫羽化盛期,经多年数据积累,滦南县梨园康氏粉蚧5月中下旬、7月中下旬、8月下旬分别为第1代、第2代、第3代若虫发生盛期。
3.2 有效的管理措施
根据梨树的无公害丰产栽培技术,制定出适宜梨园的管理措施,合理修剪,调整树势结构,减少枝量,使树冠通风透光良好,避免郁闭。
3.3 梨园间作
梨园间作地被覆盖植物或自然生草,可以减少害虫数量,增加草蛉、瓢虫等天敌数量,对康氏粉蚧有明显的防治和控制作用。
3.4 人工防治
3.4.1 清园 在果实采收后及时清理果园,将枯枝、落叶、废弃袋、旧纸袋、杂草和病虫果等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越冬虫源,降低虫口基数。
3.4.2 刮刷树皮 冬季或早春细致刮除老翘皮,消灭树皮缝中的越冬卵,集中深埋或烧毁,或用硬毛刷刷除越冬卵,减少越冬基数。
3.4.3 绑草把 9月上中旬雌成虫产卵前在树干上绑草把,诱集雌成虫在草把中产卵,入冬后解下集中烧毁。
3.4.4 涂抹粘虫胶 在害虫上树危害之前,涂抹粘虫胶,宜早不宜迟。用粘虫胶在树枝干上涂一个2~3厘米宽的闭合胶环,虫害严重的果园可适当涂宽些,每隔10~15天涂1次,最好是用胶带在枝干上光滑处缠绕一周,然后将粘虫胶均匀涂抹在胶带上。
3.4.5 套袋时扎口要严 康氏粉蚧喜欢阴暗,有钻袋习性,套袋时,口要扎紧,切勿松动,不留缝,袋口扎成铅笔头状,可减少该虫入袋数量。袋口不严造成其大量入袋,同时它还可通过透水口、通气口进入袋内。
3.5 生物防治
保护康氏粉蚧天敌。康氏粉蚧的天敌有草蛉和多种瓢虫,应注意保护利用,抑制康氏粉蚧的危害发生。
3.6 化学防治
3.6.1 涂药环 若虫上树前,在树干上距地面50厘米处,将老翘皮刮除后,涂抹10厘米宽100倍吡虫啉药环,以阻杀若虫上树。每隔10~15天涂1次,连涂2~3次。
3.6.2 药剂防治 在春季梨树花芽萌动初期(即3月中下旬),用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索利巴尔50~80倍液。在梨树生长季防治主要有3个关键时期,为5月中下旬、7月中下旬、8月下旬,最好在果实套袋前用药,消灭康氏粉蚧。第1代康氏粉蚧防治的关键时期是5月中下旬,此期需连续用药2次,间隔期为7天,药剂用48%乐斯本乳油2 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第2、3代若虫发生盛期,此期该虫多数已进入袋内危害,喷药时一定要将袋喷湿,使药液能渗入袋内杀虫。可选用内吸性、熏蒸性强的农药,如48%乐斯本乳油1 500~2 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加0.3%~0.5%柴油乳剂或粘土柴油乳剂混用,对已开始分泌蜡粉介壳的若虫有很好杀伤作用,可延长防治适期提高防效。
(作者联系电话:0315-2450171)
1 发生规律
梨园康氏粉蚧在滦南县一年发生3代,主要以卵在树干、枝条粗皮缝隙、剪锯口、翘皮下、根际周围土块等隐蔽处越冬。翌年春梨树发芽时,越冬卵开始孵化,孵化为若虫。第1代若虫发生盛期为5月中下旬,主要危害梨树枝干、嫩芽,第2代若虫发生盛期为7月中下旬,第3代若虫发生盛期为8月下旬。第2、3代主要危害果实,集中在梗洼、萼洼处,并且能转移梨树危害。雌若虫发育期为35~50天,脱皮3次即为成虫。雄若虫发育期为25~37天,3龄后进入蛹期静止于茧内而后化蛹,以后羽化为成虫。9月下旬雌雄虫交尾后雄虫死亡,雌成虫取食一段时间后爬到枝干粗皮裂缝、树杈等处分泌棉絮状蜡质卵囊,后将卵产在卵囊内,以末代卵越冬。每头雌成虫可产卵200~400粒,初孵幼虫有聚集习性,5~7天后逐渐扩散危害。
2 危害特点
康氏粉蚧为刺吸式口器,以成虫和若虫吸食梨园嫩芽、嫩叶、果实、枝干汁液。其繁殖速度快,危害隐蔽并且集中。嫩枝被害后,被害处肿胀,削弱树势,造成梨树皮纵裂而枯死。排泄的蜜露常引起煤污病发生,影响光合作用。套袋后钻入果袋内吸取果实汁液,群居在萼洼和梗洼处,分泌白色蜡粉,污染果实,造成组织坏死,出现黑点或黑斑,甚至腐烂,使被害梨果畸形,失去商品价值和实用价值。康氏粉蚧具有喜阴怕阳的特点,阴暗潮湿环境是其繁殖危害的最佳场所。因此,枝量大、树冠郁闭、光照条件差的套袋梨园更容易发生,并且一旦进入果袋内,就会大量繁殖而发生危害。
3 防治措施
3.1 做好预测预报
预测预报是防治康氏粉蚧虫害工作的基础。经过滦南县森林植物保护检疫站5个测报点、5块固定标准地、15块临时标准地每年对它的观察记载,并结合当地的气象因子,对康氏粉蚧发生的程度和范围做出中长期预报,较准确监测出康氏粉蚧卵孵化盛期和成虫羽化盛期,经多年数据积累,滦南县梨园康氏粉蚧5月中下旬、7月中下旬、8月下旬分别为第1代、第2代、第3代若虫发生盛期。
3.2 有效的管理措施
根据梨树的无公害丰产栽培技术,制定出适宜梨园的管理措施,合理修剪,调整树势结构,减少枝量,使树冠通风透光良好,避免郁闭。
3.3 梨园间作
梨园间作地被覆盖植物或自然生草,可以减少害虫数量,增加草蛉、瓢虫等天敌数量,对康氏粉蚧有明显的防治和控制作用。
3.4 人工防治
3.4.1 清园 在果实采收后及时清理果园,将枯枝、落叶、废弃袋、旧纸袋、杂草和病虫果等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越冬虫源,降低虫口基数。
3.4.2 刮刷树皮 冬季或早春细致刮除老翘皮,消灭树皮缝中的越冬卵,集中深埋或烧毁,或用硬毛刷刷除越冬卵,减少越冬基数。
3.4.3 绑草把 9月上中旬雌成虫产卵前在树干上绑草把,诱集雌成虫在草把中产卵,入冬后解下集中烧毁。
3.4.4 涂抹粘虫胶 在害虫上树危害之前,涂抹粘虫胶,宜早不宜迟。用粘虫胶在树枝干上涂一个2~3厘米宽的闭合胶环,虫害严重的果园可适当涂宽些,每隔10~15天涂1次,最好是用胶带在枝干上光滑处缠绕一周,然后将粘虫胶均匀涂抹在胶带上。
3.4.5 套袋时扎口要严 康氏粉蚧喜欢阴暗,有钻袋习性,套袋时,口要扎紧,切勿松动,不留缝,袋口扎成铅笔头状,可减少该虫入袋数量。袋口不严造成其大量入袋,同时它还可通过透水口、通气口进入袋内。
3.5 生物防治
保护康氏粉蚧天敌。康氏粉蚧的天敌有草蛉和多种瓢虫,应注意保护利用,抑制康氏粉蚧的危害发生。
3.6 化学防治
3.6.1 涂药环 若虫上树前,在树干上距地面50厘米处,将老翘皮刮除后,涂抹10厘米宽100倍吡虫啉药环,以阻杀若虫上树。每隔10~15天涂1次,连涂2~3次。
3.6.2 药剂防治 在春季梨树花芽萌动初期(即3月中下旬),用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索利巴尔50~80倍液。在梨树生长季防治主要有3个关键时期,为5月中下旬、7月中下旬、8月下旬,最好在果实套袋前用药,消灭康氏粉蚧。第1代康氏粉蚧防治的关键时期是5月中下旬,此期需连续用药2次,间隔期为7天,药剂用48%乐斯本乳油2 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第2、3代若虫发生盛期,此期该虫多数已进入袋内危害,喷药时一定要将袋喷湿,使药液能渗入袋内杀虫。可选用内吸性、熏蒸性强的农药,如48%乐斯本乳油1 500~2 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加0.3%~0.5%柴油乳剂或粘土柴油乳剂混用,对已开始分泌蜡粉介壳的若虫有很好杀伤作用,可延长防治适期提高防效。
(作者联系电话:0315-245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