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近海第一茶园

来源 :中外烟酒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C_luop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近海,受潮汐和大片松林的影响,这里形成了独特的小气候,这个茶园的春天比周边地区迟来半个月,因此这里的茶树春末夏初才开始发芽。这是世界上冬眠时间最长、发芽最晚的茶树。
  
  “离海靠山、背风向阳”是南茶北引之初的指导思想,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茶叶种植在日照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日照因此也被誉为“江北第一茶乡”。与此同时,日照近百公里“黄金海岸线”自然也成了茶树种植的“禁地”。然而,这一理念却在今天被人颠覆了。走在日照海滨森林公园南侧,沿金色沙滩揽海拥林,听松涛阵阵,海澜声声,望水波澹澹,青山悠悠,有谁会想到在这离海不足百米的松林深处竟然别有洞天、藏得百亩茶园。
  这片紧靠海岸的松林里,沿通幽曲径走不了几步,就到了中国近海第一茶园—“御海湾”茶园。由于近海,受潮汐和大片松林的影响,这里形成了独特的小气候,这个茶园的春天比周边地区迟来半个月,因此这里的茶树春末夏初才开始发芽。这是世界上冬眠时间最长、发芽最晚的茶树。用韬光养晦、厚积薄发来形容这里的茶树最恰当不过了,因为冬眠越长的茶,其叶片蕴藏的养分就越丰满敦厚。
  这片茶园依山傍海,背风向阳,雨量充沛,光照时长,松柏环抱,远离污染,加之天然形成的恰到好处的土壤酸碱度,冬温夏凉的气候,使得御海湾的茶叶生长期长,芽叶肥厚,各种有益的物质含量高且丰富。这样难得的地理和生长光照条件,在以往却普遍不被看好。茶园的主人叫薄子宝,新世纪之初,他经过3年考察,带着8个老人,经过7年反复摸索,终于在中国茶史上留下了这力透纸背的一笔。毫无疑问,他创造了一个奇迹,创造了一段新的纪元,树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1966年,16岁的薄子宝师从著名教授虞富莲先生学习种茶,成了日照县南茶北引的第一代技术员。后来,他又搞过装修,当老师,搞企业,上北大,但是他对茶叶的感情从未间断。凭着对茶的经验积累,他先后出版过《南茶北引》宣传册和以四字经的形式撰写的《茶树栽培与管理》,成为当时全(日照)县学习种茶技术的工具书。
  “蓝天、碧海、金沙滩,这么好的自然条件,怎么能没有一棵茶树呢?”这在薄子宝心里一直是个遗憾:“这对远道而来的游客和日照绿茶发展都是一个遗憾。”为了弥补这一缺憾,他下决心要在海边创建一个近海生态模式茶园。经过十年不屈不挠地奋斗,这个遗憾成了美谈,成了百公里金沙滩的又一胜景。
  冬不盖,夏不采,只取春秋 人不管,茶不赖,大道自然
  “茶树原本生于自然,长于自然。要种出好茶,必须最大限度地还原茶叶生长的自然环境,尽量减少人为干涉。”从建园之初,薄子宝就秉承了“道法自然”的半野生生态管理模式。他对茶园的管理经验就是尽量少管,甚至不管,让茶树处于半野生状态,尽可能地回归自然。他的管理,也仅仅是为茶树的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自然生态,然后就是放纵它们,让它们任其自然。之所以选择这种模式,更重要的是这里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是这里由于冬期长,病虫不能再次越冬繁殖,所以病虫极少;二是这个茶园三面环林,一面靠海,外围的病虫也很难侵扰到此。
  为给茶树生长创造更有利的生态环境,薄子宝创造了新的种茶理论—“种茶四结合”,即种茶“与土壤改良相结合、与水利建设相结合、与植树造林相结合、与观光旅游相结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与植树造林相结合”。走进御海湾茶园,你就会发现这里的茶园被一排排密不透风的松柏分割成方块。据介绍,御海湾茶园到目前共栽植了15000余株白皮松和30000多株侧柏,为茶园建起了厚实的挡风屏障,这道屏障不但风大能疏、严寒能挡,还有利于营造出适宜茶树生长的“小气候”。“山东茶发展最大的瓶颈之一就是越冬管理,2010年日照遭受了300年不遇的旱灾,百年不遇的严冬,致使2011年茶树大面积受害减产,而我们茶园却没冻死一棵茶,减产也不大。”薄子宝介绍说,“我们的茶树,冬不盖、夏不采,只取春秋。茶树如人,也需要强健的体魄,也需要休养生息!夏天是让茶树休养生息,提高抵抗力,增强体魄,提高茶品内质和茶树安全越冬的重要保证。为了产量而急功近利,过度采摘,就是透支茶树的体力。”笔者走过十几个茶园,发现这个茶园的茶树是山东最高、最壮的茶树。
  “御海湾的茶园没用过一粒化学肥料。”薄子宝介绍说:“我们茶园只使用鸡粪、豆粕作为基肥。既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又从源头上避免了化学肥料对土壤的污染,为生产优质茶叶奠定了基础。化肥、激素催起的茶树本来就先天不足,过分采摘又会大伤元气,所以很难安全越冬,一遇冻害就会减产甚至绝产。”御海湾茶厂自建成投产以来,茶叶价格一直稳定在1500元/斤,而且从未在茶园之外销售一两茶叶,仅在茶园内,就供不应求。
  游罢品茗,笔者发现,冲泡后的芽叶舒展后与刚采的鲜叶一样翠绿,而且连冲六七次而色不变、味不淡。据介绍,这个茶叶冲泡后,即便隔夜重泡,色味也不会变。
  品茗观涛融圣景 茶道无形亦有形
  雾松翠柏片片,茶树鳞次栉比,置身御海湾,你可品茶听涛,同时体验到大海的宽广和绿茶之幽香。现在的御海湾,已经是远近闻名的中国首个近海观光生态茶园,也是游客和市民了解和品味日照海、茶文化新的聚点。
  顺幽径拾阶而上,路旁的天韵陨石上赫然刻着“中国近海第一茶”七个大字。 进入“柏洞一线天”后,道窄仅容一人,穿柏跨桥,一排排整齐的茶树貌似一条条刚被梳理过的绿丝带放在松间。
  漫步在“茶寿道”,从“十岁入学”到“一百零八岁茶寿人生”被浓缩在举步之间,人生百年不过几步,一步不慎,便可能误入歧途。几步之间,顿彻顿悟。
  “鱼骨亭”下一根丈余抹香鲸下颚骨,诗云,“遨游环球搏大洋,傲视五洲观沧桑,白骨铮铮寒天地,敢问谁能澄四方”,个中含义让人不禁无限遐想。
  继续前行,茶园内镶嵌定位石与正步石各一块,两石距离仅仅几十米,数年来仅有一十岁女童能闭目自定位石走至正步石。
  左拐顺坡而下,沧桑亭内立一尊木化石,周长近5米,是古松历经2.5亿年之造化,终成水晶玛瑙于不朽,让人感叹大自然力量的同时,也感到了人生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
  继续前行,便进入了御海茶苑,游客采茶、品茶、看茶文化表演,都集于此处。住在这里,不仅可以即时进行采茶、制茶、赏茶、品茶,而且随时可以赶海拾贝;早上可观日出,沐浴第一缕阳光,晚上可观赏月娥出海,倾听海韵涛声。
  “文化是茶的灵魂所在,如果茶除去文化这个灵魂,就是个普通的树叶子。”御海湾的发展过程中,薄子宝一直致力于茶文化品位的凝聚和提炼。近年来,薄子宝热衷于研究中国的儒道哲学和西方哲学,并努力将哲学融入到茶文化中。
  “山东茶文化既不失江南茶文化的细腻与淡雅,更兼具齐鲁文化的豁达、豪爽与真诚。”
  御海湾这“管与不管”的管理理念,也充分体现了薄子宝儒道并举的哲学理念,将无形的文化融入有形的自然之中,让有形的自然体现无形的文化。
  “我做茶,不是为了让自己多富有,仅仅是为了实现自己对茶文化的追求和向往。我爱茶,因为它能让我集锻炼、娱乐、收获于一体。”在薄子宝思想中,茶,就是自然与文化的碰撞,人生与社会的和谐。忙忙碌碌之后,如果能静心品一品恬静淡雅之茗茶,也正是“御海湾”茶文化之所指。
其他文献
茶,挺尴尬。我国茶叶产量稳居世界第一,出口量多年来一直位列世界前三。然而,在茶行业中却流传着“7万茶企不及一家立顿”的说法。打造强势品牌成为众多茶企的心头大事,从2011年开始,茶企在上市融资与创意营销方面曾有诸多尝试。乍暖还寒时节,中国茶行业的春天已经不远。    作为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是个“飞人”,今天还在北京,可能明天就到了宜宾,又或许是云南、贵州、江浙。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各地奔
期刊
从青岛的海岸向南,过了胶南,就是日照了。作为山东省最靠南的城市,这里面朝大海,视野开阔,气候宜人。  每年农历六月十九,当地农民会用当年新磨的面做饼。饼是圆的,黄澄澄的,像太阳一样。原来,人们就是要用这种太阳一样温暖的饼来供奉太阳,感谢太阳给了大地阳光,让农民获得了丰收。后来,这种饼越做越大,厚的叫锅饼,薄的叫煎饼,这就是山东大煎饼的来历。  日照这个名字和太阳当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据考证,《山
期刊
提到品牌建设,陈宗懋院士“茶叶品牌不宜过多”的观点给日照绿茶业“泼了一盆冷水”,却很有启发性。建立和发展品牌非常重要,但品牌的建设并不是越多越好。    2011年11月4日至6日,中国茶叶学会团体会员会议暨科技创新与茶产业转型升级学术研讨会在日照会展中心隆重举行,来自全国的600多名茶业专家齐聚日照纵论茶业发展,为日照绿茶的发展提出了不少中肯的建议。  在11月5日召开的专題报告会上,不少茶业专
期刊
中国茶叶学会团体会员会议及其举办的“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是中国茶叶界较高层次的茶事活动,在整个中国茶叶界的地位和影响力也无疑是举足轻重的。    2011年11月4日至6日,中国茶叶学会团体会员会议在日照会展中心举办,来自全国的茶学专家600余人齐聚港城,共话茶产业的发展和茶文化的传承。中国茶叶学会团体会员会议及其举办的“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是中国茶叶界较高层次的茶事活动,在整个中国茶叶界的地
期刊
淞晨茶业的模式使茶园的生态系统和茶树营养循环体系进入良性循环。在一个有机生产基地中,不再是单一的茶树品种,而是强调种养结合的生物多样性,通过农、林、牧、渔合理配量,形成营养物质循环利用的综合农业系统。    养鸡种菜的茶园  走进位于日照市岚山区巨峰镇的淞晨茶业公司茶园,未见茶树,先闻鸡鸣,远远望见一大片白菜地。生产路两旁,花红柳绿,有黑松、侧柏、龙柏,还有无数叫不上名字的花草,两块茶田之间有片果
期刊
茶叶内质好,沏出来就透亮。夏秋茶或一年以上的茶,一沏就是浑的,喝着不是味儿。因此,追求茶品成了王秀兰经营张一元的一条路子。    老北京有一句顺口溜,说是“吃点心找正明斋,买茶叶认张一元”。直到今天,每天一大早,都会有从北京远近区县、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人,赶到前门大栅栏,欣赏张一元茶庄的牌匾装饰,选上一两斤茶叶,有的还要给左邻右舍、亲朋好友捎上几斤。那么,这张一元怎么有这么大名头儿?历经百年,老店
期刊
前一阵有几个名牌女人—洪晃、刘索拉、章含之等共同玩票了一个女性主义的电影《无穷动》,这事成为各媒体的话题。我再次发现十多年来我其实一直做着一个人的粉丝,而且是骨灰级的,毫不夸张,那个人便是刘索拉。    1990年我还在塘子巷附近的一家工厂做生产报表的统计员,中午没事我特别喜欢到吴井路与北京路交叉路口处的一个小书店里去看书,在我记忆中那个书店应该是昆明最早的开架书店。在那里我买到了一本叫《当代中国
期刊
毫无疑问,王琼是美的。她的美,那样安静而不动声色,犹如一杯好茶,散发出江南流水般的清雅。而王琼自己经常笑着说:“感谢茶让我拥抱生活,使我于安静中悟出人生真谛。”    创业纪  1996年的秋天,对王琼来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她亲手推开了沈阳市和平区十纬路7号的大门,宣布和静园茶楼开张。而这时候的王琼,心里有着颇多忐忑,因为她是在一片反对声中建起了这座茶楼,许多亲友在知道她为此倾尽全部身家后,纷
期刊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这是昆曲《牡丹亭》的作者、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诗句,说出了如梦幻般的安徽之美:因为山高路险,这里少有战火的摧残,始终保持一种遗世独立的气质。而在皖西一直到皖南的美丽山村里,有着许多关于茶的风景、故事、礼俗和人物,因为这里,是中国最重要的茶叶产区之一、是黄梅戏的故乡,也是徽商的发祥地。来自安徽歙县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世界上只有瑞士可以与我的家乡相比。』而学者胡适更是因怀念
期刊
对于茶叶来说,电子商务一路走来却很不轻松。小投入的茶叶网购平台,几乎还是与以往一样呈前倒后继态势,而有风险投资撑腰的新秀,最后还是“烧”不出个理想中的金身来。    2011年7月,网络茶叶零售商“也买茶”宣布,“暂停”网站的运营,在月内对所有库存茶叶进行清空并停止与之有关的网站运营和商标使用。此消息一出,业界哗然,因为这标志着国内最大的茶叶网商“也买茶”最终在茶市中遭遇“滑铁卢”。  此后,“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