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重要天气过程概述rn江西省气象台 包慧濛rn1 降水过程rn2021 年 4—6 月全省降水量分布不均,赣中西部和赣南较历史同期偏少 1—3 成,赣北和赣中东部略偏多 1—4 成.全省 10 站以上暴雨日数共 12 d,较历史同期基本持平.rn5 月 10—13 日江西中北部出现一次明显的强对流、暴雨天气过程.进贤、上高、崇仁等 22 县(市、区)出现冰雹,共有25 县(市、区)出现8 级以上阵风,余干等48 县出现30 mm/h以上短时强降水.其中 10 日暴雨范围广、强度大,全省有41个国家站出现暴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要天气过程概述rn江西省气象台 包慧濛rn1 降水过程rn2021 年 4—6 月全省降水量分布不均,赣中西部和赣南较历史同期偏少 1—3 成,赣北和赣中东部略偏多 1—4 成.全省 10 站以上暴雨日数共 12 d,较历史同期基本持平.rn5 月 10—13 日江西中北部出现一次明显的强对流、暴雨天气过程.进贤、上高、崇仁等 22 县(市、区)出现冰雹,共有25 县(市、区)出现8 级以上阵风,余干等48 县出现30 mm/h以上短时强降水.其中 10 日暴雨范围广、强度大,全省有41个国家站出现暴雨,奉新、余干等 6 县出现大暴雨,以戈阳117.4 mm为最大.5 月19—22 日全省自南向北出现区域性暴雨,以 19 日暴雨范围最广,全省有 31 个国家站出现暴雨,以于都95.4 mm为最大.6 月26 日—7 月1 日赣北、赣中出现连续性暴雨过程,全省平均雨量达 120 mm,以 30 日暴雨范围最广、强度最强,全省有21 个国家站出现暴雨,景德镇、婺源等3 县出现大暴雨,以乐平市 184.8 mm为最大.
其他文献
针对人工影响天气飞机播云作业效果评估需求,提出一种基于拉格朗日粒子扩散模式FLEXPART-WRF的催化剂催化范围模拟评估方法.以典型催化剂碘化银为例,开发催化剂物理化学特性参数清单模块,结合飞机播云特点和模式源项特点,将飞机不规则线性播撒方式离散化为连续移动点源播撒方式,实现模式对飞机播云的模拟能力.通过对一次飞机播云作业的模拟试验,证实了模拟评估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利用1961—2020年江西省8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日雨量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年最大值法以及耿贝尔Ι型极值分布理论,对江西年平均暴雨日数、暴雨降水量、暴雨贡献率、暴雨强度等的变化特征以及不同重现期的降水极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江西各地年均暴雨日数呈西南向东北递增分布;大部分地区年暴雨日数呈增加趋势,并呈现西部和南部增加略慢,东部和东北部快速增加态势;尤其是江西东北地区既是暴雨高发中心,同时也是暴雨日数增长中心.2)江西各地年平均暴雨降水量和暴雨贡献率均呈东北多、西南少分布;景德镇和上饶为暴雨降水
利用气象观测、高分辨率城市地理信息、卫星遥感反演及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基于水平风速、混合层高度及地表粗糙度长度指标,利用等权重加权综合评价法和几何间隔分级法,开展了石家庄市风环境容量指标和区划研究,得到风环境容量指数分级阈值和空间分布.结果表明,石家庄市水平风速和大气混合层高度均由西部山区向东南部平原逐渐降低,在西南部山区存在一个高值区,在东南部平原存在一个低值区,且具有明显的季节和日变化特征;石家庄市区和西部山区地表粗糙度长度较大,平原地区较小;风环境容量指标分为低值区、次低值区、中等区、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黄山地区1961—2019年冬季(上年12月至2月)连阴雨气候特征以及2019年异常个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黄山地区冬季连阴雨期间多年平均降水量184 mm,连阴雨日数28d,降水日数24 d,日照时数15 h;冬季连阴雨降水量、连阴雨日数和降水日数的年代际分布特征具有较好一致性;冬季连阴雨降水量西南部多、东北部少,连阴雨日数和降水日数中南部多、西北部及东部少,日照时数均较少.2)2019年冬季连阴雨过程的降水量、连阴雨日数和降水日数均为1962年
利用1989—2018年江西省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江西盛夏高温气候时空变化特征,绘制了避暑区划图,对避暑资源进行了研究评价.结果表明:2003年江西省高温天气出现了一个跳跃性的增长,1989—2002年高温日数平均为9.7 d,2013—2018年高温日数平均为22.1 d,增长了12.4 d.抚州市和上饶市分别有一个高温天气易发中心,鄱阳湖区和赣南南部山区则是高温天气的低发区;周边环山地区盛夏平均气温均在28℃以下,其覆盖面积约占江西省总面积的28.1%;盛夏平均最高气温在31℃以下的地区占全省面积的7
农业巨灾保险可有效分散灾害的风险,气象灾害是造成农业巨灾的主要灾害之一,因此设计合理的气象灾害保险指数可为农业巨灾保险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利用赣州市17个县(市、区)国家气象站1981—2020年和区域气象站2011—2020年观测资料,结合赣州气候以及气象灾害出现特点,经专家咨询和调研,确定暴雨、冰霜冻害、干旱和大风等4种气象灾害作为赣州农业巨灾保险的气象灾种.根据不同灾害出现的气候概率以及投保单位的要求,设计了赣州农业巨灾保险不同等级的气象灾害指数,并确定农业巨灾保险气象灾害赔付的触发概率范围为45%
文中基于数字高程模型,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插值模型(MLR)和PRISM空间插值方法,并与传统的反距离权重法(IDW)和普通克里金插值法(OK)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江西省5月、7—10月降水量与海拔高度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与坡度、坡向无明显相关.2)从插值精度来看,3—9月PRISM和MLR空间插值精度明显优于IDW和OK,冬半年IDW和OK插值精度略高于MLR和PRISM;4种插值方法的年降水量插值精度排序为PRISM>MLR>OK>IDW;PRISM和MLR在高海拔地区的插值精度远高于IDW和OK.3
对2013—2016年汛期ECMWF、JMA及中尺度WRF模式的预报结果进行检验,基于合理的时间尺度,制作了动态权重集成面雨量预报(DWI)、分步集成面雨量预报(SI)和等权重集成面雨量预报(EWI)产品,并对2017—2020年汛期降水期间多种集成面雨量预报产品和ECMWF、JMA、WRF的单个模式面雨量预报产品进行对比评估.结果表明:3种集成面雨量预报效果整体上优于单一数值预报模式,尤其是预报致灾严重的暴雨等级降水优势明显;DWI和WRF对强降水的面雨量预报正确率最高,其他2种集成面雨量预报结果次之,
利用修订的WOFOST模型,结合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以及江苏省冬小麦的实际情况,在冬小麦灌浆期进行了升温胁迫和干旱胁迫模拟,研究了江苏省冬小麦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农业气象灾害损失,并检验了WOFOST模型对复合胁迫的模拟能力.利用江苏省徐州、淮安和常州三个站点2008—2017年气象、土壤和冬小麦产量等资料,基于WOFOST作物模型,从地上部分的干物重和干物质分配两个角度探讨升温胁迫和干旱胁迫以及二者的复合胁迫对冬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期升温和干旱复合胁迫严重影响冬小麦籽粒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升温
为提高台站人员对新型自动气象站的运行保障能力,基于2017—2020年江西省93个台站新型自动站设备的省级维修保障档案,将新型自动站仪器系统故障设备进行归纳分类,分析了故障诊断的逻辑方法,厘清故障现象与故障设备的关联性,归纳“现象—故障件—处理方法”的映射关系,在此基础上设计新型自动站故障智能诊断系统.系统包括硬件模块和短距离无线通讯模块,硬件模块实时检测自动站采集器的运行状态参数;无线通讯模块实现硬件与软件之间的短距离远程通讯.软件程序安装在值班机房,实现远程控制、故障状态显示、智能诊断、记录存档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