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3)04-003-01
本文主要从科学发展的角度,结合玉林市义务教育发展的实际,剖析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教育不公平的深层次原因,就如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出一些意见建议供探讨。
一、义务教育发展的面临的问题:教育的不公平,发展的不均衡
以玉林市为例,该市于1996年通过全区“两基”达标验收,在全区率先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007年通过全国“两基”检查验收,同时也面临着突出的问题:即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导致义务教育这种普惠性教育没有公平地落实到每位适龄公民身上。
1.择校热和大班额问题在城区城区学校表现异常突出。由于城区学校教学用房紧缺,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不足,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人口的扩张,致使城区择校热问题和大班额问题非常突出。一些城区学校人满为患,已超负荷运转,班额基本达到70人以上,规划容纳1500人的学校实际上已容纳到近3000人。
2.辍学问题在一些农村学校表现得比较突出。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尽管义务教育学校已实现免费和补助,但厌学、打工、留守无人照管、学校管理不善等原因,学生流失问题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学校还比较突出,学生辍学率远远高出国家规定的小学年辍学率在1%以内,初中年辍学率在3%以内这个幅度。
3.学校尤其是城乡学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城乡学校办学条件不均衡。农村学校教学设施仍比较落后。办学必备的物质条件,如实验设备和实验室、图书、仪器、文体器材等配备差距较大,达标学校占比例很低。二是城乡学校布局不合理。在农村,小学校点多、规模小、分布散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造成教育资源浪费严重,人、财、物利用效益低。三是城乡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1)城乡教师编制使用不合理。(2)代课人员仍比较多。(3)城乡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农村学校特别是教学点普遍缺少英语、体育、音乐、美术和计算机等学科专业教师。一些农村小学教学点存在一个老师“包”一个班或者“包”全部学科教学的现象。(4)骨干教师的分布情况不平衡,专业素质较高的教师在城镇所占的比例远高于农村的比例。四是城乡学校内涵发展不均衡。①农村学校常规管理不到位。一些农村学校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粗放,流于形式,办学特色不鲜明,校园文化不厚重。②农村学校推行素质教育不理想。部分农村学校领导和教师教育观念仍未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传统、单一,没能以有效的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特色教育,学生厌学思想严重,教学质量不佳,学生综合素质不高。③部分课程开设不全。农村小学尤其是教学点因缺少英语、体育、音乐、美术和计算机等学科专业教师,无法开齐开足国家规定开设的课程。
二、义务教育发展不公平、不均衡的原因分析
上述存在的问题,归结起来就是义务教育的普惠性、普及性、公平性还没有得以很好的落实,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还比较突出。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
1.义务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义务教育是公益性公共事业,最根本的是需要政府从经费、政策等方面给予强有力的保障,才能确保实施和发展。国家已明确,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是以县为主,那么九年义务教育基本由县级政府负责统筹管理,但是,县级财力每年预算给教育的经费仅能确保支付庞大的教师工资,很难有财力去发展教育。由于保障力不足,政府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难以将教育发展与之同步统筹、规划。
2.教育管理机制不完善。一是在评价教育教学质量上,主要以成绩衡量学生的发展。二是在教师队伍管理上,没有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建立完善教师流动机制。三是在教育教学改革上,没有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建立统筹推进机制。三是在学校布局调整和办学条件改善上,没有从素质教育推进的角度统筹安排教育教学资源。
三、以科学发展为引领,统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针对上述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结合玉林义务教育发展的实际,本人认为必须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找准切入点,高起点、远规划、有步骤地统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一要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在强化县级政府对义务教育责任的基础上,加大国务院、省级对义务教育的宏观调控、统筹的责任,加大对地方经费投入的支持,缩小地区间因财力差异导致发展的不均衡。加大市级对城乡教育统筹的力度,市级要编制全市义务教育发展布局规划并推动实施,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同时,要恢复已撤销的乡镇教育办公室,健全编制人员,加强对义务教育的微观管理,加强对农村学校业务的指导和管理,改变农村义务教育线长面广、基层偏远学校业务管理和指导无人问津的真空状况。二要落实“三统筹”。即统筹规划、统筹经费、统筹管理。统筹规划,即市、县两级政府要强化对义务教育发展规划的统筹,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和人口发展等到因素,制定当地义务教育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保障政策,将义务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规划同统筹同推进。统筹经费,即要加大政府对义务教育经费的统筹力度,保障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和公平性。统筹管理,即政府及教育部门要加强对义务教育发展过程的跟踪管理,加强督导考核,建立健全考评指标体系,将义务教育整体水平、均衡发展、优质资源共享等情况,作为上级政府督导下级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定期考评,奖优罚劣,使义务教育处于普及与提高、速度与质量、公平与效率相协调的良性发展状态。
(二)改革教师管理机制。一是建立教师、校长交流机制,统筹配置教师资源。二是建立教师到农村任教倾斜激励机制,改善农村教师待遇。三是全面实施“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实施“三名工程”(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
(三)完善教育常规管理。一是建立健全常规管理体制。以创建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达标学校、达标县(市、区)为抓手,出台并实施一系统关于教学常规、量化评、成果奖励、业务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加强和规范对学校的常规管理,建设合格学校。二是深化课程改革。要抓好课程开齐开全工作,将课程开设情况与义务教育达标学校、达标县(市、区)评选挂钩,课程开设不符合规定将予一票否决。三是坚持规范办学,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四是深化评价制度改革。建立科学的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考试评价对素质教育的正面导向作用,增强学校主动发展的意识和持续提高的能力。
(四)深化招生制度改革。一是切实抓好义务教育学校学区的划分和调整,义务教育学校坚持就近入学原则,按地段招生,严格控制班级规模,严禁择校,严禁一切与择校挂钩的乱收费行为。二是加快改革高中招生制度,促进初中生源均衡。继续推行将公办省级示范性高中公助生招生指标,按比例均衡分配到各初中学校,逐步加大示范性高中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各初中的比例,保障入学机会公平。三是高度关注特殊群体教育,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享受与城市学生同等待遇,促进教育公平。
本文主要从科学发展的角度,结合玉林市义务教育发展的实际,剖析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教育不公平的深层次原因,就如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出一些意见建议供探讨。
一、义务教育发展的面临的问题:教育的不公平,发展的不均衡
以玉林市为例,该市于1996年通过全区“两基”达标验收,在全区率先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007年通过全国“两基”检查验收,同时也面临着突出的问题:即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导致义务教育这种普惠性教育没有公平地落实到每位适龄公民身上。
1.择校热和大班额问题在城区城区学校表现异常突出。由于城区学校教学用房紧缺,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不足,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人口的扩张,致使城区择校热问题和大班额问题非常突出。一些城区学校人满为患,已超负荷运转,班额基本达到70人以上,规划容纳1500人的学校实际上已容纳到近3000人。
2.辍学问题在一些农村学校表现得比较突出。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尽管义务教育学校已实现免费和补助,但厌学、打工、留守无人照管、学校管理不善等原因,学生流失问题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学校还比较突出,学生辍学率远远高出国家规定的小学年辍学率在1%以内,初中年辍学率在3%以内这个幅度。
3.学校尤其是城乡学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城乡学校办学条件不均衡。农村学校教学设施仍比较落后。办学必备的物质条件,如实验设备和实验室、图书、仪器、文体器材等配备差距较大,达标学校占比例很低。二是城乡学校布局不合理。在农村,小学校点多、规模小、分布散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造成教育资源浪费严重,人、财、物利用效益低。三是城乡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1)城乡教师编制使用不合理。(2)代课人员仍比较多。(3)城乡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农村学校特别是教学点普遍缺少英语、体育、音乐、美术和计算机等学科专业教师。一些农村小学教学点存在一个老师“包”一个班或者“包”全部学科教学的现象。(4)骨干教师的分布情况不平衡,专业素质较高的教师在城镇所占的比例远高于农村的比例。四是城乡学校内涵发展不均衡。①农村学校常规管理不到位。一些农村学校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粗放,流于形式,办学特色不鲜明,校园文化不厚重。②农村学校推行素质教育不理想。部分农村学校领导和教师教育观念仍未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传统、单一,没能以有效的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特色教育,学生厌学思想严重,教学质量不佳,学生综合素质不高。③部分课程开设不全。农村小学尤其是教学点因缺少英语、体育、音乐、美术和计算机等学科专业教师,无法开齐开足国家规定开设的课程。
二、义务教育发展不公平、不均衡的原因分析
上述存在的问题,归结起来就是义务教育的普惠性、普及性、公平性还没有得以很好的落实,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还比较突出。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
1.义务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义务教育是公益性公共事业,最根本的是需要政府从经费、政策等方面给予强有力的保障,才能确保实施和发展。国家已明确,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是以县为主,那么九年义务教育基本由县级政府负责统筹管理,但是,县级财力每年预算给教育的经费仅能确保支付庞大的教师工资,很难有财力去发展教育。由于保障力不足,政府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难以将教育发展与之同步统筹、规划。
2.教育管理机制不完善。一是在评价教育教学质量上,主要以成绩衡量学生的发展。二是在教师队伍管理上,没有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建立完善教师流动机制。三是在教育教学改革上,没有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建立统筹推进机制。三是在学校布局调整和办学条件改善上,没有从素质教育推进的角度统筹安排教育教学资源。
三、以科学发展为引领,统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针对上述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结合玉林义务教育发展的实际,本人认为必须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找准切入点,高起点、远规划、有步骤地统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一要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在强化县级政府对义务教育责任的基础上,加大国务院、省级对义务教育的宏观调控、统筹的责任,加大对地方经费投入的支持,缩小地区间因财力差异导致发展的不均衡。加大市级对城乡教育统筹的力度,市级要编制全市义务教育发展布局规划并推动实施,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同时,要恢复已撤销的乡镇教育办公室,健全编制人员,加强对义务教育的微观管理,加强对农村学校业务的指导和管理,改变农村义务教育线长面广、基层偏远学校业务管理和指导无人问津的真空状况。二要落实“三统筹”。即统筹规划、统筹经费、统筹管理。统筹规划,即市、县两级政府要强化对义务教育发展规划的统筹,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和人口发展等到因素,制定当地义务教育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保障政策,将义务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规划同统筹同推进。统筹经费,即要加大政府对义务教育经费的统筹力度,保障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和公平性。统筹管理,即政府及教育部门要加强对义务教育发展过程的跟踪管理,加强督导考核,建立健全考评指标体系,将义务教育整体水平、均衡发展、优质资源共享等情况,作为上级政府督导下级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定期考评,奖优罚劣,使义务教育处于普及与提高、速度与质量、公平与效率相协调的良性发展状态。
(二)改革教师管理机制。一是建立教师、校长交流机制,统筹配置教师资源。二是建立教师到农村任教倾斜激励机制,改善农村教师待遇。三是全面实施“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实施“三名工程”(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
(三)完善教育常规管理。一是建立健全常规管理体制。以创建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达标学校、达标县(市、区)为抓手,出台并实施一系统关于教学常规、量化评、成果奖励、业务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加强和规范对学校的常规管理,建设合格学校。二是深化课程改革。要抓好课程开齐开全工作,将课程开设情况与义务教育达标学校、达标县(市、区)评选挂钩,课程开设不符合规定将予一票否决。三是坚持规范办学,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四是深化评价制度改革。建立科学的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考试评价对素质教育的正面导向作用,增强学校主动发展的意识和持续提高的能力。
(四)深化招生制度改革。一是切实抓好义务教育学校学区的划分和调整,义务教育学校坚持就近入学原则,按地段招生,严格控制班级规模,严禁择校,严禁一切与择校挂钩的乱收费行为。二是加快改革高中招生制度,促进初中生源均衡。继续推行将公办省级示范性高中公助生招生指标,按比例均衡分配到各初中学校,逐步加大示范性高中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各初中的比例,保障入学机会公平。三是高度关注特殊群体教育,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享受与城市学生同等待遇,促进教育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