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创新能力是学生整体素质的体现。江泽民曾说过,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就是创新,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也是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学校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上日程,并尽力在日常教学中加以实施。成都树德中学提出了以“德性滋养、人格完善、实践力发展、创新力培育、领袖力奠基”为核心内容的“卓越教育”的新理念,而以音乐教育为代表的美育课程突出了情感与信念、人格与情操、激情与创造力的培育和激发。
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空间感知能力、审美体验和审美修养的重要途径。音乐审美教育对开发学生创新能力,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特有功能。通过音乐审美的教学,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中学生处在人生宝贵的青年时期,是人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最佳时期,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
当前学校音乐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不足
目前我国中学音乐教学普遍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是不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看,学生能力的形成是学生不断进行自主构建的结果。但是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构成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和主体,既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又是教学活动的主角,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的机械灌输,失去了主动学习的兴趣。
二是教学内容不够丰富。目前许多音乐教师只注重学生被动地听音乐,而忽略了学生主动地听音乐、说音乐、交流音乐甚至表现音乐。
三是教学方法单一。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教学理念发生了一些转变,但是真正的“双主体”教学模式在许多音乐课堂中还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在音乐教学中仍占有一席之地。教师通过自己的口传心授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知识模式,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知识的地位。在这种音乐课的模式下,学生时刻被老师的思维所主导,不能自主进行知识的探究,遏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四是教学评价不够科学。创新能力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日常学习中通过不断积累形成的。而受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目前大多学校采取“学分制”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根据学生所得学分,评价不同档次,而在学分权重的构成中,期末测验分数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期末测验仅以一次为准,日常教学中只要学生不逃课,不违反课堂纪律,平时成绩普遍都很高,不注重对学生日常的“形成性”考核,影响了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创新能力的养成。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对学生能力的束缚,努力为学生创设条件,提供机会,发挥音乐学科教学在听觉、感受、联想、表现、创造等方面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音乐教学这一主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设浓郁的兴趣氛围,激发学生创新的动机。孔夫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孔子这句话用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来注释,说明了两层意思:一是人要掌握新知识或创造出新的知识信息,需要具备“知”、“好”、“乐”这三个心理基础;二是只有把求知欲和兴趣爱好提升到快乐的层次,才是学习和创新的最佳境界。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想象力是知识的源泉,是想象力推动了世界的发展。而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第一步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主动进行创新能力的建构。
(二)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创新的空间。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要在教材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加具有感召力。要不断拓展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音乐教师必须和学生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从“主导”角色过渡到“合作”角色,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再是机械的进行知识讲授,而是诱导学生去主动发现、分析、探索、创造知识,转变为学生的合作者。教师要树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理念,不断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使学生通过引导,找到更多的兴趣点,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提供土壤。
(三)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要对教学方法进行一次彻底的“革命”。要改变教师一学生的单一式教学模式,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音乐审美的活动中,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去体验;给学生一些条件,让他们去锻炼;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去思考;给学生一片天空,让他们自由翱翔。在互动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形成创新能力。要把传统的音乐课堂变为展示学生才艺、能力的有效平台。广泛探索启发式、合作式教学模式和研究性学习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通过对知识的主动探究,在掌握音乐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创新能力。我见证了这样一位学生的成长。
这位学生从初一进校开始我就是他的音乐老师,在开学不久后的音乐课堂表现上我发现了他的不自信和较为突出的对钢琴音乐作品的诠释能力,因此在初中两年和高中一年的课堂上我都鼓励他上台演奏并对作品进行讲解,慢慢地在这种新的教学方法的锻炼下,他在同辈的人群当中找到一个属于自我的立足点,进而更加奋发进取,让自己与众不同。在得到其他的同学的掌声的时候,他感觉自己得到了肯定,然后把这种自信心带到学习以及很多其他方面去。初二的时候就开始了简单的流行歌曲创作,担当起校园杂志音乐版的主编,高一开始钢琴作品的创作,高二录制了个人创作专集,最后以SAT考试的高分和出色的音乐创新能力被美国名校达特茅斯录取。他自己在回忆中这样写到:“音乐是我出国申请环节当中占主导地位的一个元素,它对我最后名校申请成功有很大的贡献。我是自从初二就开始自主创作流行歌,到了高一开始正式走向创作新世纪风格的钢琴曲。虽然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但是出于一种热爱,我坚持创作了五年,颇有收获,而音乐也渐渐变成了我的一种自我表达方式。 因此对我来说,作曲更多的是记录生活中独到的感悟,捕捉闪电搬的灵感,然后记录各种点点滴滴的小事。后来在高二的暑假,我还制作了一张纯钢琴专辑《17》,作为对中学阶段音乐创作的总结。对于出国的申请者来说,单凭学习成绩优秀是无法迈进名校门槛的。因此,申请者需要展示自己独特的一面,让自己与众不同,进而脱颖而出。所以,我就抓住了音乐创作这个最能代表我独特性的一点,作为联系所有申请材料的线索。
在最重要的一篇申请文章中,我就写到了如何用音乐艺术记录了我在回国之后,不断努力自我改进,自我认知、和自我超越的过程。而再另一篇文章当中又写到如何把音乐作为积极影响社会的方式,在和盲人的交流当中深受感动从而写成了一首公益歌曲。而最后的申请结果表明,这样向国外名校展示自己的音乐生活是成功的,同时这也说明,音乐艺术对一个人的创新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它可以给予学生除了考试成绩以外的很多东西。音乐教育可以让人伟大,让人出类拔萃。”
(四)拓展音乐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平台。其实,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互为因果,密不可分的。多实践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多动脑子往往也能促使学生多加实践。平时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文艺汇演,既是音乐课外活动,又是音乐教育的辐射与延伸,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一种做法。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体现、发挥。
(五)构建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音乐教学评价机制。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而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来看,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是学生的高级需求,只有满足学生的这些需求,才可促使他们更加大胆的进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适时的评价必不可少,课堂上尊重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的审美,树立“大音乐”“大艺术”的观念,鼓励学生广泛涉猎音乐知识,大胆进行音乐的自主创编,在音乐学习中全面发展。要让学生的音乐学习得到教师和学校的认可,得到最客观的、鼓励性的评价。首先教师不但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果,更要关注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表现,注重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是怎样掌握的、观察学生能否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否去主动的搜集、整理信息,对音乐进行活学活用,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等。
其次,要由定量评价转变为定性评价。传统的音乐教学只注重学生听音乐,忽略了学生说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定量评价向定性评价转变后,要建立学习过程、方法、态度、创新能力等多维的评价系统。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能力、兴趣、习惯、方法等各方面的评价都是用量化考核难以达到的,这就要求学生拓展评价的主体,将学生一学生的评价引入音乐教学中,在日常小组学习、训练中,要实施小组互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客观、科学的评价。及时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创作和展现的欲望,增强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最终把创新意识内化为自我意识的一部分,把创新思维转化为一种长久的能力。
音乐审美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的特有功能,已经越来越引起不少国家的重视。例如,美国在考察前苏联的卫星为什么比自己的卫星早上天时,发现前苏联人得益于他们较高的音乐修养。在反省几十年前教育对音乐采取放任态度的做法之后决定在美国的学校中加强音乐审美教育。法国作家、音乐学家罗曼·罗兰说得好:“智力在一种形式中发挥得越淋漓尽致后,就会在另一种形式中追求并找到更完美的表现”(《艺术特征论》)当前,我国提出要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那么,重视音乐审美教育在开发学生创新能力中的作用,将是我们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四川成都树德中学)
(责任编校:长江)
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空间感知能力、审美体验和审美修养的重要途径。音乐审美教育对开发学生创新能力,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特有功能。通过音乐审美的教学,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中学生处在人生宝贵的青年时期,是人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最佳时期,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
当前学校音乐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不足
目前我国中学音乐教学普遍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是不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看,学生能力的形成是学生不断进行自主构建的结果。但是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构成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和主体,既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又是教学活动的主角,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的机械灌输,失去了主动学习的兴趣。
二是教学内容不够丰富。目前许多音乐教师只注重学生被动地听音乐,而忽略了学生主动地听音乐、说音乐、交流音乐甚至表现音乐。
三是教学方法单一。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教学理念发生了一些转变,但是真正的“双主体”教学模式在许多音乐课堂中还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在音乐教学中仍占有一席之地。教师通过自己的口传心授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知识模式,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知识的地位。在这种音乐课的模式下,学生时刻被老师的思维所主导,不能自主进行知识的探究,遏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四是教学评价不够科学。创新能力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日常学习中通过不断积累形成的。而受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目前大多学校采取“学分制”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根据学生所得学分,评价不同档次,而在学分权重的构成中,期末测验分数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期末测验仅以一次为准,日常教学中只要学生不逃课,不违反课堂纪律,平时成绩普遍都很高,不注重对学生日常的“形成性”考核,影响了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创新能力的养成。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对学生能力的束缚,努力为学生创设条件,提供机会,发挥音乐学科教学在听觉、感受、联想、表现、创造等方面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音乐教学这一主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设浓郁的兴趣氛围,激发学生创新的动机。孔夫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孔子这句话用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来注释,说明了两层意思:一是人要掌握新知识或创造出新的知识信息,需要具备“知”、“好”、“乐”这三个心理基础;二是只有把求知欲和兴趣爱好提升到快乐的层次,才是学习和创新的最佳境界。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想象力是知识的源泉,是想象力推动了世界的发展。而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第一步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主动进行创新能力的建构。
(二)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创新的空间。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要在教材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加具有感召力。要不断拓展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音乐教师必须和学生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从“主导”角色过渡到“合作”角色,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再是机械的进行知识讲授,而是诱导学生去主动发现、分析、探索、创造知识,转变为学生的合作者。教师要树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理念,不断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使学生通过引导,找到更多的兴趣点,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提供土壤。
(三)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要对教学方法进行一次彻底的“革命”。要改变教师一学生的单一式教学模式,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音乐审美的活动中,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去体验;给学生一些条件,让他们去锻炼;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去思考;给学生一片天空,让他们自由翱翔。在互动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形成创新能力。要把传统的音乐课堂变为展示学生才艺、能力的有效平台。广泛探索启发式、合作式教学模式和研究性学习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通过对知识的主动探究,在掌握音乐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创新能力。我见证了这样一位学生的成长。
这位学生从初一进校开始我就是他的音乐老师,在开学不久后的音乐课堂表现上我发现了他的不自信和较为突出的对钢琴音乐作品的诠释能力,因此在初中两年和高中一年的课堂上我都鼓励他上台演奏并对作品进行讲解,慢慢地在这种新的教学方法的锻炼下,他在同辈的人群当中找到一个属于自我的立足点,进而更加奋发进取,让自己与众不同。在得到其他的同学的掌声的时候,他感觉自己得到了肯定,然后把这种自信心带到学习以及很多其他方面去。初二的时候就开始了简单的流行歌曲创作,担当起校园杂志音乐版的主编,高一开始钢琴作品的创作,高二录制了个人创作专集,最后以SAT考试的高分和出色的音乐创新能力被美国名校达特茅斯录取。他自己在回忆中这样写到:“音乐是我出国申请环节当中占主导地位的一个元素,它对我最后名校申请成功有很大的贡献。我是自从初二就开始自主创作流行歌,到了高一开始正式走向创作新世纪风格的钢琴曲。虽然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但是出于一种热爱,我坚持创作了五年,颇有收获,而音乐也渐渐变成了我的一种自我表达方式。 因此对我来说,作曲更多的是记录生活中独到的感悟,捕捉闪电搬的灵感,然后记录各种点点滴滴的小事。后来在高二的暑假,我还制作了一张纯钢琴专辑《17》,作为对中学阶段音乐创作的总结。对于出国的申请者来说,单凭学习成绩优秀是无法迈进名校门槛的。因此,申请者需要展示自己独特的一面,让自己与众不同,进而脱颖而出。所以,我就抓住了音乐创作这个最能代表我独特性的一点,作为联系所有申请材料的线索。
在最重要的一篇申请文章中,我就写到了如何用音乐艺术记录了我在回国之后,不断努力自我改进,自我认知、和自我超越的过程。而再另一篇文章当中又写到如何把音乐作为积极影响社会的方式,在和盲人的交流当中深受感动从而写成了一首公益歌曲。而最后的申请结果表明,这样向国外名校展示自己的音乐生活是成功的,同时这也说明,音乐艺术对一个人的创新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它可以给予学生除了考试成绩以外的很多东西。音乐教育可以让人伟大,让人出类拔萃。”
(四)拓展音乐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平台。其实,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互为因果,密不可分的。多实践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多动脑子往往也能促使学生多加实践。平时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文艺汇演,既是音乐课外活动,又是音乐教育的辐射与延伸,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一种做法。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体现、发挥。
(五)构建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音乐教学评价机制。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而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来看,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是学生的高级需求,只有满足学生的这些需求,才可促使他们更加大胆的进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适时的评价必不可少,课堂上尊重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的审美,树立“大音乐”“大艺术”的观念,鼓励学生广泛涉猎音乐知识,大胆进行音乐的自主创编,在音乐学习中全面发展。要让学生的音乐学习得到教师和学校的认可,得到最客观的、鼓励性的评价。首先教师不但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果,更要关注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表现,注重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是怎样掌握的、观察学生能否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否去主动的搜集、整理信息,对音乐进行活学活用,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等。
其次,要由定量评价转变为定性评价。传统的音乐教学只注重学生听音乐,忽略了学生说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定量评价向定性评价转变后,要建立学习过程、方法、态度、创新能力等多维的评价系统。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能力、兴趣、习惯、方法等各方面的评价都是用量化考核难以达到的,这就要求学生拓展评价的主体,将学生一学生的评价引入音乐教学中,在日常小组学习、训练中,要实施小组互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客观、科学的评价。及时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创作和展现的欲望,增强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最终把创新意识内化为自我意识的一部分,把创新思维转化为一种长久的能力。
音乐审美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的特有功能,已经越来越引起不少国家的重视。例如,美国在考察前苏联的卫星为什么比自己的卫星早上天时,发现前苏联人得益于他们较高的音乐修养。在反省几十年前教育对音乐采取放任态度的做法之后决定在美国的学校中加强音乐审美教育。法国作家、音乐学家罗曼·罗兰说得好:“智力在一种形式中发挥得越淋漓尽致后,就会在另一种形式中追求并找到更完美的表现”(《艺术特征论》)当前,我国提出要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那么,重视音乐审美教育在开发学生创新能力中的作用,将是我们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四川成都树德中学)
(责任编校: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