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浙江省人大常委会2009年监督工作计划》安排,现将“十一五”以来省政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概况
“十一五”以来,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省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积极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全面实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和高新技术产业“翻两番”行动计划,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向前发展。
(一)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支撑引领作用不断增强。2008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8686亿元,比2005年增长95.1%,年均增长25%,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4.1个百分点。所占比重从2005年的19.3%提高到去年的21.3%。其中。高技术产业总产值为3046亿元,比2005年增长74.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为106.5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76.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我省商品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9%。在高技术产业中,我省信息化学品制造业产值居全国第一位,医药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产值均居全国第三位。
(二)产业空间布局更加完善,集聚效应日益显现。全省初步形成了环杭州湾和温台沿海两个高新技术产业带,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占全省总量的四分之三强和15%左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基地发展态势良好,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核心带动作用进一步显现。全省已有杭州和宁波2个国家级高新区、5个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基地(杭州信息、软件、生物、动漫和宁波新材料产业)、1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56个省级以上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2008年,全省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技工贸总收入、工业总产值、利税总额分别达到3430亿元、3121亿元和357亿元,比2005年增长97%、131%和161%。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实现总收入3011亿元、利税总额397亿元、出口创汇85亿美元。园区和基地实现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省高新技术总产值的比重已超过50%。
(三)新兴产业引导功能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近年来,新能源、信息服务、生物医药等代表世界科技前沿的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我省高新技术产业优化升级。2008年,全省新能源产业、软件产业以及生物与新医药产业产值分别增长39.7%、27.3%和18%,增幅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2%的水平。其中,随着国家新能源战略的实施,我省太阳能光伏产业和风电装备产业增势迅猛。2008年。规模以上太阳能光伏企业达到60余家,实现产值约120亿元,比上年增长70%以上;风电产业实现产值30亿元。比上年增长60%以上。此外,航空航天制造、核电装备等产业也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2007年我省航空航天制造业总产值达到1.97亿元,总量虽然还不大,但近三年连续翻番。高新技术产业在我省经济发展中的引导作用逐步增强,有力地推动了区域块状经济的转型升级。如2008年嘉善县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已占规模以上企业的20.5%,较2005年提升11.3个百分点,正在逐步取代木业成为该县第一大支柱产业。
(四)高新技术企业日益壮大。产业实力不断增强。目前,全省共有国家重点扶助的高新技术企业2735家,数量是2005年的1.5倍。企业数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4.65%。2008年,全省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5935亿元、产品销售收入5710亿元、出口创汇218亿美元、利税总额892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61.9%、58.3%、89.3%和70.7%,产值和利税分别占规模以上企业的21.3%和29.7%。杭汽轮集团、浙大中控、聚光科技、昱辉太阳能、青年汽车、吉利集团和运达风电等一大批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在企业自主创新方面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2008年,杭汽轮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35亿元,比上年增长20%。成为与GE、西门子和三菱公司等国际巨头旗鼓相当的工业汽轮机企业。吉利集团在爆胎监测与安全控制系统、连续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2008年销售超过22万辆,出口突破4万辆,小排量轿车销量居全国前列。
二、我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十一五”以来,省政府坚持加强政府引导和发挥企业主体地位相结合、做大做强产业和优化发展环境相结合、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运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相结合、瞄准科技前沿和立足浙江实际相结合,按照重点突破、跨越发展、掌握核心技术的原则,努力促进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突出抓了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制定规划政策,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十一五”以来,我省先后出台了《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翻两番”行动计划》、《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今年10月省人大常委会又审议通过了《浙江省高新技术促进条例》。为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规政策环境。同时,省政府办公厅牵头建立了贯彻落实自主创新政策例会制度,各项科技创新政策得到了较好的落实。2008年全省企业研究开发费加计抵扣合计少缴税收16亿元,高新技术企业享受所得税优惠总额超过35亿元。各市也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强领导、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杭州市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一号工程,提出“一高一领先”的发展目标,强调“由点到面”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宁波市把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为实施工业创业创新倍增计划的重要内容进行了部署。嘉兴市把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创建全省科技创新副中心城市的主要内容。
(二)保障财政投入,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十一五”以来,省财政累计安排科技经费17.32亿元直接用于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其中,实施重大科技专项8.58亿元,建设创新平台3.27亿元,发展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试验基地、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科技孵化器、区域创新服务中心、引进大院名校等3.07亿元,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项目1.2亿元,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2亿元。几年来,通过省级财政投入支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实施,带动企业和地方配套投入221亿元,突破了一批技术难题,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培养了一批创业创新人才,有力地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在不断增加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的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科技项目的支持。2008年,我省列入国家各类科技项目数量2130余项,争取到经费资助达13.6亿元,为历年最多。
(三)建设创新载体,完善支撑服务体系。以提升区域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为目标,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一是加大创新平台建设力度,提高科技创新服务能力。我省已启动建设与高新技术产业直接相关的重大创新 平台24个。新药创制平台成功创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个一类新药。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创新平台已推广技术成果150多项。二是推进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目前,我省有近6000家企业研发机构,其中省级企业研发中心813家、技术中心499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38家。万向集团、华立集团、华海药业等不少企业还在欧美建立了研发中心。三是完善孵化体系,提高孵化功能。至2008年底,我省共有备类孵化器80家,孵化面积212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近3500家。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类型多样、主体多元的具有浙江特色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四是加大重点实验室和试验基地建设力度,增强研发能力。目前全省共有8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和试验基地。
(四)强化产学研合作,吸引优质科技资源。一是深化与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目前,我省已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等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紧密的合作关系。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都已在我省共建了研发机构。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五年来累计承担科研项目170项,其中国家级15项,累计合同金额达6712万元,促成清华大学与浙江企业科技合作项目23项、合同金额近10.6亿元。我省与中国科学院共同实施的“432”工作计划已在日前正式启动,今后每年我省将引进中科院400个成果实现产业化,省院互派300名科技特派员,中科院成果在我省产业化新增销售收入200亿元。二是积极引进各类创新载体。截止目前,我省共引进共建创新载体643家,其中以企业为主引进共建的创新载体518家。三是鼓励支持企业广泛开展各类科技交流合作。2008年,国防科技系统有400多项科技成果与我省民营企业成功对接;浙江大学有4.9亿元科研经费来自与省内企业科研合作,浙江工业大学也达到了8000多万元,全省37家省属科研院所合作科研项目达到1100多项,经费超过1.3亿元。
(五)培育引进人才,加强人才要素保障。一是积极实施人才培育计划。扎实推进“百千万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和“创新领军人才计划”,制定并实施了“钱江人才计划”、“新苗人才计划”、科研院所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资助计划等具体实施办法,研究出台了“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资助计划建设项目”、“科技创新学术技术带头人培育计划”、“紧缺急需科技创新人才培训计划”等。“十一五”以来,全省科技活动人员增加15.8万人,比2005年增长61.3%,达到了41.6万人,其中R&D人员增加8.02万人,增长一倍以上,达到16.03万人。二是加快推进创新团队建设。按照2008年6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创新团队建设的意见》(浙委办[2008]50号)精神,全省到2010年打造300个省级重点创新团队。今年除已启动100个团队的建设外,其余的正在抓紧推进。三是深入实施引进大院名校战略,集聚人才。全省各类共建的创新载体已累计引进各类人才7000余人。
(六)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把加大知识产权的开发、保护和应用力度作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内容,深入推进。编制印发了我省应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目录,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鼓励和引导企业大力开发、申请、购买和使用专利技术、软件著作权和商标专用权,特别是发明专利,企业应用专利制度的能力明显提升。“十一五”以来,全省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211878件和125992件,比前三年分别增长135.5%和158.7%。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园区和企业建设。加强对违法侵权案件的查处。“十一五”以来,其受理各类专利侵权案件292件,结案265件,结案率90.8%。同时,加大技术要素参与股权和收益分配政策执行力度,鼓励科技人员的创业活动。
(七)构建金融支持平台,优化企业融资环境。进一步搭建银企对接合作平台,拓宽银企联系渠道,引导商业银行扩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授信额度,积极为高新技术企业创造便捷有效的融资条件。支持金融产品创新,探索开展知识产权和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质押贷款试点。以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为重点,加快技术市场建设,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投融资渠道。鼓励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引导其加强对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担保服务。积极发展创业投资机构,探索建立企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到2008年底,我省有一定规模的创业风险投资公司达56家,注册资本69亿元,管理创投资本138亿元。今年,省政府设立了5亿元的省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进—步鼓励和支持创业风险投资业的发展。
三、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省高新技术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一些理念性、体制性、结构性、素质性问题,对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形成明显的制约,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一)发展规模总体偏小,增长速度相对缓慢。从规模和速度来看,我省高新技术产业与全国先进省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代表产业综合素质的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在全国排名,一直在广东、江苏、上海、北京和山东之后,居第6位,总量只有广东的1/5、江苏的1/3、上海的1/2。2005~2007年,我省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居全国第15位。2007年,我省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3.18%左右,虽比2005年提高了0.44个百分点,但仍低于全国4.52%的平均水平。
(二)企业整体实力不强,产业分工地位不高。我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普遍不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较少。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实力的龙头骨干高新技术企业偏少,在我省列入国家重点的高新技术企业中,产值1亿元以下的占60%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大量企业主要还处于国际高新技术产业链的低端、价值链的低位,从事劳动密集程度相对较高、技术密集程度相对较低的加工装配环节,产业综合素质偏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部分以加工装配为主的高新技术行业产值增长缓慢,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三)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重点产业优势不够突出。2008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仅占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35%。航空航天、海洋与核工程技术等代表世界高端科技水平的产业规模还很小。近年来,我省在通讯设备、生物医药、新能源、信息服务、先进装备制造等领域虽有了较快发展。但这些行业还没有成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
(四)产业投资增长乏力,发展后劲受到制约。2005、2006、2007年,我省高技术产业投资额分别为102.8、117.5和145.5亿元。仅占我省全部制造业投资的4.5%、4.4%、4.8%。其中2007年的投资额占全国比例仅为4.3%,居全国第6位,而江苏和广东所占比例分别达到22.5%和12.4%。大规模、高水平产业投资的缺乏,影响高新技术产业的持续发展能力。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从思想观念看,一些部门、一些地区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没有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摆到事关浙江经济长远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战略高度,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视不够、研究不深、政策不多、投入不足。二是从产业基础看,我省工业主要由农村工业、家庭作坊起步,虽然发展较快,但主要以中小企业、传统产业为主,长期缺乏国家在高新技术领域的重大产业投资项目,缺乏生产高精尖产品、有实力的大型国有和民营企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层次较低、发展方式粗放,这样的基础限制了我省在高新技术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能力。三是从区域创新能力看,“十一五”以来,我省自主创新能力总体呈快速增强趋势,但科技基础实力还相对薄弱,区域创新能力在全国的排位还低于经济在全国的排位。特别是我省具有较强研发能力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不多,使我省高新技术发展缺乏有力的技术源头、辐射中心以及高层次创新人才支撑。四是从投融资机制看,由于高新技术的转化和产业化具有风险性,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渠道特别是直接融资渠道还比较窄,地方性资本市场发育尤其是创业风险投资业发展滞后,丰富的民间社会资金未能有效转化成大规模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五是从发展平台看,我省多数中心城市的经济、科技、教育、文化、金融等支撑条件,与全国先进城市还有较大差距,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创业创新条件需要进—步改善。同时,我省高新园区数量偏少、规模偏小,也限制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空间。目前,我省仅有杭州、宁波2家国家级高新区,而广东、山东和江苏分别有6家、5家和5家。我省13个省级以上的高新园区累计开发面积仅129.6平方公里,还不及广东等兄弟省市一-个园区的规模。
四、进一步促进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的措施
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竞争日趋激烈,重大技术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正在引发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格局变革。国际金融危机虽然给我省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但同样也带来了许多机遇。历史发展的经验表明,世界每一场大的危机常常伴随着一场新的科技革命,而每一次科技革命所催生的产业革命,又会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和繁荣的重要引擎。我省必须充分利用当前的战略机遇期,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既要重视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块状经济转型升级,更要重视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拉长产业短腿,形成具有浙江特点的现代产业体系。今年省人大常委会把省政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情况列入监督工作计划,开展专题调研,今天又听取和审议省政府报告,必将有力地促进政府工作,促进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省政府研究。今后一个时期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认真实施《浙江省高新技术促进条例》,全面推进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建设一批产业发展的大平台、实施一批高精尖优的大项目、推进一批重点产业取得大突破、推动一批企业产品结构大调整、促进一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提升,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存量提升、增量优化、总量扩大和质量提高,进一步发挥在我省经济发展中的先导作用。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的若干意见》(浙委[2006]29号)和去年省政府制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到2012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5500亿元以上,高技术产业产值超6000亿元,均比2007年翻一番,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6%;力争到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20000亿元,其中高技术产业产值超8000亿元。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上述指标中有的完成难度增大。但省政府将化压力为动力,坚定不移抓推进,坚持不懈抓落实,努力争取完成预定的目标任务。要着力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在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上开创新局面。一是进一步提高对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加快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把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予以谋划,把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推动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导产业和事关长远发展的战略产业加以培育和推进。二是进一步贯彻落实《浙江省高新技术促进条例》。大力向全社会宣传条例的具体内容,宣传国家和我省促进高新技术发展的方针政策,同时根据条例要求,制定完善促进高新技术发展的配套政策。三是进一步加强对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指导和引导。省政府将抓紧制订我省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争取尽快出台以推动各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同时,要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作为我省“十二五”发展规划的一个重点专项规划,认真组织编制。四是进一步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组织协调。发挥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牵头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及时解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推动重大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实施。
(二)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平台的开拓上取得新成效。统筹规划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和基地、孵化器建设,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和良好的平台。一是拓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平台。在环杭州湾、温台沿海和金衢丽等地区,利用丰富的滩涂和低丘缓坡等资源增加建设用地,选点建设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大平台,争取新建一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二是加快现有高新技术开发区(园区)扩容提升。抓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机遇,继续加快杭州、宁波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1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拓展园区发展空间,大力支持绍兴、湖州、嘉兴等条件较好的省级高新区向国家级升格。同时,推动现有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腾笼换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园内企业转型升级,还要推动现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提升。三是进一步发挥各类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作用。重点建设杭州软件、信息、生物、动漫、宁波新材料5个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积极培育生物产业基地、发展壮大软件、集成电路、动漫产业基地,做大做强新材料基地。四是继续建设好国家大学科技园区。引导有关高校充分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和管理优势,打好“浙江”牌、打好“大学”牌,促进产学研结合,使园区成为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和高层次人才创新的重要基地。五是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采取“企业化+产业化+专业化”的发展模式,积极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孵化器建设,力争到2012年全省孵化面积超过350万平方米。
(三)在重点产业和大企业培育上实现新突破。一是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行业。集中力量实施现代通信设备、软件和信息服务、生物与新医药、新能源、核心元器件、高端仪器仪表等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六个千亿工程”,做大做强先进成套装备制造、海洋工程、新材料产业,构建“6+3”重点高新技 术产业体系。二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瞄准科技前沿,着力发展无线传感网络、碳纤维、高端计算机、风力发电、电动汽车和太阳能光伏等一批重大高新技术战略产品,进一步集中力量,加大研发投入力度,聚集各类创新要素,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产业链。三是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龙头骨干企业。坚持标准,加快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在增加我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的同时,进一步推动高新技术企业上规模上水平,着力培育一批规模较大、具有核心技术和自有品牌、在行业中有话语权的大企业大集团,使之成为引领我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龙头。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省外强势大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世界500强企业、大型民营企业来我省投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吸引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来我省实施科研成果产业化项目,实现外源推动式突破。
(四)在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上获得新进展。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不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是以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为抓手,加快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最近,科技部已经批复同意我省为全国首个开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的省份,省委、省政府将对这项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下一步,要深化细化试点方案。落实试点措施,整合创新资源,优化资金配置,着力抓好“八个一批”工作,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建设。二是以规划建设省科研机构创新基地(科技城)为抓手,集聚国内外优质创新资源。今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在临安市建设省科研机构创新基地(科技城),推动有条件的省部属科研机构集聚,同时吸引高层次的国内外科研机构进驻,努力建成国内一流的创新机构、创新资源和创新人才集聚区,科研院所体制机制创新和产学研联合的示范区以及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转化、产业化的集群区。目前,这项工作进展顺利,力争年内开工建设。三是以研发机构培育为重点,加强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着力建设一批设施先进、规模效益明显、创新能力强、开放程度高的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和试验基地。四是以加强公共科技服务为抓手,培育一批重点行业和区域创新平台,增强重点行业和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平台建设与发展的体制机制,跨单位整合科技资源,强化公共服务,促进科技资源的集聚、优化和开放共享,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提供科技服务。五是以创新团队建设为抓手,加强高新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力争到2010年,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完成省级重点创新团队培育的目标任务。
(五)在加大高新技术产业扶持力度上落实新举措。一是更好地发挥各级财政资金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技术进步法》、《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和《浙江省高新技术促进条例》,在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的基础上,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同时,整合有关部门的资金,完善资金扶持方式,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合力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领域、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力争今后5年,全省直接用于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财政资金不少于200亿元。二是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信贷投入。搭建财政企对接合作平台,经常性地向金融机构推荐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促进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同时,探索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所在地开展科技银行(支行)试点,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专业化的金融服务。此外。还要积极推进科技保险试点工作,鼓励担保机构提供更多的高新技术产业融资担保服务,进一步完善高新技术产业贷款的风险分散和化解机制。三是引导社会资金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充分发挥省以及有关市、县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作用,通过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扶持创业投资企业的发展,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高新技术产业的创业投资领域。四是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到海内外上市融资。充分利用国内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市场,优先推荐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融资;鼓励有实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买壳上市;推动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到海外上市。此外,还要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发行债券融资。五是进一步落实国家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企业加大投入。重点是加大宣传力度,帮助企业了解并用足用好研发经费150%抵扣应纳税所得额、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缴纳所得税、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创业投资企业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优惠等政策,引导支持和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降低企业创新的成本和风险。六是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资金扶持。建立健全我省与国家科技部等有关部门的省部会商制度,抓住建设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的契机,争取每年有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各类科技计划和重大专项给予资金扶持。同时,切实落实国家挟持项目的地方配套资金。
最后,衷心感谢省人大常委会长期以来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心支持,衷心希望省人大常委会继续加强对省政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工作的监督和指导。省政府将在省委的领导下,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关心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进一步发挥其在我省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主导作用,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根据《浙江省人大常委会2009年监督工作计划》安排,现将“十一五”以来省政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概况
“十一五”以来,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省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积极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全面实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和高新技术产业“翻两番”行动计划,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向前发展。
(一)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支撑引领作用不断增强。2008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8686亿元,比2005年增长95.1%,年均增长25%,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4.1个百分点。所占比重从2005年的19.3%提高到去年的21.3%。其中。高技术产业总产值为3046亿元,比2005年增长74.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为106.5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76.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我省商品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9%。在高技术产业中,我省信息化学品制造业产值居全国第一位,医药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产值均居全国第三位。
(二)产业空间布局更加完善,集聚效应日益显现。全省初步形成了环杭州湾和温台沿海两个高新技术产业带,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占全省总量的四分之三强和15%左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基地发展态势良好,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核心带动作用进一步显现。全省已有杭州和宁波2个国家级高新区、5个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基地(杭州信息、软件、生物、动漫和宁波新材料产业)、1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56个省级以上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2008年,全省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技工贸总收入、工业总产值、利税总额分别达到3430亿元、3121亿元和357亿元,比2005年增长97%、131%和161%。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实现总收入3011亿元、利税总额397亿元、出口创汇85亿美元。园区和基地实现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省高新技术总产值的比重已超过50%。
(三)新兴产业引导功能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近年来,新能源、信息服务、生物医药等代表世界科技前沿的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我省高新技术产业优化升级。2008年,全省新能源产业、软件产业以及生物与新医药产业产值分别增长39.7%、27.3%和18%,增幅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2%的水平。其中,随着国家新能源战略的实施,我省太阳能光伏产业和风电装备产业增势迅猛。2008年。规模以上太阳能光伏企业达到60余家,实现产值约120亿元,比上年增长70%以上;风电产业实现产值30亿元。比上年增长60%以上。此外,航空航天制造、核电装备等产业也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2007年我省航空航天制造业总产值达到1.97亿元,总量虽然还不大,但近三年连续翻番。高新技术产业在我省经济发展中的引导作用逐步增强,有力地推动了区域块状经济的转型升级。如2008年嘉善县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已占规模以上企业的20.5%,较2005年提升11.3个百分点,正在逐步取代木业成为该县第一大支柱产业。
(四)高新技术企业日益壮大。产业实力不断增强。目前,全省共有国家重点扶助的高新技术企业2735家,数量是2005年的1.5倍。企业数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4.65%。2008年,全省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5935亿元、产品销售收入5710亿元、出口创汇218亿美元、利税总额892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61.9%、58.3%、89.3%和70.7%,产值和利税分别占规模以上企业的21.3%和29.7%。杭汽轮集团、浙大中控、聚光科技、昱辉太阳能、青年汽车、吉利集团和运达风电等一大批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在企业自主创新方面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2008年,杭汽轮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35亿元,比上年增长20%。成为与GE、西门子和三菱公司等国际巨头旗鼓相当的工业汽轮机企业。吉利集团在爆胎监测与安全控制系统、连续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2008年销售超过22万辆,出口突破4万辆,小排量轿车销量居全国前列。
二、我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十一五”以来,省政府坚持加强政府引导和发挥企业主体地位相结合、做大做强产业和优化发展环境相结合、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运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相结合、瞄准科技前沿和立足浙江实际相结合,按照重点突破、跨越发展、掌握核心技术的原则,努力促进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突出抓了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制定规划政策,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十一五”以来,我省先后出台了《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翻两番”行动计划》、《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今年10月省人大常委会又审议通过了《浙江省高新技术促进条例》。为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规政策环境。同时,省政府办公厅牵头建立了贯彻落实自主创新政策例会制度,各项科技创新政策得到了较好的落实。2008年全省企业研究开发费加计抵扣合计少缴税收16亿元,高新技术企业享受所得税优惠总额超过35亿元。各市也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强领导、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杭州市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一号工程,提出“一高一领先”的发展目标,强调“由点到面”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宁波市把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为实施工业创业创新倍增计划的重要内容进行了部署。嘉兴市把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创建全省科技创新副中心城市的主要内容。
(二)保障财政投入,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十一五”以来,省财政累计安排科技经费17.32亿元直接用于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其中,实施重大科技专项8.58亿元,建设创新平台3.27亿元,发展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试验基地、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科技孵化器、区域创新服务中心、引进大院名校等3.07亿元,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项目1.2亿元,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2亿元。几年来,通过省级财政投入支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实施,带动企业和地方配套投入221亿元,突破了一批技术难题,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培养了一批创业创新人才,有力地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在不断增加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的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科技项目的支持。2008年,我省列入国家各类科技项目数量2130余项,争取到经费资助达13.6亿元,为历年最多。
(三)建设创新载体,完善支撑服务体系。以提升区域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为目标,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一是加大创新平台建设力度,提高科技创新服务能力。我省已启动建设与高新技术产业直接相关的重大创新 平台24个。新药创制平台成功创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个一类新药。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创新平台已推广技术成果150多项。二是推进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目前,我省有近6000家企业研发机构,其中省级企业研发中心813家、技术中心499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38家。万向集团、华立集团、华海药业等不少企业还在欧美建立了研发中心。三是完善孵化体系,提高孵化功能。至2008年底,我省共有备类孵化器80家,孵化面积212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近3500家。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类型多样、主体多元的具有浙江特色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四是加大重点实验室和试验基地建设力度,增强研发能力。目前全省共有8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和试验基地。
(四)强化产学研合作,吸引优质科技资源。一是深化与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目前,我省已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等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紧密的合作关系。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都已在我省共建了研发机构。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五年来累计承担科研项目170项,其中国家级15项,累计合同金额达6712万元,促成清华大学与浙江企业科技合作项目23项、合同金额近10.6亿元。我省与中国科学院共同实施的“432”工作计划已在日前正式启动,今后每年我省将引进中科院400个成果实现产业化,省院互派300名科技特派员,中科院成果在我省产业化新增销售收入200亿元。二是积极引进各类创新载体。截止目前,我省共引进共建创新载体643家,其中以企业为主引进共建的创新载体518家。三是鼓励支持企业广泛开展各类科技交流合作。2008年,国防科技系统有400多项科技成果与我省民营企业成功对接;浙江大学有4.9亿元科研经费来自与省内企业科研合作,浙江工业大学也达到了8000多万元,全省37家省属科研院所合作科研项目达到1100多项,经费超过1.3亿元。
(五)培育引进人才,加强人才要素保障。一是积极实施人才培育计划。扎实推进“百千万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和“创新领军人才计划”,制定并实施了“钱江人才计划”、“新苗人才计划”、科研院所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资助计划等具体实施办法,研究出台了“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资助计划建设项目”、“科技创新学术技术带头人培育计划”、“紧缺急需科技创新人才培训计划”等。“十一五”以来,全省科技活动人员增加15.8万人,比2005年增长61.3%,达到了41.6万人,其中R&D人员增加8.02万人,增长一倍以上,达到16.03万人。二是加快推进创新团队建设。按照2008年6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创新团队建设的意见》(浙委办[2008]50号)精神,全省到2010年打造300个省级重点创新团队。今年除已启动100个团队的建设外,其余的正在抓紧推进。三是深入实施引进大院名校战略,集聚人才。全省各类共建的创新载体已累计引进各类人才7000余人。
(六)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把加大知识产权的开发、保护和应用力度作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内容,深入推进。编制印发了我省应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目录,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鼓励和引导企业大力开发、申请、购买和使用专利技术、软件著作权和商标专用权,特别是发明专利,企业应用专利制度的能力明显提升。“十一五”以来,全省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211878件和125992件,比前三年分别增长135.5%和158.7%。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园区和企业建设。加强对违法侵权案件的查处。“十一五”以来,其受理各类专利侵权案件292件,结案265件,结案率90.8%。同时,加大技术要素参与股权和收益分配政策执行力度,鼓励科技人员的创业活动。
(七)构建金融支持平台,优化企业融资环境。进一步搭建银企对接合作平台,拓宽银企联系渠道,引导商业银行扩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授信额度,积极为高新技术企业创造便捷有效的融资条件。支持金融产品创新,探索开展知识产权和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质押贷款试点。以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为重点,加快技术市场建设,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投融资渠道。鼓励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引导其加强对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担保服务。积极发展创业投资机构,探索建立企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到2008年底,我省有一定规模的创业风险投资公司达56家,注册资本69亿元,管理创投资本138亿元。今年,省政府设立了5亿元的省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进—步鼓励和支持创业风险投资业的发展。
三、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省高新技术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一些理念性、体制性、结构性、素质性问题,对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形成明显的制约,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一)发展规模总体偏小,增长速度相对缓慢。从规模和速度来看,我省高新技术产业与全国先进省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代表产业综合素质的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在全国排名,一直在广东、江苏、上海、北京和山东之后,居第6位,总量只有广东的1/5、江苏的1/3、上海的1/2。2005~2007年,我省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居全国第15位。2007年,我省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3.18%左右,虽比2005年提高了0.44个百分点,但仍低于全国4.52%的平均水平。
(二)企业整体实力不强,产业分工地位不高。我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普遍不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较少。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实力的龙头骨干高新技术企业偏少,在我省列入国家重点的高新技术企业中,产值1亿元以下的占60%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大量企业主要还处于国际高新技术产业链的低端、价值链的低位,从事劳动密集程度相对较高、技术密集程度相对较低的加工装配环节,产业综合素质偏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部分以加工装配为主的高新技术行业产值增长缓慢,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三)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重点产业优势不够突出。2008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仅占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35%。航空航天、海洋与核工程技术等代表世界高端科技水平的产业规模还很小。近年来,我省在通讯设备、生物医药、新能源、信息服务、先进装备制造等领域虽有了较快发展。但这些行业还没有成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
(四)产业投资增长乏力,发展后劲受到制约。2005、2006、2007年,我省高技术产业投资额分别为102.8、117.5和145.5亿元。仅占我省全部制造业投资的4.5%、4.4%、4.8%。其中2007年的投资额占全国比例仅为4.3%,居全国第6位,而江苏和广东所占比例分别达到22.5%和12.4%。大规模、高水平产业投资的缺乏,影响高新技术产业的持续发展能力。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从思想观念看,一些部门、一些地区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没有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摆到事关浙江经济长远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战略高度,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视不够、研究不深、政策不多、投入不足。二是从产业基础看,我省工业主要由农村工业、家庭作坊起步,虽然发展较快,但主要以中小企业、传统产业为主,长期缺乏国家在高新技术领域的重大产业投资项目,缺乏生产高精尖产品、有实力的大型国有和民营企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层次较低、发展方式粗放,这样的基础限制了我省在高新技术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能力。三是从区域创新能力看,“十一五”以来,我省自主创新能力总体呈快速增强趋势,但科技基础实力还相对薄弱,区域创新能力在全国的排位还低于经济在全国的排位。特别是我省具有较强研发能力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不多,使我省高新技术发展缺乏有力的技术源头、辐射中心以及高层次创新人才支撑。四是从投融资机制看,由于高新技术的转化和产业化具有风险性,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渠道特别是直接融资渠道还比较窄,地方性资本市场发育尤其是创业风险投资业发展滞后,丰富的民间社会资金未能有效转化成大规模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五是从发展平台看,我省多数中心城市的经济、科技、教育、文化、金融等支撑条件,与全国先进城市还有较大差距,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创业创新条件需要进—步改善。同时,我省高新园区数量偏少、规模偏小,也限制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空间。目前,我省仅有杭州、宁波2家国家级高新区,而广东、山东和江苏分别有6家、5家和5家。我省13个省级以上的高新园区累计开发面积仅129.6平方公里,还不及广东等兄弟省市一-个园区的规模。
四、进一步促进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的措施
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竞争日趋激烈,重大技术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正在引发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格局变革。国际金融危机虽然给我省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但同样也带来了许多机遇。历史发展的经验表明,世界每一场大的危机常常伴随着一场新的科技革命,而每一次科技革命所催生的产业革命,又会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和繁荣的重要引擎。我省必须充分利用当前的战略机遇期,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既要重视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块状经济转型升级,更要重视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拉长产业短腿,形成具有浙江特点的现代产业体系。今年省人大常委会把省政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情况列入监督工作计划,开展专题调研,今天又听取和审议省政府报告,必将有力地促进政府工作,促进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省政府研究。今后一个时期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认真实施《浙江省高新技术促进条例》,全面推进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建设一批产业发展的大平台、实施一批高精尖优的大项目、推进一批重点产业取得大突破、推动一批企业产品结构大调整、促进一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提升,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存量提升、增量优化、总量扩大和质量提高,进一步发挥在我省经济发展中的先导作用。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的若干意见》(浙委[2006]29号)和去年省政府制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到2012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5500亿元以上,高技术产业产值超6000亿元,均比2007年翻一番,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6%;力争到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20000亿元,其中高技术产业产值超8000亿元。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上述指标中有的完成难度增大。但省政府将化压力为动力,坚定不移抓推进,坚持不懈抓落实,努力争取完成预定的目标任务。要着力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在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上开创新局面。一是进一步提高对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加快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把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予以谋划,把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推动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导产业和事关长远发展的战略产业加以培育和推进。二是进一步贯彻落实《浙江省高新技术促进条例》。大力向全社会宣传条例的具体内容,宣传国家和我省促进高新技术发展的方针政策,同时根据条例要求,制定完善促进高新技术发展的配套政策。三是进一步加强对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指导和引导。省政府将抓紧制订我省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争取尽快出台以推动各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同时,要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作为我省“十二五”发展规划的一个重点专项规划,认真组织编制。四是进一步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组织协调。发挥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牵头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及时解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推动重大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实施。
(二)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平台的开拓上取得新成效。统筹规划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和基地、孵化器建设,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和良好的平台。一是拓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平台。在环杭州湾、温台沿海和金衢丽等地区,利用丰富的滩涂和低丘缓坡等资源增加建设用地,选点建设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大平台,争取新建一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二是加快现有高新技术开发区(园区)扩容提升。抓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机遇,继续加快杭州、宁波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1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拓展园区发展空间,大力支持绍兴、湖州、嘉兴等条件较好的省级高新区向国家级升格。同时,推动现有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腾笼换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园内企业转型升级,还要推动现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提升。三是进一步发挥各类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作用。重点建设杭州软件、信息、生物、动漫、宁波新材料5个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积极培育生物产业基地、发展壮大软件、集成电路、动漫产业基地,做大做强新材料基地。四是继续建设好国家大学科技园区。引导有关高校充分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和管理优势,打好“浙江”牌、打好“大学”牌,促进产学研结合,使园区成为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和高层次人才创新的重要基地。五是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采取“企业化+产业化+专业化”的发展模式,积极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孵化器建设,力争到2012年全省孵化面积超过350万平方米。
(三)在重点产业和大企业培育上实现新突破。一是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行业。集中力量实施现代通信设备、软件和信息服务、生物与新医药、新能源、核心元器件、高端仪器仪表等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六个千亿工程”,做大做强先进成套装备制造、海洋工程、新材料产业,构建“6+3”重点高新技 术产业体系。二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瞄准科技前沿,着力发展无线传感网络、碳纤维、高端计算机、风力发电、电动汽车和太阳能光伏等一批重大高新技术战略产品,进一步集中力量,加大研发投入力度,聚集各类创新要素,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产业链。三是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龙头骨干企业。坚持标准,加快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在增加我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的同时,进一步推动高新技术企业上规模上水平,着力培育一批规模较大、具有核心技术和自有品牌、在行业中有话语权的大企业大集团,使之成为引领我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龙头。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省外强势大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世界500强企业、大型民营企业来我省投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吸引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来我省实施科研成果产业化项目,实现外源推动式突破。
(四)在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上获得新进展。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不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是以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为抓手,加快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最近,科技部已经批复同意我省为全国首个开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的省份,省委、省政府将对这项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下一步,要深化细化试点方案。落实试点措施,整合创新资源,优化资金配置,着力抓好“八个一批”工作,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建设。二是以规划建设省科研机构创新基地(科技城)为抓手,集聚国内外优质创新资源。今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在临安市建设省科研机构创新基地(科技城),推动有条件的省部属科研机构集聚,同时吸引高层次的国内外科研机构进驻,努力建成国内一流的创新机构、创新资源和创新人才集聚区,科研院所体制机制创新和产学研联合的示范区以及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转化、产业化的集群区。目前,这项工作进展顺利,力争年内开工建设。三是以研发机构培育为重点,加强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着力建设一批设施先进、规模效益明显、创新能力强、开放程度高的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和试验基地。四是以加强公共科技服务为抓手,培育一批重点行业和区域创新平台,增强重点行业和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平台建设与发展的体制机制,跨单位整合科技资源,强化公共服务,促进科技资源的集聚、优化和开放共享,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提供科技服务。五是以创新团队建设为抓手,加强高新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力争到2010年,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完成省级重点创新团队培育的目标任务。
(五)在加大高新技术产业扶持力度上落实新举措。一是更好地发挥各级财政资金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技术进步法》、《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和《浙江省高新技术促进条例》,在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的基础上,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同时,整合有关部门的资金,完善资金扶持方式,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合力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领域、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力争今后5年,全省直接用于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财政资金不少于200亿元。二是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信贷投入。搭建财政企对接合作平台,经常性地向金融机构推荐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促进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同时,探索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所在地开展科技银行(支行)试点,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专业化的金融服务。此外。还要积极推进科技保险试点工作,鼓励担保机构提供更多的高新技术产业融资担保服务,进一步完善高新技术产业贷款的风险分散和化解机制。三是引导社会资金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充分发挥省以及有关市、县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作用,通过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扶持创业投资企业的发展,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高新技术产业的创业投资领域。四是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到海内外上市融资。充分利用国内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市场,优先推荐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融资;鼓励有实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买壳上市;推动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到海外上市。此外,还要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发行债券融资。五是进一步落实国家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企业加大投入。重点是加大宣传力度,帮助企业了解并用足用好研发经费150%抵扣应纳税所得额、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缴纳所得税、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创业投资企业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优惠等政策,引导支持和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降低企业创新的成本和风险。六是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资金扶持。建立健全我省与国家科技部等有关部门的省部会商制度,抓住建设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的契机,争取每年有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各类科技计划和重大专项给予资金扶持。同时,切实落实国家挟持项目的地方配套资金。
最后,衷心感谢省人大常委会长期以来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心支持,衷心希望省人大常委会继续加强对省政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工作的监督和指导。省政府将在省委的领导下,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关心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进一步发挥其在我省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主导作用,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