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提出
弱势群体一般是指经济收入相对来说比较贫困的一类群体。笔者在多年职高体育教学中发现,由于学生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每个教学班都存在着这样一部分学生:身体健全但缺乏基本的运动技能。换句俗话说就是不会跑也不会跳, 运动能力低下;正常考核体育成绩很难及格,甚至于有些项目的考核得不了分,在此暂且把他们统称为体育教学中的“弱势群体”。由于长期处于落后的境地,使其形成强烈的自卑心理,从而面对正常的体育活动形成一定的恐惧感和畏难情绪,长期以往,恶性循环,对体育学习有一种自我放弃的态度。从而影响这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
二、职高体育教学中弱势群体概念的界定
体育教学中弱势群体的定义应该是多维度的,当前不同的学者对体育弱势群体有不同的界定。体育弱势群体主要指由于先天和后天的原因,导致在体育活动中与正常人相比明显处于劣势的人群。它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第一种是由于先天或后天身体疾病、伤残等原因而不能正常参加体育活动或剧烈运动; 第二种是由于体质与正常人比较处于劣势状态,如超重、肥胖、偏瘦、体质过差而不能适应体育锻炼的标准和要求。本文所界定的职高体育教学中的“弱势群体”则是指那些由于身体机能、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等方面存在一定欠缺,对体育学习兴趣、爱好和动力不明确以及心理原因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在体育学习中感到力不从心,难以胜任和完不成体育学习任务的学生。
三、职高体育教学中弱势群体的类型
1.身体肥胖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条件的限制,学校里的“小胖墩”越来越多,他们平时看的样子蛮好的,可是一到体育课上就不行了,跑跑不快,跳跳不远,班级参与学校一系列体育竞赛活动没他们的份,因此,慢慢地进入了这个群体。
2.体弱多病型。在学校里,除了“小胖墩”外,还有一些身体素质较差,小毛小病不断,体弱多病的同学,他们因为身体原因,经常缺课请假或身体能力限制,很难达到体育考核的要求,因此也步入了这个群体。
3.先天疾病型。由于先天性的疾病或有某方面残疾的同学因为情况特殊,不能参加某些项目的学习或者全部不能参加体育学习的,自然而然就成了其中一员。
4.懒散综合型。这一类学生由于个性原因,对体育运动不积极,日久天长,逐渐对体育失去兴趣以致达不到体育考核的要求。
四、职高体育教学中弱势群体的成因
1.学生自身原因。 学生自身原因具体有:体能原因:身体形态发育不协调,如身体过于矮小、肥胖或瘦弱且身体素质差;智力原因:接受能力低,学习技术动作有障碍,练习时候退缩不积极,不能顺利完成课程目标规定的内容,技评难以达到要求;学习态度:对体育学习的认识不足和兴趣淡薄,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认为自身再怎么努力也赶不上身体素质好的同学;性格原因:自身不善于交往,性格内向,参加体育锻炼的机会少,对体育运动有恐惧,害怕同学嘲笑、讥讽。
2.家庭原因。现在学生中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在家庭的“过度保护、溺爱”中成长起来的。身上的“骄、娇”二气较浓,从而影响到学生在体育课上的练习以及其他活动的参与。
3.教师原因。体育教师年龄老化,缺乏与学生沟通和吸引力,激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有教师教育方法欠妥,一味的批评与斥责,师生之间易产生距离和隔阂,缺乏情感的交流与互动,师生间产生不信任、疏远和对抗的心理,使一部分学生逐渐向弱势群体转化。
五、职高体育教学中转变弱势群体的对策
1.树立自信心。要让他们树立足够的自信心。教师的表扬能促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增强自信心,并促使其将这种积极的心理状态迁移到学习中。所以,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做有心人,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
2.利用集体项目表现自身价值。“弱势群体”中的学生常常是自尊心与自卑感交织在一起,使他们处于反复无常的心理动荡之中,从而常常游离于集体之外,对教师、同学自我封闭,有不信任的自卑心理。体育教师可以分析他们各自的优势,利用集体项目,可以有效地调动他们的积极心理因素,消除自卑感。
3.融入师爱耐心施教。教师应关心爱护他们,激起他们自尊、自强、自信的学习欲望,从情感上和教师亲近起来。从生活上关怀他们,从心理上理解他们,从动作上保护与帮助他们,就会使他们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可信,引起情感上共鸣,增强向师性,进而以正常的心态进行体育课的学习。
4.切实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多年来,我们对这一基本教学原则是挂在嘴上和写在纸上较多,而真正落在实处则不够。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必须改变那种在教学和考核评价中将 “弱势群体”和一般学生不加区分的传统做法。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给予更多的关注,要对他们更为耐心细致的重点辅导;其次,要根据他们的实际,降低教材难度和学习要求。在考核评价上,应以他们努力与进步的程度为主,应以纵向评价为主,而不应死照标准。
弱势群体一般是指经济收入相对来说比较贫困的一类群体。笔者在多年职高体育教学中发现,由于学生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每个教学班都存在着这样一部分学生:身体健全但缺乏基本的运动技能。换句俗话说就是不会跑也不会跳, 运动能力低下;正常考核体育成绩很难及格,甚至于有些项目的考核得不了分,在此暂且把他们统称为体育教学中的“弱势群体”。由于长期处于落后的境地,使其形成强烈的自卑心理,从而面对正常的体育活动形成一定的恐惧感和畏难情绪,长期以往,恶性循环,对体育学习有一种自我放弃的态度。从而影响这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
二、职高体育教学中弱势群体概念的界定
体育教学中弱势群体的定义应该是多维度的,当前不同的学者对体育弱势群体有不同的界定。体育弱势群体主要指由于先天和后天的原因,导致在体育活动中与正常人相比明显处于劣势的人群。它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第一种是由于先天或后天身体疾病、伤残等原因而不能正常参加体育活动或剧烈运动; 第二种是由于体质与正常人比较处于劣势状态,如超重、肥胖、偏瘦、体质过差而不能适应体育锻炼的标准和要求。本文所界定的职高体育教学中的“弱势群体”则是指那些由于身体机能、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等方面存在一定欠缺,对体育学习兴趣、爱好和动力不明确以及心理原因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在体育学习中感到力不从心,难以胜任和完不成体育学习任务的学生。
三、职高体育教学中弱势群体的类型
1.身体肥胖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条件的限制,学校里的“小胖墩”越来越多,他们平时看的样子蛮好的,可是一到体育课上就不行了,跑跑不快,跳跳不远,班级参与学校一系列体育竞赛活动没他们的份,因此,慢慢地进入了这个群体。
2.体弱多病型。在学校里,除了“小胖墩”外,还有一些身体素质较差,小毛小病不断,体弱多病的同学,他们因为身体原因,经常缺课请假或身体能力限制,很难达到体育考核的要求,因此也步入了这个群体。
3.先天疾病型。由于先天性的疾病或有某方面残疾的同学因为情况特殊,不能参加某些项目的学习或者全部不能参加体育学习的,自然而然就成了其中一员。
4.懒散综合型。这一类学生由于个性原因,对体育运动不积极,日久天长,逐渐对体育失去兴趣以致达不到体育考核的要求。
四、职高体育教学中弱势群体的成因
1.学生自身原因。 学生自身原因具体有:体能原因:身体形态发育不协调,如身体过于矮小、肥胖或瘦弱且身体素质差;智力原因:接受能力低,学习技术动作有障碍,练习时候退缩不积极,不能顺利完成课程目标规定的内容,技评难以达到要求;学习态度:对体育学习的认识不足和兴趣淡薄,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认为自身再怎么努力也赶不上身体素质好的同学;性格原因:自身不善于交往,性格内向,参加体育锻炼的机会少,对体育运动有恐惧,害怕同学嘲笑、讥讽。
2.家庭原因。现在学生中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在家庭的“过度保护、溺爱”中成长起来的。身上的“骄、娇”二气较浓,从而影响到学生在体育课上的练习以及其他活动的参与。
3.教师原因。体育教师年龄老化,缺乏与学生沟通和吸引力,激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有教师教育方法欠妥,一味的批评与斥责,师生之间易产生距离和隔阂,缺乏情感的交流与互动,师生间产生不信任、疏远和对抗的心理,使一部分学生逐渐向弱势群体转化。
五、职高体育教学中转变弱势群体的对策
1.树立自信心。要让他们树立足够的自信心。教师的表扬能促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增强自信心,并促使其将这种积极的心理状态迁移到学习中。所以,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做有心人,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
2.利用集体项目表现自身价值。“弱势群体”中的学生常常是自尊心与自卑感交织在一起,使他们处于反复无常的心理动荡之中,从而常常游离于集体之外,对教师、同学自我封闭,有不信任的自卑心理。体育教师可以分析他们各自的优势,利用集体项目,可以有效地调动他们的积极心理因素,消除自卑感。
3.融入师爱耐心施教。教师应关心爱护他们,激起他们自尊、自强、自信的学习欲望,从情感上和教师亲近起来。从生活上关怀他们,从心理上理解他们,从动作上保护与帮助他们,就会使他们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可信,引起情感上共鸣,增强向师性,进而以正常的心态进行体育课的学习。
4.切实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多年来,我们对这一基本教学原则是挂在嘴上和写在纸上较多,而真正落在实处则不够。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必须改变那种在教学和考核评价中将 “弱势群体”和一般学生不加区分的传统做法。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给予更多的关注,要对他们更为耐心细致的重点辅导;其次,要根据他们的实际,降低教材难度和学习要求。在考核评价上,应以他们努力与进步的程度为主,应以纵向评价为主,而不应死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