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作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声乐课的教学也在不断的探索培养符合职业需求人才的道路。对于站在教育第一线的学前专业学生,声乐技能是其必备技能之一。本文试图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的演唱特点进行分析,指出高职学前声乐教学应运用中国唱法并对如何运用中国唱法进行实例分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声乐教学;中国唱法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致力于培养将来肩负学龄前儿童音乐教学的人才,在教学目标上有别于传统专业音乐院校的声乐教学,其声乐课程的实施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探讨。
一、目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声乐演唱特点与存在问题
学生的声音自然质朴,演唱情感真挚不做作,可塑性较强。然而学生嗓音条件参差不齐,存在音准问题,气息上浮,高音发声比较困难;刻意模仿童声,不会运用共鸣腔体,声音“扁”、“挤”不通畅,缺乏圆润结实;真声演唱常伴有漏气,会引起超负荷用嗓。
二、解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声乐演唱问题的途径
幼师如存在发声问题或只用单一的唱法(目前主要为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则难以引起教育主体幼儿的共鸣与兴趣,故需寻求一种既能让学生顺利进行儿童歌曲教学,又能展示自身声乐演唱水平的唱法。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应运用中国唱法。中国唱法将民族唱法、西方美声唱法和现代流行唱法有机地融合,可有效提升学生的演唱水平,使歌声更通透、圆润和动听。
三、中国唱法适合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依据
中国唱法是在中华民族传统歌唱艺术不断兼收并蓄,推陈出新,吸取西方唱法的精华中逐步形成的。学前教育专业学习声乐课程涵盖中外优秀歌曲,符合中国唱法以国语韵律为基础的特点。同时中国唱法融合了美声、民族和流行唱法,可顾及不同嗓音条件及不同音乐风格喜好的学生,也可灵活调整唱法融合的比例,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让学生在继承本民族声乐优良传统时吸收国外先进的声乐文化。
四、如何运用中国唱法进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
中国唱法运用到具体的声乐教学上,可根据三种唱法的不同特点,选择符合学前教育专业的部分进行教学。
1、美声唱法有“通、实、圆、亮、纯、松、活、柔”的特点,对气息支持要求高,声音圆润、连贯和通畅,歌唱音域宽广。可运用美声唱法的音阶练习,将汉语拼音中单元音a、o、e、i、u、ü结合上下行旋律进行发声练习,作为科学发声的基础练习。
2、民族唱法具有吐字清晰、音调高亢、婉转悠扬的特点。可根据歌唱语言的发音规律处理共鸣、行腔,讲究字音出声、归韵、收声等。在学习作品时,可先对所学作品歌词采取:①声,韵拼合。②头,腹尾的拼合法。示例儿童歌曲《马兰谣》片断:
首先让学生进行歌词拼读与朗诵,不难发现歌曲第一乐句(如谱例1所示)中的“排”、“开”及其反复乐句中的“白”、“乖”,第二乐句“戴”及反复乐句中的“拍”字有不一样的辅音字头,分别是p、k、b、g、d和p,却拥有同样的字腹a与字尾i,从汉语声韵角度来说是押韵的。字头演唱时均要做到清楚,准确,短促,有力,与美声唱法中辅音发音特点干脆、快速、高效相一致。此外,字头在咬字和吐字上要有楞角,利用传统咬字吐字的喷(b、p)、擦、弹(d)、神、挤、啃(k、g)的办法辅助吐字。字腹a是响亮元音亦是宽母音,是整个字中拖得最长的部分,演唱时要咬住字腹保持准确嘴型不变。元音i收字尾落在戏曲十三辙中的怀来辙上,演唱结束时要展唇,口角向脸部两侧扩展以收住这些字。 i相比起a占时间较短,字尾要收声,其中“开”、“戴”、“乖”和“拍”演唱时值为两拍,需要延长字腹响亮元音a,字尾i在第二拍后半拍收声,早收尾会影响声音通畅,导致咬字过死和声音“挤卡”。收尾过慢则导致咬字模糊不清:
又如歌曲最后一句“青山外”的“青”字落在小字二组d上(如谱例2所示),是全曲最高音,是演唱的难点之一。“青”字字头为q,字腹i,字尾为鼻音ng属收鼻音字尾的中东辙,由于ing为鼻韵音,因此字腹i过渡到鼻音字尾,一般不要占这个字音很长时间,在ng的结尾要收声,要啃一下并归韵到后鼻,否则“青”字就变成“亲”。
除上述字眼,所有歌词的字头须准确有力,字腹要竖、明亮、集中,窄母音宽唱,宽母音集中明亮。字尾要收声归韵交待清楚。如此类推,其他歌曲均可用该方法进行咬字吐字的训练,以求字正腔圆。还可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在单元音或复合元音前添加辅音字头进行旋律上下行或级进进行巩固加强练习。同时结合训练呼吸的控制能力,找到共鸣点,扩大音域。
3、流行唱法具演唱方法不拘一格、注重情感、强调表现力的特点,强调激情和感染力。可将该唱法运用在任何歌曲中,让学生通过情感代入自由发挥,但要求能保持歌曲演唱风格整体统一。
五、结语
除声乐教学中运用中国唱法外:1、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歌曲教材应增加地方特色作品并与一线幼儿园教材接轨;2、结合小组课与个别课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3、为学生创造幼儿声乐教学实践的条件和舞台,让其学以致用。探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唱法问题,目的为了提高学生演唱水平,继承中华民族声乐优良传统,并吸收国外先进声乐文化,促进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培养更多合格优秀的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1]李晋玮,李晋瑷.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
[2]邹本初.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2).
[3]孙丽萍.中国唱法浅谈[J].艺海,2007(4).
[4]曹红波,谭勇.文化视域下的“中国唱法”概念析解[J].音乐探索,2015(4).
[5]张鸿勋.歌唱的语言和咬字、吐字问题[J].函授教育,1996(6).
作者简介:陈雅琪(1988-),女,广东人,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表演。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声乐教学;中国唱法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致力于培养将来肩负学龄前儿童音乐教学的人才,在教学目标上有别于传统专业音乐院校的声乐教学,其声乐课程的实施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探讨。
一、目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声乐演唱特点与存在问题
学生的声音自然质朴,演唱情感真挚不做作,可塑性较强。然而学生嗓音条件参差不齐,存在音准问题,气息上浮,高音发声比较困难;刻意模仿童声,不会运用共鸣腔体,声音“扁”、“挤”不通畅,缺乏圆润结实;真声演唱常伴有漏气,会引起超负荷用嗓。
二、解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声乐演唱问题的途径
幼师如存在发声问题或只用单一的唱法(目前主要为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则难以引起教育主体幼儿的共鸣与兴趣,故需寻求一种既能让学生顺利进行儿童歌曲教学,又能展示自身声乐演唱水平的唱法。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应运用中国唱法。中国唱法将民族唱法、西方美声唱法和现代流行唱法有机地融合,可有效提升学生的演唱水平,使歌声更通透、圆润和动听。
三、中国唱法适合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依据
中国唱法是在中华民族传统歌唱艺术不断兼收并蓄,推陈出新,吸取西方唱法的精华中逐步形成的。学前教育专业学习声乐课程涵盖中外优秀歌曲,符合中国唱法以国语韵律为基础的特点。同时中国唱法融合了美声、民族和流行唱法,可顾及不同嗓音条件及不同音乐风格喜好的学生,也可灵活调整唱法融合的比例,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让学生在继承本民族声乐优良传统时吸收国外先进的声乐文化。
四、如何运用中国唱法进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
中国唱法运用到具体的声乐教学上,可根据三种唱法的不同特点,选择符合学前教育专业的部分进行教学。
1、美声唱法有“通、实、圆、亮、纯、松、活、柔”的特点,对气息支持要求高,声音圆润、连贯和通畅,歌唱音域宽广。可运用美声唱法的音阶练习,将汉语拼音中单元音a、o、e、i、u、ü结合上下行旋律进行发声练习,作为科学发声的基础练习。
2、民族唱法具有吐字清晰、音调高亢、婉转悠扬的特点。可根据歌唱语言的发音规律处理共鸣、行腔,讲究字音出声、归韵、收声等。在学习作品时,可先对所学作品歌词采取:①声,韵拼合。②头,腹尾的拼合法。示例儿童歌曲《马兰谣》片断:
首先让学生进行歌词拼读与朗诵,不难发现歌曲第一乐句(如谱例1所示)中的“排”、“开”及其反复乐句中的“白”、“乖”,第二乐句“戴”及反复乐句中的“拍”字有不一样的辅音字头,分别是p、k、b、g、d和p,却拥有同样的字腹a与字尾i,从汉语声韵角度来说是押韵的。字头演唱时均要做到清楚,准确,短促,有力,与美声唱法中辅音发音特点干脆、快速、高效相一致。此外,字头在咬字和吐字上要有楞角,利用传统咬字吐字的喷(b、p)、擦、弹(d)、神、挤、啃(k、g)的办法辅助吐字。字腹a是响亮元音亦是宽母音,是整个字中拖得最长的部分,演唱时要咬住字腹保持准确嘴型不变。元音i收字尾落在戏曲十三辙中的怀来辙上,演唱结束时要展唇,口角向脸部两侧扩展以收住这些字。 i相比起a占时间较短,字尾要收声,其中“开”、“戴”、“乖”和“拍”演唱时值为两拍,需要延长字腹响亮元音a,字尾i在第二拍后半拍收声,早收尾会影响声音通畅,导致咬字过死和声音“挤卡”。收尾过慢则导致咬字模糊不清:
又如歌曲最后一句“青山外”的“青”字落在小字二组d上(如谱例2所示),是全曲最高音,是演唱的难点之一。“青”字字头为q,字腹i,字尾为鼻音ng属收鼻音字尾的中东辙,由于ing为鼻韵音,因此字腹i过渡到鼻音字尾,一般不要占这个字音很长时间,在ng的结尾要收声,要啃一下并归韵到后鼻,否则“青”字就变成“亲”。
除上述字眼,所有歌词的字头须准确有力,字腹要竖、明亮、集中,窄母音宽唱,宽母音集中明亮。字尾要收声归韵交待清楚。如此类推,其他歌曲均可用该方法进行咬字吐字的训练,以求字正腔圆。还可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在单元音或复合元音前添加辅音字头进行旋律上下行或级进进行巩固加强练习。同时结合训练呼吸的控制能力,找到共鸣点,扩大音域。
3、流行唱法具演唱方法不拘一格、注重情感、强调表现力的特点,强调激情和感染力。可将该唱法运用在任何歌曲中,让学生通过情感代入自由发挥,但要求能保持歌曲演唱风格整体统一。
五、结语
除声乐教学中运用中国唱法外:1、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歌曲教材应增加地方特色作品并与一线幼儿园教材接轨;2、结合小组课与个别课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3、为学生创造幼儿声乐教学实践的条件和舞台,让其学以致用。探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唱法问题,目的为了提高学生演唱水平,继承中华民族声乐优良传统,并吸收国外先进声乐文化,促进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培养更多合格优秀的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1]李晋玮,李晋瑷.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
[2]邹本初.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2).
[3]孙丽萍.中国唱法浅谈[J].艺海,2007(4).
[4]曹红波,谭勇.文化视域下的“中国唱法”概念析解[J].音乐探索,2015(4).
[5]张鸿勋.歌唱的语言和咬字、吐字问题[J].函授教育,1996(6).
作者简介:陈雅琪(1988-),女,广东人,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