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理课程能激发学生想象能力,构建三维立体空间,将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消化枯燥的地理知识,增加课堂趣味性,达到地理教学的真正目的。在新课标要求中,地理教学要统筹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关系,加大信息技术应用范围,提升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本文围绕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应用途径展开讨论,以期促进高中地理学科持续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地理;教学过程;教学效率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给高中教学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加入现代信息技术,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带动学生自主学习。地理课程是一门趣味性较强的学科,它涵盖世界各国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强调“经纬度”等理论抽象知识,在讲解到人文风情时,因缺乏相关条件,有可能直接忽略,所以教师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地理信息技术介绍
地理信息技术是以计算机系统为基础,将全球地理相关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一项新型科技成果,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空间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全球定位系统(简称GPS)、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遥感系统(简称RS)[1],其中跟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是全球定位系统,跟地理教学相关的后两种。
全球定位系统(简称GPS)是指地面导航系统,能实时定位物体位置,方便人们生活,主要由用户设备(如手机、电脑)、空间星座(如卫星)、地面监控三部分组成,比如学生手机都配备有GPS,当学生丢失或者迷路时,老师跟家长可以通过GPS搜索,由空间星座对学生进行定位,通过地面监控系统破译信号发送路线信息给老师家长;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有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跟地理学科有着密切关系,带动了信息地理的發展,它能帮助地理学构建空间平台,方便教师教学[2];遥感系统(简称RS)是一门新兴地理技术,主要用于空间监测,比如人造卫星等。
二.信息技术应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意义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应用信息技术,能提升课堂有效性,有利于贯彻“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从地理教师的角度来说,信息化技术能更新教学方式,在传统的地理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依靠地球仪、纸质地图等抽象型教具,不能很好地解释相关地理现象,让学生对获取的知识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而信息化技术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提供多种动态直观型教具,让学生全身心感受地理知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自然地理是地理学习过程中的难点,比如黄赤交角的公式、时区时间计算等,信息技术能将这些抽象型知识点转化为图形、画面,帮助学生构建空间地理知识网络,方便学生记忆。
三.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需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发展个性,引进相应地理教学技术,用信心化、智能化提升课堂效率,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
(一)创设实际地理教学情境,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用最简单的实例来说: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就属于地理范畴,所以地理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贴近生活实际,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地理教学情境,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比如在学习高中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以下地理教学情境:教师可以“推迟”一分钟进入教室,学生肯定会好奇为什么一直准时的老师也会迟到呢?在这个过程中,引起学生注意,然后教师利用信息化设备可以播放一段其他区域或者国家的天气预报,这一段天气预报要涵盖常见的天气,比如晴天、雨天和多云天气,让学生形成“天气系统”的大概印象,播放完视频之后,教师再解释自己今天“迟到”的原因:天气造成路上堵车,让学生了解“天气系统”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从这个地理情境中,我们可以看出,信息化技术能够渲染地理学习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让学生全身心参与教学过程,引进“互动型”信息技术,让学生在课堂中消化抽象地理知识,教师要不断创新地理教学情境,多与学生交流,全面掌握学生情况,用信息化技术加强与学生课后联系,及时解决学生地理问题,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3]。
(二)提供直观教具,构建学生地理知识网络
信息化技术能给高中地理教学过程提供直观形象教具,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能依靠最简单的三角尺等教具,在课程中不能直接展示地理知识原理,随着信息化技术进入课堂,多媒体等设备改变了教学现状,教师能够制作“动态”地理知识,比如“洋流”形成过程、“地震”发生原因等,让学生利用图形记忆,构建地理空间知识网络。
在学习《日界线》的课程时,教师可以先在多媒体上展示两条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和子午线,然后可以布置相关课堂练习,比如:当北京时间为10月2号9时,全世界还有()
A.少于一半的地方是10月2号 B.少于一半的地方是10月1号
C.恰好一半地方是10月2号 D.多于一半的地方是10月1号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思考方向:北京处于东8区,根据中时区定义判断0时位置,从而得出答案C。
(三)提供地理实践途径,培养学生空间能力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地理老师要利用信息化技术给学生提供地理实践途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比如在学习“黄赤交角”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利用多媒体设备模拟“黄赤交角”的形成,在这种实践过程中,加强学生识记能力。
(四)因材施教,用信息化改变学生
从哲学的角度来说,学生是独立发展的个体[4],每个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不同,教师要利用信息化技术了解学生差异,因材施教,用信息化改变学生,比如在确定房屋选址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得出最佳方案,同时在信息化设备中展示学生成果,根据学生不同想法开展针对性指导。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够显著提升课堂有效性。高中学校要加大信息化技术投资,提高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培养一批高素质信息化地理老师,让老师接受最新信息技术培训,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化技术改变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同时,高中地理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统筹地理学科和信息化技术之间的关系,提供多种地理实践活动,创设良好地理信息情境,用智能化技术培养全能型学生,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旋晓伟,王林,王晓青.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1:125-128.
[2]雒瑞芳.新课标下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01:116.
[3]魏青.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9:156-157.
[4]陈喜生.高中地理新课标教学中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探析[J].亚太教育,2015,36:46.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地理;教学过程;教学效率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给高中教学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加入现代信息技术,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带动学生自主学习。地理课程是一门趣味性较强的学科,它涵盖世界各国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强调“经纬度”等理论抽象知识,在讲解到人文风情时,因缺乏相关条件,有可能直接忽略,所以教师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地理信息技术介绍
地理信息技术是以计算机系统为基础,将全球地理相关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一项新型科技成果,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空间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全球定位系统(简称GPS)、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遥感系统(简称RS)[1],其中跟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是全球定位系统,跟地理教学相关的后两种。
全球定位系统(简称GPS)是指地面导航系统,能实时定位物体位置,方便人们生活,主要由用户设备(如手机、电脑)、空间星座(如卫星)、地面监控三部分组成,比如学生手机都配备有GPS,当学生丢失或者迷路时,老师跟家长可以通过GPS搜索,由空间星座对学生进行定位,通过地面监控系统破译信号发送路线信息给老师家长;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有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跟地理学科有着密切关系,带动了信息地理的發展,它能帮助地理学构建空间平台,方便教师教学[2];遥感系统(简称RS)是一门新兴地理技术,主要用于空间监测,比如人造卫星等。
二.信息技术应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意义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应用信息技术,能提升课堂有效性,有利于贯彻“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从地理教师的角度来说,信息化技术能更新教学方式,在传统的地理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依靠地球仪、纸质地图等抽象型教具,不能很好地解释相关地理现象,让学生对获取的知识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而信息化技术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提供多种动态直观型教具,让学生全身心感受地理知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自然地理是地理学习过程中的难点,比如黄赤交角的公式、时区时间计算等,信息技术能将这些抽象型知识点转化为图形、画面,帮助学生构建空间地理知识网络,方便学生记忆。
三.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需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发展个性,引进相应地理教学技术,用信心化、智能化提升课堂效率,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
(一)创设实际地理教学情境,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用最简单的实例来说: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就属于地理范畴,所以地理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贴近生活实际,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地理教学情境,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比如在学习高中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以下地理教学情境:教师可以“推迟”一分钟进入教室,学生肯定会好奇为什么一直准时的老师也会迟到呢?在这个过程中,引起学生注意,然后教师利用信息化设备可以播放一段其他区域或者国家的天气预报,这一段天气预报要涵盖常见的天气,比如晴天、雨天和多云天气,让学生形成“天气系统”的大概印象,播放完视频之后,教师再解释自己今天“迟到”的原因:天气造成路上堵车,让学生了解“天气系统”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从这个地理情境中,我们可以看出,信息化技术能够渲染地理学习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让学生全身心参与教学过程,引进“互动型”信息技术,让学生在课堂中消化抽象地理知识,教师要不断创新地理教学情境,多与学生交流,全面掌握学生情况,用信息化技术加强与学生课后联系,及时解决学生地理问题,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3]。
(二)提供直观教具,构建学生地理知识网络
信息化技术能给高中地理教学过程提供直观形象教具,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能依靠最简单的三角尺等教具,在课程中不能直接展示地理知识原理,随着信息化技术进入课堂,多媒体等设备改变了教学现状,教师能够制作“动态”地理知识,比如“洋流”形成过程、“地震”发生原因等,让学生利用图形记忆,构建地理空间知识网络。
在学习《日界线》的课程时,教师可以先在多媒体上展示两条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和子午线,然后可以布置相关课堂练习,比如:当北京时间为10月2号9时,全世界还有()
A.少于一半的地方是10月2号 B.少于一半的地方是10月1号
C.恰好一半地方是10月2号 D.多于一半的地方是10月1号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思考方向:北京处于东8区,根据中时区定义判断0时位置,从而得出答案C。
(三)提供地理实践途径,培养学生空间能力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地理老师要利用信息化技术给学生提供地理实践途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比如在学习“黄赤交角”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利用多媒体设备模拟“黄赤交角”的形成,在这种实践过程中,加强学生识记能力。
(四)因材施教,用信息化改变学生
从哲学的角度来说,学生是独立发展的个体[4],每个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不同,教师要利用信息化技术了解学生差异,因材施教,用信息化改变学生,比如在确定房屋选址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得出最佳方案,同时在信息化设备中展示学生成果,根据学生不同想法开展针对性指导。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够显著提升课堂有效性。高中学校要加大信息化技术投资,提高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培养一批高素质信息化地理老师,让老师接受最新信息技术培训,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化技术改变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同时,高中地理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统筹地理学科和信息化技术之间的关系,提供多种地理实践活动,创设良好地理信息情境,用智能化技术培养全能型学生,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旋晓伟,王林,王晓青.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1:125-128.
[2]雒瑞芳.新课标下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01:116.
[3]魏青.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9:156-157.
[4]陈喜生.高中地理新课标教学中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探析[J].亚太教育,2015,3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