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玉米抗寒栽培技术措施主要以培肥地力,保墒蓄水,增温并促其高产。
【关键词】玉米;抗旱;保墒;栽培
就我省而言旱地玉米播种面积占相当大的比例。拿我省西部来说,十年九春旱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粮食生产。
旱地土壤耕作的重要任务是蓄水保墒,提高降水保蓄率和水分利用率,保证玉米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求量。
1.深耕蓄水
旱作玉米区年降水量60%~70%集中在 7、8、9三个月。怎样保蓄和利用有限的降雨,就是旱作技术要达到的目的。在一般农田深厚疏松的耕层土壤,截留的降水量可达总降水量的90%以上。土壤的充水和失水过程,大致和降雨季节一致,即早春散墒,夏季收墒,秋末蓄墒,冬季保墒,一般是在降雨末期蓄水量最多,在干旱多风的早春季节失水量最大。采取耕耙保墒措施:一是深耕存墒,秋季深耕比浅耕0~30厘米耕层土壤含水量多50%。深耕还能促进玉米根系发育并向深层伸长,扩大吸收水肥范围;二是耙地保墒,使土壤平整细碎,形成疏松的覆盖层,弥合孔隙,切断毛细管、减少蒸发。据测定,深耕后进行耙地可使耕层,水分提高 10%~28%;三是中耕蓄墒,在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锄地松土,切断毛细管,抑制水分上升,减少蒸发。
2.培肥土壤,调节地中墒
旱作玉米的表因是贫水,实质也是缺肥。增施肥料,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可以以肥调水,使根系利用土壤深层蓄水。培肥地力,一是进行秸秆还田,增加土壤中的有机物质;二是施用厩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在耕层形成团粒结构,适宜的孔隙度和酸碱度,促进有益微生物活动,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秸秆还田是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有效措施之一,连续多年实行秸秆还田,可提高土壤有机质;三是种植苜蓿或豆科绿肥作物,实行生物养田。
3.化学调控,改善作物或土壤状况
化学调控可以抑制土壤蒸发和叶面蒸腾。保水抗旱制剂在旱作玉米应用的有两类。一类叫叶片蒸腾抑制剂,在叶片上形成无色透明薄膜,抑制叶片蒸腾,减少水分散失。在干旱季节给玉米喷洒十六烷醇溶液,叶片气孔形成单分子膜可使玉米耗水量减少30%以上,喷洒醋酸苯汞溶液,调节叶片气孔开合,预防叶片过多失水而凋萎;另一类叫土壤保水剂,主要作用于土表,阻止土壤毛细管水上升,抑制蒸发,起到保墒增温的效果。
4.低温抢墒,催芽早播
播种时,开沟的深度视墒情而定。一般深耕浅盖土,点播踩籽,使种子与底土紧密结合以利于吸水。覆土镇压,连续一次完成,不可拖延时间,避免跑墒;机播跑墒少,有利于出苗。最好是边播种边镇压,播完压完。镇压的目的,是封住播种沟保住墒情,同时提升下层水到种子部位,供种子吸水发芽。
4.1选用耐旱品种
种植与环境条件相适应的品种类型就比不适应的类型好。例如,在早薄地选用扎根深、叶片窄、角质层厚、前期发育慢、后期发育快的稳产品种,而在墒情较好的肥地,种植根系发达、茎秆粗壮、叶片短宽的中大穗品种,则更表现出适应和增产。但是,抗旱品种并不等于就是对灌溉有良好反应的品种。有些非抗旱品种在于早年份可能会取得高产,也可能在灌溉条件下达到很高的产量。显然,无论是在旱地,还是在水浇地,都应该做品种的筛选工作,以作为在同样条件下选用品种的依据。要根据土壤墒情,气候变化,因地制宜,灵活搭配。
4.2低温抢墒播种
这是旱地玉米传统习惯作法,利用返浆水,保证玉米出苗。这种方法最大的弱点是种子在土壤内时间较长,约1个月左右,容易粉种、霉烂,影响出苗率。催芽低温早播,既利用土壤返浆时的水分,又争取到自然热量,是抗寒栽培和抗旱栽培中一项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
4.3浸种催芽
用55℃~60℃的温水浸种,当水温下降到25℃~30℃时,浸泡种子12-24小时,沥水后用麻袋等保温物品覆盖种子催芽,当70%以上的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下种时间,应在地表5厘米深处地温连续5天稳定在6℃以上时方可播种。覆土深度不超过5厘米。播种时按照垄沟栽培法,开沟深度以种子接触适宜的底墒为好。经过处理的种子,根系生长快,幼苗矮健,叶片增宽,含水分较多,一般可增产10%。
4.4选择适宜播期
躲避干旱,迎雨种植,旱作地区降雨比较集中,玉米幼苗期比较耐旱,进入拔节期以后需要较多的水分。根据当地降雨特点,把幼苗期安排在雨季来临之前,在幼苗忍受干旱锻炼之后,遇雨立即茁壮生长。
4.5增产的主要原因
①抓住冬季受冻层阻隔积蓄的水分和春季返浆水融合的时机,利用尚好的墒情早播保全苗。此时5厘米深度地温稳定在6℃以上,蒸发量最低,日蒸发量约为3.7毫米,春旱的几率最少。②促使根系生长发育,吸收深层养分和水分,有利于植株生长发育,提高抗旱能力。③热量利用率高,避开伏旱。可使早播玉米比常规播期玉米增加积温216℃,与当地的气候条件相吻合。垄沟低温早播玉米,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争取有利的水分,避过干旱影响,从而节约开支,增加收入。
5.抗旱栽培
秋翻整地后,每667平方米配加磷、钾肥混合施粪肥 2000~2500千克。挖坑的时间,最好在上冻前进行,越早越好。目的是接纳雨雪和熟化土壤。田间坑穴排列呈梅花形,横竖成行,行距为67厘米,坑距1米左右,每 667平方米挖1000个坑。挖坑深50厘米,长67厘米,宽 50厘米。先将10~15厘米的表土放在一边,再将底部挖一铁锨,深铲松土而不取出,再将混合肥料放入坑中,与土壤混合均匀。封顶有2种方法:一种是土壤墒情很好,可将表土封在坑顶,略呈馒头状,用锨拍实,不能使坑漏风,以免跑墒;另一种方法,是当时不封顶,在冬春雨雪后,将雪及时扫人坑内,再用表土封顶,当雪融顶塌后,要及时补封顶部,保住墒情。后一种方法虽然费工,但保墒效果极好,又能熟化土壤提高肥力。由于坑内土壤疏松,墒情充足,故可提早播种。播前进行耙耱,将地整平。每坑种3-4穴,每667平方米3000-3500株。其增产的主要原因是蓄水保墒,苗齐苗壮,深翻而不乱土层,集中施肥,培肥地力,熟化土壤,提高土壤供肥能力。
6.田间秸秆覆盖栽培
将玉米秸铺在地表,保墒蓄水,是早地玉米一项省工、节水,肥田、高产的有效途径。秸秆覆盖在秋耕整地后和玉米拔节后,在地表面和行间铺500-1000千克铡碎的秸秆,起到保墒作用,同时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培肥地力,提高产量。
秸秆覆盖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改善根际环境的生态条件,根系发达,吸收养分和水分能力增强,为穗大粒多奠定了基础。研究表明,覆盖后25天,根系的数量和干重分别比对照区高6.4%和29.1%,整个生育期的各个时期均比对照区高。覆盖秸秆影响最大的是第三层支撑根,根条数、根干重高于对照12.9%和18%。覆盖秸秆田的百粒重和单株粒数分别高于对照区1.7克和62.7粒。说明产量的提高是粒数和粒重共同增加的结果,尤以增加粒数最为明显。
7.膜侧播种抗旱法
膜侧栽培玉米,是抗旱保墒的有力措施。具体做法是,玉米种在地膜两边距离膜边3~5厘米处,利用地膜传导热和保水作用,使玉米种子发芽和生长发育有足够的温度和水分。玉米为大小行种植,小行40~50厘米,大行80~90厘米,地膜覆盖小行,大行可以套种豆子、蔬菜等作物。地膜完成任务后,可以在雨季来临前揭去,地膜不受损失,洗净晾干后妥善保存,翌年再用。 [科]
【关键词】玉米;抗旱;保墒;栽培
就我省而言旱地玉米播种面积占相当大的比例。拿我省西部来说,十年九春旱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粮食生产。
旱地土壤耕作的重要任务是蓄水保墒,提高降水保蓄率和水分利用率,保证玉米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求量。
1.深耕蓄水
旱作玉米区年降水量60%~70%集中在 7、8、9三个月。怎样保蓄和利用有限的降雨,就是旱作技术要达到的目的。在一般农田深厚疏松的耕层土壤,截留的降水量可达总降水量的90%以上。土壤的充水和失水过程,大致和降雨季节一致,即早春散墒,夏季收墒,秋末蓄墒,冬季保墒,一般是在降雨末期蓄水量最多,在干旱多风的早春季节失水量最大。采取耕耙保墒措施:一是深耕存墒,秋季深耕比浅耕0~30厘米耕层土壤含水量多50%。深耕还能促进玉米根系发育并向深层伸长,扩大吸收水肥范围;二是耙地保墒,使土壤平整细碎,形成疏松的覆盖层,弥合孔隙,切断毛细管、减少蒸发。据测定,深耕后进行耙地可使耕层,水分提高 10%~28%;三是中耕蓄墒,在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锄地松土,切断毛细管,抑制水分上升,减少蒸发。
2.培肥土壤,调节地中墒
旱作玉米的表因是贫水,实质也是缺肥。增施肥料,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可以以肥调水,使根系利用土壤深层蓄水。培肥地力,一是进行秸秆还田,增加土壤中的有机物质;二是施用厩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在耕层形成团粒结构,适宜的孔隙度和酸碱度,促进有益微生物活动,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秸秆还田是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有效措施之一,连续多年实行秸秆还田,可提高土壤有机质;三是种植苜蓿或豆科绿肥作物,实行生物养田。
3.化学调控,改善作物或土壤状况
化学调控可以抑制土壤蒸发和叶面蒸腾。保水抗旱制剂在旱作玉米应用的有两类。一类叫叶片蒸腾抑制剂,在叶片上形成无色透明薄膜,抑制叶片蒸腾,减少水分散失。在干旱季节给玉米喷洒十六烷醇溶液,叶片气孔形成单分子膜可使玉米耗水量减少30%以上,喷洒醋酸苯汞溶液,调节叶片气孔开合,预防叶片过多失水而凋萎;另一类叫土壤保水剂,主要作用于土表,阻止土壤毛细管水上升,抑制蒸发,起到保墒增温的效果。
4.低温抢墒,催芽早播
播种时,开沟的深度视墒情而定。一般深耕浅盖土,点播踩籽,使种子与底土紧密结合以利于吸水。覆土镇压,连续一次完成,不可拖延时间,避免跑墒;机播跑墒少,有利于出苗。最好是边播种边镇压,播完压完。镇压的目的,是封住播种沟保住墒情,同时提升下层水到种子部位,供种子吸水发芽。
4.1选用耐旱品种
种植与环境条件相适应的品种类型就比不适应的类型好。例如,在早薄地选用扎根深、叶片窄、角质层厚、前期发育慢、后期发育快的稳产品种,而在墒情较好的肥地,种植根系发达、茎秆粗壮、叶片短宽的中大穗品种,则更表现出适应和增产。但是,抗旱品种并不等于就是对灌溉有良好反应的品种。有些非抗旱品种在于早年份可能会取得高产,也可能在灌溉条件下达到很高的产量。显然,无论是在旱地,还是在水浇地,都应该做品种的筛选工作,以作为在同样条件下选用品种的依据。要根据土壤墒情,气候变化,因地制宜,灵活搭配。
4.2低温抢墒播种
这是旱地玉米传统习惯作法,利用返浆水,保证玉米出苗。这种方法最大的弱点是种子在土壤内时间较长,约1个月左右,容易粉种、霉烂,影响出苗率。催芽低温早播,既利用土壤返浆时的水分,又争取到自然热量,是抗寒栽培和抗旱栽培中一项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
4.3浸种催芽
用55℃~60℃的温水浸种,当水温下降到25℃~30℃时,浸泡种子12-24小时,沥水后用麻袋等保温物品覆盖种子催芽,当70%以上的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下种时间,应在地表5厘米深处地温连续5天稳定在6℃以上时方可播种。覆土深度不超过5厘米。播种时按照垄沟栽培法,开沟深度以种子接触适宜的底墒为好。经过处理的种子,根系生长快,幼苗矮健,叶片增宽,含水分较多,一般可增产10%。
4.4选择适宜播期
躲避干旱,迎雨种植,旱作地区降雨比较集中,玉米幼苗期比较耐旱,进入拔节期以后需要较多的水分。根据当地降雨特点,把幼苗期安排在雨季来临之前,在幼苗忍受干旱锻炼之后,遇雨立即茁壮生长。
4.5增产的主要原因
①抓住冬季受冻层阻隔积蓄的水分和春季返浆水融合的时机,利用尚好的墒情早播保全苗。此时5厘米深度地温稳定在6℃以上,蒸发量最低,日蒸发量约为3.7毫米,春旱的几率最少。②促使根系生长发育,吸收深层养分和水分,有利于植株生长发育,提高抗旱能力。③热量利用率高,避开伏旱。可使早播玉米比常规播期玉米增加积温216℃,与当地的气候条件相吻合。垄沟低温早播玉米,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争取有利的水分,避过干旱影响,从而节约开支,增加收入。
5.抗旱栽培
秋翻整地后,每667平方米配加磷、钾肥混合施粪肥 2000~2500千克。挖坑的时间,最好在上冻前进行,越早越好。目的是接纳雨雪和熟化土壤。田间坑穴排列呈梅花形,横竖成行,行距为67厘米,坑距1米左右,每 667平方米挖1000个坑。挖坑深50厘米,长67厘米,宽 50厘米。先将10~15厘米的表土放在一边,再将底部挖一铁锨,深铲松土而不取出,再将混合肥料放入坑中,与土壤混合均匀。封顶有2种方法:一种是土壤墒情很好,可将表土封在坑顶,略呈馒头状,用锨拍实,不能使坑漏风,以免跑墒;另一种方法,是当时不封顶,在冬春雨雪后,将雪及时扫人坑内,再用表土封顶,当雪融顶塌后,要及时补封顶部,保住墒情。后一种方法虽然费工,但保墒效果极好,又能熟化土壤提高肥力。由于坑内土壤疏松,墒情充足,故可提早播种。播前进行耙耱,将地整平。每坑种3-4穴,每667平方米3000-3500株。其增产的主要原因是蓄水保墒,苗齐苗壮,深翻而不乱土层,集中施肥,培肥地力,熟化土壤,提高土壤供肥能力。
6.田间秸秆覆盖栽培
将玉米秸铺在地表,保墒蓄水,是早地玉米一项省工、节水,肥田、高产的有效途径。秸秆覆盖在秋耕整地后和玉米拔节后,在地表面和行间铺500-1000千克铡碎的秸秆,起到保墒作用,同时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培肥地力,提高产量。
秸秆覆盖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改善根际环境的生态条件,根系发达,吸收养分和水分能力增强,为穗大粒多奠定了基础。研究表明,覆盖后25天,根系的数量和干重分别比对照区高6.4%和29.1%,整个生育期的各个时期均比对照区高。覆盖秸秆影响最大的是第三层支撑根,根条数、根干重高于对照12.9%和18%。覆盖秸秆田的百粒重和单株粒数分别高于对照区1.7克和62.7粒。说明产量的提高是粒数和粒重共同增加的结果,尤以增加粒数最为明显。
7.膜侧播种抗旱法
膜侧栽培玉米,是抗旱保墒的有力措施。具体做法是,玉米种在地膜两边距离膜边3~5厘米处,利用地膜传导热和保水作用,使玉米种子发芽和生长发育有足够的温度和水分。玉米为大小行种植,小行40~50厘米,大行80~90厘米,地膜覆盖小行,大行可以套种豆子、蔬菜等作物。地膜完成任务后,可以在雨季来临前揭去,地膜不受损失,洗净晾干后妥善保存,翌年再用。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