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妈妈,我有一个藍天梦”
1981年3月,人民空军部队来到济南一中高三招收女飞行员。18岁的程晓健当时是班长,班主任认为班干部应该给大家带个好头,便鼓励她报名。没想到,在报名的几百名女生中,她一路走到最后,和另外3名幸运儿一起被录取,成为中国空军第5批女飞行学员。
程晓健把喜讯告诉了父母。母亲不仅没惊喜,反而忧心忡忡地说:“小健,天上不安全,不如找个地面工作,这样父母也放心。”程晓健安慰母亲说:“妈妈,我向往蓝天,您就放心吧,我不会有事的。”
就这样,程晓健怀着雀跃的心情,走进了航空飞行学院。没想到,等待她的却是晦涩的飞行原理,复杂的空气动力学、气象学,让人头晕目眩的旋梯、滚轮等军事体育训练。
程晓健是个不服输的人,困难越大,她越来劲儿。她不仅刻苦钻研理论知识,独自在讲评室学习到深夜,还在军事体育训练中勇敢地挑战自己。
终于到了跳伞的这天。飞机越飞越高,到达800米高度时,教员打开舱门探出头去,强风把他脸上的肌肉吹得不住抖动,原先笑语盈盈的机舱立刻气氛凝重。教员问谁第一个跳,无人应答。过了一会儿,程晓健说:“我试试。”黄灯准备,程晓健做好“离机准备”。绿灯亮起,程晓健没有迟疑,勇敢地跳了下去。只听主伞“嘭”的一声打开,伞绳把她往上一拽,她稳稳地飘浮在空中。
同批女飞行学员中,程晓健的表现最为出色,六门理论课成绩均在90分以上,专业课更是没得说:第一个通过地面验收、第一个跳出舱门、第一个驾驶飞机飞上蓝天,而且她是同批学员中第一个入党的。
1984年毕业时,程晓健是全校唯一一名预校、初教机、高教机训练均为全优的学员,学校破例让她自己选择分配去向。当时程晓健有两个选择:一是去北京飞首长专机,工作、生活优越;二是到鄂西北飞运输机,那里是山区,飞机较老旧,工作、生活艰苦。当程晓健了解到后者的飞行任务更多时,便选择了条件艰苦的驻鄂西北山区的航空兵运输部队。
同年,一位热心老同志悄悄问程晓健:“有个北京籍的小伙子,人品好,长得帅,要不要认识一下?”当时21岁的程晓健还不想谈恋爱,可又不好意思拒绝别人的好意,便与同是飞行员的王志强见面了。两人都是各自部队的骨干,到团里集训、岗位练兵考核总能碰上,一来二去,阳光帅气的王志强便俘获了程晓健的芳心。三年后两人在北京喜结连理。
婚后一年,他们的儿子王程出生了。那时产假3个月,程晓健休了两个半月就决定回部队,她想留下半个月剩余假期加上来年的月假,下次回家可以陪孩子一个半月。想到刚断奶的儿子,程晓健走一路哭一路,一直哭到部队。
王程4岁那年,一直照看他的奶奶患脑溢血去世,程晓健只得把儿子接到身边。当时,程晓健已经调到团里工作,特别忙。儿子上小学二年级时,程晓健狠狠心,把他送进了寄宿制学校。
“你飞过的弧线和人一样漂亮”
1991年8月,程晓健在安徽执行人工降雨任务。任务完成后,她驾驶飞机带领机组人员返航。途中,飞机飞进了雷雨云区,顿时如黑夜降临,雨点打在飞机上“啪啪”作响,飞机上下颠簸得厉害。受雷电干扰,罗盘不能正确指示方向,飞机与机场的联系一度中断。
那一刻,程晓健的脑海掠过一个不祥的念头:“难道再也见不着儿子了?”身旁的教员、中队长都朝她大喊:“加大油门,冲出去!”程晓健没有慌乱,她想起老飞行员的告诫:任何情况下,飞机的状态是最重要的。如果此时飞行速度太快,负荷过大,飞机有可能解体。于是,她开始收油门减速,时速接近200公里,这是临近飞机失速的状态。中队长慌了,呵斥道:“晓健,你想害死大家吗?”程晓健沉着冷静,不为所动。在她的影响下,机组人员渐渐稳定了情绪。飞机很快从4000米降到2000米,并保持了良好的飞行状态。15分钟后,飞机成功冲出雷雨云区。
这次飞行遇险,让程晓健终生难忘。诡异的黑洞、可怕的闪电、浓密的云层,她第一次见识了天空的凶残和狂暴,由衷地对大自然产生了敬畏之心。
后来,这次经历传到母亲的耳朵里,老人家吃不好睡不香,给女儿来信说:“小健,回家吧,如果你真出了意外,我可怎么办?”她给妈妈回信道:“妈妈,我热爱飞行,飞行在我眼里没什么可怕的。请您理解和支持我吧!”
此后,程晓健把每次飞行都当成一次新挑战,“因为没有哪次飞行会和上次完全一样”。她详细了解天气状况,仔细研究航线上的地形、地貌,努力把握飞机状态,飞行技术日臻完美。
1998年8月7日凌晨2时,湖北省公安县数万群众被洪水围困,已任团副政委的程晓健和丈夫、飞行大队长王志强一起告别了7岁的儿子,然后奔赴机场执行空投救生器材的任务。驾驶飞机紧急奔赴灾区的是王志强,而在地面指挥引导的是程晓健。夫妻俩合作于天地之间,一时被传为佳话。
2001年,程晓健担任师副参谋长。走上领导岗位后,她敏锐地意识到,如果自己不改装最先进的大型运输机,就没法参加重大军事演习和抢险救急任务。2002年,她开始改装俄罗斯进口的大型运输飞机伊尔-76。
伊尔-76科技含量高,为充分摸透设备的构造和原理,她吃住在飞行大队,虚心向教员们请教。每次飞行任务结束后,她都要反复回顾、总结。经过一年多的航理学习和飞行训练,程晓健顺利完成改装飞行任务,成为我国继岳喜翠、刘晓莲之后,第三位改装伊尔-76并大获成功的女飞行员。
2005年8月24日,程晓健奉命执行“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演任务。当时天公不作美,演习区域天气恶劣,持续14个小时的风雨,风力4~5级,海上浪高2~3.5米。在如此恶劣的气象条件下,实施云中和云上空投空降,对我军空降兵来说是首次。何况空降现场紧邻大海,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
中俄双方10架伊尔-76大型运输机,在同一空域编队,运载着双方同等名额的空降兵。编队第9架飞机,程晓健是机长。她沉着冷静,双手紧握驾驶盘,稳稳操纵着运输机。等她发出“准备空降”的口令后,领航员随即按动电钮,拉起长笛,飞机后门开启。中方先跳,使用红、蓝、绿三色降落伞;俄方后跳,使用白色降落伞。中俄伞兵们“唰、唰、唰”兵分三路跃出机外,苍鹰般扑向茫茫云海。 演习结束,俄軍飞行团长专程找到程晓健,赞美道:“你飞过的弧线和人一样漂亮,就是你的名字太难记了。”程晓健开心地说:“我叫娜达莎(俄语亲爱的意思)。”
2008年5月12日,程晓健受命飞赴成都,出任空军某部副师长。当她所乘的飞机飞临成都上空时,正赶上汶川大地震,一时间地动山摇,机场关闭,飞机不得不改降西安。两天后,程晓健才抵达成都。她想,现在正是军队急需用人之时,我不能袖手旁观。她想尽办法,以最短时间赶到成都报到,将行李放下后,就匆匆赶往成都太平寺机场。她熟悉伊尔-76大型运输机,领命负责在机场指挥部协调、指挥、分配空军大型运输机的抗震救灾任务。
此次震区在川西高原,地形复杂,天气无常。从某种意义上说,空投物品比空降人员难度更大,因为人有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操纵降落伞,而物品不行,投不准就浪费了救灾物资。没风向风速数据、没人工标示地面标志、没人员指挥地面引导,程晓健指挥的空军救援部队接连成功实施盲投。据不完全统计,由程晓健负责指挥、协调的从太平寺机场起飞的大型运输机,共完成了100多架次的飞行任务,空投700多吨救灾物资到重灾区。从5月14日到6月24日,她整整奋战了42天。
2009年4月,程晓健升任驻蓉某部师长,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位女飞行师长。
“走方队的时候你又飒爽又美丽”
程晓健将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奉献给了飞行事业。从初出茅庐的飞行学员到机长、教员、特级飞行员,她先后飞过7种机型,安全飞行4300多个小时。29岁时,她成为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并连任四届。她荣获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荣获“全军妇女先进个人”、空军优秀飞行员、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2015年6月,她升任西部战区空军副参谋长,跻身副军级;2016年5月,晋升空军少将军衔,成为人民空军历史上的第四位女少将。
201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是这一历史时刻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女兵方队队员,平均身高1.69米,平均年龄24岁,来自150个旅团级单位,既有导弹兵、通信兵、卫生兵,也有飞行员、狙击手,还有国际比武尖兵。程晓健担任女兵徒步方队的领队。
为了迎接这一历史性时刻,阅兵训练提前7个月就开始了。训练标准是,无论男女,都要练出气吞山河的气势、整齐划一的步伐。程晓健是女兵方队中年龄最大的,跟“95后”“00后”女兵相比,明显体力不济。她暗暗告诫自己:我是领队,走在队列最前面,就意味着更大的使命和责任。于是,她训练时更狠更拼。每天清晨,她总是第一个到训练场;晚上回家,还要进行端腿和压脚尖练习。团体训练时,她就算全身湿透,发烧感冒,也决不下训练场。
10月1日那天,女兵徒步方队英姿飒爽,迈着整齐标准的步伐,以排山倒海的气势走过天安门广场,惊艳全球。女兵方队受阅距离96米,走128步,66秒通过,分秒不差,全面展现了中国国防的“她力量”。
同时,作为领队的程晓健也备受媒体关注。她的受访视频一经播出,立即引发热议,“当代花木兰”“真正的半边天”“第一女子天团?”“国民偶像”……各种赞誉纷至沓来,人们纷纷为她点赞。
面对媒体记者采访,程晓健莞尔一笑,说:“担任国庆大典女兵方队领队,是我人生极其重要的一次‘飞行’任务……我时刻告诫自己,飞行飞行,不飞不行,不仅要飞,还要飞得高、飞得远、飞得漂亮,这样才不枉此生。”
而丈夫王志强现仍在原先部队担任副师长,他为妻子取得的成绩感到高兴。这次,妻子参加阅兵大典,带领女兵方队走过天安门,他幽默地对妻子说:“程将军,走方队的时候你又飒爽又美丽,我和儿子都成你的粉丝了!”
〔编辑:杨子〕
1981年3月,人民空军部队来到济南一中高三招收女飞行员。18岁的程晓健当时是班长,班主任认为班干部应该给大家带个好头,便鼓励她报名。没想到,在报名的几百名女生中,她一路走到最后,和另外3名幸运儿一起被录取,成为中国空军第5批女飞行学员。
程晓健把喜讯告诉了父母。母亲不仅没惊喜,反而忧心忡忡地说:“小健,天上不安全,不如找个地面工作,这样父母也放心。”程晓健安慰母亲说:“妈妈,我向往蓝天,您就放心吧,我不会有事的。”
就这样,程晓健怀着雀跃的心情,走进了航空飞行学院。没想到,等待她的却是晦涩的飞行原理,复杂的空气动力学、气象学,让人头晕目眩的旋梯、滚轮等军事体育训练。
程晓健是个不服输的人,困难越大,她越来劲儿。她不仅刻苦钻研理论知识,独自在讲评室学习到深夜,还在军事体育训练中勇敢地挑战自己。
终于到了跳伞的这天。飞机越飞越高,到达800米高度时,教员打开舱门探出头去,强风把他脸上的肌肉吹得不住抖动,原先笑语盈盈的机舱立刻气氛凝重。教员问谁第一个跳,无人应答。过了一会儿,程晓健说:“我试试。”黄灯准备,程晓健做好“离机准备”。绿灯亮起,程晓健没有迟疑,勇敢地跳了下去。只听主伞“嘭”的一声打开,伞绳把她往上一拽,她稳稳地飘浮在空中。
同批女飞行学员中,程晓健的表现最为出色,六门理论课成绩均在90分以上,专业课更是没得说:第一个通过地面验收、第一个跳出舱门、第一个驾驶飞机飞上蓝天,而且她是同批学员中第一个入党的。
1984年毕业时,程晓健是全校唯一一名预校、初教机、高教机训练均为全优的学员,学校破例让她自己选择分配去向。当时程晓健有两个选择:一是去北京飞首长专机,工作、生活优越;二是到鄂西北飞运输机,那里是山区,飞机较老旧,工作、生活艰苦。当程晓健了解到后者的飞行任务更多时,便选择了条件艰苦的驻鄂西北山区的航空兵运输部队。
同年,一位热心老同志悄悄问程晓健:“有个北京籍的小伙子,人品好,长得帅,要不要认识一下?”当时21岁的程晓健还不想谈恋爱,可又不好意思拒绝别人的好意,便与同是飞行员的王志强见面了。两人都是各自部队的骨干,到团里集训、岗位练兵考核总能碰上,一来二去,阳光帅气的王志强便俘获了程晓健的芳心。三年后两人在北京喜结连理。
婚后一年,他们的儿子王程出生了。那时产假3个月,程晓健休了两个半月就决定回部队,她想留下半个月剩余假期加上来年的月假,下次回家可以陪孩子一个半月。想到刚断奶的儿子,程晓健走一路哭一路,一直哭到部队。
王程4岁那年,一直照看他的奶奶患脑溢血去世,程晓健只得把儿子接到身边。当时,程晓健已经调到团里工作,特别忙。儿子上小学二年级时,程晓健狠狠心,把他送进了寄宿制学校。
“你飞过的弧线和人一样漂亮”
1991年8月,程晓健在安徽执行人工降雨任务。任务完成后,她驾驶飞机带领机组人员返航。途中,飞机飞进了雷雨云区,顿时如黑夜降临,雨点打在飞机上“啪啪”作响,飞机上下颠簸得厉害。受雷电干扰,罗盘不能正确指示方向,飞机与机场的联系一度中断。
那一刻,程晓健的脑海掠过一个不祥的念头:“难道再也见不着儿子了?”身旁的教员、中队长都朝她大喊:“加大油门,冲出去!”程晓健没有慌乱,她想起老飞行员的告诫:任何情况下,飞机的状态是最重要的。如果此时飞行速度太快,负荷过大,飞机有可能解体。于是,她开始收油门减速,时速接近200公里,这是临近飞机失速的状态。中队长慌了,呵斥道:“晓健,你想害死大家吗?”程晓健沉着冷静,不为所动。在她的影响下,机组人员渐渐稳定了情绪。飞机很快从4000米降到2000米,并保持了良好的飞行状态。15分钟后,飞机成功冲出雷雨云区。
这次飞行遇险,让程晓健终生难忘。诡异的黑洞、可怕的闪电、浓密的云层,她第一次见识了天空的凶残和狂暴,由衷地对大自然产生了敬畏之心。
后来,这次经历传到母亲的耳朵里,老人家吃不好睡不香,给女儿来信说:“小健,回家吧,如果你真出了意外,我可怎么办?”她给妈妈回信道:“妈妈,我热爱飞行,飞行在我眼里没什么可怕的。请您理解和支持我吧!”
此后,程晓健把每次飞行都当成一次新挑战,“因为没有哪次飞行会和上次完全一样”。她详细了解天气状况,仔细研究航线上的地形、地貌,努力把握飞机状态,飞行技术日臻完美。
1998年8月7日凌晨2时,湖北省公安县数万群众被洪水围困,已任团副政委的程晓健和丈夫、飞行大队长王志强一起告别了7岁的儿子,然后奔赴机场执行空投救生器材的任务。驾驶飞机紧急奔赴灾区的是王志强,而在地面指挥引导的是程晓健。夫妻俩合作于天地之间,一时被传为佳话。
2001年,程晓健担任师副参谋长。走上领导岗位后,她敏锐地意识到,如果自己不改装最先进的大型运输机,就没法参加重大军事演习和抢险救急任务。2002年,她开始改装俄罗斯进口的大型运输飞机伊尔-76。
伊尔-76科技含量高,为充分摸透设备的构造和原理,她吃住在飞行大队,虚心向教员们请教。每次飞行任务结束后,她都要反复回顾、总结。经过一年多的航理学习和飞行训练,程晓健顺利完成改装飞行任务,成为我国继岳喜翠、刘晓莲之后,第三位改装伊尔-76并大获成功的女飞行员。
2005年8月24日,程晓健奉命执行“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演任务。当时天公不作美,演习区域天气恶劣,持续14个小时的风雨,风力4~5级,海上浪高2~3.5米。在如此恶劣的气象条件下,实施云中和云上空投空降,对我军空降兵来说是首次。何况空降现场紧邻大海,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
中俄双方10架伊尔-76大型运输机,在同一空域编队,运载着双方同等名额的空降兵。编队第9架飞机,程晓健是机长。她沉着冷静,双手紧握驾驶盘,稳稳操纵着运输机。等她发出“准备空降”的口令后,领航员随即按动电钮,拉起长笛,飞机后门开启。中方先跳,使用红、蓝、绿三色降落伞;俄方后跳,使用白色降落伞。中俄伞兵们“唰、唰、唰”兵分三路跃出机外,苍鹰般扑向茫茫云海。 演习结束,俄軍飞行团长专程找到程晓健,赞美道:“你飞过的弧线和人一样漂亮,就是你的名字太难记了。”程晓健开心地说:“我叫娜达莎(俄语亲爱的意思)。”
2008年5月12日,程晓健受命飞赴成都,出任空军某部副师长。当她所乘的飞机飞临成都上空时,正赶上汶川大地震,一时间地动山摇,机场关闭,飞机不得不改降西安。两天后,程晓健才抵达成都。她想,现在正是军队急需用人之时,我不能袖手旁观。她想尽办法,以最短时间赶到成都报到,将行李放下后,就匆匆赶往成都太平寺机场。她熟悉伊尔-76大型运输机,领命负责在机场指挥部协调、指挥、分配空军大型运输机的抗震救灾任务。
此次震区在川西高原,地形复杂,天气无常。从某种意义上说,空投物品比空降人员难度更大,因为人有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操纵降落伞,而物品不行,投不准就浪费了救灾物资。没风向风速数据、没人工标示地面标志、没人员指挥地面引导,程晓健指挥的空军救援部队接连成功实施盲投。据不完全统计,由程晓健负责指挥、协调的从太平寺机场起飞的大型运输机,共完成了100多架次的飞行任务,空投700多吨救灾物资到重灾区。从5月14日到6月24日,她整整奋战了42天。
2009年4月,程晓健升任驻蓉某部师长,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位女飞行师长。
“走方队的时候你又飒爽又美丽”
程晓健将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奉献给了飞行事业。从初出茅庐的飞行学员到机长、教员、特级飞行员,她先后飞过7种机型,安全飞行4300多个小时。29岁时,她成为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并连任四届。她荣获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荣获“全军妇女先进个人”、空军优秀飞行员、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2015年6月,她升任西部战区空军副参谋长,跻身副军级;2016年5月,晋升空军少将军衔,成为人民空军历史上的第四位女少将。
201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是这一历史时刻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女兵方队队员,平均身高1.69米,平均年龄24岁,来自150个旅团级单位,既有导弹兵、通信兵、卫生兵,也有飞行员、狙击手,还有国际比武尖兵。程晓健担任女兵徒步方队的领队。
为了迎接这一历史性时刻,阅兵训练提前7个月就开始了。训练标准是,无论男女,都要练出气吞山河的气势、整齐划一的步伐。程晓健是女兵方队中年龄最大的,跟“95后”“00后”女兵相比,明显体力不济。她暗暗告诫自己:我是领队,走在队列最前面,就意味着更大的使命和责任。于是,她训练时更狠更拼。每天清晨,她总是第一个到训练场;晚上回家,还要进行端腿和压脚尖练习。团体训练时,她就算全身湿透,发烧感冒,也决不下训练场。
10月1日那天,女兵徒步方队英姿飒爽,迈着整齐标准的步伐,以排山倒海的气势走过天安门广场,惊艳全球。女兵方队受阅距离96米,走128步,66秒通过,分秒不差,全面展现了中国国防的“她力量”。
同时,作为领队的程晓健也备受媒体关注。她的受访视频一经播出,立即引发热议,“当代花木兰”“真正的半边天”“第一女子天团?”“国民偶像”……各种赞誉纷至沓来,人们纷纷为她点赞。
面对媒体记者采访,程晓健莞尔一笑,说:“担任国庆大典女兵方队领队,是我人生极其重要的一次‘飞行’任务……我时刻告诫自己,飞行飞行,不飞不行,不仅要飞,还要飞得高、飞得远、飞得漂亮,这样才不枉此生。”
而丈夫王志强现仍在原先部队担任副师长,他为妻子取得的成绩感到高兴。这次,妻子参加阅兵大典,带领女兵方队走过天安门,他幽默地对妻子说:“程将军,走方队的时候你又飒爽又美丽,我和儿子都成你的粉丝了!”
〔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