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科学复习课课例研究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iq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学核心素养的内容除科学知识层面,更重要的是能力层面。如运用科学技术知识解释自然现象、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运用科学方法的能力,判断和决策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文章通过一节初中科学“浮力复习”课例剖析研究,阐述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科学复习课能力立意的设计思路和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科学;复习课;浮力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03-0064-02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科学复习课设计策略:通过观察与思考提出问题,通过动手、动脑、合作交流等途径解决问题,这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对他们的长远发展有重要意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设计实验,做实验或通过实验发现新的问题,引发深度思考,教师伴着学生走。在复习课中从原来的拎着学生学到导着学生学最后发展到伴着学生学一节课。
  一、从“困惑”到“思考”
  初中科学复习课的困境:怎样提高“复习课”的趣味性、灵动性、有效性。学生和教师表现出对初中科学复习课的种种困惑和期许。笔者通过访谈对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意见进行梳理。综观学生、教师、教研员三个层次的访谈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复习课存在一些教学问题。
  学生:复习课方式太单调,不是讲就是练。相同的知识点讲了一遍又一遍,类似的题目做了一套又一套。复习课教师讲得很细很细,其实许多内容我们早就掌握了,有种“炒冷饭”的感觉。复习课上做了许多题,但总感觉听听都懂,做题时老是出错,所以觉得上复习课最枯燥。
  教师:复习课最难上,教学目标和内容上很难把握,顾了中等的学生就关注不了优秀学生的拓展提升。复习课要讲究“实效”,就是在知识梳理清楚的基础上进行练习和讲评,多练才能出成绩。讲评要讲得透,要让学生理解。一定要多做题,反复训练,但学生对见过做过的题才会做,没见过的题目就不会做。
  教研员:复习课缺少新的认知冲突,处于一种知识再现状态;主体不突出,个性化教育程度较差,学生学得被动,学习兴趣不高。新情境下学生学科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能力不强。复习课缺乏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思想去进行解决问题的应用和思维的训练。
  二、从“温故”到“知新”
  筆者认为复习课的教学设计应关注学生应用已有的学科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完善认知结构,这是“温故”;但这不是复习课的终极目标,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和思想去思考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在新情境下的知识迁移和应用的能力,充分体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这就是“知新”。下面以浙教版八上“浮力复习”为课例进行剖析。
  “浮力复习”可以联系生活、生产实际,由情境创设问题,由问题设计实验,再用实验对已有知识进行验证,这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利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片段1:创设情景,问题引导
  上课开始,展示一个马铃薯,将马铃薯放入水中。
  师:马铃薯处于哪种沉浮状态?
  生:下沉。
  师:下沉的物体受力有何特点,密度有何特点?
  生:浮力小于重力,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
  师:如何测出马铃薯密度?
  学生设计、运用多种方法,应用浮力知识,测出马铃薯密度。教师引导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评价和小结学生之间不同的解决方案,并进一步追问:你认为最佳的是哪一种方案?
  接下来是学生实验,根据学生的设计,选择一种较普遍的方法进行实验,测出马铃薯的密度,这是科学课中科学性的体现,用实际测量来验证数学推导,使科学结论能得到实际的验证。
  剖析:要测物体的密度,必须知道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运用实验室测浮力的方法(称重法)测出物体的重力,再转换成质量或者运用浮力计算公式求出马铃薯的体积。其实这是对浮力三种测量、计算方法的灵活应用,相当于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设计题目),自己解决问题(解题)。学生展示不同的测马铃薯密度实验设计思路,不仅培养了学生知识构建及迁移的能力,同时对科学实验的严密性进行了进一步的巩固提高。
  2.片段2:提出新问题,发散思维,联系应用
  马铃薯在水中下沉,提出新的问题:如何让下沉的马铃薯上浮?
  生1:加食盐(或蔗糖)。通过增大液体密度来增大浮力,使浮力大于重力,物体上浮。
  生2:绑上体积较大的泡沫。增大排开水的体积来增大浮力,类似应用是救生圈、救生衣。
  生3:将马铃薯挖空。使实心物体变空心,减小了物体的重力。类似应用为轮船。
  剖析:使物体上浮可以增大浮力,也可以减小物体重力,让学生从科学本质上来解决这一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再找出这种方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这是科学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科学与生活的融合。
  选择一种方法,加蔗糖,使下沉的马铃薯上浮到悬浮。
  提出新问题,引发新思考。
  师:此时马铃薯悬浮在蔗糖溶液中,你能用之前不同的方法测出马铃薯的密度吗?
  生:用密度计测出溶液的密度,就是马铃薯的密度。
  教师拿出密度计,具体操作测液体的密度。并引发出新的问题,如密度计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刻度特点,如何自制简易密度计等。引导学生构建密度计相关的知识体系。
  继续加蔗糖使马铃薯在水中漂浮,提出新的问题:如何让漂浮的马铃薯下沉?
  生1:加水或加酒精,这是减小液体密度,减小浮力,使浮力小于物体重力,使物体下沉。
  生2:绑上铁块,使物体增加的浮力小于重力,使总的重力大于浮力,物体下沉。
  生3:插入铁钉,改变马铃薯的重力,使重力变大。这个原理与潜水艇类似。   这也是浮力知识的应用,学生在前面已经构建了一部分的浮力知识体系,这是对浮力应用的补充,從而建立一个完整的浮力知识体系。
  3.反思整理,完成板书
  教师让学生对所应用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将浮力完整的知识体系展现在黑板上。
  三、从“反思”到“提升”
  创设这一系列的情境是为了让学生说出下沉、漂浮、上浮物体的受力情况和密度情况,为接下来运用浮力知识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测出马铃薯密度做好铺垫。学生设计测量马铃薯密度的实验主要是对阿基米德公式转换的应用,如何测出浮力,如何测出排开液体的体积,是他们所要想办法解决的。然后小组展示,这也是他们对知识应用的再一次巩固提升。提升学习的动机,激发科学复习课的学习兴趣。
  反思:专题复习,选好问题是关键,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需要学生做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究,同时让学生在应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善已有的认知结构,真正起到复习课的作用。教师设置这个情节,提出相应的问题作为整节复习课的切入口,巧妙之处就是对学生来说看似简单的问题,但在具体处理和实验设计后派生出一系列新的问题,学生变“轻松”为“焦虑”。而派生出的一系列新问题,不是单纯的学科知识问题,而更多的是科学方法问题。这有利于学生接受科学思想的熏陶。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在问题导引下进行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利用实验探究,在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的过程中,学到新的知识和技能。
  提升:通过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但要做到“真探究”而不是“假探究”。教师首先要做到不“取而代之”;其次要搭好探索的“脚手架”。复习课由于教学内容的开放,许多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回答都是无法预设的。采取层层设疑的教学策略,才能打开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复习课要避免将学生跳进题海,面对永远做不完的题目,学生学习兴趣荡然无存。如果学生是被动接受式地进行复习,思维不够开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法提高,碰到“开放性”“创造性”题目时往往苦于解题无思路、答题质量差。真实的情境,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处于兴奋状态,一改以往复习课中的沉闷现象,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应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意无意间完善了已有的认知结构,同时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了提高,真正达到“温故而知新”的要求。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习兴趣;运用科学实验引导探究学习;通过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来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学习的兴趣、学习的自觉性、学习的方法、学习的应用都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元素。教师转变教学和学生改变学法是提升学生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途径。以教学的转变,促进学法转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耀村.初中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王华震.问题导引下的初中科学探究学习案例研究[J].理科考试研究,2017(9):34-36.
  作者简介:金秀琴(1976—),女,浙江诸暨人,中学科学一级教师,从事中学科学一线教育工作和实践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俗话说“一岁看小、三岁看老”。幼儿在幼儿园的这段时期非常关键。幼儿园要弄清楚幼儿的个性、行为、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并充分利用各种德育教育资源,家园合力共同促进幼儿在道德、情感、认知与行为方面取得良好的发展。这样便“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即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幼儿的良好道德素养终将慢慢养成。  关键词:幼儿期;德育;一日活动;家园共育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
期刊
摘 要:本文从教学目标、课题内容、教学反思三方面分析了校本课程微课案例“传统中国画的自然美”,旨在启发教育工作者在传统中国画欣赏教学中,尊重传统文化的思想力量,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天人合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追求,使学生深入理解这一思想的重要现实价值,并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强化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体验和认知,通过美术教育,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走进课堂、走进课程、走进学生内心
期刊
摘 要:初中阶段的数学复习课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将复习课与习题课混淆,常常拿着各式各类的中考卷、模拟卷走进课堂,采取“题海战术”让学生反复训练,这让数学复习课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和趣味。在数学复习课中,教师应渗透方法、思想与策略,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提升到数学思想、思维层面。基于此,笔者结合一道复习题的四种解法,探讨了在数学复习课中渗透多样思想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
期刊
摘 要:学科知识的系统化带来素养培育的系统化,学科知识的体验自然就会形成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育,应该根据不同学习内容有所侧重,顺势而为。高中化学“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的内容就比较适合培养学生的“宏观辨识”“社会责任”“变化观念”“证据推理”“模型认知”“科学探究”等素养。因此,教师要从目标制订、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学生实验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渗透学生学科不同的核心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儿童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和理解,会以直白、朴素的语言来表达心中的看法。对日常生活中事物现象非正式、非科学的理解和解释,就是儿童朴素理论。推开窗欣赏外面的世界,聆听窗外的声音,儿童用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探索着这个绚烂多彩的世界。那一句有口无心的话语,那一个轻微细小的动作,那一段一探究竟的摸索,完美呈现了朴素理论下儿童幸福感的真切内涵。  关键词:朴素理论;童言稚语;自然生命  中图分类号:G420
期刊
摘 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在活动中,作为课堂的引导者,作为教师,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兴趣,基于他们的已有经验、兴趣和爱好,最大化地发挥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课题的确定到设计方案,再到研究过程,坚持让学生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努力探索与实践,从而获得结论。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自主学习;探索实践  中图
期刊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重视对低年级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表达,乐于表达,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为此,文章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尝试论述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近几年来,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它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让各科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从教学理念、形式和方法都做出创新与变革。因此,文章从新课改的视角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进行深入探讨,并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思路和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03-0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在当前小学阶段的课程教育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还要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应当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主来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教师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思维进行良好的启发及调动,从而使每位学生都可以认识到学习小学数学的作用及价值,进而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
期刊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材的版本也不断更新,各个地区都针对不同地域学生、学情的特点编制了课本教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导学案也逐渐兴起,成为目前课堂教学的载体。本文针对苏科版教材的特点,对导学案的编制进行了小小的尝试与整合。  关键词:数学课程;整合内容;设计导学案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5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