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国争夺中的亡国之痛
1910年8月29日,对于朝鲜半岛的人民来说,是个刻骨铭心的日子。这一天,一纸《日韩合并条约》,使拥有数千年历史的朝鲜王国,彻底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其实,朝鲜亡国并非一夜间的事儿。自19世纪中后期以来,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之下,东亚的三个文明古国中国、朝鲜和日本,经历了几乎相同的历史命运。然而,结局却迥然不同。中国一步步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日本却在内外交困下通过明冶维新不但摆脱了亡国噩运,而且通过实行工业化和对外侵略,加入了列强的行列。而日本对外侵略的目标,首先就是与自己有着悠久历史渊源、又经历着同样命运的朝鲜和中国,而朝鲜又是其侵略中国的跳板,中国与朝鲜又有着传统宗藩关系。所以,日本入侵朝鲜的过程,在前期又是与中国在朝鲜的较量的过程。
较量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甲午战争后,中国势力彻底退出朝鲜半岛。但在其后,尽管对朝鲜的控制愈益严密,日本也没能迅速吞并朝鲜。在很大程度上,这是因为日本在远东还有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即沙皇俄国。在日俄争夺朝鲜控制权的斗争中,朝鲜只能无奈地成为牺牲品和交易品。
朝鲜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建立于1392年的朝鲜朝(又称李朝)的命运,与中国的清朝极为相似。当朝鲜面临列强入侵时,李朝也已日渐衰落。此时朝鲜国王是高宗李熙,不过大权实际上被其父大院君和其妻闵妃(也就是著名的明成皇后)争相把持。而双方的恶斗给了日俄介入的机会。
1895年,日本杀害了试图“引俄拒日”的闵妃,不过此时日本的整体实力尚不敌俄国,于是日本提议双方以北纬38度线为界瓜分朝鲜半岛,但遭拒绝。数年后,日本实力及在朝的势力急剧膨胀,日俄主客之争易位,1903年,俄国提出以北纬39度线为界瓜分朝鲜半岛,这次轮到野心勃勃的日本拒绝。1904年日俄终于爆发战争,次年日本击败俄国,朝鲜半岛在1910年正式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借助大国抗日复国
日本的高压统治,引起朝鲜民众的顽强抵抗。朝鲜民众的抗日运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达到高潮。1919年在汉城等地爆发的“三一运动”,显示了朝鲜民众不作亡国奴的决心。
从1910年亡国,到1948年朝韩分别建国,朝鲜半岛的各路抗日救国力量派系繁多。不管是共产主义者,还是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者,在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都不可避免地借助了外部力量。在这些外部力量的推波助澜下,它们不断地分化组合,逐渐形成几大政治力量。
“三一运动”后,1919年4月13日,流亡的朝鲜爱国志士在中国上海成立“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由在美国的李承晚任总统。不过,由于与临时政府中的其他成员不合,没过多久,李承晚便黯然离去。二战结束之前,李承晚一直在美国从事独立运动,与美国的渊源颇深,是右翼亲美派的领军人物。
临时政府内另一名重要成员金九,是朝鲜抗日独立运动史上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金九在“三一运动”后流亡中国,在临时政府担当要职。1928年金九组织了秘密团体——“韩人爱国团”,用恐怖手段进行抗日活动,影响很大。像金九这样在临时政府内担任要职的民族主义者在朝鲜政治派系中,被称为“临政派”,后来成为朝鲜半岛南部的主要政治力量,金九是其核心人物。
与民族主义者一样,朝鲜共产主义者最初也分成不同派系。1925年在共产国际直接指导下,以朴宪永为首的朝鲜共产主义者宣布成立朝鲜共产党。后由于日本殖民当局的镇压以及自身内部争斗,朝共组织受到严重破坏,1928年共产国际宣布解散朝鲜共产党,大多数成员转而从事地下活动。1945年在原朝鲜共产党员的基础上,朴宪永重新成立了朝鲜共产党,成为韩国建国前朝鲜南方的主要政治力量之一。
由于原朝鲜共产党的大多数成员在半岛南部从事地下活动,因此北方的共产主义者人数很少。朝鲜共产党在南方重建后,同年在苏联的支持下,朝鲜共产党北朝鲜分局在平壤成立,金日成任责任书记。名义上接受汉城朝鲜共产党中央的领导。1946年朝鲜共产党北朝鲜分局改称北朝鲜共产党,这就意味着北朝鲜共产党与在汉城的朝鲜共产党是平级关系,不再接受后者的领导。同一年,原在中国延安、太行山地区活动的“朝鲜独立同盟”改组成朝鲜新民党,由金抖奉和崔昌益等人领导,8月,北朝鲜共产党与朝鲜新民党合并为北朝鲜劳动党,选举金抖奉为委员长、金日成为副委员长,成为朝鲜建国前朝鲜北方的主要政治力量。大国主导V的民族分裂
日本战败后,朝鲜政治舞台易主,但这个“主”并不是朝鲜人民,而是在二战中膨胀起来的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朝鲜半岛并没有因为日本殖民者的退出而实现独立,反而由于大国的纷争而分割成两个国家。对于一个从公元7世纪就实现统一的国度而言,不能不说是个残酷的现实。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后,苏军在朝鲜北部登陆后一路向南推进,势如破竹,远在太平洋与日军激战的美军对此感到万分担忧。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主张以朝鲜中部北纬38度线为界作为美苏地面部队作战和受降分界线的方案。而苏联亦有以在朝鲜的让步换取美国同意苏军进驻日本北海道的打算,因此欣然同意了这个方案。于是,美苏两国军队以北纬38度为界分别从南北两端开进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并逐渐切断了三八线两端的联系。
传统上,朝鲜北部是工业区和能源产地,南部则是农业区,因此三八线的出现给南北两方的发展和生活都造成很大的不便。于是,1945年12月,美、苏、英三国外长在莫斯科召开会议,决定在朝鲜半岛成立一个大国托管下的朝鲜临时统一政府。这个决议自然遭到渴望独立、自由的朝鲜民众反对。
美苏在朝鲜半岛划分势力范围之后,面临着建立什么样政府的选择。而此时的国际背景就是冷战的开始。对于美国而言,左翼一开始就不在其选项范围内。共产党在美占区被宣布为非法,南朝鲜共产党成员纷纷逃往北方。而对于流亡上海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美国认为“临政派”长期在中国活动,受中国影响太深,再加上金九等人强烈反对联合国的“单独选举”方案,极力要求南北统一,因此美国宣布临时政府成员只能以个人身份回国。1949年金九被李承晚派暗杀。至于李承晚,尽管美国很不喜欢他的蛮横、专制作风,不过反共的,推崇“单独选举”方案的李承晚显然是当时最符合美国胃口的人选,因此,李承晚最终成为美国的宠儿。
苏联方面,早在1945年打算建立临时统一政府时,原本有意邀请被称作“朝鲜甘地”、在北方最有声望的曹晚植出任新政府的首脑,后发现曹有反共倾向,且是个坚决的民族主义分子,故将其弃用。其他因抗日享有盛名的人,如武亭、金枓奉和崔昌益因自身经历也不符合苏联的要求。经过权衡利弊,苏 联最终支持33岁的金日成为朝鲜的领袖。1949年,在苏联的撮合下,北朝鲜劳动党和南朝鲜劳动党(由汉城的朝鲜共产党、朝鲜人民党和南朝鲜新民党于1946年合并而成,为躲避美国占领军和右翼势力的迫害纷纷逃往北方)组成统一的朝鲜劳动党,并选举金日成为委员长。
1948年8月,根据“单独选举”方案,第一届大韩民国政府成立,李承晚为首任总统。同年9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金日成为内阁首相(后改称国家元首)。这样,在朝鲜半岛三八线两侧,出现了两个相互对峙的国家和相互对立的政府,上演了一出民族分裂的悲剧。1991年朝鲜和韩国分别加人联合国,标志着朝鲜半岛的分裂合法化。
努力清除大国影响
美苏两国分别于1948年12月和翌年6月从朝鲜半岛撤兵,但这两个大国对这片土地的影响和争夺并没有随着军队的离去而消逝,在冷战的大背景下,韩国和朝鲜被置于意识形态截然对立的西方阵营和东方阵营的最前线。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在这场战争中,交战双方并不仅仅是朝鲜半岛北南两方,当南方呈溃败之势时,美国以联合国旗号纠集16个国家介入战争,北方面临严竣局面。应朝鲜的请求,中国组成志愿军入朝作战。苏联虽然未直接参战,但是在物力和财力方面给了朝鲜极大的援助。
经过三年多鏖战,战线重新回到三八线附近,1953年7月27日,朝鲜临时停战协议签署,半岛分裂状态依旧。朝鲜战争停战后,中国志愿军班师回国,金日成多次要求美国从韩国撤军,美国却根本无视朝方的合理要求,反而与韩国签订了“美韩共同防御条约”,使驻韩美军合法化。美国的这一做法从某种程度上加深了朝鲜政府对自身安全的担忧,再加上一场原意为实现统一的战争转变成一场国际战争,所有这些都促使朝鲜政府致力于摆脱他国对朝鲜半岛的控制和影响、实现独立自主,试图筑起一个铁板一块的朝鲜以应对近在咫尺的威胁。
冷战时期,尽管朝鲜在经济、政治以及军事上对苏联和中国这两个社会主义大国邻国很倚重,但是另外一面,朝鲜又在努力消除外来影响,一步一步地走上朝鲜特色的“主体思想”之路。
由于朝鲜劳动党是由许多不同派别的共产主义者和民主主义政党合并组建而成,因此一开始便有多个派系存在。其中有苏联派、延安派、国内派、游击队派(金日成即属此派)。到上世纪60年代初,游击队派在朝鲜劳动党政治局中占了绝大多数。
60年代初,金日成提出:苏联式或者中国式的革命方法并不适合朝鲜的国情,朝鲜革命应该以朝鲜劳动党的思想为主体。以后,“主体”一词开始出现在朝鲜的政治生活中。而上世纪60年代中苏间的论战也刺激了朝鲜主体思想的发展和最终形成。
中苏两党在国际共运的许多根本问题上分歧公开化,使一贯与中苏关系密切的朝鲜陷入了非此即彼的尴尬境地。在中苏论战的最初阶段,朝鲜保持了中立态度。然而随着论战的白热化,朝鲜不得不做出选择。起先,有鉴于中朝在朝鲜战场上的友谊以及对国际环境相似的看法,朝鲜站在了中国一边,尤其是在中印边界冲突时,朝鲜与苏联拉开了距离。这自然引起苏联的不满,苏联宣布暂停对朝鲜的经济和军事援助。60年代中期,苏朝靠近,中朝关系转冷,一直到60年代末中朝关系才得以重归于好。
1967年,“主体思想”的概念正式提出,和马列主义一道成为朝鲜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1982年主体思想塔在平壤竣工,成为金日成主体思想的象征。
在现代社会特立独行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发生剧变,冷战结束。在上世纪60~70年代,朝鲜的经济发展状况好于韩国,朝鲜一直感觉自己优于韩国,然而韩国在80年代抓住了时机,创造了“汉江奇迹”,获得“亚洲四小龙”之一的美名,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力大增。也就在此时,中苏与韩国的关系有了很大改观,朝鲜所处的内外环境发生巨大变化。
自汉城赢得198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后,朝鲜一直呼吁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国家抵制汉城奥运会,然而只有古巴、埃塞俄比亚和尼加拉瓜等小国响应,而苏联、中国等主要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派出了强大阵容参赛。尤其是苏联,不仅派出了1000余人组成的体育代表团远赴韩国,同时还派出了交响乐团等文艺团体,在韩国刮起了一场“苏联风”。1990年,苏联与韩国建交,正式承认了韩国的存在以及朝鲜半岛分裂的事实。朝鲜对苏联提出强烈的批评,指责苏韩建交是对朝鲜的背叛。两年后,中韩实现关系正常化,朝鲜劳动党的机关报《劳动新闻》发表社论,要求朝鲜人民坚持独立的道路,保持尊严和荣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朝鲜是冷战结束的惟一“受害者”,原东方阵营内的国家纷纷与韩国建交,承认了韩国的地位,而朝鲜却没能够与西方阵营内的主要国家实现关系正常化。几乎在一夜间,朝鲜发觉自己在国际上被“孤立”了。更何况,冷战时朝鲜还能借着朝苏特殊关系获取诸多援助,而如今援助也随着苏联的解体而告吹。残酷的现实,使朝鲜以怀疑和警惕的目光看待这一切新的变化,与国际社会渐行渐远。
出于对自身安危的担忧,朝鲜走上了“先军政治”的道路,与他国将重点放在经济领域不同,朝鲜将国家发展的重心放在了军事领域。
从金正日于1995年正式提出“先军政治”到现在,已经十几年了。一方面,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朝鲜发展和保持了令人生畏的国防力量,尤其是核武器的研发,更是成为朝鲜“以超强硬对强硬”的王牌。而另一方面,也使朝鲜饱受国际社会诟病。
古代朝鲜曾被西方称作“隐遁之国”,今天的朝鲜也可以算得上是世界上最神秘、最令人费解的国度。金日成逝世前,国际社会包括一些情报人员猜测他会将政权转交给其弟金永柱,但世人看到的却是金正日从父亲手里接过了指挥棒;苏东剧变后,许多西方政客断言朝鲜很快将出现改变甚至剧变,但是,金正日一句“不要期待我有什么变化”,否定了这一论调,而且朝鲜政权平稳地从金日成过渡给了金正日。今年,有关朝鲜第三代接班人的报道铺天盖地,金正日三子——金正云的“呼声”最高,但是,一次一次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无法被猜透。
在大国主宰国际政治的现实社会中,小国往往很容易被忽视,朝鲜则是一个例外。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朝鲜半岛从亚洲东部向南伸出,扼亚洲东部中国、俄罗斯、日本的咽喉。这一地理位置决定了朝鲜半岛的不平庸。自近代以降,朝鲜尝尽身处大国夹缝中的悲凉。这或许也是现在一切朝鲜问题出现的历史原因吧。了解这段历史,多少会对我们了解现在复杂的朝鲜问题有所帮助。
1910年8月29日,对于朝鲜半岛的人民来说,是个刻骨铭心的日子。这一天,一纸《日韩合并条约》,使拥有数千年历史的朝鲜王国,彻底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其实,朝鲜亡国并非一夜间的事儿。自19世纪中后期以来,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之下,东亚的三个文明古国中国、朝鲜和日本,经历了几乎相同的历史命运。然而,结局却迥然不同。中国一步步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日本却在内外交困下通过明冶维新不但摆脱了亡国噩运,而且通过实行工业化和对外侵略,加入了列强的行列。而日本对外侵略的目标,首先就是与自己有着悠久历史渊源、又经历着同样命运的朝鲜和中国,而朝鲜又是其侵略中国的跳板,中国与朝鲜又有着传统宗藩关系。所以,日本入侵朝鲜的过程,在前期又是与中国在朝鲜的较量的过程。
较量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甲午战争后,中国势力彻底退出朝鲜半岛。但在其后,尽管对朝鲜的控制愈益严密,日本也没能迅速吞并朝鲜。在很大程度上,这是因为日本在远东还有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即沙皇俄国。在日俄争夺朝鲜控制权的斗争中,朝鲜只能无奈地成为牺牲品和交易品。
朝鲜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建立于1392年的朝鲜朝(又称李朝)的命运,与中国的清朝极为相似。当朝鲜面临列强入侵时,李朝也已日渐衰落。此时朝鲜国王是高宗李熙,不过大权实际上被其父大院君和其妻闵妃(也就是著名的明成皇后)争相把持。而双方的恶斗给了日俄介入的机会。
1895年,日本杀害了试图“引俄拒日”的闵妃,不过此时日本的整体实力尚不敌俄国,于是日本提议双方以北纬38度线为界瓜分朝鲜半岛,但遭拒绝。数年后,日本实力及在朝的势力急剧膨胀,日俄主客之争易位,1903年,俄国提出以北纬39度线为界瓜分朝鲜半岛,这次轮到野心勃勃的日本拒绝。1904年日俄终于爆发战争,次年日本击败俄国,朝鲜半岛在1910年正式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借助大国抗日复国
日本的高压统治,引起朝鲜民众的顽强抵抗。朝鲜民众的抗日运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达到高潮。1919年在汉城等地爆发的“三一运动”,显示了朝鲜民众不作亡国奴的决心。
从1910年亡国,到1948年朝韩分别建国,朝鲜半岛的各路抗日救国力量派系繁多。不管是共产主义者,还是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者,在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都不可避免地借助了外部力量。在这些外部力量的推波助澜下,它们不断地分化组合,逐渐形成几大政治力量。
“三一运动”后,1919年4月13日,流亡的朝鲜爱国志士在中国上海成立“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由在美国的李承晚任总统。不过,由于与临时政府中的其他成员不合,没过多久,李承晚便黯然离去。二战结束之前,李承晚一直在美国从事独立运动,与美国的渊源颇深,是右翼亲美派的领军人物。
临时政府内另一名重要成员金九,是朝鲜抗日独立运动史上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金九在“三一运动”后流亡中国,在临时政府担当要职。1928年金九组织了秘密团体——“韩人爱国团”,用恐怖手段进行抗日活动,影响很大。像金九这样在临时政府内担任要职的民族主义者在朝鲜政治派系中,被称为“临政派”,后来成为朝鲜半岛南部的主要政治力量,金九是其核心人物。
与民族主义者一样,朝鲜共产主义者最初也分成不同派系。1925年在共产国际直接指导下,以朴宪永为首的朝鲜共产主义者宣布成立朝鲜共产党。后由于日本殖民当局的镇压以及自身内部争斗,朝共组织受到严重破坏,1928年共产国际宣布解散朝鲜共产党,大多数成员转而从事地下活动。1945年在原朝鲜共产党员的基础上,朴宪永重新成立了朝鲜共产党,成为韩国建国前朝鲜南方的主要政治力量之一。
由于原朝鲜共产党的大多数成员在半岛南部从事地下活动,因此北方的共产主义者人数很少。朝鲜共产党在南方重建后,同年在苏联的支持下,朝鲜共产党北朝鲜分局在平壤成立,金日成任责任书记。名义上接受汉城朝鲜共产党中央的领导。1946年朝鲜共产党北朝鲜分局改称北朝鲜共产党,这就意味着北朝鲜共产党与在汉城的朝鲜共产党是平级关系,不再接受后者的领导。同一年,原在中国延安、太行山地区活动的“朝鲜独立同盟”改组成朝鲜新民党,由金抖奉和崔昌益等人领导,8月,北朝鲜共产党与朝鲜新民党合并为北朝鲜劳动党,选举金抖奉为委员长、金日成为副委员长,成为朝鲜建国前朝鲜北方的主要政治力量。大国主导V的民族分裂
日本战败后,朝鲜政治舞台易主,但这个“主”并不是朝鲜人民,而是在二战中膨胀起来的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朝鲜半岛并没有因为日本殖民者的退出而实现独立,反而由于大国的纷争而分割成两个国家。对于一个从公元7世纪就实现统一的国度而言,不能不说是个残酷的现实。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后,苏军在朝鲜北部登陆后一路向南推进,势如破竹,远在太平洋与日军激战的美军对此感到万分担忧。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主张以朝鲜中部北纬38度线为界作为美苏地面部队作战和受降分界线的方案。而苏联亦有以在朝鲜的让步换取美国同意苏军进驻日本北海道的打算,因此欣然同意了这个方案。于是,美苏两国军队以北纬38度为界分别从南北两端开进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并逐渐切断了三八线两端的联系。
传统上,朝鲜北部是工业区和能源产地,南部则是农业区,因此三八线的出现给南北两方的发展和生活都造成很大的不便。于是,1945年12月,美、苏、英三国外长在莫斯科召开会议,决定在朝鲜半岛成立一个大国托管下的朝鲜临时统一政府。这个决议自然遭到渴望独立、自由的朝鲜民众反对。
美苏在朝鲜半岛划分势力范围之后,面临着建立什么样政府的选择。而此时的国际背景就是冷战的开始。对于美国而言,左翼一开始就不在其选项范围内。共产党在美占区被宣布为非法,南朝鲜共产党成员纷纷逃往北方。而对于流亡上海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美国认为“临政派”长期在中国活动,受中国影响太深,再加上金九等人强烈反对联合国的“单独选举”方案,极力要求南北统一,因此美国宣布临时政府成员只能以个人身份回国。1949年金九被李承晚派暗杀。至于李承晚,尽管美国很不喜欢他的蛮横、专制作风,不过反共的,推崇“单独选举”方案的李承晚显然是当时最符合美国胃口的人选,因此,李承晚最终成为美国的宠儿。
苏联方面,早在1945年打算建立临时统一政府时,原本有意邀请被称作“朝鲜甘地”、在北方最有声望的曹晚植出任新政府的首脑,后发现曹有反共倾向,且是个坚决的民族主义分子,故将其弃用。其他因抗日享有盛名的人,如武亭、金枓奉和崔昌益因自身经历也不符合苏联的要求。经过权衡利弊,苏 联最终支持33岁的金日成为朝鲜的领袖。1949年,在苏联的撮合下,北朝鲜劳动党和南朝鲜劳动党(由汉城的朝鲜共产党、朝鲜人民党和南朝鲜新民党于1946年合并而成,为躲避美国占领军和右翼势力的迫害纷纷逃往北方)组成统一的朝鲜劳动党,并选举金日成为委员长。
1948年8月,根据“单独选举”方案,第一届大韩民国政府成立,李承晚为首任总统。同年9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金日成为内阁首相(后改称国家元首)。这样,在朝鲜半岛三八线两侧,出现了两个相互对峙的国家和相互对立的政府,上演了一出民族分裂的悲剧。1991年朝鲜和韩国分别加人联合国,标志着朝鲜半岛的分裂合法化。
努力清除大国影响
美苏两国分别于1948年12月和翌年6月从朝鲜半岛撤兵,但这两个大国对这片土地的影响和争夺并没有随着军队的离去而消逝,在冷战的大背景下,韩国和朝鲜被置于意识形态截然对立的西方阵营和东方阵营的最前线。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在这场战争中,交战双方并不仅仅是朝鲜半岛北南两方,当南方呈溃败之势时,美国以联合国旗号纠集16个国家介入战争,北方面临严竣局面。应朝鲜的请求,中国组成志愿军入朝作战。苏联虽然未直接参战,但是在物力和财力方面给了朝鲜极大的援助。
经过三年多鏖战,战线重新回到三八线附近,1953年7月27日,朝鲜临时停战协议签署,半岛分裂状态依旧。朝鲜战争停战后,中国志愿军班师回国,金日成多次要求美国从韩国撤军,美国却根本无视朝方的合理要求,反而与韩国签订了“美韩共同防御条约”,使驻韩美军合法化。美国的这一做法从某种程度上加深了朝鲜政府对自身安全的担忧,再加上一场原意为实现统一的战争转变成一场国际战争,所有这些都促使朝鲜政府致力于摆脱他国对朝鲜半岛的控制和影响、实现独立自主,试图筑起一个铁板一块的朝鲜以应对近在咫尺的威胁。
冷战时期,尽管朝鲜在经济、政治以及军事上对苏联和中国这两个社会主义大国邻国很倚重,但是另外一面,朝鲜又在努力消除外来影响,一步一步地走上朝鲜特色的“主体思想”之路。
由于朝鲜劳动党是由许多不同派别的共产主义者和民主主义政党合并组建而成,因此一开始便有多个派系存在。其中有苏联派、延安派、国内派、游击队派(金日成即属此派)。到上世纪60年代初,游击队派在朝鲜劳动党政治局中占了绝大多数。
60年代初,金日成提出:苏联式或者中国式的革命方法并不适合朝鲜的国情,朝鲜革命应该以朝鲜劳动党的思想为主体。以后,“主体”一词开始出现在朝鲜的政治生活中。而上世纪60年代中苏间的论战也刺激了朝鲜主体思想的发展和最终形成。
中苏两党在国际共运的许多根本问题上分歧公开化,使一贯与中苏关系密切的朝鲜陷入了非此即彼的尴尬境地。在中苏论战的最初阶段,朝鲜保持了中立态度。然而随着论战的白热化,朝鲜不得不做出选择。起先,有鉴于中朝在朝鲜战场上的友谊以及对国际环境相似的看法,朝鲜站在了中国一边,尤其是在中印边界冲突时,朝鲜与苏联拉开了距离。这自然引起苏联的不满,苏联宣布暂停对朝鲜的经济和军事援助。60年代中期,苏朝靠近,中朝关系转冷,一直到60年代末中朝关系才得以重归于好。
1967年,“主体思想”的概念正式提出,和马列主义一道成为朝鲜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1982年主体思想塔在平壤竣工,成为金日成主体思想的象征。
在现代社会特立独行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发生剧变,冷战结束。在上世纪60~70年代,朝鲜的经济发展状况好于韩国,朝鲜一直感觉自己优于韩国,然而韩国在80年代抓住了时机,创造了“汉江奇迹”,获得“亚洲四小龙”之一的美名,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力大增。也就在此时,中苏与韩国的关系有了很大改观,朝鲜所处的内外环境发生巨大变化。
自汉城赢得198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后,朝鲜一直呼吁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国家抵制汉城奥运会,然而只有古巴、埃塞俄比亚和尼加拉瓜等小国响应,而苏联、中国等主要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派出了强大阵容参赛。尤其是苏联,不仅派出了1000余人组成的体育代表团远赴韩国,同时还派出了交响乐团等文艺团体,在韩国刮起了一场“苏联风”。1990年,苏联与韩国建交,正式承认了韩国的存在以及朝鲜半岛分裂的事实。朝鲜对苏联提出强烈的批评,指责苏韩建交是对朝鲜的背叛。两年后,中韩实现关系正常化,朝鲜劳动党的机关报《劳动新闻》发表社论,要求朝鲜人民坚持独立的道路,保持尊严和荣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朝鲜是冷战结束的惟一“受害者”,原东方阵营内的国家纷纷与韩国建交,承认了韩国的地位,而朝鲜却没能够与西方阵营内的主要国家实现关系正常化。几乎在一夜间,朝鲜发觉自己在国际上被“孤立”了。更何况,冷战时朝鲜还能借着朝苏特殊关系获取诸多援助,而如今援助也随着苏联的解体而告吹。残酷的现实,使朝鲜以怀疑和警惕的目光看待这一切新的变化,与国际社会渐行渐远。
出于对自身安危的担忧,朝鲜走上了“先军政治”的道路,与他国将重点放在经济领域不同,朝鲜将国家发展的重心放在了军事领域。
从金正日于1995年正式提出“先军政治”到现在,已经十几年了。一方面,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朝鲜发展和保持了令人生畏的国防力量,尤其是核武器的研发,更是成为朝鲜“以超强硬对强硬”的王牌。而另一方面,也使朝鲜饱受国际社会诟病。
古代朝鲜曾被西方称作“隐遁之国”,今天的朝鲜也可以算得上是世界上最神秘、最令人费解的国度。金日成逝世前,国际社会包括一些情报人员猜测他会将政权转交给其弟金永柱,但世人看到的却是金正日从父亲手里接过了指挥棒;苏东剧变后,许多西方政客断言朝鲜很快将出现改变甚至剧变,但是,金正日一句“不要期待我有什么变化”,否定了这一论调,而且朝鲜政权平稳地从金日成过渡给了金正日。今年,有关朝鲜第三代接班人的报道铺天盖地,金正日三子——金正云的“呼声”最高,但是,一次一次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无法被猜透。
在大国主宰国际政治的现实社会中,小国往往很容易被忽视,朝鲜则是一个例外。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朝鲜半岛从亚洲东部向南伸出,扼亚洲东部中国、俄罗斯、日本的咽喉。这一地理位置决定了朝鲜半岛的不平庸。自近代以降,朝鲜尝尽身处大国夹缝中的悲凉。这或许也是现在一切朝鲜问题出现的历史原因吧。了解这段历史,多少会对我们了解现在复杂的朝鲜问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