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生将军与炊事员丁明亮的战友情

来源 :党史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l5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5月8日,李德生将军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95岁。消息传到江苏建湖,该县政府机关大院一间普通住宅内,71岁的退休干部、曾任李德生炊事员9年的丁明亮泣不成声,并回忆了与老首长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一
  调任军部炊事员
  丁明亮曾任李德生的炊事员9年。那是1960年,丁明亮从建湖县人民饭店参军,来到12军100团5连(红军连),刚到部队一个月,12军军长李德生来到5连“当兵”(到连队体验生活),正好和丁明亮在一个班。
  丁明亮参军后,部队用他原在饭店工作的特长,将其安排在炊事班,因此与李德生同吃同住,每次李德生吃了丁明亮做的饭菜感到特别香,他详细询问了丁明亮是哪里人,家庭情况,父母是做什么的,憨厚老实的丁明亮一一如实向首长报告。李德生将自己的家庭情况告诉丁明亮,自己年幼时母亲去世,父亲一直拉扯着他,很小就给富户放牛,12岁就参加了儿童团,14岁参加了红军,童年的生活非常艰难。李德生一个月“士兵”生活结束后就离开了丁明亮所在的连队。
  时隔一个月,军部突然来函,调丁明亮到12军军部机关食堂工作。在12军军部,李德生见到丁明亮后,快步迎了上去,紧紧握住丁明亮的手,连声说:“欢迎来和我们一起工作。”
  丁明亮被分配在军部机关食堂仍然做炊事工作,半年后被安排到上海常州饭店学习厨艺6个月。从此,一干就是9个年头,与李德生朝夕相处了9年。
  当众补交熟菜钱
  “三年困难时期”,部队生活同样受到影响,大家节衣缩食,军部机关小食堂规定非常严格,不准特殊化。李德生说:“毛主席都不吃肉了,我们应该向毛主席学习。”从此,在机关食堂的餐桌上很少见到荤菜。李德生率先垂范,他规定自己的家属子女一律不准到小食堂吃饭,全部吃大食堂。
  有一次,丁明亮见李德生的孩子饿得慌,便偷偷将小食堂的一个熟菜送到李德生的家里。孩子们见到熟菜个个馋涎欲滴,来不及用筷子,将熟菜一抢而空,狼吞虎咽,结果,这事被李德生知道了,他对丁明亮进行了严肃的批评,语气十分沉重,他说:“我是一军之长,必须严格执行规定,我的孩子饿,其他人的孩子更饿。”为了这事,他利用在机关食堂就餐的机会向其他同志做了检讨,并当众补交了熟菜钱,但在众人面前只字未批评丁明亮。
  帮助战士尽孝道
  然而,李德生对他人的疾苦却十分关心。平时,他经常深入到基层连队了解战士们的情况。凡他了解到的战士们家庭的困难,他总是想方设法给予照顾,好多戰士被军长关心后感动得热泪盈眶。
  1963年,丁明亮的家乡建湖遭水灾,李德生得知丁明亮的父母生活十分困难,几次询问丁明亮家里情况,而丁明亮守口如瓶,不对任何人说,后来还是被李德生了解到,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50元钱,以丁明亮的名义寄给了丁明亮的父母。结果,丁明亮父母写信给儿子说:“你寄回来的50元钱收到了。”丁明亮从汇款单的笔迹中看出是李军长的手迹,心中十分感动。李德生对丁明亮说:“你家里遭水灾,我只是替你尽点孝道。没什么值得感谢的。”其实,类似这样的事情,在部队战士当中不胜枚举。
  李德生关心战士们的后顾之忧,经常把自己混同于一名普通战士,逢年过节,深入连队班组,与战士们促膝谈心,特别是新来的战士,询问他们有什么困难,想不想家,生活如何。夜晚,他经常来到战士宿舍,帮助熟睡的小战士盖被子,从不拿出一个军长的架子,大家亲切地称他为“家长”,而不喊他军长。
  比武在即等小兵
  有一次,军部开展大比武。现场全部准备好,待军长一到即刻开始。李德生对丁明亮说:“大比武,你一定要去,因为这次大比武涉及到方方面面,今后后勤也要搞比武,如何节省、节约也同样重要。”
  可在现场,李德生询问后勤的丁明亮来了没有,有人报告说没有通知丁明亮,李德生说立即通知,并用专车接他过来。从来没有这个先例,结果等了近20分钟,丁明亮到了才宣布开始。
  比武结束,李德生要丁明亮动脑筋,想办法,搞好后勤节约的政策,并在短期取得经验,丁明亮日夜攻关,首先从炉灶改起,节约用煤,通过改造节煤炉,每个战士生活用煤从原来的四两,降低到二两。这一做法不仅被在全军推广,还被南京军区推广,丁明亮个人也受到南京军区的表彰。
  将军伙夫未了情
  1969年,丁明亮从部队回到了地方,离开部队那天,李德生以一个兄长的身份,对丁明亮说:“我们是战友,你回到地方后,首先要继续为人民服务,干好工作。其次,一定要常回来看看,有什么事需要我,随时来找我,我们一言为定,说实话,我舍不得让你走。毕竟我们同吃一锅饭9年时间。”丁明亮激动得直淌眼泪。分别容易相见难,人家李军长以后会有时间接待我吗?带着疑问,丁明亮离开了军营。
  丁明亮回到地方后,先后在县商业部门、供销部门工作,然后又被调到县政府部门工作。在县政府仍然搞行政接待工作,而李德生践行自己的诺言,经常了解丁明亮的工作、生活和家庭情况,逢年过节都写信向丁明亮表示节日慰问,向丁明亮的父母表示问候,特别是李德生调中央工作之后,真正是日理万机,而对丁明亮的关心仍一如既往,以战友相称,十分难以可贵,令丁明亮一家感动不已。
  1976年,毛主席逝世,丁明亮专门来到北京。当时,李德生在人民大会堂为毛主席守灵,他得知丁明亮从乡下来京后,在百忙之中交代爱人,一定要接待好丁明亮。第二天,他叫夫人陪同,用自己的车子,将丁明亮接到人民大会堂瞻仰毛主席遗容,在人民大会堂毛主席遗体旁,李德生夫妇陪丁明亮向毛主席遗体三鞠躬。李德生低声说:“主席,我的战友来看您了。”
  出面接待老战友
  1977年,丁明亮经层层筛选,被外交部派往中国驻圭亚那大使馆工作。出国前,丁明亮先到外交部报到,李德生得到消息后,十分高兴,专门打电话向丁明亮表示祝贺,并希望他出国回来后,一定到北京和他见面。
  1979年,丁明亮圆满完成任务后回国,飞机到北京后,丁明亮被安排到外交部招待所,丁明亮的爱人也专门从建湖到北京接丁明亮。其实,丁明亮深感李德生作为国家领导人太忙,不忍心打扰他,不准备到李德生家里,想打个电话汇报下情况就回建湖了。可是,李德生接到电话后,说什么也不同意,丁明亮夫妇在李德生的安排下,在北京玩了两天后,仍然不好意思到李德生家里。李德生说:“那好,你们不来看我,我来看你们。”
  当晚,李德生夫妇买了北京特产专门来到外交部招待所,看望了丁明亮夫妇,并和他们共进晚餐。这使得当时外交部领导十分震惊,还以为丁明亮和李德生是什么关系,结果得知丁明亮是原李德生的炊事员时,个个赞叹不已。
  (据《东方生活报》)
其他文献
第一任政委 粱必业(任职时期:1948.03-1950.04)  (1916-2002),原名梁必混,江西吉安人,中国抗日战争期间改名梁必业。1929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一直担任政治职务,跟随中央红军长征至陕北。朝鲜战争期间,任志愿军副政委。回国后在济南军区任职,后进入总政治部任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2002年10月14日在北京逝世。  1
期刊
行军,有行军的规矩。古代有一句话叫“衔枚疾走”,说的就是行军时每个士兵嘴里要叼一根称作“枚”的竹棍,以免官兵交谈暴露目标。但是,行军的时候连大小便都不允许,这样的要求就未免太苛刻了。  在抗美援朝中,偏偏有个将军下了这样一道看似匪夷所思的命令。这个下令“今夜行军不许大小便”的人,就是志愿军38军112师师长杨大易。  接到“今夜行军不许大小便”这一个古怪的命令,包括医院院长,军报编辑,后勤处长等几
期刊
梁兴初将军于1949年5月至1952年5月期间担任38军军长,而梁必业将军在1948年3月至1950年4月期间担任38军政委。也就是说粱兴初和梁必业虽是叔侄关系,但在一定時期内却共同担当着38军的军、政第一首长的职务。在一起共同铸造了38军的辉煌,不能不说这是38军乃至我军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而且,这也不是这对叔侄第一次做搭档,上一次是在1945年,梁必业被任命为山东军区第1师政委,当时梁兴初是
期刊
第五任政委 任荣(任职时期:1960.07-1964.08)  (1917年一 )四川省苍溪县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川陕苏区反围攻和长征。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屡次死里逃生  1935年8月,由红四方面军
期刊
第三任政委 昊岱(任职时期:1952.07-1953,05 1953.05-1956.10)  (1918-1996),福建省长汀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參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6年11月5日,吴岱在北京逝世。  吴岱将军身材短小,大头广额,眼窝略陷,睛光射人,人称“
期刊
第二任军长 梁兴初(任职时期:1949.05-1952.05)  (1912-1985),原名梁兴祚,江西省吉安人。1930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十纵队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军军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率部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5年10月5日在北京
期刊
在朝鲜战场第一次战役中,38军与美第1骑兵师步兵第5团遭遇,由于动作迟缓,贻误战机,梁兴初被彭德怀批评。  第二次战役中,38军担负关键的穿插任务,113师14小時走了72.5公里,赶在了全机械化的美军前。337团3连快速抢占松骨峰,切断了美军南撤退路。敌我激战两昼夜,我军死守阵地,使敌军南北两部相距不到1公里,却始终无法会师,最终大部转道新义州,才避免了全军覆没。这一仗,38军共歼敌1.1万余人
期刊
在38军里,有一对父子军长,李光军少将和他的儿子李少军中将。  李光军(1919.01-1995.04),江苏睢宁人,1937年09月参加革命,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64年8月到1968年10月,他曾任38军军长。  李光军的儿子李少军出生于1949年11月,1968年12月入伍。2000年7月晉升少将军衔,2008年7月晋升中将军衔。李
期刊
诞生于平江起义 成军于解放战争  第38集团军的前身是1946年8月编成的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该军的主力112师是彭德怀所率领的湘军独5师第1团于1928年发动平江起义创建的工农红军第5军,1930年以红5军为主的红三军团一举攻克湖南省省会长沙市,这也是十年内战时期红军攻下的最大城市。  第113师的前身是徐海东大将领导的红二十五军一部,在长征中孤军奋战,率先到达陕北。抗日战争中编为八路军第11
期刊
1946年,国共两党在东北展开了“真枪实弹”的首场较量。双方统帅——杜聿明和林彪是同门师兄弟,都出自黄埔军校。东北大地上决定两党命运和前途的决战,至此拉开帷幕。  “天下第一军”首次遇挫  1945年,国共双方把目光投向了东北大地。蒋介石派自己的得意学生(号称天子第一门生)、国民党军的常胜将军杜聿明统率大军前往东北,可是要夺取东北,必先掌握四平这一战略要地。四平是通向东西南北满的咽喉要地。为此,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