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司进化论
过去的公司和企业,是两极对立。一极是职员,一极是老板和管理者。“管人”的和“被管的人”,形成所谓“对立统一”,卓别林的电影里将人与人、人与机器的隔膜与冷漠有着淋漓尽致的表现。麦格雷戈的“经济人”假设,强调物质刺激的作用,把人的趋利避害的本能作为管理的前提。
后来的情况有了好转。“管人”的人不是挥舞着鞭子和木棒,而是用“金钱”和“待遇”来“激励”“被管的人”,还通过一定的方式来使“被管的人”参与管理。梅约的“社会人”假设即行为科学,开始尝试管理的双方能够坐在一条板凳上。
再后来,如果你优秀,你就可以由“被管的人”变成“管人”,实现你人生的物质和精神两个文明。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的人”的假设,终于为人力资源的解放开了“天眼”。MBA规定:“每个人每一阶段都要做到你的上一级”,意在使每个人都必须挑战自己的“极限”,发挥潜能,实现超越。当有人问海尔的张瑞敏:“你的管理经验从哪里获得的?”后者答到:“从长期担任被管理者那里得到的”。
未来的公司什么样?
日本东京A公司,于1999年1月到12月实施企业e化管理,公司销售部人员从50人降至5人,营业额则比上一年提升了20%。销售部门所有事物性工作全有3位电脑工程师和电脑取代,5名销售人员的主要工作就是与顾客的公关作业。
不是“减人增效”这么的简单,也不是“提升了服务品质”那样的轻松,而是对“企业制度”实施了“彻底解决方案”——扁平化。
在硅谷里创业的企业,都是“扁平化”的“小企业”,而“微型企业”将在新经济里挑大梁,也不再是什么“猜测”了。在网络经济中,只有那些“扁平化”的类似“飞碟”的企业,才能以最小的磨擦系数“敖游”“经济太空”。
变化的背景
未来公司的扁平化,来自于人作为劳动者的革命性变化。一个“个体”的人、一台电脑、一只鼠标、一张网络、一个团队……做一个项目,做出一流水平,形成核心竞争力,向市场投放一种新产品……人与组织的共同追求,已经不再更多地体现“集体”、“公社”和“组织”的种种特征而表现为“个人”的“充分个性化”作为。
孔茨“复杂的人”的假设为这种变化做了注解:“个人的事是人们自己所主要关心的事情”。当比尔.盖茨“关心”到“个人的事”之后,他不被任何其它的欲望所累,“主要关心”了电脑里的一种软件,就象一只通行无阻的“飞碟”进入到一般人非能达到的“外太空”了。当戴尔把因特网和卖电脑作为“个人的事”“主要关心”了一下之后,其公司的“直销”就冲破了传统的时空界限而如日中天了……
“一个人劳动”,成为可能。
“一个人的独创性劳动”,表现为“原创”的不可摹仿的劳动,极具价值。
如果是必须,“一个人的独创性劳动”的“网络集成式”的“公司”就十分容易组建和特别地“能战斗”。
在这样的“公司”里,人与人是“平等的”,是“互补”的,管理者将“消失”,未来的公司经理将更象“经纪人”。
而由于管理者和管理层的“消失”,在公司的内部,各类信息因为没有太多的“过滤”而保证“信号增强”,使公司中的人、业务等在“无摩擦”的状态下运营,甚至产生“光速”带来的成倍增长的效益。
范例1:传统的公司的庞大管理体系和多层管理制度,使公司呈金字塔型,从最顶端作出的决策,经过层层“过滤”,其政策的贯彻由于大家认识和理解上的不同,常常会出现偏差,这也是许多企业家强调“人才”和“企业素质”的首要原因。同时,来自底层的呼声和出自用户终端的“信息反馈”,由于渠道不畅,环节太多,“信号损失”成为“正常”。相互推逶,
近几年里,福特利用“内部网络系统”建立了一整套企业管理与经营系统,在新的起点上刷新了企业制度的各个层面。首先是网络主管部门通过不断地提高和改进网络状况,使信息管理员每天都能及时更新网上信息,并建立服务于企业数十万员工的信息库。其次是生产部门的80%的员工每天都通过网络来从事汽车设计、生产、质检和销售。再次是人力资源部门也充分利用内部网络公布岗位信息及其工资待遇,鼓励员工的内部合理流动,最大限度地优化人力资源。最后是各部门负责人之间通过网络对员工进行跟踪考核,而员工们也可以对他们的各级老板评头论足,甚至可以象人力资源部门发个匿名的E-mail,对他们的老板提出严厉批评。
这种内部网络的运行使福特公司在近几年来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有人问该公司CEO马诺塞尔,什么是公司王冠上的宝石,他的回答出人意料:“这宝石并非那些形体各异的新老车型,而是公司内部网络系统,这是公司的支柱,它甚至比各种设备还重要”。
范例2:不仅是象福特这样的老公司,不仅是生产领域,在网络经济的冲击下,传统的营销渠道及其策略等,也将发生巨大变化。最近,经济学家们关注的焦点是,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传统销售渠道会不会被“压扁”?
回答当然是肯定的。以联想为例,当初李泽楷之所以要与柳传志合作,原因之一,联想是国内IT巨头; 原因之二,就是联想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营销体系。而就是这个有着庞大销售网络的联想,终于认识到“此网”非“彼网”,要登上最先进的制度平台,除了已经对联想动过的手术之外,还必须通过“e”体化,来实现联想应该有的作为。尽管到目前为止,电子商务对中国的冲击还只停留在概念上,分销商、经销商仍而在新兴的电子商务企业眼里,传统的营销方式不过是明日黄花,在B2B、、B2C商业模式的冲击下,他们的前途是“下岗”。
最近,联想先以收购赢时通开始斥资20亿进军互联网,要把电子商务的收入作为今后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飞跃从转变开始”——,联想提出的这句口号,是耐人寻味的。
像联想这样的IT巨头,都要实现“E”变,别的产业和行业,还有犹疑的必要吗?
公司扁平化
格林斯潘预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类似象证券交易所这样的组织、银行的许多业务和服务业的许多部门,都会在全球经济“e”体化中“消失”。
“我们都是只有一个翅膀的天使,只有相互拥抱着我们才能飞翔。”这句出自于意大利诗人卢恰诺,德克雷申佐的诗句,揭示了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成功将属于那些没有领导人的公司-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属于那些领导工作由众人广泛参与、组织形式与蜂巢、蚁穴或鱼群相类似的公司。
目前应用因特网的跨国公司正在使自己能够更加类似于蜂群。因为信息可以在同一层次上共享,而不必自下而上到达总裁办公室,再自上而下传达到员工。只有信息共享,才能人尽其才,才能利益均衡,也才能风险共担。
我们的出路
在我们这里,企业里的民主决策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局限于工厂车间和研制新产品的实验室内,与金字塔般的企业组织系统的顶端还相去甚远。“管理不到位”,是令许多企业焦头烂额的难题。在重重阻力之下,“效率”就成为一种空洞的口号;在一级与一级的“多级”“信号损耗”里,许多有价值的创意被“过滤”了!
人治?还是e治?比哈姆雷特的那句“生存?还是毁灭?”更为关键!
而我们的企业家,正在打“太极拳”。我们的媒体上,“造神”正“火”。他们把企业总裁当作富有传奇色彩的孤胆英雄大加颂扬,他们高瞻远瞩,为企业指明道路。而企业的员工和社会上的公民,还是把能拥有一个“会赚钱”的“好企业家”和遇到一个“不偷钱”的“好领导”望眼欲穿!而所谓“百年海信”、“百年海尔”、“百年联想”梦,能不能圆上?恐怕不是仅靠“毅力”和“决心”就行了的。
由“太极”到“无极”,我们只差那关键的一步。
怎样踢出那临门一脚?
在人类又一次重大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变革之际,迎头赶上,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我们终于遇上的机会,利用高新技术彻底改变企业制度和公司管理方式——从太极到无极——实现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基础上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
我们的希望正在这里,因为我们和全人类拥有的,是一个太阳!
过去的公司和企业,是两极对立。一极是职员,一极是老板和管理者。“管人”的和“被管的人”,形成所谓“对立统一”,卓别林的电影里将人与人、人与机器的隔膜与冷漠有着淋漓尽致的表现。麦格雷戈的“经济人”假设,强调物质刺激的作用,把人的趋利避害的本能作为管理的前提。
后来的情况有了好转。“管人”的人不是挥舞着鞭子和木棒,而是用“金钱”和“待遇”来“激励”“被管的人”,还通过一定的方式来使“被管的人”参与管理。梅约的“社会人”假设即行为科学,开始尝试管理的双方能够坐在一条板凳上。
再后来,如果你优秀,你就可以由“被管的人”变成“管人”,实现你人生的物质和精神两个文明。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的人”的假设,终于为人力资源的解放开了“天眼”。MBA规定:“每个人每一阶段都要做到你的上一级”,意在使每个人都必须挑战自己的“极限”,发挥潜能,实现超越。当有人问海尔的张瑞敏:“你的管理经验从哪里获得的?”后者答到:“从长期担任被管理者那里得到的”。
未来的公司什么样?
日本东京A公司,于1999年1月到12月实施企业e化管理,公司销售部人员从50人降至5人,营业额则比上一年提升了20%。销售部门所有事物性工作全有3位电脑工程师和电脑取代,5名销售人员的主要工作就是与顾客的公关作业。
不是“减人增效”这么的简单,也不是“提升了服务品质”那样的轻松,而是对“企业制度”实施了“彻底解决方案”——扁平化。
在硅谷里创业的企业,都是“扁平化”的“小企业”,而“微型企业”将在新经济里挑大梁,也不再是什么“猜测”了。在网络经济中,只有那些“扁平化”的类似“飞碟”的企业,才能以最小的磨擦系数“敖游”“经济太空”。
变化的背景
未来公司的扁平化,来自于人作为劳动者的革命性变化。一个“个体”的人、一台电脑、一只鼠标、一张网络、一个团队……做一个项目,做出一流水平,形成核心竞争力,向市场投放一种新产品……人与组织的共同追求,已经不再更多地体现“集体”、“公社”和“组织”的种种特征而表现为“个人”的“充分个性化”作为。
孔茨“复杂的人”的假设为这种变化做了注解:“个人的事是人们自己所主要关心的事情”。当比尔.盖茨“关心”到“个人的事”之后,他不被任何其它的欲望所累,“主要关心”了电脑里的一种软件,就象一只通行无阻的“飞碟”进入到一般人非能达到的“外太空”了。当戴尔把因特网和卖电脑作为“个人的事”“主要关心”了一下之后,其公司的“直销”就冲破了传统的时空界限而如日中天了……
“一个人劳动”,成为可能。
“一个人的独创性劳动”,表现为“原创”的不可摹仿的劳动,极具价值。
如果是必须,“一个人的独创性劳动”的“网络集成式”的“公司”就十分容易组建和特别地“能战斗”。
在这样的“公司”里,人与人是“平等的”,是“互补”的,管理者将“消失”,未来的公司经理将更象“经纪人”。
而由于管理者和管理层的“消失”,在公司的内部,各类信息因为没有太多的“过滤”而保证“信号增强”,使公司中的人、业务等在“无摩擦”的状态下运营,甚至产生“光速”带来的成倍增长的效益。
范例1:传统的公司的庞大管理体系和多层管理制度,使公司呈金字塔型,从最顶端作出的决策,经过层层“过滤”,其政策的贯彻由于大家认识和理解上的不同,常常会出现偏差,这也是许多企业家强调“人才”和“企业素质”的首要原因。同时,来自底层的呼声和出自用户终端的“信息反馈”,由于渠道不畅,环节太多,“信号损失”成为“正常”。相互推逶,
近几年里,福特利用“内部网络系统”建立了一整套企业管理与经营系统,在新的起点上刷新了企业制度的各个层面。首先是网络主管部门通过不断地提高和改进网络状况,使信息管理员每天都能及时更新网上信息,并建立服务于企业数十万员工的信息库。其次是生产部门的80%的员工每天都通过网络来从事汽车设计、生产、质检和销售。再次是人力资源部门也充分利用内部网络公布岗位信息及其工资待遇,鼓励员工的内部合理流动,最大限度地优化人力资源。最后是各部门负责人之间通过网络对员工进行跟踪考核,而员工们也可以对他们的各级老板评头论足,甚至可以象人力资源部门发个匿名的E-mail,对他们的老板提出严厉批评。
这种内部网络的运行使福特公司在近几年来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有人问该公司CEO马诺塞尔,什么是公司王冠上的宝石,他的回答出人意料:“这宝石并非那些形体各异的新老车型,而是公司内部网络系统,这是公司的支柱,它甚至比各种设备还重要”。
范例2:不仅是象福特这样的老公司,不仅是生产领域,在网络经济的冲击下,传统的营销渠道及其策略等,也将发生巨大变化。最近,经济学家们关注的焦点是,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传统销售渠道会不会被“压扁”?
回答当然是肯定的。以联想为例,当初李泽楷之所以要与柳传志合作,原因之一,联想是国内IT巨头; 原因之二,就是联想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营销体系。而就是这个有着庞大销售网络的联想,终于认识到“此网”非“彼网”,要登上最先进的制度平台,除了已经对联想动过的手术之外,还必须通过“e”体化,来实现联想应该有的作为。尽管到目前为止,电子商务对中国的冲击还只停留在概念上,分销商、经销商仍而在新兴的电子商务企业眼里,传统的营销方式不过是明日黄花,在B2B、、B2C商业模式的冲击下,他们的前途是“下岗”。
最近,联想先以收购赢时通开始斥资20亿进军互联网,要把电子商务的收入作为今后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飞跃从转变开始”——,联想提出的这句口号,是耐人寻味的。
像联想这样的IT巨头,都要实现“E”变,别的产业和行业,还有犹疑的必要吗?
公司扁平化
格林斯潘预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类似象证券交易所这样的组织、银行的许多业务和服务业的许多部门,都会在全球经济“e”体化中“消失”。
“我们都是只有一个翅膀的天使,只有相互拥抱着我们才能飞翔。”这句出自于意大利诗人卢恰诺,德克雷申佐的诗句,揭示了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成功将属于那些没有领导人的公司-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属于那些领导工作由众人广泛参与、组织形式与蜂巢、蚁穴或鱼群相类似的公司。
目前应用因特网的跨国公司正在使自己能够更加类似于蜂群。因为信息可以在同一层次上共享,而不必自下而上到达总裁办公室,再自上而下传达到员工。只有信息共享,才能人尽其才,才能利益均衡,也才能风险共担。
我们的出路
在我们这里,企业里的民主决策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局限于工厂车间和研制新产品的实验室内,与金字塔般的企业组织系统的顶端还相去甚远。“管理不到位”,是令许多企业焦头烂额的难题。在重重阻力之下,“效率”就成为一种空洞的口号;在一级与一级的“多级”“信号损耗”里,许多有价值的创意被“过滤”了!
人治?还是e治?比哈姆雷特的那句“生存?还是毁灭?”更为关键!
而我们的企业家,正在打“太极拳”。我们的媒体上,“造神”正“火”。他们把企业总裁当作富有传奇色彩的孤胆英雄大加颂扬,他们高瞻远瞩,为企业指明道路。而企业的员工和社会上的公民,还是把能拥有一个“会赚钱”的“好企业家”和遇到一个“不偷钱”的“好领导”望眼欲穿!而所谓“百年海信”、“百年海尔”、“百年联想”梦,能不能圆上?恐怕不是仅靠“毅力”和“决心”就行了的。
由“太极”到“无极”,我们只差那关键的一步。
怎样踢出那临门一脚?
在人类又一次重大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变革之际,迎头赶上,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我们终于遇上的机会,利用高新技术彻底改变企业制度和公司管理方式——从太极到无极——实现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基础上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
我们的希望正在这里,因为我们和全人类拥有的,是一个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