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出发,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學的经验功能、逻辑功能、人际功能及语篇功能这四个纯理功能对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的许渊冲英译本进行语言分析和语篇分析,以探讨系统功能语言学在翻译研究中是否可取。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 ;《如梦令》;许渊冲英译本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27.080
1引言
文章试图从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出发,对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词的许渊冲英译本进行语言分析和语篇分析。文章拟从通过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经验功能、逻辑功能、人际功能及语篇功能这四个纯理功能对《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进行解读,旨在通过语言和语篇分析来检验系统功能语言学在翻译研究中的可行性。
2《如梦令》的研究综述
学者们已从系统功能语法、归化和异化、“三美论”、图式理论,翻译适应选择论等视角对《如梦令》英译本进行过多种英译本对比研究。虽然学者们对《如梦令》进行过系统功能语法研究,但是研究主要是从系统功能语法的主位结构或是人际功能某一角度出发。据此,文章试图从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四个纯理功能对《如梦令》的许渊冲英译本进行分析,以探讨系统功能语言学在翻译研究中的可行性。
3《如梦令》原词解读
南宋伟大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她早期的小令作品之一。下面先看原文: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的这首《如梦令》是其不朽名篇之一。小令通过人物、场景及对白的巧妙交织充分彰显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及词人的横溢才华。词的大意为:昨夜雨疏狂风迅猛。词人饮酒致醉一夜浓睡,然而一夜浓睡却未能消尽宿醉。翌日清晨酒醒后,词人仍关心海棠花事,却又害怕听到海棠花谢的消息,不忍亲见狼藉落花却又想探个究竟。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然而侍女却毫无察觉女主人的矛盾心事,漫不经心地答道:园中海棠依旧是一样。词人听后意外不已,感叹道:园中景象必然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末句“应是绿肥红瘦”堪称全词的精绝之比。词人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感叹人生易逝。
4《如梦令》的英译
本文《如梦令》英译本选取的是许渊冲的译本。下面请看译文:
Tune:“Like A Dream”
Last night the wind blew hard and rain was fine.
Sound sleep did not dispel the aftertaste of wine.
I ask the maid rolling up the screen.
“The same crap——apple tree,” she says,“was seen.”
“But don’t you know,
O don’t you know,
The red should languish and the green must grow.”
5《如梦令》的英译分析
5.1经验功能分析
5.1.1经验功能简介
经验功能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何谓经验功能?它指的是人们用语言来谈论他们对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经验,用语言来描述他们周围发生的事情。经验功能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及物性(transitivity)。及物性包括过程、参与者和环境成分。Halliday (1994) 根据事件的性质区分出六种过程: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言语过程、行为过程和存在过程。Halliday(1994:143)还认为,还有一种特殊的过程介于存在过程和物质过程之间,即表示天气现象的气象过程。
5.1.2《如梦令》原文的经验功能分析
从经验功能的及物性角度看,《如梦令》一词共有三个过程组成,即:(1)气象过程:“昨夜雨疏风骤”;(2)物质过程:“浓睡不消残酒”;(3)言语过程:“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在(1)气象过程中,“昨夜”是环境成分,“雨疏风骤”是过程;在(2)物质过程中,“浓睡”是动作者,“不消”是过程, “残酒”是动作的接受者;在(3)言语过程中,第一句的“试”是环境成分,表示人际意义,“问”是过程,说话人是隐性的词人,“卷帘人”是受话人,“说话内容”是隐性的,没有出现。第二句的“道”是过程,说话内容为“海棠依旧”,是个被投射句,它本身是个关系过程,说话人没出现,通过语篇分析可知是上一句的卷帘人。最后三句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也是个被投射句,说话人是隐性的词人,被投射句中含有两个过程,即:心理过程和关系过程。其中,“知否”是心理过程中的认知过程,感觉者是隐性的卷帘人,现象没有出现,即下一句话。“应是绿肥红瘦”是修饰型关系过程,“应是”是过程,“绿”和“红”是被认同者,“肥”和“瘦”是认同者。
5.1.3《如梦令》英译的经验功能分析
(1)“昨夜雨疏风骤”。
下面从过程类型、参与者和环境成分三方面对译文Last night the wind blew hard and rain was fine进行讨论:译文分别采用了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Last night为环境成分,the wind 是参与者,也是动作者, blew表示物质过程。“rain was fine”是修饰型关系过程,rain是被认同者,was是过程,fine是认同者。此外,这一小句还是环境型关系过程。在原词中,“昨夜”是环境成分,译文中也被译为环境成分。值得注意的是,“雨疏风骤”在原词中是气象过程。从词的意境表达方面看,采用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更能体现过程意义,更能表达原词的意境。 (2)“浓睡不消残酒”。
下面从过程类型和参与者对“浓睡不消残酒”的译文(Sound sleep did not dispel the aftertaste of wine.)进行分析:译文采用了物质过程,参与者为sound sleep和the aftertaste of wine, sound sleep是动作者,the aftertaste of wine是动作的接受者,即目标,dispel表示过程。译文与原文过程一致,译文处理恰当。
(3)“试问卷帘人”。
下面看“试问卷帘人”的译文(I ask the maid rolling up the screen.):译文采用了言语过程来表达这一句的意义。译者用第一人称单数代词I 把言语过程的说话人体现出来,用动词ask将言语过程体现出来,用the maid rolling up the screen将受话人体现出来。“试问卷帘人”是必有所问的,却是一字不提所问何事。从下一句詞“却道海棠依旧”便可推测出所问之事是“园中海棠是否不堪一夜风雨摧残,落花一片狼藉?”然而译者却没有把原词句隐含的内容补译出。从词的意境角度来看,此译法与全词的谋篇布局相匹配,贴近原词的风格,旨在给读者留以更宽的想象空间。因此该词句的译文处理不失为合适之举。此外,此省译法估计是考虑到此句末的screen能够和下一句的seen押尾韵。
(4)“却道海棠依旧”。
原词这一句是一个言语过程,“道”表达过程,“海棠依旧”是被投射句。译文 “The same crap——apple tree,” she says,“was seen.” 也采用了言语过程表达词意,体现该过程的动词为says,并采用了原话引述。然而原词句是中“海棠依旧”是间接引述,此译法不是十分贴近原词句的风格。有趣的是,言语内容分离式译出,或许是因为采用此举可达到与上一句的seen押尾韵的目的。可见译者在韵律方面下了功夫。
(5)“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同属一个话轮。这个话轮的内容为词人纠正侍女的言语错误的话语,可以看作是一个被投射句,为间接引语,包含两个重复问句和一个陈述句。译文处理为直接引语“But don’t you know,O don’t you know,The red should languish and the green must grow.”虽然这样没有照顾到原词句与译文在形式方面的对等,但译者用直接引语表达出词人的说话内容,表明这是话轮的一部分,这样的译法也未尝不可。
5.2逻辑功能分析
5.2.1逻辑功能简介
逻辑功能是指小句与小句之间的关系连接情况。这种功能主要体现在小句复合体中。小句与小句之间存在着两种逻辑——语义关系,即并列关系或从属关系。
5.2.2《如梦令》原文的逻辑功能分析
从逻辑功能角度看,《如梦令》这一小令的七句话构成了三个小句复合体。“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构成了表示并列关系的结构,两个小句之间的关系是延伸关系;词人告诉读者昨夜的天气情况(环境)。“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构成的小句复合体构成了表示主从关系的结构,两个小句之间的关系是“时间”关系或是“转折”关系,它们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是增强关系。“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之间构成了表示并列关系的结构,小句之间的关系是延伸关系。
5.2.3《如梦令》英译的逻辑功能分析
第一句和第二句的译文(Last night the wind blew hard and rain was fine.Sound sleep did not dispel the aftertaste of wine.)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关系,两个独立小句之间存在着扩展的逻辑语义关系,与原词句逻辑关系对等。第三句和第四句的译文采用了两个独立的简单小句I ask the maid rolling up the screen.“The same crap——apple tree,” she says,“was seen.” 然而,该译文的逻辑语义关系的体现情况与原词不一致。译文之间是并列延伸关系,而原词之间是主从关系:时间关系。原词的主从关系并没有得到突出。从逻辑语义关系对等这一方面来看,译文可能不是很确切。最后三句的译文分别译为三个小句,原词的逻辑语义功能缺失,译文有失贴切。不过,第四句和第五句之间倒是用了转折连词“but”,如此译法也可以接受。
5.3人际功能分析
5.3.1人际功能简介
在Halliday(1994)的系统功能语法中,人际功能是指人们用语言来与他人交往,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用语言来影响他人的行为,以及用语言来表达对世界的看法和改变世界。言语交际功有四个功能,即给予信息、索取信息、给予货物和劳务、索取货物和劳务,分别对应陈述(statement)、提问(question)、提供(offer)和命令(command)。
5.3.2《如梦令》原文人际功能分析
《如梦令》的作者是李清照,叙述者也是李清照。这首词的第五、第六句是疑问语气,第三句可能是疑问语气,也可能是采用间接引语的陈述语气,其余几句为陈述语气。前两句的言语交际功能是给予信息,交代环境背景。第三句的言语交际功能也是给予信息。一个“试”字表示的是情态意义,表示说话人关心海棠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的矛盾心理。第三句是“问”,第四句是“答”。因此第四句也体现了给予信息的交际功能。“知否,知否?”则体现的是索取信息。最后一句再一次体现给予信息的交际功能,以此来纠正侍女的言辞。 “应是”二字表示的是语气。这两个字看似纠正侍女的错误,表明词人对窗外园中海棠景象的推测和判断,却也暗含着“必然是”之意,大自然的规律不可改变,可谓语浅意深。 5.3.3《如梦令》英译的人际功能分析
第一句译文和原文的人际功能并无二致,都是给予信息。原词的第三句“试问卷帘人”是间接疑问还是直接疑问,学者对此看法不一。译文将之处理为间接疑问,所问内容和原文一样没有直接指出。词人作为叙述者,她的疑问话语采用了陈述语气,表明她是在向读者提供信息。关于问话人和听话人的关系,从原词中不难看出,问话人是隐性的,按照一般的理解,问话人是叙述者“我”,听话人是卷帘人,即“我”的侍女。两者之间是主仆关系。译文将卷帘人的指代意义译了出来,即the maid rolling up the screen。 这里译者在maid的前面用了定冠词the 而不是不定冠词a或是形容词性物主代词my,或许是用来增强说话人和受话人的社会关系,即主仆关系,还有一个原因是后面有后置定语rolling up the screen修饰,采用the会比较恰当。最后一句译文的should表达的是情态,情态量值为中值,情态取向为隐性主观,贴近原词“应是”表达的情态。
5.4语篇功能分析
5.4.1语篇功能简介
在系统功能语法中,语篇功能是指人们在使用语言时以何种方式组织信息,以及处理与信息之间的关系。
5.4.2《如梦令》原文的语篇功能分析
从主位结构的角度看,《如梦令》一词的主位(theme)和述位(rheme)可以这样划分:“昨夜”为主位,“雨疏风骤”为述位;“浓睡”为主位,“不消酒醒”为述位;“试问”为主位,“卷帘人”为述位;“却道”为主位,“海棠”依旧为述位;“知否”为主位,述位隐含;“应是”为主位,“绿肥红瘦”为述位。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前两句的主位都是由名词词组体现出来的,“昨夜”是环境成分,“浓睡”是参与者。而第三、第四句则由动词体现出来,“试问”和“却道”是言语过程。两个“知否”也是由动词构成主位。最后一句的主位由情态“应是”表现出来。
5.4.3《如梦令》英译的语篇功能分析
(1)主位结构。
第一句的译文(Last night the wind blew hard and rain was fine.)的主位结构为:表示环境意义的时间名词词组 “last night”充当主位,述位则为“the wind blew hard and rain was fine”。环境成分充当主位在汉语中是比较常见的,但是环境成分在英文中充当的主位却是有标记性的。译文用环境成分last night 充当有标记主位,显得有点不自然,估计也是考虑到此句译文句末的fine与下一句译文的句末wine形成押韵。第二句的译文(Sound sleep did not dispel the aftertaste of wine.)采用参与者deep sleep 充当主位,由于deep sleep在小句中充当主语,因此它是无标记主位。第三句的译文(I ask the maid rolling up the screen.)采用参与者I 充当无标记主位。第四句译文(“The same crap——apple tree,” she says,“was seen.”)采用载体the same crap——apple tree充当主语,由于这一名词词组在小句中充当主语成分,因此是无标记主位。第五、第六句的译文(But don’t you know,O don’t you know,)的主位是个多重主位,包含语篇主位But和O以及经验主位you,述位为know。最后一句译文(The red should languish and the green must grow.)采用参与者the red和the green充当无标记主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2)衔接。
①照应。
译文中的照应现象为人称照应。第四句的she 照应上一句提到过的themaid,属于回指。这里的she要依赖于上一句的the maid才能得以解释,因此这两个成分之前就存在着衔接关系。若是没有这种衔接关系,she便是语焉不详。原词中“却道海棠依旧”的说活人虽然没有明确指出,但从上下文语境中可推测是“卷帘人”,译文将隐性的说话人she译出,符合英语的行文习惯。下面直接引语中的you同样回指前面的the maid,它们之间也存在着衔接关系。同样,脱离了这种衔接关系,you就指代不明。
②省略。
译文第三句(I ask the maid rolling up the screen.)中省略了who is,因为这里用了定语从句做后置定语修饰the maid,再现了“卷帘”一词的精妙。
③连接。
第一句译文中用了and 来连接两个过程,即“雨疏”“风骤”,这两个过程是并列关系。最后一句译文也用了and连接“绿肥”和“红瘦”这两个过程,它们之间存在着并列关系。第五句译文(But don’t you know,……)用了一个表示转折意义的连词but。它起到将第四个小句和第五个小句连接成一个连贯的语义单位的作用。从逻辑功能方面看,连词but的使用表明了这两个小句之间构成了表示转折关系的小句复合体。
6结语
上述分析从经验功能、逻辑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等功能语言学角度对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许渊冲英译本进行解读。本文旨在试图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对翻译作品进行语言分析,希望通过对李清照这首词的英译的语言分析来检验系统功能语言学在翻译研究中的可应用性。
参考文献
[1]Geoff Thompson.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Second Edition) [M].Beijing: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
[2]M.A.K.Halliday.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2 nd edition) [M].London:Arnold.1994.
[3]黃国文.翻译研究的语言学探索——古诗词英译本的语言学分析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4]贾德江,李鸿雁.李清照《如梦令》的英译比较——从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02):112]115.
[5]李忠华.从功能语法的角度比较分析《如梦令》的两个英译本[J].理论月刊,2003,(06):100]103.
[6]汪榕培,王宏.中国典籍英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7]许渊冲译.英汉对照.宋词三百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04]405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 ;《如梦令》;许渊冲英译本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27.080
1引言
文章试图从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出发,对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词的许渊冲英译本进行语言分析和语篇分析。文章拟从通过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经验功能、逻辑功能、人际功能及语篇功能这四个纯理功能对《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进行解读,旨在通过语言和语篇分析来检验系统功能语言学在翻译研究中的可行性。
2《如梦令》的研究综述
学者们已从系统功能语法、归化和异化、“三美论”、图式理论,翻译适应选择论等视角对《如梦令》英译本进行过多种英译本对比研究。虽然学者们对《如梦令》进行过系统功能语法研究,但是研究主要是从系统功能语法的主位结构或是人际功能某一角度出发。据此,文章试图从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四个纯理功能对《如梦令》的许渊冲英译本进行分析,以探讨系统功能语言学在翻译研究中的可行性。
3《如梦令》原词解读
南宋伟大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她早期的小令作品之一。下面先看原文: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的这首《如梦令》是其不朽名篇之一。小令通过人物、场景及对白的巧妙交织充分彰显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及词人的横溢才华。词的大意为:昨夜雨疏狂风迅猛。词人饮酒致醉一夜浓睡,然而一夜浓睡却未能消尽宿醉。翌日清晨酒醒后,词人仍关心海棠花事,却又害怕听到海棠花谢的消息,不忍亲见狼藉落花却又想探个究竟。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然而侍女却毫无察觉女主人的矛盾心事,漫不经心地答道:园中海棠依旧是一样。词人听后意外不已,感叹道:园中景象必然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末句“应是绿肥红瘦”堪称全词的精绝之比。词人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感叹人生易逝。
4《如梦令》的英译
本文《如梦令》英译本选取的是许渊冲的译本。下面请看译文:
Tune:“Like A Dream”
Last night the wind blew hard and rain was fine.
Sound sleep did not dispel the aftertaste of wine.
I ask the maid rolling up the screen.
“The same crap——apple tree,” she says,“was seen.”
“But don’t you know,
O don’t you know,
The red should languish and the green must grow.”
5《如梦令》的英译分析
5.1经验功能分析
5.1.1经验功能简介
经验功能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何谓经验功能?它指的是人们用语言来谈论他们对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经验,用语言来描述他们周围发生的事情。经验功能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及物性(transitivity)。及物性包括过程、参与者和环境成分。Halliday (1994) 根据事件的性质区分出六种过程: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言语过程、行为过程和存在过程。Halliday(1994:143)还认为,还有一种特殊的过程介于存在过程和物质过程之间,即表示天气现象的气象过程。
5.1.2《如梦令》原文的经验功能分析
从经验功能的及物性角度看,《如梦令》一词共有三个过程组成,即:(1)气象过程:“昨夜雨疏风骤”;(2)物质过程:“浓睡不消残酒”;(3)言语过程:“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在(1)气象过程中,“昨夜”是环境成分,“雨疏风骤”是过程;在(2)物质过程中,“浓睡”是动作者,“不消”是过程, “残酒”是动作的接受者;在(3)言语过程中,第一句的“试”是环境成分,表示人际意义,“问”是过程,说话人是隐性的词人,“卷帘人”是受话人,“说话内容”是隐性的,没有出现。第二句的“道”是过程,说话内容为“海棠依旧”,是个被投射句,它本身是个关系过程,说话人没出现,通过语篇分析可知是上一句的卷帘人。最后三句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也是个被投射句,说话人是隐性的词人,被投射句中含有两个过程,即:心理过程和关系过程。其中,“知否”是心理过程中的认知过程,感觉者是隐性的卷帘人,现象没有出现,即下一句话。“应是绿肥红瘦”是修饰型关系过程,“应是”是过程,“绿”和“红”是被认同者,“肥”和“瘦”是认同者。
5.1.3《如梦令》英译的经验功能分析
(1)“昨夜雨疏风骤”。
下面从过程类型、参与者和环境成分三方面对译文Last night the wind blew hard and rain was fine进行讨论:译文分别采用了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Last night为环境成分,the wind 是参与者,也是动作者, blew表示物质过程。“rain was fine”是修饰型关系过程,rain是被认同者,was是过程,fine是认同者。此外,这一小句还是环境型关系过程。在原词中,“昨夜”是环境成分,译文中也被译为环境成分。值得注意的是,“雨疏风骤”在原词中是气象过程。从词的意境表达方面看,采用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更能体现过程意义,更能表达原词的意境。 (2)“浓睡不消残酒”。
下面从过程类型和参与者对“浓睡不消残酒”的译文(Sound sleep did not dispel the aftertaste of wine.)进行分析:译文采用了物质过程,参与者为sound sleep和the aftertaste of wine, sound sleep是动作者,the aftertaste of wine是动作的接受者,即目标,dispel表示过程。译文与原文过程一致,译文处理恰当。
(3)“试问卷帘人”。
下面看“试问卷帘人”的译文(I ask the maid rolling up the screen.):译文采用了言语过程来表达这一句的意义。译者用第一人称单数代词I 把言语过程的说话人体现出来,用动词ask将言语过程体现出来,用the maid rolling up the screen将受话人体现出来。“试问卷帘人”是必有所问的,却是一字不提所问何事。从下一句詞“却道海棠依旧”便可推测出所问之事是“园中海棠是否不堪一夜风雨摧残,落花一片狼藉?”然而译者却没有把原词句隐含的内容补译出。从词的意境角度来看,此译法与全词的谋篇布局相匹配,贴近原词的风格,旨在给读者留以更宽的想象空间。因此该词句的译文处理不失为合适之举。此外,此省译法估计是考虑到此句末的screen能够和下一句的seen押尾韵。
(4)“却道海棠依旧”。
原词这一句是一个言语过程,“道”表达过程,“海棠依旧”是被投射句。译文 “The same crap——apple tree,” she says,“was seen.” 也采用了言语过程表达词意,体现该过程的动词为says,并采用了原话引述。然而原词句是中“海棠依旧”是间接引述,此译法不是十分贴近原词句的风格。有趣的是,言语内容分离式译出,或许是因为采用此举可达到与上一句的seen押尾韵的目的。可见译者在韵律方面下了功夫。
(5)“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同属一个话轮。这个话轮的内容为词人纠正侍女的言语错误的话语,可以看作是一个被投射句,为间接引语,包含两个重复问句和一个陈述句。译文处理为直接引语“But don’t you know,O don’t you know,The red should languish and the green must grow.”虽然这样没有照顾到原词句与译文在形式方面的对等,但译者用直接引语表达出词人的说话内容,表明这是话轮的一部分,这样的译法也未尝不可。
5.2逻辑功能分析
5.2.1逻辑功能简介
逻辑功能是指小句与小句之间的关系连接情况。这种功能主要体现在小句复合体中。小句与小句之间存在着两种逻辑——语义关系,即并列关系或从属关系。
5.2.2《如梦令》原文的逻辑功能分析
从逻辑功能角度看,《如梦令》这一小令的七句话构成了三个小句复合体。“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构成了表示并列关系的结构,两个小句之间的关系是延伸关系;词人告诉读者昨夜的天气情况(环境)。“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构成的小句复合体构成了表示主从关系的结构,两个小句之间的关系是“时间”关系或是“转折”关系,它们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是增强关系。“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之间构成了表示并列关系的结构,小句之间的关系是延伸关系。
5.2.3《如梦令》英译的逻辑功能分析
第一句和第二句的译文(Last night the wind blew hard and rain was fine.Sound sleep did not dispel the aftertaste of wine.)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关系,两个独立小句之间存在着扩展的逻辑语义关系,与原词句逻辑关系对等。第三句和第四句的译文采用了两个独立的简单小句I ask the maid rolling up the screen.“The same crap——apple tree,” she says,“was seen.” 然而,该译文的逻辑语义关系的体现情况与原词不一致。译文之间是并列延伸关系,而原词之间是主从关系:时间关系。原词的主从关系并没有得到突出。从逻辑语义关系对等这一方面来看,译文可能不是很确切。最后三句的译文分别译为三个小句,原词的逻辑语义功能缺失,译文有失贴切。不过,第四句和第五句之间倒是用了转折连词“but”,如此译法也可以接受。
5.3人际功能分析
5.3.1人际功能简介
在Halliday(1994)的系统功能语法中,人际功能是指人们用语言来与他人交往,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用语言来影响他人的行为,以及用语言来表达对世界的看法和改变世界。言语交际功有四个功能,即给予信息、索取信息、给予货物和劳务、索取货物和劳务,分别对应陈述(statement)、提问(question)、提供(offer)和命令(command)。
5.3.2《如梦令》原文人际功能分析
《如梦令》的作者是李清照,叙述者也是李清照。这首词的第五、第六句是疑问语气,第三句可能是疑问语气,也可能是采用间接引语的陈述语气,其余几句为陈述语气。前两句的言语交际功能是给予信息,交代环境背景。第三句的言语交际功能也是给予信息。一个“试”字表示的是情态意义,表示说话人关心海棠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的矛盾心理。第三句是“问”,第四句是“答”。因此第四句也体现了给予信息的交际功能。“知否,知否?”则体现的是索取信息。最后一句再一次体现给予信息的交际功能,以此来纠正侍女的言辞。 “应是”二字表示的是语气。这两个字看似纠正侍女的错误,表明词人对窗外园中海棠景象的推测和判断,却也暗含着“必然是”之意,大自然的规律不可改变,可谓语浅意深。 5.3.3《如梦令》英译的人际功能分析
第一句译文和原文的人际功能并无二致,都是给予信息。原词的第三句“试问卷帘人”是间接疑问还是直接疑问,学者对此看法不一。译文将之处理为间接疑问,所问内容和原文一样没有直接指出。词人作为叙述者,她的疑问话语采用了陈述语气,表明她是在向读者提供信息。关于问话人和听话人的关系,从原词中不难看出,问话人是隐性的,按照一般的理解,问话人是叙述者“我”,听话人是卷帘人,即“我”的侍女。两者之间是主仆关系。译文将卷帘人的指代意义译了出来,即the maid rolling up the screen。 这里译者在maid的前面用了定冠词the 而不是不定冠词a或是形容词性物主代词my,或许是用来增强说话人和受话人的社会关系,即主仆关系,还有一个原因是后面有后置定语rolling up the screen修饰,采用the会比较恰当。最后一句译文的should表达的是情态,情态量值为中值,情态取向为隐性主观,贴近原词“应是”表达的情态。
5.4语篇功能分析
5.4.1语篇功能简介
在系统功能语法中,语篇功能是指人们在使用语言时以何种方式组织信息,以及处理与信息之间的关系。
5.4.2《如梦令》原文的语篇功能分析
从主位结构的角度看,《如梦令》一词的主位(theme)和述位(rheme)可以这样划分:“昨夜”为主位,“雨疏风骤”为述位;“浓睡”为主位,“不消酒醒”为述位;“试问”为主位,“卷帘人”为述位;“却道”为主位,“海棠”依旧为述位;“知否”为主位,述位隐含;“应是”为主位,“绿肥红瘦”为述位。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前两句的主位都是由名词词组体现出来的,“昨夜”是环境成分,“浓睡”是参与者。而第三、第四句则由动词体现出来,“试问”和“却道”是言语过程。两个“知否”也是由动词构成主位。最后一句的主位由情态“应是”表现出来。
5.4.3《如梦令》英译的语篇功能分析
(1)主位结构。
第一句的译文(Last night the wind blew hard and rain was fine.)的主位结构为:表示环境意义的时间名词词组 “last night”充当主位,述位则为“the wind blew hard and rain was fine”。环境成分充当主位在汉语中是比较常见的,但是环境成分在英文中充当的主位却是有标记性的。译文用环境成分last night 充当有标记主位,显得有点不自然,估计也是考虑到此句译文句末的fine与下一句译文的句末wine形成押韵。第二句的译文(Sound sleep did not dispel the aftertaste of wine.)采用参与者deep sleep 充当主位,由于deep sleep在小句中充当主语,因此它是无标记主位。第三句的译文(I ask the maid rolling up the screen.)采用参与者I 充当无标记主位。第四句译文(“The same crap——apple tree,” she says,“was seen.”)采用载体the same crap——apple tree充当主语,由于这一名词词组在小句中充当主语成分,因此是无标记主位。第五、第六句的译文(But don’t you know,O don’t you know,)的主位是个多重主位,包含语篇主位But和O以及经验主位you,述位为know。最后一句译文(The red should languish and the green must grow.)采用参与者the red和the green充当无标记主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2)衔接。
①照应。
译文中的照应现象为人称照应。第四句的she 照应上一句提到过的themaid,属于回指。这里的she要依赖于上一句的the maid才能得以解释,因此这两个成分之前就存在着衔接关系。若是没有这种衔接关系,she便是语焉不详。原词中“却道海棠依旧”的说活人虽然没有明确指出,但从上下文语境中可推测是“卷帘人”,译文将隐性的说话人she译出,符合英语的行文习惯。下面直接引语中的you同样回指前面的the maid,它们之间也存在着衔接关系。同样,脱离了这种衔接关系,you就指代不明。
②省略。
译文第三句(I ask the maid rolling up the screen.)中省略了who is,因为这里用了定语从句做后置定语修饰the maid,再现了“卷帘”一词的精妙。
③连接。
第一句译文中用了and 来连接两个过程,即“雨疏”“风骤”,这两个过程是并列关系。最后一句译文也用了and连接“绿肥”和“红瘦”这两个过程,它们之间存在着并列关系。第五句译文(But don’t you know,……)用了一个表示转折意义的连词but。它起到将第四个小句和第五个小句连接成一个连贯的语义单位的作用。从逻辑功能方面看,连词but的使用表明了这两个小句之间构成了表示转折关系的小句复合体。
6结语
上述分析从经验功能、逻辑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等功能语言学角度对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许渊冲英译本进行解读。本文旨在试图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对翻译作品进行语言分析,希望通过对李清照这首词的英译的语言分析来检验系统功能语言学在翻译研究中的可应用性。
参考文献
[1]Geoff Thompson.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Second Edition) [M].Beijing: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
[2]M.A.K.Halliday.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2 nd edition) [M].London:Arnold.1994.
[3]黃国文.翻译研究的语言学探索——古诗词英译本的语言学分析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4]贾德江,李鸿雁.李清照《如梦令》的英译比较——从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02):112]115.
[5]李忠华.从功能语法的角度比较分析《如梦令》的两个英译本[J].理论月刊,2003,(06):100]103.
[6]汪榕培,王宏.中国典籍英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7]许渊冲译.英汉对照.宋词三百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04]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