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这两年来初中数学教学的主流方向,新课改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汇总了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要求,为初中数学教学落实核心素养教学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教学建议。为了让初中生获得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教师便应主动根据初中生的认知特点与学习需求分析他们所欠缺的核心素养,对症下药,使其逐步形成数学素养。本文将结合《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阐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便于初中数学教师清楚而全面地认识数学素养,然后再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有利于落实数学素养教学的策略,希望可以给广大数学教师带来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初中数学 核心素养教学 内涵 教学策略
一直以来,初中数学教学都是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作为课堂教学重点的,长期将教学视野局限在理论知识教学中导致学生只会学,不会用。客观来讲,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学生少之又少。这就说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利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与核心素养教学的具体要求相悖。那么,数学核心素养究竟是什么呢?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四项基本内容,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数学素养教学则是以这四个课程目标为基础,要求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数学基本思想,在课堂学习与实践应用中积累足够的活动经验。其中,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便是人们常说的“双基”教学。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之所以依然强调“双基”教学,是因为数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建立在学生所积累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基础之上,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那么学生便如“无米之炊”,根本不可能形成数学素养。但是,核心素养教学并不提倡传统的“灌输”教育,而是认为学生应以有意义学习为主,主动建构数学知识意义,需要教师“退居幕后”,指导学生完成知识探究任务。
数学基本思想可以被认为是学生们通过课堂学习与数学练习等活动形成的数学思维能力,初中阶段的数学思想包括分类讨论、整体、化归、转化、数形结合、函数、统计、方程、建模思想。核心素养教学理论十分看重初中生从数学角度思考与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使其形成数学思想,也是为了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能力做好准备。当学生形成数学思想之后,他们便会主动根据以数学模型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中灵活迁移所学知识。如此一来,初中生便可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与知识应用能力,受益无穷。
积累充足的数学活动经验主要针对的是初中数学的实践教学。傳统的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理实不符的问题,导致初中生十分缺乏应用经验。但是,核心素养教学理论不仅关心学生在学校教育的素质发展,还将学生一生的发展需要作为研究内容,指出数学教学应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学生们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巩固学生的数学能力,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做好准备。在数学实践中,学生可以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以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成就感。这种学习经历将对学生产生极大的激励作用,使学生们形成丰富的数学认知。
虽然《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并未以明确的字眼解释数学素养,但是却以四个课程目标指出了具体的核心素养教学要求。每一位初中数学教师都需深入分析《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在这一纲领性文件的引导下全面改革初中数学教学结构。下面,笔者将根据数学素养的具体内容与教学要求,从组织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建构活动、组织以现实资料为背景的情境引导活动、组织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的数学实践活动三个角度分析将数学素养教学落实到初中数学教学之中的具体策略。
二、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的有效策略
1.组织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建构活动
数学知识与基础技能是让初中生形成数学素养的前提条件,但是却不代表死记硬背得到的数学知识也能成为核心素养教学的重要助力。新课改已经将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组织方式,认为探究教学法是实现核心素养教学的基本路径。探究教学最早是在科学研究领域形成的,人们通过分析科学家的发明创造过程总结出了共性特征,即发现与创造,认为学生应该在发现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学科知识。当人们将探究教学法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之后,便发现学生们能够通过探究性学习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主动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与多种感官能力分析问题,有一部分思维能力较好的学生还能产生质疑行为。由此,探究教学法便得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普及与推广。为此,教师应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数学知识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中展开阅读、交流、质疑、制定计划、发现问题、调查等多种学习行为,让学生在探究中自然而然地形成数学素养。
就如在“平行线的性质”一课中,笔者便鼓励本班学生亲自绘制平行线,观察与推测平行线的性质,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完成数学学习任务。平行线是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让初中生通过自主探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知识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数学推理能力,为学生以平行线知识解决其他几何问题做好准备。首先,初中生应结合自己所学知识亲手绘制平行线,观察平行线的位置关系,从同位角、内错角与同旁内角展开思考。其次,学生便需亲自测量平行线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大小关系,在练习册上写下自己的推测与想法。然后,笔者便以4名学生组成一组,使其在组内观察与汇总各个成员所得出的数学结论。接下来,小组成员便需查漏补缺,就组员异议展开探讨,形成小组统一结论。最后,小组便需轮流展示,以便在全班范围内展开数学讨论。这就可以充分发挥初中生的学习能动性,使其形成数学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为数学素养教学打好了基础。
2.组织以现实资料为背景的情境引导活动
核心素养教学理论十分看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认为数学是一门从现实生活与生产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需要教师主动分析生活中的数学资源,将其作为创设问题情境的基本依据,保证数学课堂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我国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教学理论,认为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教师应以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数学探究。在这一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便开始思考落实生活化数学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情境教学是指通过还原知识发生的真实过程来创设相关学习环境的教学方法,能够利用环境的影响作用使学生产生某种思维活动,所以成为落实生活化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式。因此,初中数学教师便应该主动以现实资料来组织情境引导活动,使学生们根据自己熟悉的生活资源展开积极思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 核心素养教学 内涵 教学策略
一直以来,初中数学教学都是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作为课堂教学重点的,长期将教学视野局限在理论知识教学中导致学生只会学,不会用。客观来讲,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学生少之又少。这就说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利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与核心素养教学的具体要求相悖。那么,数学核心素养究竟是什么呢?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四项基本内容,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数学素养教学则是以这四个课程目标为基础,要求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数学基本思想,在课堂学习与实践应用中积累足够的活动经验。其中,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便是人们常说的“双基”教学。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之所以依然强调“双基”教学,是因为数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建立在学生所积累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基础之上,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那么学生便如“无米之炊”,根本不可能形成数学素养。但是,核心素养教学并不提倡传统的“灌输”教育,而是认为学生应以有意义学习为主,主动建构数学知识意义,需要教师“退居幕后”,指导学生完成知识探究任务。
数学基本思想可以被认为是学生们通过课堂学习与数学练习等活动形成的数学思维能力,初中阶段的数学思想包括分类讨论、整体、化归、转化、数形结合、函数、统计、方程、建模思想。核心素养教学理论十分看重初中生从数学角度思考与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使其形成数学思想,也是为了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能力做好准备。当学生形成数学思想之后,他们便会主动根据以数学模型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中灵活迁移所学知识。如此一来,初中生便可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与知识应用能力,受益无穷。
积累充足的数学活动经验主要针对的是初中数学的实践教学。傳统的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理实不符的问题,导致初中生十分缺乏应用经验。但是,核心素养教学理论不仅关心学生在学校教育的素质发展,还将学生一生的发展需要作为研究内容,指出数学教学应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学生们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巩固学生的数学能力,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做好准备。在数学实践中,学生可以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以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成就感。这种学习经历将对学生产生极大的激励作用,使学生们形成丰富的数学认知。
虽然《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并未以明确的字眼解释数学素养,但是却以四个课程目标指出了具体的核心素养教学要求。每一位初中数学教师都需深入分析《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在这一纲领性文件的引导下全面改革初中数学教学结构。下面,笔者将根据数学素养的具体内容与教学要求,从组织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建构活动、组织以现实资料为背景的情境引导活动、组织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的数学实践活动三个角度分析将数学素养教学落实到初中数学教学之中的具体策略。
二、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的有效策略
1.组织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建构活动
数学知识与基础技能是让初中生形成数学素养的前提条件,但是却不代表死记硬背得到的数学知识也能成为核心素养教学的重要助力。新课改已经将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组织方式,认为探究教学法是实现核心素养教学的基本路径。探究教学最早是在科学研究领域形成的,人们通过分析科学家的发明创造过程总结出了共性特征,即发现与创造,认为学生应该在发现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学科知识。当人们将探究教学法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之后,便发现学生们能够通过探究性学习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主动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与多种感官能力分析问题,有一部分思维能力较好的学生还能产生质疑行为。由此,探究教学法便得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普及与推广。为此,教师应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数学知识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中展开阅读、交流、质疑、制定计划、发现问题、调查等多种学习行为,让学生在探究中自然而然地形成数学素养。
就如在“平行线的性质”一课中,笔者便鼓励本班学生亲自绘制平行线,观察与推测平行线的性质,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完成数学学习任务。平行线是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让初中生通过自主探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知识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数学推理能力,为学生以平行线知识解决其他几何问题做好准备。首先,初中生应结合自己所学知识亲手绘制平行线,观察平行线的位置关系,从同位角、内错角与同旁内角展开思考。其次,学生便需亲自测量平行线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大小关系,在练习册上写下自己的推测与想法。然后,笔者便以4名学生组成一组,使其在组内观察与汇总各个成员所得出的数学结论。接下来,小组成员便需查漏补缺,就组员异议展开探讨,形成小组统一结论。最后,小组便需轮流展示,以便在全班范围内展开数学讨论。这就可以充分发挥初中生的学习能动性,使其形成数学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为数学素养教学打好了基础。
2.组织以现实资料为背景的情境引导活动
核心素养教学理论十分看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认为数学是一门从现实生活与生产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需要教师主动分析生活中的数学资源,将其作为创设问题情境的基本依据,保证数学课堂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我国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教学理论,认为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教师应以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数学探究。在这一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便开始思考落实生活化数学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情境教学是指通过还原知识发生的真实过程来创设相关学习环境的教学方法,能够利用环境的影响作用使学生产生某种思维活动,所以成为落实生活化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式。因此,初中数学教师便应该主动以现实资料来组织情境引导活动,使学生们根据自己熟悉的生活资源展开积极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