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伤条例撑起保护伞

来源 :农民科技培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FO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12月24日,备受瞩目的新《工伤保险条例》终于以崭新的面目与公众见面了。该《条例》的修改幅度之大,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领域的行政法规中所少有的。不算文字修改和条文顺序的调整,有实质性修改的涉及24条(新增加了3条),占整个《条例》67条的36%。
  引人关注的是,新《条例》在六个方面作了较大的修改,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立法理念。
  一是扩大了工伤保险适用范围。将工伤保险的适用范围扩大到了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各类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从制度上解除了这些单位和工作人员遭遇工伤风险的后顾之忧。
  二是调整扩大了工伤认定范围。将认定范围从原来的上下班途中机动车事故伤害调整扩大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和火车事故伤害,惠及了更多的职工群众。限定上下班途中“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伤害才能认定为工伤,主要是引导职工群众高度重视上下班途中的交通安全,对上下班途中本人承担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如无证驾驶、酒后驾车等行为造成本人伤亡的,不纳入工伤的范围。这一变化充分体现出了新《条例》“一进一出,公平合理”的立法理念。
  三是简化了工伤认定程序。新《条例》取消了工伤认定争议中的行政复议前置程序,缩短了工伤认定时间;明确了再次鉴定和复查鉴定的时限;规定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向认定工伤的职工支付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设置了工伤认定的简易处理程序,对于事实清楚、双方无争议的工伤认定申请的认定时限,由原来规定的60天缩短为15天。通过这些规定使新《条例》对于参保人员来说更具实际意义。
  四是大幅度提高了工伤保险待遇。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从原来的48至60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提高至按上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发放;同时,对伤残职工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做了调整,将一至四级、五至六级和七至十级伤残职工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分别上调,增加了3个月、2个月和1个月的本人工资。这一调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伤保险待遇,有利于保障工伤职工及其供养亲属的基本生活,切实帮助工伤职工解决实际问题。
  五是增加了基金支出项目。借鉴了国际经验和实践中的有效做法,明确了将工伤预防的宣传、培训等费用纳入基金支付的规定,并且授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财政、卫生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制定工伤预防费的提取比例、使用和管理办法。还将原由用人单位支付的工伤职工“住院伙食补助费”、“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交通食宿费”以及“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时的一次性医疗补助金”,改由工伤保险基金统一支付。从而扩大了工伤保险基金的支出项目,减轻了企业的工伤负担,增强了职工获得工伤保险待遇的安全性。
  六是加大了强制力度。新《条例》增加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支付工伤职工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的新规定,使工伤职工能够得到及时救治,也可以从制度上遏制部分用人单位恶意诉讼。增加了对不参加工伤保险和拒不协助工伤认定调查核实的用人单位的行政处罚规定,提高了工伤保险的强制力度,扩大了参加工伤保险的职业群体,提高了职工工伤权益的保障水平。
  徐 博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