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之伤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njen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概括小小说的特点是新、深、辣。所谓新,就是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生活中的新事物、新问题,有强烈的时代感。所谓深,就是作品具有深度,启迪思想、引人回味,从而使人得到哲理的享受。作品除了要以情动人,还要以理喻人。哲理是情节的内核,它使人震惊,发人深省,引人思考。哲理是作家对生活独特而深刻的理解,它渗透在情节之中,引导读者去思考并作出判断。所谓辣,则包括以情动人,震撼人心;尖刻辛辣,一针见血。《伤口》就是一篇兼具以上特点,并且悬念丛生、波澜起伏的上乘佳作!
  小说开头颇具特色,以旁观者的视角、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引出了故事的主人公。第三人称写法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广阔的活动范围,作者可以在这当中选择最典型的事例来展开情节。旁观者的视角更能反映出场面的真实性和对场面的感受。
  开头的特色不仅如此,作者还铺设了悬念:他到底是谁?他为什么在正午太阳的暴晒下吹口琴?他是不是就是一个乞讨者?他为什么既有抱歉,又有感激的表情?种种疑惑吸引着读者的阅读兴趣。接着,作者交代了他是一个残疾人,这或多或少把读者引向了残疾乞讨者的定向思维。
  继而,施舍者顺理成章地在读者的视线中出现了,一切似乎朝着读者预期的方向发展,一切似乎朝着平平淡淡的方向进展。但是,在施舍中,却出现了波澜。一对父子——施舍者对施舍发生了分歧。分歧一:是施舍“一张零钞”还是“一枚硬币”,男孩提出了要十元钱,这大大出乎父亲的预料;分歧二:怎样看待乞丐的“演奏”?男孩认为“他”是在认真地“演奏”,“我们听了他的演奏,我们应该付钱”,男人则认为“他是乞丐,他不过是在胡乱地吹口琴”。小男孩的内心是天真无邪的,是纯洁无暇的,小男孩的话敲打着每一个读者。扪心自问,现实中,我们只会把这些残疾人的演奏当作他们乞讨的“标志”,当作引起施舍者注意的工具。谁会去认真听他们的演奏?谁会去想到为他们的劳动付费?
  更何况,“我们大家”对这些乞讨者都怀着同样的怀疑。男人的怀疑自然而然地提示着自己,要求“看一看乞讨者的胳膊”,“他”脸上呈现出紫黑的颜色,“他”的话更令每个读者惊讶:“我不是乞丐。我只是艺人——在大街上吹口琴的艺人。”小说再起波澜。一个残疾人,身边放着塑料桶,桶里丢着钱,这样的人却说自己不是乞丐,而是艺人。这显然大大出乎读者的意料。这里有必要区分一下两个词的不同,“乞丐”是以乞讨为生的人;“艺人”是靠自己的演艺谋生的人。“乞丐”是没有尊严的,但是“艺人”却可以挺起胸膛面对所得。
  古人有不食嗟来之食之例。“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这个故事是说人都是有尊严的,得到食物就能生存,可是面对那种炫耀爱心、居高临下的救济,饥饿贫穷的人是宁肯饿死也不愿意接受的。对于一个略有自尊的人来说,有的时候,他们宁愿靠自己微薄的劳动获得微薄的回报,而不是白白接受施舍,这样他们才会在接受救助时昂起头颅,没有任何羞耻之感。读到此处,我们不禁要从心底佩服“他”的自尊了。
  之后,男人在尴尬的场面里,丢下了五元钱而离开。而令人没想到的是刚刚不肯脱下衣服的“他”却叫住了这对父子,当着面脱下T裇衫,“的确,他的两个肘部以下,空空如也”。更令人没想到的是“他抬头看看男人,对男人说,请收回您的钱”。最令人震惊的话还在最后,“我把伤口展示出来,只是想让您的儿子相信,这世上,并非所有需要帮助的人都是骗子;这世上,至少还有诚实……”这句话鞭笞者每个读者的心。
  古人云:索物于暗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诚。诚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码,生命摇摆不定,放上它,天平立即稳稳地倾向一端。而在当今社会,诚信只能被抽象地尘封在政治课本的某个角落,或只是敷在表面的一种形式。在潜移默化之中,所谓的为人之本——“诚信”二字早已被那些拥有现代化文明的人们抛之脑后。
  小小说《伤口》将世间诚信的缺失无情地暴露在读者面前,发人深省,引人思考。
  “稍顷,又一支曲子在正午白晃晃的阳光里飘荡开来。”结尾照应开头,飘荡开的不仅是曲子,更是每个读者内心的反思。
  [作者单位:湖北襄樊五中]
  
  【附】
  伤 口
  周海亮
  他坐在正午的阳光里,面前的细铁架上绑一只白晃晃的口琴。他的额头和脸颊上挂着亮晶晶的汗水,他微笑着,尽量用口琴吹出悦耳并且连贯的曲子。可是那曲子并不连贯,它断断续续,调子甚至跑出很远。他端坐着,脸上露出抱歉的表情,口琴声却并不停歇。旁边放一个红色的小塑料桶,偶尔有行人走上前来,往塑料桶里扔一张零钞或者一枚硬币。他并不看行人,更不理会那个塑料桶。他只顾吹他的口琴。可是他的脸上分明有了感激,对好心人,对一张零钞,或者一枚硬币。
  和着曲子,他的脸上表情丰富。人们注意到他肘部以下的袖筒空空荡荡,那袖筒随着他身体的微小动作而轻轻摆动。
  男人带儿子横穿了马路。他们站在不远处听他吹琴,男孩说那里有个人在“演奏”。男人说他是乞丐,他不过是在胡乱地吹口琴。男孩坚持说,不,不,他在认真地演奏。
  然后,男孩跟父亲要十块钱。
  什么?男人吃了一惊。
  五块钱也行。男孩让了一步。
  你要给那个乞丐五块钱?
  是,我想给他五块钱。男孩认真地说,我们听了他的演奏,我们应该付钱……他那么认真,他没有胳膊……
  男人想了想,掏出五块钱递给男孩。男人拉着男孩的手,径直走到他的面前。恰逢一曲终了,他抬起头,舔一舔干燥的嘴唇,冲男人和男孩笑笑,然后将头深低下来,在肩膀上擦一擦汗水。男孩捏着五块钱,向前跨一步,试图将钱扔进他面前的红色塑料桶。
  稍等,男人说。他将五块钱重新握到手中。
  男孩不解地看着自己的父亲。
  我得看一看你的胳膊。男人对他说。
  他再一次抬头,再一次看面前的男人。他的脸呈现出紫黑的颜色,分不清是因了阳光的照晒还是因了男人的话。他的嘴微张,嘴唇轻轻抖动,然而,他没有说话。
  我得看一看你的胳膊。男人重复说,你知道,现在骗子太多……我不想让我和儿子再一次受到欺骗。我绝对没有别的意思,我只想证明你是乞丐……请你原谅我……
  可是我不是乞丐。他说。
  你不是乞丐?
  我不是乞丐。我只是艺人——在大街上吹口琴的艺人。
  男人不知是否应该把手里的五块钱扔进塑料桶。他迟疑着,愣怔不动。我还是想看一看你的胳膊,男人坚持说,我真的没有别的意思,我只是想证明一下……
  他低下头,久久不语,然后,将嘴唇重新凑近口琴,吹起另一首曲子。他似乎完全沉浸到自己的曲子里,对面前的父子二人视若不见。
  男孩看着父亲。他感到不知所措。
  最终男人还是将那五块钱扔进了塑料桶。他拉起男孩,转身,往回走。他们需要重新横穿马路。
  身后的口琴声戛然而止。
  稍等!他喊住父子二人。他努力低下头,用牙齿咬开胸前的两粒纽扣。一滴汗水恰在这时滑过额头,滴进他的眼睛。他用一种艰难并且笨拙的姿势脱下身上的T裇衫,男人和男孩同时看到他丑陋并且可怜的残肢——的确,他的两个肘部以下,空空如也。
  男人和男孩,同时愣住。男人开始不安和尴尬。男人说,对不起。
  他笑一笑,重新用笨拙并且艰难的姿势将T裇衫穿好。他再一次低下头,用牙齿仔细地系上胸前的两粒纽扣。他抬头看看男人,对男人说,请收回您的钱。
  什么?男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请收回您的钱。他重复一遍,我想您还是把我当成了乞丐——只有把一个人当成乞丐,才会在意他是否伤残……但事实上,我并不是乞丐,我只是艺人……我给您看我的胳膊,既非为了博取您的同情和怜悯,更不是为了得到您的五块钱……
  他用光秃秃的肘部指指面前的小男孩,说,我把伤口展示出来,只是想让您的儿子相信,这世上,并非所有需要帮助的人都是骗子;这世上,至少还有诚实……
  他埋下头,再也不肯说话。稍顷,又一支曲子在正午白晃晃的阳光里飘荡开来。
  (选自《小小说选刊》2009年第17期)
其他文献
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激情还未散去,法兰克福书展上中国文化的画卷刚刚掀过,2009年就又将成为过去。在这一年中,在文化教育的领域中注定有这样一些事、这样一些人会永远留在历史的画卷中。  这一年,文化产业逆势而上,以中国元素为底蕴的电影、电视、动漫不仅塑造了新的国家形象,而且为中国经济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平添动力;这一年,生机勃勃的教育事业迎来了自己的转折点,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成
期刊
【考点解说】    2002年高考以来,沉寂多年的文言文翻译主观题重新出现,分值是5分。2009年三套全国卷为10分,江苏卷、湖北卷、四川卷、山东卷、江西卷、安徽卷、辽宁卷等也增加到10分。为此,有一点先要明确,我们应把“取法于课内,积累于课外”视为复习备考的基本原则。  我们知道,文言语句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对高中生而言,主要应达到前两条。“信”就是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走样,
期刊
我在阅读近期出版的几种不同类型期刊时,惊异地发现,封面都是梯田的风光照片。那清晰优美的线条,那恢宏磅礴的气势,那绚丽灿烂的色彩,令人兴奋而震撼,看后久久难忘。原来我熟视无睹的梯田,竟有这般庞大的雕塑之美。  我至今没有参观过云南云阳哈尼人的梯田,也没有机会去看湖南新化紫鹊界的梯田。据说,这两处堪称世界梯田奇观,是祖先留给我们不可多得的自然与文化遗产。但也没有什么遗憾,在我出生和生长的地方,坡坡岭岭
期刊
8月17日下午6时,为期七天的2010年上海书展在上海展览中心圆满落幕。  以“我爱读书,我爱生活——与世博同行”为主题的本届书展,共推出15万余种图书,举行文化活动420余项,吸引了全国470余家出版单位参展,200多位名人大家亲临书展现场,参加了这一文化盛典。  据悉,2010年上海书展共吸引25.2万申城及来自全国各地的读者,主会场实现销售码洋3080万元,16个分会场实现销售码洋1100万
期刊
深具野心的我,要让100年后的人们来解开这个谜。  ——夏目漱石    100年前,41岁的夏目漱石写下绮想缤纷、诡异唯美的《梦十夜》,因内容的离奇诡异,而备受青睐。  2000年,《朝日新闻》票选日本一千年来最受欢迎的五十名文学家,夏目漱石超越了森鸥外、三岛由纪夫、芥川龙之介、川端康城、村上春树成为日本千年首席大文豪。  100年后的今天,不知道是因为夏目成为了大文豪而令他的作品再次备受关注还是
期刊
孤独的期望  十三年的时光  短暂而漫长  回忆的画卷里没有那  浅蓝色的忧伤     黯然地怅惘  一朵花开的忧伤  一抹云彩的惆怅  山崖上满池塘  那满满的,满满的  浅蓝色的忧伤     朦胧的向往  一缕风儿的迷茫  一米阳光的明亮  天崖边海角旁  全是那,全是那  浅蓝色的忧伤     摇曳的烛光  人去楼空的感伤  往事在酝酿  溃散成花香  瞳仁里闪烁着  浅蓝色的忧伤     
期刊
二代农民工  宗立谦    怀揣崭新的二代身份证  将雏鸟的翅膀穿在贴身  在拥挤的车上练习飞的姿势——    将乡下户籍的巢  从树头的楝树枝上  衔向城市林立的树……    ——飞在前面的那些兄弟  昨日已在城市的空中摔下  太多折断的翅膀  扑打成了  他们今日的再一次亮翅……    城市的上空盘旋着又一群翅膀  这一代翅膀不打算再为觅食而飞    一些翅膀依仗飞的速度和技巧  很快在城市的
期刊
语气词主要用来标示句子的各种语气,在古代散文中较为常见,如《醉翁亭记》中的一段:“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期刊
当初栽下紫藤时,并没有想到庭院的废圮败落。可是,当紫藤花一次又一次覆盖了这座庭院四周的砖墙时,它隐蔽在浓叶繁花后面的斑驳与朽坏,已经不可避免了。  一个春末的某个黄昏里,我们出门散步,恰巧走进这座庭院。我们走进去起初是因为从院墙的漏窗上看到一丛紫藤花,我们本为看花而去,却被庭院荒废的风格吸引了。这样我们就一直耽搁了整整三天时间,为一座旧庭院花去三天时间,我们一点儿也不后悔。  我在翻阅有关江南城市
期刊
不经意间,望着天际那一轮正在下坠的落日,忽然心头一阵激动,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很遥远,很亲切,好像在潜意识中已经驻留了好久,感受着一种靠近归宿的温暖,就像一个疲惫的行人,终于在朦胧的暮色间看到远处可以落脚的村落。  记忆中确实有过那样一刻,扶着把铁锹,痴痴地望着遥远的那轮落日,安谧的田野就像一个终于慵懒地躺下的妇人,带着一种女性柔柔的鼻息,给你留出一块宁静的空间,给你一棵渴望做伴的孤寂小树,大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