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影响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因素,观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对104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护理干预,出院前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再进行第2次测查。结果:出院时104例病人中轻度抑郁30例(28.8%),中度抑郁35例(33.7%),重度抑郁3例(2.9%),恢复36例(34.6%)。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病人进行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病人的抑郁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295-02
随着脑卒中发病率的增加,脑卒中后抑郁症(post stoke depression,PSD)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是脑血管疾病最常伴发的精神障碍之一,抑郁情绪的患者对健康治疗方案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不仅影响了神经功能的恢复,而且可导致患者预后社会功能进一步下降,是康复期治疗的一大障碍,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1]。因此了解脑卒中后发生抑郁的因素,并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对减少抑郁的发生,提高疗效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我科104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因素分析,并给予适当的护理干预和指导,减缓了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收到了一定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12月在我科住院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104例,其中男48例(46.2%),女56例(53.8%),年龄40-81岁,轻度抑郁38例(36.5%),中度抑郁58例(55.8%),重度抑郁8例(7.7%)。所有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偏瘫、失语情况,无精神病家族史和既往精神病史。均经头部螺旋CT或MRI检查证实,脑梗死68例(65.4%),脑出血36例(34.6%),全部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2]。
1.2 测定方法 抑郁障碍的测查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24项版本)。第1次测查时间于病人入院后1周内,如病人有意识障碍,在意识障碍恢复1周内进行,检查前向病人讲清楚检查方法和各项含义,以取得患者的合作。检查后的评分标准为:HAMD≥20分为轻度抑郁,≥29分为中度抑郁,≥35分为重度抑郁[3],在患者出院前再进行第2次测查。
2 抑郁因素
原因分析如下,正常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疾病打乱,无法接受;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失语,生活不便,社交能力受限,生活依赖别人,对生活感到无望;患者及家属对脑卒中疾病不了解,存在恐惧、急躁情绪,家属不良情绪影响患者,使其出现不良的心理反应;家庭经济状况差,家属对患者的关心和照顾不够,使患者感到孤独、被遗弃;患者文化水平低,对所患疾病认识不足,思想顾虑较大;患者病程长,易出现抑郁、自卑、沮丧等负面情绪。
3 护理干预
3.1 关怀护理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主动介绍医院环境的同时与病人交谈,解答患者的疑问,详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方式,了解患者所需,从医疗环境上、日常生活上和人际关系处理上给患者以热情的关怀,让患者体会到温暖,使患者情绪放松,安心住院。如对卧床的患者,护理人员不仅关心他们,经常换床单,擦洗更衣,同事还进行语言安慰,患者在得到护理人员照顾的同时,精神上得到满足和充实,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2 支持性心理行为干预 脑卒中后抑郁常会产生错误的观念或不正确的认识,可以导致不良行为与情绪。如果这种认识过程得到纠正,就可以改变适应的行为和情绪。因此,护理人员要经常深入病房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及时评估患者情绪低落的心理因素,以亲切的态度和周到的服务,微笑的沟通交流使患者感到心情愉快,振作精神。同时尽早让患者掌握相关疾病的康复方法和注意事项,讲诉和示范各种情绪调节法,协助患者端正对疾病的认识,改善心理状态。向其家属系统讲解脑卒中及心理卫生知识,是家属掌握必要的疾病知识和沟通技能,鼓励其家属、朋友采取正确的应对方式,避免对患者冷漠或放任自流,过度保护等[4],对患者所取得的成绩应给予肯定,帮助患者树立生活的信心,让患者安全度过心理矛盾冲突期,达到康复目的。
3.3 制定个性化肢体功能康复计划 肢体功能锻炼在疾病的康复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不仅能减轻疾病造成的不良后果,保持或改善患者的功能状态,增强自我护理能力,而且可以增强病人康复信心,进而改善抑郁情绪。肢体功能康复的主要方法是运动疗法,同时配合应用肌电反馈治疗、功能性电刺激。针灸及药物治疗[4]。运动疗法要根据每位患者不同时期的病情进行,主要为功能位的摆放、被动按摩、被动运动、主动运动等。根据不同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程度进行评估,制定不同的康复计划,定期进行效果评价。将体位护理、被动训练等康复方法纳入临床护理人员工作日程,具体由责任护士完成,使康复护理早期介入,并保持连续性。在进行患肢康复训练也对健侧肢体进行主动运动,这不仅有助于避免健侧肢体功能退化,也可促进患肢康复。同时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肢体、关节、吞咽、语言等功能康复训练的目的和原理,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和配合,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3.4 重视患者与社会群体的关系 适当的社会支持、心理情感的调整对提高PSD患者领悟社会支持有明显的积极作用[5]。帮助患者处理好社会群体关系也至关重要。临床实践证明融洽的婚姻家庭关系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对于婚姻家庭有问题者,我们一方面劝解家属有同情心、尽量满足患者的生活需要,另一方面劝导患者学会处理婚姻家庭问题,与人和睦,理解别人,寻找幸福感。此外,家属积极参与患者治疗与护理工作,支持患者,对患者积极正确对待疾病有很大影响。家属较好地了解并帮助患者,患者能很快地适应角色,采取积极的行为方式,较好地配合医疗护理,有效地降低并發症发生率[6]。
4 结果
出院时104例病人中轻度抑郁30例(28.8%),中度抑郁35例(33.7%),重度抑郁3例(2.9%),恢复36例(34.6)。
5 讨论
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较高,年龄大、病情重、病程长、性格内向、文化水平低、经济条件差、与家人不和、抑郁发生率更高。年龄、病程、性格、文化水平等因素是不可干预的,而病情、心理社会因素是可干预的。及早有效得治疗,给予有效得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预后,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抑郁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高晓峰.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07,18(7):106-107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8-380
[3] 张明园,主编.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第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21-126
[4] 黄亮,孙忠人.电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5):48-49
[5] 李新萍.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领悟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护理,2006,12(24):2257-2258
[6] 潜艳,曾铁英,周舸,等.心脏介入患者实施家属参与式健康教育效果探讨[J].护理学杂志,2010,20(19):77-78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295-02
随着脑卒中发病率的增加,脑卒中后抑郁症(post stoke depression,PSD)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是脑血管疾病最常伴发的精神障碍之一,抑郁情绪的患者对健康治疗方案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不仅影响了神经功能的恢复,而且可导致患者预后社会功能进一步下降,是康复期治疗的一大障碍,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1]。因此了解脑卒中后发生抑郁的因素,并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对减少抑郁的发生,提高疗效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我科104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因素分析,并给予适当的护理干预和指导,减缓了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收到了一定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12月在我科住院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104例,其中男48例(46.2%),女56例(53.8%),年龄40-81岁,轻度抑郁38例(36.5%),中度抑郁58例(55.8%),重度抑郁8例(7.7%)。所有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偏瘫、失语情况,无精神病家族史和既往精神病史。均经头部螺旋CT或MRI检查证实,脑梗死68例(65.4%),脑出血36例(34.6%),全部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2]。
1.2 测定方法 抑郁障碍的测查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24项版本)。第1次测查时间于病人入院后1周内,如病人有意识障碍,在意识障碍恢复1周内进行,检查前向病人讲清楚检查方法和各项含义,以取得患者的合作。检查后的评分标准为:HAMD≥20分为轻度抑郁,≥29分为中度抑郁,≥35分为重度抑郁[3],在患者出院前再进行第2次测查。
2 抑郁因素
原因分析如下,正常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疾病打乱,无法接受;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失语,生活不便,社交能力受限,生活依赖别人,对生活感到无望;患者及家属对脑卒中疾病不了解,存在恐惧、急躁情绪,家属不良情绪影响患者,使其出现不良的心理反应;家庭经济状况差,家属对患者的关心和照顾不够,使患者感到孤独、被遗弃;患者文化水平低,对所患疾病认识不足,思想顾虑较大;患者病程长,易出现抑郁、自卑、沮丧等负面情绪。
3 护理干预
3.1 关怀护理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主动介绍医院环境的同时与病人交谈,解答患者的疑问,详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方式,了解患者所需,从医疗环境上、日常生活上和人际关系处理上给患者以热情的关怀,让患者体会到温暖,使患者情绪放松,安心住院。如对卧床的患者,护理人员不仅关心他们,经常换床单,擦洗更衣,同事还进行语言安慰,患者在得到护理人员照顾的同时,精神上得到满足和充实,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2 支持性心理行为干预 脑卒中后抑郁常会产生错误的观念或不正确的认识,可以导致不良行为与情绪。如果这种认识过程得到纠正,就可以改变适应的行为和情绪。因此,护理人员要经常深入病房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及时评估患者情绪低落的心理因素,以亲切的态度和周到的服务,微笑的沟通交流使患者感到心情愉快,振作精神。同时尽早让患者掌握相关疾病的康复方法和注意事项,讲诉和示范各种情绪调节法,协助患者端正对疾病的认识,改善心理状态。向其家属系统讲解脑卒中及心理卫生知识,是家属掌握必要的疾病知识和沟通技能,鼓励其家属、朋友采取正确的应对方式,避免对患者冷漠或放任自流,过度保护等[4],对患者所取得的成绩应给予肯定,帮助患者树立生活的信心,让患者安全度过心理矛盾冲突期,达到康复目的。
3.3 制定个性化肢体功能康复计划 肢体功能锻炼在疾病的康复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不仅能减轻疾病造成的不良后果,保持或改善患者的功能状态,增强自我护理能力,而且可以增强病人康复信心,进而改善抑郁情绪。肢体功能康复的主要方法是运动疗法,同时配合应用肌电反馈治疗、功能性电刺激。针灸及药物治疗[4]。运动疗法要根据每位患者不同时期的病情进行,主要为功能位的摆放、被动按摩、被动运动、主动运动等。根据不同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程度进行评估,制定不同的康复计划,定期进行效果评价。将体位护理、被动训练等康复方法纳入临床护理人员工作日程,具体由责任护士完成,使康复护理早期介入,并保持连续性。在进行患肢康复训练也对健侧肢体进行主动运动,这不仅有助于避免健侧肢体功能退化,也可促进患肢康复。同时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肢体、关节、吞咽、语言等功能康复训练的目的和原理,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和配合,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3.4 重视患者与社会群体的关系 适当的社会支持、心理情感的调整对提高PSD患者领悟社会支持有明显的积极作用[5]。帮助患者处理好社会群体关系也至关重要。临床实践证明融洽的婚姻家庭关系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对于婚姻家庭有问题者,我们一方面劝解家属有同情心、尽量满足患者的生活需要,另一方面劝导患者学会处理婚姻家庭问题,与人和睦,理解别人,寻找幸福感。此外,家属积极参与患者治疗与护理工作,支持患者,对患者积极正确对待疾病有很大影响。家属较好地了解并帮助患者,患者能很快地适应角色,采取积极的行为方式,较好地配合医疗护理,有效地降低并發症发生率[6]。
4 结果
出院时104例病人中轻度抑郁30例(28.8%),中度抑郁35例(33.7%),重度抑郁3例(2.9%),恢复36例(34.6)。
5 讨论
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较高,年龄大、病情重、病程长、性格内向、文化水平低、经济条件差、与家人不和、抑郁发生率更高。年龄、病程、性格、文化水平等因素是不可干预的,而病情、心理社会因素是可干预的。及早有效得治疗,给予有效得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预后,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抑郁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高晓峰.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07,18(7):106-107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8-380
[3] 张明园,主编.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第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21-126
[4] 黄亮,孙忠人.电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5):48-49
[5] 李新萍.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领悟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护理,2006,12(24):2257-2258
[6] 潜艳,曾铁英,周舸,等.心脏介入患者实施家属参与式健康教育效果探讨[J].护理学杂志,2010,20(19):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