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先进课堂文化,提升体育教学品位

来源 :体育师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in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构建充满教育意义和审美价值的运动场地文化
  
   (一)学习化、活动化
  运动场地是学生练习和活动的场所,体育器材是体育教学的工具,场地文化的首要特性是“学习化和活动化”。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对现有的场地、器材进行精心设计、合理布置,如跨栏教学课中栏架的摆放等,倘若经过教师的构思和设计,合乎学生学习活动的需要,必将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因此,运动场地和体育器材的设计和布置,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活动的需要;有利于场地器材功能的充分发挥;有利于教师的讲解示范和教学队形的调动。
   (二)审美化、实用化
  运动场地的审美化、实用化也是场地文化的突出体现,无论是经济发达地区的综合性体育馆、标准足球场,还是贫困地区体育教师废弃物利用自制或修缮的体育场地、器材,只要他们整洁、美观、实用。在环境优美、光线明亮、空气通畅的运动场地中教学进行体育教学,面对颜色柔和、崭新(或实用)整洁的体育器材,学生置身其中,必然心情舒畅、精神饱满,兴趣盎然而“跃跃欲试”,反之,则容易疲劳、情绪低落。
  
  二、建构团结友爱、互助合作、公平竞争的班级文化
  
   (一)建构互助互学的学习共同体
  班级群体中的学生无论是运动能力或是身体素质存在客观上的差异,必然会出现教学过程中运动知识、技能掌握的先后;必然存在竞争和合作的学习关系。体育教师应努力建构同学之间的健康的竞争和合作学习关系。对待运动能力比自己好的同学主动请教、学习;对待运动能力比自己差的同学主动关心、帮助;对待运动能力与自己相仿的同学:互相鼓励、支持。在健康、和谐的班级群体中学习和生活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运动能力,更培养了与他人相处的技巧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建构团结友爱的情感共同体
  黛安.E.帕普利说过:“如果儿童生活在宽容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大度;生活在鼓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自信;生活在公平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正义;生活在友好的环境中,他就学会了去爱”。由于体育教学中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开放性,我们要充分挖掘体育课堂的优势,在练习、游戏或比赛中营造团结、友爱的氛围,教育学生树立集体意识,学会去宽容、关爱他人,建立良好的、和睦的同学关系,以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
  
  三、建构充满生命活力和充满希望的课堂教学文化
  
   (一)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因此,体育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和发展观等。例如,我们无论是在体育课堂教学还是学业成绩的评定,首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比如他们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基础各有不同,因材施教,充分发展学生的潜力,努力去贯彻落实新课程的“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育理念。
   (二)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先进的教育观念要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体现出来,对于我们体育教师来说,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推行“自主、探究、合作”教学和学习方式,把学生吸引到体育课堂之中,以课堂教学为载体,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和习惯。但“一个哨子两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的“放羊式”教学是我们必须抛弃的,我们要献给学生一个对话的、开放的、探究的、感悟的、快乐的课堂,使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学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和境界,真正实现学生喜欢体育运动和体育课的追求。
  
  四、建构张驰有序的课堂制度文化
  
  (一)实现体育课堂教学纪律的内化。纪律是学生有效学习、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无论是课堂的教学常规还是教学组织的要求抑或游戏、比赛的规则。因此,体育教学中课堂纪律的执行是必要的,实施更要不折不扣、一视同仁;同时注意课堂纪律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应让学生明确、理解纪律的意图和价值,外在的纪律、要求才能转化为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道德需求,从而实现课堂纪律的内化,实现体育课堂的张驰有序。
   (二)建构民主平等、互助协作的师生关系。体育课堂具有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教学空间的开放性,体育教师和学生的接触机会更多,我们应改变传统教学中的一味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听看;教师发令学生响应;学生苦练教师察看的局面,努力建构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而且也会使教师感受到学生对自己尊重。教学实践也表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时间和机会越多,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就越多,有效教学的可能性就越大。
  
   五、建构积极、进取的课堂精神文化
  
   (一)课堂精神。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过程的主体,这里所说的课堂精神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身体所蕴含和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由于体育课程教学空间的开放性和教学形式的灵活性,我们要坚决抵制和杜绝课堂中的自由散漫、无视纪律、不思进取、无社会公德意识以及吊儿郎当的精神状态。积极建构爱岗敬业、永不放弃,刻苦钻研的进取精神;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宽容感恩、公平竞争的为人处事的态度,这样的体育课堂才是我们的不懈追求。
   (二)知识精神。任何一种知识都内在地蕴含着一定意义的精神,体育知识和技能更是如此,例如篮球运动,自从奈史密斯教授发明了篮球,在其1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篮球运动不再是一种简单体育知识和技能,而是一种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团队精神,是一种尊重对手、裁判、观众的公平竞争的精神,是一种永不言败的积极进取的精神。“飞人”乔丹曾说:“我可以接受失败,但无法接受放弃。”因此,我们的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而是要教会学生领悟体育运动内在蕴含的精神和文化。
  (江苏省宿迁高等师范学校)
其他文献
一、研究背景: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全球面临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全球60亿人口有一半居住于乙肝病毒感染高发区,约20亿人口有感染过乙肝病毒的确切证据,其中慢性感染者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