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产后出血的救治方式进行讨论,并对救治体会进行总结。方法:选取我院2004年2月—2014年5月间120例产后出血的产妇,对其出血因素以及救治方式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宫缩乏力导致出血的患者62例,占比例的51.7%;胎盘因素导致出血的患者31例,占比例的25.8%;凝血功能障碍导致出血的患者14例,占比例的11.7%;产道损伤导致出血的患者14例,占比例的11.7%。救治成功120例,成功率为100%。结论:医师在临床中要做好预防措施,并要对出血原因进行查找,从而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产后出血;出血因素;救治方式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不仅影响产妇健康,甚至危及产妇生命,积极处理和预防产后出血的病因,可避免或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引起产妇产后出血的因素非常多,因此医师在临床中要有一定的风险意识和预见性,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由于产后出血有时候很难预先估计,往往突然发生,对产妇的生命有着严重威胁,对其救治方式进行讨论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现对我院在2004年2月—2014年5月间产后出血的救治方式进行讨论,并对救治体会进行总结,旨在提高产妇抢救成功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4年2月—2014年5月间120例产后出血的产妇,年龄26±5岁。其中剖宫产产妇54例,顺产产妇66例,初产妇92例,经产妇28例。产妇平均孕周为36±3周。出血量在500ml—1000ml的患者为65例,出血量在1000ml—2000ml的患者为49例,出血量超过2000ml的患者为6例。
1.2诊断方式
产妇产后24h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视为产后出血。
1.3治疗方式
产后出血量为超过1000ml无休克的患者予以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综合处理,未进行输血治疗。
产后出血量超过1000ml的患者予以输血进行处理,在血液未到达之前予以输注生理盐水,平衡盐等维持体液循环,保证主要脏器的血液供应。
所有宫缩乏力患者均使用缩宫素、米索前列腺舌下含化或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宫体注射等,因胎盘因素导致产科出血的予以纱布压迫止血、快速剥离胎盘、背带式缝合子宫等,其中有三例因胎盘植入引起的难治性出血行子宫次全切除术;产道损伤的患者行裂伤修补等综合处理。
1.4效果观察
对所有患者的出血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患者救治后的结果进行调查。同时对患者进行为期两周的随访,了解患者的预后状况。
2.结果
对120例产后出血的产妇出血原因进行分析后整理出以下结果:宫缩乏力导致出血的患者62例,占比例的51.7%;胎盘因素导致出血的患者31例,占比例的25.8%;凝血功能障碍导致出血的患者14例,占比例的11.7%;产道损伤导致出血的患者14例,占比例的11.7%(详见表1)。
对120例产后出血的产妇的救治结果进行调查后整理出以下结果:救治成功120例,成功率为100%。
表1 产妇产后出血原因(120例)
出血原因 宫缩乏力 胎盘因素 凝血功能障碍 产道损伤
人数 62例 31例 14例 14例
比例 51.7% 25.8% 11.7% 11.7%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产妇分娩后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其致死率为所有并发症之首,其发病率在所有并发症中占到3%左右。临床中多以产后24h内出血量超过500ml为诊断标准。产后出血的诱发因素较多,目前在临床中主要以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软产道损伤为主[1]。其他在我院的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排名第一的为宫缩乏力因素,其后依次为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产道损伤因素。而并无其他诱发因素例如产妇体力衰竭、巨大儿、产程过长、镇静剂使用过度、多胎因素等等[2]。贫血、低蛋白、水肿、多胎、巨大儿、产程延长、精神过度紧张、麻醉剂的使用等因素均可导致产妇出现宫缩乏力症状,因此针对上述原因导致的产后大出血产妇可考虑使用缩宫素进行治疗。
若患者在临床中无用药禁忌,可考虑采用缩宫素、米索前列醇舌下含化等来预防产后出血,对于产后出血的产妇也可采用米索前列醇塞肛、欣母沛宫体注射来治疗。对于出血量过大或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要及时进行输血处理,在血液运送到达前输注生理盐水、平衡盐来维持有效体液循环。软产道损伤的患者要及时对损伤部位进行缝合,并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进行处理,降低产妇的死亡率。休克是产后出血中最严重的症状,因此纠正休克是成功抢救产妇的关键,医师在临床中可以通过补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改善微循环等来保证患者的血液供应[3]。多数产妇均在产后2小时内发生出血症状,因此医师在产妇胎盘娩出后应继续对产妇进行观察,并在产后2小时内对其进行重点监护,包括产妇的生命体征、阴道流血状况、宫缩情况、面色等,若出现异常要及时进行处理[4]。我院120例产后出血产妇在经过及时的救治后均得到良好的效果,无1例产妇死亡,治疗后预后情况均较为理想。我院认为,产后出血的诱发因素较多,医师在临床中不仅要有高度的预见能力,还要有良好的应变能力,能够及时对产妇出现的突发状况进行处理。此外,产妇在分娩前也要进行高危因素筛查,对于出现妊娠合并症的患者要及时对其进行综合治疗,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5]。
总的来说,产后出血的主要诱发因素为宫缩乏力,其次为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软产道损伤。医师在临床中要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选择正确的救治方式,提高产妇的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韩燕,赵崇伟.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及救治策略[J].当代医学,2012,11(32):141-142
[2]邵景萍.525例产后出血病因分析及救治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5(32):227-229
[3]索亚宁.对40例产后出血的病因及救治对策的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3(31):146-147
[4]唐静.产后出血主要因素及救治措施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15(31):53-54
[5]付晨薇,刘俊涛.如何规范产后出血的药物治疗[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4,15(33):1175-1176
关键词:产后出血;出血因素;救治方式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不仅影响产妇健康,甚至危及产妇生命,积极处理和预防产后出血的病因,可避免或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引起产妇产后出血的因素非常多,因此医师在临床中要有一定的风险意识和预见性,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由于产后出血有时候很难预先估计,往往突然发生,对产妇的生命有着严重威胁,对其救治方式进行讨论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现对我院在2004年2月—2014年5月间产后出血的救治方式进行讨论,并对救治体会进行总结,旨在提高产妇抢救成功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4年2月—2014年5月间120例产后出血的产妇,年龄26±5岁。其中剖宫产产妇54例,顺产产妇66例,初产妇92例,经产妇28例。产妇平均孕周为36±3周。出血量在500ml—1000ml的患者为65例,出血量在1000ml—2000ml的患者为49例,出血量超过2000ml的患者为6例。
1.2诊断方式
产妇产后24h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视为产后出血。
1.3治疗方式
产后出血量为超过1000ml无休克的患者予以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综合处理,未进行输血治疗。
产后出血量超过1000ml的患者予以输血进行处理,在血液未到达之前予以输注生理盐水,平衡盐等维持体液循环,保证主要脏器的血液供应。
所有宫缩乏力患者均使用缩宫素、米索前列腺舌下含化或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宫体注射等,因胎盘因素导致产科出血的予以纱布压迫止血、快速剥离胎盘、背带式缝合子宫等,其中有三例因胎盘植入引起的难治性出血行子宫次全切除术;产道损伤的患者行裂伤修补等综合处理。
1.4效果观察
对所有患者的出血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患者救治后的结果进行调查。同时对患者进行为期两周的随访,了解患者的预后状况。
2.结果
对120例产后出血的产妇出血原因进行分析后整理出以下结果:宫缩乏力导致出血的患者62例,占比例的51.7%;胎盘因素导致出血的患者31例,占比例的25.8%;凝血功能障碍导致出血的患者14例,占比例的11.7%;产道损伤导致出血的患者14例,占比例的11.7%(详见表1)。
对120例产后出血的产妇的救治结果进行调查后整理出以下结果:救治成功120例,成功率为100%。
表1 产妇产后出血原因(120例)
出血原因 宫缩乏力 胎盘因素 凝血功能障碍 产道损伤
人数 62例 31例 14例 14例
比例 51.7% 25.8% 11.7% 11.7%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产妇分娩后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其致死率为所有并发症之首,其发病率在所有并发症中占到3%左右。临床中多以产后24h内出血量超过500ml为诊断标准。产后出血的诱发因素较多,目前在临床中主要以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软产道损伤为主[1]。其他在我院的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排名第一的为宫缩乏力因素,其后依次为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产道损伤因素。而并无其他诱发因素例如产妇体力衰竭、巨大儿、产程过长、镇静剂使用过度、多胎因素等等[2]。贫血、低蛋白、水肿、多胎、巨大儿、产程延长、精神过度紧张、麻醉剂的使用等因素均可导致产妇出现宫缩乏力症状,因此针对上述原因导致的产后大出血产妇可考虑使用缩宫素进行治疗。
若患者在临床中无用药禁忌,可考虑采用缩宫素、米索前列醇舌下含化等来预防产后出血,对于产后出血的产妇也可采用米索前列醇塞肛、欣母沛宫体注射来治疗。对于出血量过大或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要及时进行输血处理,在血液运送到达前输注生理盐水、平衡盐来维持有效体液循环。软产道损伤的患者要及时对损伤部位进行缝合,并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进行处理,降低产妇的死亡率。休克是产后出血中最严重的症状,因此纠正休克是成功抢救产妇的关键,医师在临床中可以通过补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改善微循环等来保证患者的血液供应[3]。多数产妇均在产后2小时内发生出血症状,因此医师在产妇胎盘娩出后应继续对产妇进行观察,并在产后2小时内对其进行重点监护,包括产妇的生命体征、阴道流血状况、宫缩情况、面色等,若出现异常要及时进行处理[4]。我院120例产后出血产妇在经过及时的救治后均得到良好的效果,无1例产妇死亡,治疗后预后情况均较为理想。我院认为,产后出血的诱发因素较多,医师在临床中不仅要有高度的预见能力,还要有良好的应变能力,能够及时对产妇出现的突发状况进行处理。此外,产妇在分娩前也要进行高危因素筛查,对于出现妊娠合并症的患者要及时对其进行综合治疗,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5]。
总的来说,产后出血的主要诱发因素为宫缩乏力,其次为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软产道损伤。医师在临床中要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选择正确的救治方式,提高产妇的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韩燕,赵崇伟.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及救治策略[J].当代医学,2012,11(32):141-142
[2]邵景萍.525例产后出血病因分析及救治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5(32):227-229
[3]索亚宁.对40例产后出血的病因及救治对策的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3(31):146-147
[4]唐静.产后出血主要因素及救治措施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15(31):53-54
[5]付晨薇,刘俊涛.如何规范产后出血的药物治疗[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4,15(33):1175-1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