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一家作坊式的乡镇小厂发展到拥有60余家子公司的大型企业集团,海亮集团有限公司“文化铸魂、文化强企”的发展轨迹得到了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的肯定。2011年12月17日,中国企联在浙江省诸暨市召开了2011全国企业文化(海亮集团)现场会,授予海亮集团“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称号。
中国企联执行副会长尹援平、中华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孙晓华、北京大学副校长张国有、国务院国资委研究局副局长张涛、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周国富等出席会议并揭牌。
海亮集团是浙江省首家获“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称号的民营企业,集团董事长冯亚丽认为,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海亮集团逐渐认识到,光有具体制度已不足以管理好一个大型企业集团,只有用独特而优秀的企业文化凝心聚力,创造顾客、股东、员工、伙伴、社会合作多赢的局面,才能打造一个和谐幸福的百年企业。为此,海亮集团提出打造以经营文化、创新文化、党建文化、责任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幸福文化”。这一文化体系在集团快速发展阶段,起到了“引领发展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激发创新活力、树立良好形象”的作用,使企业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即使在金融危机影响的2008年,集团各项主要经济效益指标依然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
海亮集团——创办于1989年,目前已发展成一家以铜加工、金属贸易、节能环保、基础教育、矿产开发、股权投资、房地产为主的综合性国际化大型民营企业集团,拥有或控制海亮股份(SZ002203)、ST金顶(SH600678)两家上市公司,员工1.2万人。在客观资源条件不占优势的情况下,集团持续推进国际化战略、品牌战略和资本运作战略,实现了持续、稳健、和谐发展。截止2011年11月,海亮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02.7亿元,利税28.2亿元,自营进出口16.1亿美元。企业综合实力居中国企业500强第153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13位。到2015年,海亮集团预计将实现营业收入1200亿元,资产规模达到700亿元,拥有或控制5家以上境内外上市企业。
海亮集团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坚持以企业文化引领和推动企业的改革发展,走文化兴企强企的道路。海亮集团摒弃单纯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理念,把社会责任的道德意识和商业伦理融入企业经营之中,提出了“人本管理,诚信双赢”的经营理念,致力于成为受人尊敬的、全球铜加工行业最具竞争力的跨国公司之一,在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中形成了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使海亮集团的企业文化建设上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同时,集团把企业文化建设与党建工作、日常经营管理结合起来,通过坚持“三个确保”、实施“双双”工程、奉行“三个上帝”等措施,使员工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管理,培育形成了以人为本和注重实效的文化取向和管理风格。
从中国企联公布的2011中国企业500强来看,民企共184家,占总数36.8%,比上年增加13家。但融资难、办事难、政策落实难等外部问题和产业结构低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管理水平不高、人才缺乏等问题仍然存在,这些从根本上制约了民企发展能力的持续提高。对此,我国民企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升核心竞争力,其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重要方面。
海亮集团企业文化建设有三大特点:一是把诚信立业作为企业文化的根本,自创业至今,海亮集团通过“三个确保”等实际行动,始终不渝的坚守这一信念,这是海亮集团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二是从企业自身中去寻找企业文化,从企业历史中去归纳企业文化,从企业行为中去积淀企业文化,确立了“以人为本,诚信立业,利益共享,共铸辉煌”的核心价值观和25条箴言式的价值观信条,很容易被员工所认可和掌握,成为企业运行的基本力量。三是建设富有成效、多层连接、多元凝聚的企业文化,能够用企业文化把不同的业务板块、来自五湖四海的员工凝聚在一起,形成集团发展的合力,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2011全国企业文化(海亮集团)现场会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作为学术支持单位共同参与。来自全国企业界、学术界、研究机构和媒体代表及海亮集团代表共计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中国企联执行副会长尹援平、中华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孙晓华、北京大学副校长张国有、国务院国资委研究局副局长张涛、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周国富等出席会议并揭牌。
海亮集团是浙江省首家获“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称号的民营企业,集团董事长冯亚丽认为,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海亮集团逐渐认识到,光有具体制度已不足以管理好一个大型企业集团,只有用独特而优秀的企业文化凝心聚力,创造顾客、股东、员工、伙伴、社会合作多赢的局面,才能打造一个和谐幸福的百年企业。为此,海亮集团提出打造以经营文化、创新文化、党建文化、责任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幸福文化”。这一文化体系在集团快速发展阶段,起到了“引领发展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激发创新活力、树立良好形象”的作用,使企业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即使在金融危机影响的2008年,集团各项主要经济效益指标依然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
海亮集团——创办于1989年,目前已发展成一家以铜加工、金属贸易、节能环保、基础教育、矿产开发、股权投资、房地产为主的综合性国际化大型民营企业集团,拥有或控制海亮股份(SZ002203)、ST金顶(SH600678)两家上市公司,员工1.2万人。在客观资源条件不占优势的情况下,集团持续推进国际化战略、品牌战略和资本运作战略,实现了持续、稳健、和谐发展。截止2011年11月,海亮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02.7亿元,利税28.2亿元,自营进出口16.1亿美元。企业综合实力居中国企业500强第153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13位。到2015年,海亮集团预计将实现营业收入1200亿元,资产规模达到700亿元,拥有或控制5家以上境内外上市企业。
海亮集团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坚持以企业文化引领和推动企业的改革发展,走文化兴企强企的道路。海亮集团摒弃单纯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理念,把社会责任的道德意识和商业伦理融入企业经营之中,提出了“人本管理,诚信双赢”的经营理念,致力于成为受人尊敬的、全球铜加工行业最具竞争力的跨国公司之一,在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中形成了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使海亮集团的企业文化建设上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同时,集团把企业文化建设与党建工作、日常经营管理结合起来,通过坚持“三个确保”、实施“双双”工程、奉行“三个上帝”等措施,使员工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管理,培育形成了以人为本和注重实效的文化取向和管理风格。
从中国企联公布的2011中国企业500强来看,民企共184家,占总数36.8%,比上年增加13家。但融资难、办事难、政策落实难等外部问题和产业结构低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管理水平不高、人才缺乏等问题仍然存在,这些从根本上制约了民企发展能力的持续提高。对此,我国民企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升核心竞争力,其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重要方面。
海亮集团企业文化建设有三大特点:一是把诚信立业作为企业文化的根本,自创业至今,海亮集团通过“三个确保”等实际行动,始终不渝的坚守这一信念,这是海亮集团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二是从企业自身中去寻找企业文化,从企业历史中去归纳企业文化,从企业行为中去积淀企业文化,确立了“以人为本,诚信立业,利益共享,共铸辉煌”的核心价值观和25条箴言式的价值观信条,很容易被员工所认可和掌握,成为企业运行的基本力量。三是建设富有成效、多层连接、多元凝聚的企业文化,能够用企业文化把不同的业务板块、来自五湖四海的员工凝聚在一起,形成集团发展的合力,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2011全国企业文化(海亮集团)现场会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作为学术支持单位共同参与。来自全国企业界、学术界、研究机构和媒体代表及海亮集团代表共计200余人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