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我们遗忘的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ns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迪斯尼动画是当今世界最受欢迎的动画之一。它以令人折服的动画技巧和引人深思的故事情节吸引了各个年龄层的观众。《汽车总动员》通过一部赛车身上的故事,劝诫了人们在生活中不要急功近利,不要遗忘生活中关好的亲情,爱情和友情。影片通过出色的剧本创造和人物形象设置,让观众在忍俊不禁的同时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关键词]迪斯尼动画 剧本设置 哲理 人物形象
  
  一、动画概述
  
  动画可以说成是电影艺术的分支,是电影艺术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动画与动画片不同,从运动的角度上看,加拿大动画师诺曼·麦克拉伦认为“动画是画出来的运动”,英国人约翰·汉斯指出“运动是动画片的本质”。动画因超越民族语言界限具有广泛的国际性。动画片的题材十分广泛,很多题材取自著名的童话故事,也有许多完全来自编剧丰富的想象力。所以也可以说,动画片是抒发编创人员思想和情感的最佳方式之一。
  
  二、迪斯尼动画及其特点概述
  
  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迪斯尼逐渐建立了自己在动画工业中的名声和地位。三十年代,《汽船威利》这部短片让迪斯尼的米老鼠(Mickey Mouse)成为最广为人知的动画角色,也成就了迪斯尼的动画帝国。一直到50年代初期,迪斯尼制作了大量高质量的动画短片和长片,包括第一部美国动画长片《白雪公主》,在动画制作水准上达到新的高峰,也在全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从此以后,世界卡通几乎进入了迪斯尼时代,他们精良的动画作品甚至成为卡通的代名词。
  一部优秀的动画片不仅是儿童娱乐的调剂品,更是包括成人在内的所有观众的精神食粮。它可以跨越年龄,跨越国界和种族,成为人类心中某种神圣原则的艺术展示,不仅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还浸润着思想的光芒。一般来说,夸张和拟人是动画片中最基础的艺术技巧。正是通过艺术的夸张和拟人,使观众在潜移默化中从虚幻的动画世界过渡到人间的世俗生活中来,并因此受到启迪和教育。而迪斯尼的一系列经典动画片正是对人间环境的仿真,动画中的故事也是人生中挫折和失败的放大。更可贵的是,它做到了将人们对于梦想,爱与宽容等抽象的人生理念进行了直接而感性的艺术表达。
  近两年中的迪斯尼票房大片们虽然商业化色彩日益严重,但仍可以看出动画的主旨所在以及制作人们的良苦用心《汽车总动员》(Cars)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下面就以这部影片来分析一下迪斯尼动画的特点。
  
  三《汽车总动员》(Cars)
  
  1、影片背景及简介
  这是迪斯尼的一部有关一台赛车的感人动画片。在这个纯粹是赛车的世界当中,每一辆汽车都以拟人的形态出现,他们都有着不同的名字,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背景,其中一个年轻、骄傲的赛车在66号公路旁一座破落的小镇上学会“重新做车”,同时这个小镇也因为这辆赛车而“重新亮化”。接下来就从美国汽车文化入手来分析一下影片的背景。
  1.1美国汽车文化
  迪斯尼为什么选择汽车做人物形象?汽车是美国人的第二生命,离开了汽车,美国人恐怕会寸步难行。在这个高度工业化的国度里,汽车不仅是代步工具,许多人实际上吃住都在车上。在美国还出现了许多汽车银行、汽车餐馆,新人们甚至可以在汽车里举行婚礼……这是一种文化现象。汽车文化如此深入美国人的心,他们把汽车当作生活中理所当然的一部分,几乎寸步不离——常常开车不到一公里而只为去买杯咖啡。甚至穷人也开车上路,尽管车型可能都很破旧,但依然在行走。城市也是为汽车而不是为步行者设计的。有很多普通道路和高速公路,但没有人行道。在美国,没有汽车就像没有工作一样,美国人的生活不是自动化而是汽车化。所以有人说,没有汽车的出现,就不会有现代的美国。没有汽车之前,西部牛仔骑着骏马奔驰在中西部草原的英雄气概征服了世界:有了汽车之后,一个人和一辆车,成就了“轮子上的国家”,进而傲视全球。
  1.2故事背景
  美国人有浓浓的汽车情结,从汽车引出的各种话题也处处体现在他们的电影中。从《疯狂出租车》到《撞车》再到《变形金刚》,甚至是动作大片中最爱的飙车戏,他们的电影离不开汽车这个重要的道具。直到有一天,这个道具顺理成章地轮到了做主角,甚至整部影片中的“人物”都是以他们做原型,连酒吧里的饮料也变成了可口的汽油……《汽车总动员》正是这种美国汽车文化的集大成者,影片中的汽车被赋予了尽可能丰富的人性,充分而完美地表达了美国人对汽车的深厚感情。这或许也正是导演的用意:试图激起人们对美国汽车文化的关注,回顾被人们所遗忘的沧桑的公路文化。
  摆脱了早期的童话故事路线,迪斯尼公司在最近几年的作品中,都大打人生哲理牌。《海底总动员》、《汽车总动员》是,最新的《蜜蜂总动员》也是。继八十年代有一部车子动画片主角“奔奔”之后,迪斯尼06年第一次推出以车子为主角的动画片,第一次用赛车当主角噱头,而温馨感人的故事则一直是迪斯尼的拿手好戏——当然这次不再是二维动画,而且是一个纯粹的车的世界。
  1.3影片简介
  “闪电”McQueen因出生时就是一部性能优良的高级赛车,当毫无悬念地连续两次在活塞杯大奖赛中胜出、成为最年轻的冠军跑车时,他踌躇满志,勇往直前,生活里只有不停的比赛和竞争,太过一帆风顺的生活却让他产生了无所适从的茫然感。一次偶然的迷路,让McQueen因离开了主赛道,来到一个位于“Route 66”高速公路边上的小镇。作为赛车场上的明日之星,McQueen本来不屑与这些上不了台面的生锈铁皮打交道的,然而在被困在镇上的几日里,他却渐渐被这些反传统的汽车居民们所吸引,通过与他们从相识到相知,第一次认识到这个世界上还有比奖杯、名誉和赞助商更加重要的事情,生活就像旅程一样,应该注重的是其中的过程,而非一个一个目的地。McQueen开始懂得生活不仅是一个比赛的终点,人生中还有比冠军和名利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感情。
  
  2、从Cars看迪斯尼动画
  2.1动画人物
  对于一部动画片来说,能否有观众缘最重要的就是有没有可爱的形象和有趣的角色设置。迪斯尼动画人物鲜明的人物性格,是迪斯尼电影一直位于波浪之巅的原因之一。迪斯尼坚信卓别林的名言“没有个性就没有喜剧”,从迪斯尼的每一个作品当中我们都不难发现他们的动画角色都具有让人难忘的性格。
  这部片子描绘了一个完全由汽车组成、没有人类的美国,但从头到尾决不会有地方会让你觉得有丝毫缺乏“人味儿”。牛高马大的运输车,长相像极了开这种车的那些到处文身、说话瓮声瓮气的美国司机:那两辆“除锈灵”赞助商汽车,从语气到神态活脱脱是典型的美国乡镇企业家:古董车是哆嗦得可爱的美国老太太,甚至连苍蝇都是长着翅膀的 小汽车……可以说,Cars在角色造型设置上的成功,也体现了迪斯尼动画制作水平一贯的精良水准。
  2.1.1角色分析
  主角McQueen就拥有强烈的个人特征:自信又有些自负,不服输,骨子里有着不坏的心眼。他勤奋(肯卖力帮小镇铺路,刻苦练习车技),生性浪漫(初遏莎丽时试图与她调情以及后来二者的“林间漫步”),不忘关怀弱者(最后的决赛帮助遭路霸暗算受重伤的冠军通过终点)。
  女配角莎丽是一辆保时捷,她美丽而独立,优雅而多情,又有自己的思想。另外片中有一幕让人印象深刻:莎丽邀请麦昆到她的旅店去住,她本想与麦昆共度良宵,可麦昆并不明白莎丽的苦心,这时的莎丽向前轻挪了一步。就是这轻轻的一步,道出了许多语言不能传达的神韵,也显示制作人们对角色特点考虑之周密。
  韩大夫也是影片中一个出色的角色——1951年产“哈德森大黄蜂”(HudsonHornet),整体老派却仍然依旧道劲的车身,加上纽曼完美的配音,让观众很容易被这个严肃而高贵的角色特点所吸引。很多美国电影中都有类似的一个幕后人物,一个深藏不露的世外高人,来点拨主角悟透真理,完成使命,迪斯尼的动画片也借鉴了这个经典的角色设置。另外,作为一部卡通片和~部商业电影,也少不了“丑角”的串场:神经质的消防车,“板牙”拖车和客串登场的“呆瓜”拖拉机,美国人的幽默在他们的身上发挥得淋漓尽致,在麦昆身边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在戏份不多的配角中,刻画得最有趣的要数“轮胎店二人组”:认真的老板Luiqi和可爱的店小二Guido。作为法拉利的SUPERFANS,他们那一口欧洲舶来音给小镇和影片增添了无数兴致;同时,他们在专业领域的“超高”造诣,帮了主角人物很大的忙。遗憾的是,其他的配角个性还不够鲜明,很多形象精心设计的角色到最后却没有了踪影。如果其他配角也能像这两位“外国客”一样,在影片中有比较完整而贯穿的交代(而不只是有一两个逗笑的机会机遇而已),他们的形象肯定会丰满不少,影片的趣味性也会增加。
  2.1.2人物性格发展
  《汽车总动员》是部简单的电影,平淡的剧情和角色的人性化让观众倍感亲切,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在人们意想之中,但仍耐人寻味,成为影片的看点。赛车明星麦昆流落到一个乡间小镇,却在这里受到各种各样的感染,不仅学到了如何赢得比赛,更明白了“生命是段旅程,享受这个过程”的道理。一条主线就是赛车麦昆的思想转变,从一个只追求“速度”的赛车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觉悟升华。
  麦昆一开始有些太年轻气盛,本来他可以在第一场比赛中轻松胜出,可是他过于轻敌,或者说是求胜心切,而造成自己车胎的爆裂。这种急躁的性格在他初到66号公路时也仍然存在。尽管赛场上的他风光无限,但当经纪人问他赠送的入场券将派给哪些好朋友时,他却发现自己是孤独的一个,他的心中只有比赛。
  在小镇的短暂时光,麦昆有幸认识了迷小的萨丽、德高望重的韩大夫,收获了珍贵的友情。当他的监禁期满,站在路口面对莎丽和通向比赛的路时的犹豫并最终决定留下,正暗示他性格的转变。与小镇的朋友们朝夕相处数日后,麦昆逐渐意识到生活并不只有为了什么比赛的冠军,还有像亲情和爱情这样更值得去追求的东西。以至于最终连目标都改变了,放弃活塞杯的冠军,帮助国王完成比赛,放弃奖金优待继续和那群让自己成名的破车伙伴们同甘共苦,这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2.1.3美国人性格的渊源
  影片中的人物设置依据的是典型的美国人性格。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远涉重洋的欧洲人历经千险来到了北美这块荒芜之地,并一心在这界里创建一个不仅在政府体制和社会结构上与欧洲国家不同,而且还要在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上与欧洲国家形成鲜明的对照的新社会,从而导致了这个民族独特思想风格的形成。他们继承了欧洲人的古板、勤奋和浪漫,同时也不乏大胆创新和追求自由的热情。就是这些因素赋予了电影主角们鲜明的个性,也给影片烙上了浓浓的美国风情。
  热情好客、真诚待人,这也是Cars中小镇上居民的特点。联系美国人的交友方式来看,在这样一个地域流动(geog raphicalmobility)和社会流动(SOCial mobility)都很频繁的国家里,由于人们时常搬迁,他们在交友时所建立的友谊可能一时密切而牢靠,但一旦彼此迁移他处时,他们的友谊可能不久即告消失。但美国人不会因这种友谊的处理方式而感到“薄情”,“劳燕分飞”的朋友一旦有机会再见面,不管间隔多久也会很快和好如初,重温友情。不管怎样,由于生活过早独立,离开亲情的庇佑的同时美国人也很看重周围的朋友,朝夕相处时他们彼此间的影响也很大。美国人的电影也善于把感情作为主题,看过电影让人感慨生活的意义不只局限在功成名就上,最宝贵的财富是在于身边的亲情,爱情和友情。
  另外,影片中麦昆因超速而被法官韩大夫监禁,这也反映出美国人是极其崇尚法治的特性。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像美国那样下功夫研究法律,也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律师像美国那样在政治和日常生活中起如此重要的作用。美国人可以无所顾忌地批评总统和国会,但对最高法院却以敬畏的精神相待。这也许是美国人在随便与约束上保持平衡、弛张相宜的最好例证。
  2.2主题
  《汽车总动员》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关于怀旧的故事。在莎丽向麦昆讲述温泉小镇的流年沧桑时,伤感的老歌恰如其分地引入,城市高速发展带来的忧伤扑面而来,不知道孩子们能不能理解这些,不过他们在影片中得到的快乐已经足够多了。
  这其实是一个标准的好莱坞故事,但它又有些新的立意,避免了主角要拯救世界的老套的“美国英雄”故事情节,宣扬“这并不是一个唯利是图的世界”的思想。在现在不少人象征性地高喊“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口号下,《汽车总动员》以最实际的行动告诉我们,“速度”并不是通向成功唯一的选择。
  机械化的生活使得世间的温情不在,剩下的只有那对未来的追逐;当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同时,我们正失去一些原来完美的东西。当节奏日益加快的生活使人们忘记了曾经的那份享受的时候,还是有一些人坚守着这宝贵的曾经,他们在等待我们回忆,等待我们转过头来看一看那些被我们遗忘的。
  还有,影片中那曾经的伟大的三连冠得主的遭遇却又是在向我们影射如今社会的现实,众人对金钱和名利的不懈追求使得我们抛弃了一些美好的东西,日益商业化的社会使得一切都向钱看齐,一些曾经伟大的英雄也只能默默隐去而渐渐被忘却,我们是应该永远记住他们的,当影片最后韩大夫再次出现在赛场并引起了轰天欢呼时,老赛车也应该欣慰了。
  
  四、结束语
  
  总之,在欢笑的同时也让我们收获感动,《汽车总动员》就是这样的一部优秀的迪斯尼动画片,也是一部感人的电影。时至今日,我们还会发现在迪斯尼动画梦工厂,除了拥有高超的动画技巧和生动鲜明的动画形象,几乎每天都有新的创意产生,每年都有新的动画大片推出——这些作品是如此全面地汲取原有作品的优势和为人称道之处,同时融入了作者多少天才的创作灵感与智慧。迪斯尼作品,始终能给我们以耳目一新,赏心悦目的感觉。
  迪斯尼对每一人来说,是一种童真,一种希望。但每一部动画片在我们欢笑娱乐之后,也给了我们更深的一层道理。这道理可以浅显,也可以深奥。可以让孩子欢声笑语,收获启发:也可以让成人们重温童真,回顾那些被我们遗忘的,生活中的美好。这也许也是中国动画应该向他们借鉴的。
其他文献
[摘要]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在表现中国远征军题材时严重违反了历史真实。本文作者以亲历者的身份对这段历史提供了若干见证,并建议此剧主创人员认真研究这段尘封已久的史实,使这段在中国抗日战争中既辉煌又悲壮的历史,以真实面目呈现于观众面前。  [关键词]中国远征军 历史真实 建议    胡锦涛主席2005年在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大会上,曾就中国八年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和“敌
期刊
[摘要]美国迪斯尼公司作为世界著名的动画影片公司,历史悠久,而且具有影响,当代迪斯尼公司的艺术创作、经营策略、思维方式……等对我们来说都具有参考和借鉴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迪斯尼动画 迪斯尼公司 沃尔特·迪斯尼 全球化情境    1966年,老沃尔特·迪斯尼去世,美国迪斯尼公司一下子就陷入了困境,在20世纪60年代中,可以说迪斯尼公司没有什么值得吹嘘的杰出作品出现,《101忠狗》(OneHu
期刊
[摘要]人人都没有安全感,人人都缺乏对自己命运的控制力,在这样一个人人自危的社会,暴力完全失控,杀戮毫无预期,为所欲为的杀人狂魔齐格造就了自己的神话,他仿佛是无所不能的英雄,甚至化身为冥冥中主宰芸芸众生命运的上帝。  [关键词]杀手 神话 恶之花    2007年,影片《老无所依》一举获得第80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和最佳男配角四项大奖。这部由科恩兄弟执导的惊悚影片,改编自美国文
期刊
[摘要]电影Bridge to Terabithia(《通往特雷比西亚的桥》)讲述了一个关于成长与信念的故事。我们从信仰的视角分析了影片中的人物形象并发现:理性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更无法取代信仰所能给人带来的心灵的归宿和慰藉。在信仰真空的现代社会,这种对信仰和内心的回归仍能带给人们些许启示。  [关键词]Bridge to Terabithia 精神家园 解读 信仰    Bridqe to Te
期刊
[摘要]《花火》是北野武一部典型的代表作之一,影片讲述了一个警察由于种种人生困境,在爱情、亲情和友情与现实生活产生强烈撕裂后,因绝望而奔走,在为人生的挣扎与寻找中为爱而走向毁灭的故事。这部影片依然秉承了北野武的风格:暴力。死亡却又不失温情,可以说《花火》是将这三者结合的最为完美的一部作品。欣赏花火的泫然与短暂,体味生命的超然与厚重,在生与死的抉择中彰显人性的真善美,所以《花火》是一次有意义的构思与
期刊
[摘要] 雍正从“民间记忆”中的“残暴君主”一下子成了“视觉效应”上的“改革皇帝”,这不能不说是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的功劳。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编导们对雍正形象的塑造选择的是其“正面”而非“反面”,这与中国新时期的改革大潮是分不开的,因为改革是新时期中华民族的精神触角。  [关键词]《雍正王朝》“民间记忆”“视觉效应”精神触觉    1999年新年伊始隆重推出的44集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是
期刊
[摘要]尽管我们对李少红的这版《红楼梦》有着许多不满,但我们还是期望向好的方向发展,我们看到的李少红剧组是一个竭诚团结的集体,新版《红楼梦》至少不是一部粗制滥造的剧作。谁都知道,《红楼梦》是中国文学的瑰宝,每个人都对它心怀虔诚没有谁会去亵渎它。我们每一次翻拍都相隔数十年,它代表一个时期影视创作的最高水准,甚至体现红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但愿李少红导演充分认识自身承担的神圣使命,拍出的《红楼梦》能够真正
期刊
[摘要]电影《紫颜色》以二十世纪初期美国南部为背景,反映了当时美国黑人的生存状态,强调人的发展成长,尤其是黑人妇女在种族与性别双重压力下自我意识的觉醒,从“奴隶”走向独立的过程,彰显了妇女间的团结在个体成长中的作用,探索男人成长产生变化的可能性。  [关键词]种族歧视 父权思想 黑人女性 抗争    电影《紫颜色》根据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同名小说拍摄,斯皮尔·伯格执导。由于电影体裁形式与小说不
期刊
[摘要]在《老无所依》这部商业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影片中,科恩兄弟一如既往地传达着他们的哲学寓言,即人类普遍的生存悲剧。然而,生存悲剧这一寓言并不以内容表述来承载,而是通过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来传达的,即情节结构的寓言化与黑色氛围的营造。  [关键词]生存悲剧 “有意味的形式” 科恩电影    从一举成名的《血迷宫》、狂野不羁的《米勒的十字路口》、到残忍冷酷的《法尔戈》以及古怪幽默的《逃狱三王》,科恩
期刊
[摘要]大片《赤壁》的热映和票房新高,彰示了中国商业大片的又一突破。这种新高和突破的原因在于其内在商业元素诸如古典传统剧情的审美认可、古装加动作的影像美学镜头语言、巨星璀璨的人气组合、移植到历史剧中的现代娱乐看点、好莱坞式的营销发行策略等的合理运用与配置。  [关键词]大片《赤壁》 商业票房 商业元素    由香港导演吴宇森执导的国产战争史诗巨片《赤壁》自2008年7月10日公映以来,便一举刷新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