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指导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活动能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从而实现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能力,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固然重要,但是教师的指导作用也同样不可忽视。如果教师的指导方法不当或不及时,不仅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能使学生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甚至导致运动损伤及伤害事故的发生。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在学生的学习中发挥指导作用呢?下面我就从学习心理、目标和过程等几个方面谈谈体育教学的指导艺术。
一、心理的指导艺术
传统的体育教学,只重视教师如何去“教”,过分地追求知识、技术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心理的研究与探索,致使学生在教师的指挥棒下盲目被动地学习和练习,这样势必使学生产生依赖情绪和畏惧心理。而现代教学理念是提倡体育教学使学生获得认知发展的同时,还要使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乐趣,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学习心理进行认真地分析和研究,以便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建立友好、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多接触、多谈心,让学生把教师当作朋友,平等对待,一视同仁。课堂上教师多用鼓励的语言,赞扬的目光,商量的口气,并且尊重学生的每一个想法,鼓励学生为完成学习目标献计献策。
激发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教师要让学生懂得掌握了学习能力就等于拿到了一把金钥匙,随时随地都可以打开知识的迷宫;让学生明白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可以有一个强壮的体魄,健全的心理,延年益寿,终身受益。
开展小型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因为学生在比赛中自信心和自尊心最强,为此开展小型多样的教学竞赛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争强好胜和努力上进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设计各种方法去争取胜利)。
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将体育场地设计的美观大方,粉线清晰,器材干净,并尽量使旧器材焕发新的生命力。这些都能使学生增添美感,引起学生好奇心,再加上教师风趣、幽默的语言,优化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欢快、宽松的氛围中学习和练习,增强体质,陶冶情操,娱乐身心,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学习心理的指导艺术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激励和诱导上。
二、学习目标的指导艺术
我国学校体育锻炼总的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其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体育目标是体育教学的指导方针,学校体育的目标要通过体育教学来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是指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师生所应达到的最终目标,即预期达到的教学效果和标准。因此,教师在教学前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水平,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师生双方都应围绕这一目标进行教与学,并根据目标的难易程度,随时调整教法和学法,例如:单杠教材中一腿摆动一腿蹬地翻上成支撑,我给学生设计了以下学习目标:
通过教师完整示范、观察,初步了解动作的技术要领。在学生学习新的动作时,教师应该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让其了解动作的技术要领及动作的全过程,以便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动作概念。
在保护和帮助下完成动作,体会身体各部位的用力顺序。学生对动作有了正确地了解之后,就要通过身体练习,让学生更进一步地认识它,掌握它,而且要把握住动作的关键。如果脱离保护后还是有学生不能顺利完成动作,教师就要向别的同学提问,看其原因(是因为摆腿时用力不够、上体后倒缓慢还是两臂引体不到位等),对症下药,使之尽快完成动作。
确保练习,巩固提高。每一个运动技能的形成都要经过泛化——分化——动力定型三个阶段。要使动作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必须经过千百次的身体练习才能实现。科学的练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练习热情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
加强思想品质教育。通过体育教学,把学生的身体锻炼与社会责任感相联系,教育学生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树立集体和民族荣誉感,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和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发展学生个性,锻炼意志,培养勇敢、顽强、朝气蓬勃的进取精神,培养文明行为,陶冶学生欣赏美、鉴别美、创造美的情操。
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了,教师再联系学生实际,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仅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使教学效果大幅度提高。学习目标的指导艺术主要表现在教师的及时辅导和适当提问上。
三、学习过程的指导艺术
示范指导。模仿是人类的共性,而少年儿童的模仿性更强,从他们出生之后的一举一动,每时每刻都在模仿中。所以,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示范尤其重要。例如:在跳马分腿腾越教学中,教师的示范要选择好位置和方向,从助跑——踏跳——顶肩推手——落地缓冲等各个环节都要让学生看清楚,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电影、录像等对动作的关键环节要多次播放和演示,让学生反复模仿、体会;再经过大量的身体练习,学生最后会很好地完成动作。
教法指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运用语言法、直观法、完整法、分解法和矫正法进行教学的同时,最好将这些教法变成引导学生学习的导法,教师合理适时地运用诱导、开导、疏导、辅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思维,丰富学生想象,鼓励学生多学多问。这样既完善了教学环节,又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感情指导。以情感人,是体育一大特点,要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过程,教师与学生要通过一定的感情交流,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友谊的桥梁,表扬先进,鼓励后进,使学生感到教师无时无刻都在关心和爱护着他们,从而提高他们上好课的积极性。
习惯指导。“施教之功,贵在养习。”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决非一日之功。教师必须持之以恒、耐心地准备打“持久战”。首先教师要探索一些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方法,比如用一些著名运动员的事迹激励和感染学生,再者让学习习惯好的同学介绍经验,使他们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最后,教师要制定一些具体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学习习惯得到健康发展。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加强学习指导,而且还要不断地研究和探索新的指导方法,只有这样,体育教学才能朝着科学的方向发展,学校体育的目标才能够真正实现。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固然重要,但是教师的指导作用也同样不可忽视。如果教师的指导方法不当或不及时,不仅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能使学生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甚至导致运动损伤及伤害事故的发生。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在学生的学习中发挥指导作用呢?下面我就从学习心理、目标和过程等几个方面谈谈体育教学的指导艺术。
一、心理的指导艺术
传统的体育教学,只重视教师如何去“教”,过分地追求知识、技术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心理的研究与探索,致使学生在教师的指挥棒下盲目被动地学习和练习,这样势必使学生产生依赖情绪和畏惧心理。而现代教学理念是提倡体育教学使学生获得认知发展的同时,还要使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乐趣,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学习心理进行认真地分析和研究,以便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建立友好、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多接触、多谈心,让学生把教师当作朋友,平等对待,一视同仁。课堂上教师多用鼓励的语言,赞扬的目光,商量的口气,并且尊重学生的每一个想法,鼓励学生为完成学习目标献计献策。
激发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教师要让学生懂得掌握了学习能力就等于拿到了一把金钥匙,随时随地都可以打开知识的迷宫;让学生明白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可以有一个强壮的体魄,健全的心理,延年益寿,终身受益。
开展小型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因为学生在比赛中自信心和自尊心最强,为此开展小型多样的教学竞赛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争强好胜和努力上进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设计各种方法去争取胜利)。
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将体育场地设计的美观大方,粉线清晰,器材干净,并尽量使旧器材焕发新的生命力。这些都能使学生增添美感,引起学生好奇心,再加上教师风趣、幽默的语言,优化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欢快、宽松的氛围中学习和练习,增强体质,陶冶情操,娱乐身心,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学习心理的指导艺术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激励和诱导上。
二、学习目标的指导艺术
我国学校体育锻炼总的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其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体育目标是体育教学的指导方针,学校体育的目标要通过体育教学来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是指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师生所应达到的最终目标,即预期达到的教学效果和标准。因此,教师在教学前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水平,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师生双方都应围绕这一目标进行教与学,并根据目标的难易程度,随时调整教法和学法,例如:单杠教材中一腿摆动一腿蹬地翻上成支撑,我给学生设计了以下学习目标:
通过教师完整示范、观察,初步了解动作的技术要领。在学生学习新的动作时,教师应该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让其了解动作的技术要领及动作的全过程,以便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动作概念。
在保护和帮助下完成动作,体会身体各部位的用力顺序。学生对动作有了正确地了解之后,就要通过身体练习,让学生更进一步地认识它,掌握它,而且要把握住动作的关键。如果脱离保护后还是有学生不能顺利完成动作,教师就要向别的同学提问,看其原因(是因为摆腿时用力不够、上体后倒缓慢还是两臂引体不到位等),对症下药,使之尽快完成动作。
确保练习,巩固提高。每一个运动技能的形成都要经过泛化——分化——动力定型三个阶段。要使动作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必须经过千百次的身体练习才能实现。科学的练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练习热情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
加强思想品质教育。通过体育教学,把学生的身体锻炼与社会责任感相联系,教育学生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树立集体和民族荣誉感,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和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发展学生个性,锻炼意志,培养勇敢、顽强、朝气蓬勃的进取精神,培养文明行为,陶冶学生欣赏美、鉴别美、创造美的情操。
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了,教师再联系学生实际,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仅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使教学效果大幅度提高。学习目标的指导艺术主要表现在教师的及时辅导和适当提问上。
三、学习过程的指导艺术
示范指导。模仿是人类的共性,而少年儿童的模仿性更强,从他们出生之后的一举一动,每时每刻都在模仿中。所以,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示范尤其重要。例如:在跳马分腿腾越教学中,教师的示范要选择好位置和方向,从助跑——踏跳——顶肩推手——落地缓冲等各个环节都要让学生看清楚,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电影、录像等对动作的关键环节要多次播放和演示,让学生反复模仿、体会;再经过大量的身体练习,学生最后会很好地完成动作。
教法指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运用语言法、直观法、完整法、分解法和矫正法进行教学的同时,最好将这些教法变成引导学生学习的导法,教师合理适时地运用诱导、开导、疏导、辅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思维,丰富学生想象,鼓励学生多学多问。这样既完善了教学环节,又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感情指导。以情感人,是体育一大特点,要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过程,教师与学生要通过一定的感情交流,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友谊的桥梁,表扬先进,鼓励后进,使学生感到教师无时无刻都在关心和爱护着他们,从而提高他们上好课的积极性。
习惯指导。“施教之功,贵在养习。”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决非一日之功。教师必须持之以恒、耐心地准备打“持久战”。首先教师要探索一些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方法,比如用一些著名运动员的事迹激励和感染学生,再者让学习习惯好的同学介绍经验,使他们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最后,教师要制定一些具体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学习习惯得到健康发展。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加强学习指导,而且还要不断地研究和探索新的指导方法,只有这样,体育教学才能朝着科学的方向发展,学校体育的目标才能够真正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