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验是化学教学的灵魂,在课堂上对一些实验进行巧妙处理,不仅能增加实验的趣味性,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及时捕捉课堂上产生的新信息,进行正确引导,也能成为有效的教学资源,使学生焕发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
关键词:实验细节;实验创新;化学实验;实验教学
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源地,而实验教学则是化学教学的基本环节。有效的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得科学知识,同时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探究热情和创新思维。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仅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实验,让学生获得真实的科学知识,必要时还要对实验进行改进,增强实验的新鲜感和趣味性,提高课堂的学习气氛。
一、增设互动环节,提高学习主动性,训练思维严密性
实验是学生获得化学知识的最主要途径,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同题并及时解决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比如,可以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增加师生互动环节。有一次在《溶液的酸碱性》的新课教学中,在学生学习了用酸碱指示剂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之后,为了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应用能力,我准备了两瓶无标签的无色溶液,提示他们一瓶是稀硫酸,一瓶是氯化钠溶液,并提供了石蕊、酚酞以及师生自制的酸碱指示剂,让学生先选择药品并设计方案,再上台展示。学生兴致高昂,跃跃欲试。我请了一位学生上台展示他的方案,他选择的是石蕊试液。只见他分别取试剂瓶中少量无色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再分别滴加石蕊试液,一支试管中的溶液变成了红色,然后他拿起一瓶溶液告诉同学们:“这瓶是稀硫酸。”我把他说的那瓶溶液接过来,因为我注意到他刚才的实验中有一细节处理得有点问题:手中的试管没有与相应的试剂瓶对好,颠倒了。我没有马上纠正,而是先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觉得他的实验方案对吗?实验中的操作有问题吗?”学生回答:“没有,很标准!”这位学生的实验操作确实比较规范,因此,我先让大家为他鼓鼓掌,然后再问:"XX,你确定这一瓶是稀硫酸吗?”此时的他有点不确定了,“老师再帮你把这瓶试剂验证一下,怎么样?”当我再次实验时,取出的溶液在试管中居然不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学生们疑惑了。这时我再引导他们做实验时要注意实验的一些细节,如,实验前给未知试剂编个号(如A或B),以防实验中混淆。几分钟的互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而且训练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二、创新实验改进。增强实验可视性,焕发探究热情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只是个例子。”教材中安排了许多探究性的实验,我在教学过程中常将实验做一些微小改进,以增强实验的可视性。如《定量认识化学变化》一节,研究质量守恒定律,之前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到气体的生成,我将教材中的石灰水删掉,在装置中增加一个气球,学生看到反应过程中气球的膨胀,非常兴奋,记忆深刻。
最近一次准备实验时,我尝试着使用注射器代替气球和胶头滴管,碳酸钙粉末代替石灰石。当我在课堂上拿出注射器时,学生们一下被这熟悉的东西吸引住了,顿时兴奋起来。在我将注射器中的稀盐酸注入锥形瓶中时,他们清楚地看到注射器的活塞立即被往外推,思维再次活跃起来。我让他们解释这一现象,学生不假思索地说出了答案,再让他们看看天平的指针,同时让他们比较并思考为什么跟他们在敞口容器中做的实验结果不一样,学生全明白了。此时,班上有位学生提出:“老师,再将注射器推推看。”我让这位学生站在讲台上,面向大家实现他的愿望。学生一试,“好轻松呀!一点不费力。”当他的手一松开,活塞又渐渐恢复了,在学生疑惑的同时,我问他们能不能说说其中的原因,此时传来了几个声音:“分子间有一定的空隙。”全班其他同学恍然大悟。我再追问刚才那学生:“为什么你毫不费力就能将注射器的活塞推动?”他马上反应过来:“气体分子间空隙比较大。”
一个微小细节的改进,不仅将复杂实验简单化、直观化,增强了实验的可视性,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与创新思维。
三、捕捉意外现象,活跃课堂气氛。激发思维与创新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遇见到上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教师要有一双慧眼,时刻捕捉课堂上产生的有价值的新信息、新问题,并能在此基础上正确引导,使课堂再生精彩。
课堂上难免有预料之外的现象,只要我们及时捕捉并且适时引导,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拓宽学生的思维。
实验是化学知识的一面镜子,能让学生直观地获得第一手感性材料,正确理解科学知识。实验中的精彩环节,如创新实验,更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化学处处充满创新;只要我们处处留意,经常能发现意外的惊喜。
参考文献:
[1]缪徐.论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7).
[2]厉玉祥.提高学生实验兴趣的几点做法.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8).
(作者单位 福建省晋江市紫峰中学)
关键词:实验细节;实验创新;化学实验;实验教学
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源地,而实验教学则是化学教学的基本环节。有效的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得科学知识,同时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探究热情和创新思维。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仅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实验,让学生获得真实的科学知识,必要时还要对实验进行改进,增强实验的新鲜感和趣味性,提高课堂的学习气氛。
一、增设互动环节,提高学习主动性,训练思维严密性
实验是学生获得化学知识的最主要途径,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同题并及时解决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比如,可以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增加师生互动环节。有一次在《溶液的酸碱性》的新课教学中,在学生学习了用酸碱指示剂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之后,为了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应用能力,我准备了两瓶无标签的无色溶液,提示他们一瓶是稀硫酸,一瓶是氯化钠溶液,并提供了石蕊、酚酞以及师生自制的酸碱指示剂,让学生先选择药品并设计方案,再上台展示。学生兴致高昂,跃跃欲试。我请了一位学生上台展示他的方案,他选择的是石蕊试液。只见他分别取试剂瓶中少量无色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再分别滴加石蕊试液,一支试管中的溶液变成了红色,然后他拿起一瓶溶液告诉同学们:“这瓶是稀硫酸。”我把他说的那瓶溶液接过来,因为我注意到他刚才的实验中有一细节处理得有点问题:手中的试管没有与相应的试剂瓶对好,颠倒了。我没有马上纠正,而是先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觉得他的实验方案对吗?实验中的操作有问题吗?”学生回答:“没有,很标准!”这位学生的实验操作确实比较规范,因此,我先让大家为他鼓鼓掌,然后再问:"XX,你确定这一瓶是稀硫酸吗?”此时的他有点不确定了,“老师再帮你把这瓶试剂验证一下,怎么样?”当我再次实验时,取出的溶液在试管中居然不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学生们疑惑了。这时我再引导他们做实验时要注意实验的一些细节,如,实验前给未知试剂编个号(如A或B),以防实验中混淆。几分钟的互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而且训练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二、创新实验改进。增强实验可视性,焕发探究热情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只是个例子。”教材中安排了许多探究性的实验,我在教学过程中常将实验做一些微小改进,以增强实验的可视性。如《定量认识化学变化》一节,研究质量守恒定律,之前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到气体的生成,我将教材中的石灰水删掉,在装置中增加一个气球,学生看到反应过程中气球的膨胀,非常兴奋,记忆深刻。
最近一次准备实验时,我尝试着使用注射器代替气球和胶头滴管,碳酸钙粉末代替石灰石。当我在课堂上拿出注射器时,学生们一下被这熟悉的东西吸引住了,顿时兴奋起来。在我将注射器中的稀盐酸注入锥形瓶中时,他们清楚地看到注射器的活塞立即被往外推,思维再次活跃起来。我让他们解释这一现象,学生不假思索地说出了答案,再让他们看看天平的指针,同时让他们比较并思考为什么跟他们在敞口容器中做的实验结果不一样,学生全明白了。此时,班上有位学生提出:“老师,再将注射器推推看。”我让这位学生站在讲台上,面向大家实现他的愿望。学生一试,“好轻松呀!一点不费力。”当他的手一松开,活塞又渐渐恢复了,在学生疑惑的同时,我问他们能不能说说其中的原因,此时传来了几个声音:“分子间有一定的空隙。”全班其他同学恍然大悟。我再追问刚才那学生:“为什么你毫不费力就能将注射器的活塞推动?”他马上反应过来:“气体分子间空隙比较大。”
一个微小细节的改进,不仅将复杂实验简单化、直观化,增强了实验的可视性,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与创新思维。
三、捕捉意外现象,活跃课堂气氛。激发思维与创新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遇见到上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教师要有一双慧眼,时刻捕捉课堂上产生的有价值的新信息、新问题,并能在此基础上正确引导,使课堂再生精彩。
课堂上难免有预料之外的现象,只要我们及时捕捉并且适时引导,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拓宽学生的思维。
实验是化学知识的一面镜子,能让学生直观地获得第一手感性材料,正确理解科学知识。实验中的精彩环节,如创新实验,更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化学处处充满创新;只要我们处处留意,经常能发现意外的惊喜。
参考文献:
[1]缪徐.论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7).
[2]厉玉祥.提高学生实验兴趣的几点做法.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8).
(作者单位 福建省晋江市紫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