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战英雄战舰致远舰

来源 :百姓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uelei198901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94年9月17日,辽宁丹东大东沟海域,中日舰队狭路相逢展开激战。北洋海军致远、经远、超勇、扬威4艘战舰沉没,数百将士殉难。其中最知名的,莫过于致远舰舰长(管带)邓世昌。百年来,他的名字家喻户晓。
  121年后的2015年9月,在由国家文物局水下遗产保护中心、丹东港集团有限公司、辽宁考古研究所共同组织的水下考古调查中,考古人员从“丹东一号”打捞出水一批文物,其中有几块陶瓷残片,拼成一个圆形餐盘,盘中篆书“致远”两字清晰可辨。当月,国家文物局正式宣布,确认“丹东一号”沉舰,是中日甲午海战中沉没的致远舰。在甲午海战中沉没了百年的致远舰,再度进入公众视野。
  致远舰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轻型巡洋舰
  致远舰是清政府1885年年底从英国订购的。此前,中法马江战役以中国惨败而告终,清朝政府痛定思痛,决心“大治水师”,迅速发展西式海军。1885年6月战事结束,8月4日清廷便颁发谕旨,令北洋大臣李鸿章主持购买4艘铁甲快船(即巡洋舰)。
  此前,受命筹建北洋海军的李鸿章,已于1880年年底、1881年年初,先后从德国订购了“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接着又在德国订购了“济远”号巡洋舰。1885年8月,李鸿章根据清廷谕旨,致电清政府驻英国大臣曾纪泽(曾国藩之子)、驻德国大臣许景澄,要求他们办理订购4艘新巡洋舰的事宜。
  曾纪泽和许景澄经过对英国、德国造船厂的一番考察,二人及时互相致函交流考察意见,并将有关情况、意见及时反馈国内。李鸿章收到电报,便把部分掌军要员及一些懂海军舰船知识的专家召集起来进行讨论,然后将讨论意见电告曾、许。曾、许把各种意见汇集研讨,详细比较,而后统一口径与英、德有关方面交流,讨价还价。这场围绕军舰订购而展开的讨论,持续了3个多月。最后,曾纪泽、许景澄商定:4艘快船(巡洋舰),分别在英国、德国各订2艘。
  1885年11月底,曾纪泽与英方签订合同,向英国阿模士庄厂订造穹甲巡洋舰2艘,一艘即是致远舰,另一艘是靖远舰。与此同时,许景澄与德方签订合同,订购伏尔铿厂2艘装甲巡洋舰(后分别命名经远舰、来远舰)。4艘舰,均定于1887年下半年竣工。
  这场为购舰而进行的讨论,改进了舰船设计,提高了所购舰船的质量。致远舰尽管吨位不大,只2300吨,但轮机马力5500匹,时速达18海里。武备系统,设各型舰炮23门,鱼雷发射管4具,且于舰首下暗藏“冲角”。最突出的是整体呈楼船型,双桅、单烟囱,前首楼甲板上设有一座装甲司令塔,在尾楼甲板上还有一个备用指挥台。虽然由于经费等条件的限制,有些设计思想未能完全实现,但在当时,致远舰仍然属于世界上先进的轻型巡洋舰。
  致远舰管带(舰长)邓世昌
  致远舰管带(舰长)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广东番禺县龙导尾乡(现广州市珠海区)人,清末海军杰出爱国将领、民族英雄。青少年时期,邓世昌“性沉毅,留意经世之学”,曾学过经商。1866年秋,邓世昌随父亲贩茶到上海,亲眼看到西方列强的舰船在黄浦江上横冲直撞,怒不可遏。他对父亲说:“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海军处处被人欺,是没有出路的。”1867年年初,福建船政学堂招生,邓世昌毅然赶去应考,被录取为驾驶班第一期学员。
  邓世昌聪明干练,报国心切,进入船政学堂后学习成绩十分突出。在校期间,他就受到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沈葆桢的器重。从福建船政学堂毕业后,邓世昌入福建水师,先后被派任“海东云”“振威”“飞霆”等舰船管带。1879年,北洋大臣李鸿章着手筹建北洋水师,“闻世昌熟悉驾管事宜,为水师中不易得之才”,便点名把他调入北洋水师,先后任镇南舰、扬威舰管带等职。
  1887年7月,清政府在英国订购的致远舰、靖远舰竣工,邓世昌受命以参将衔,与守备邱宝仁等一起赴英接舰。
  1887年9月12日,英国建造的致远舰、靖远舰,以及德国建造的经远舰、来远舰,一起驶离英国朴茨茅斯港,踏上了跨越三大洋的回国航程。此次接舰领队,是受聘担任北洋水师总教习的英国人琅威理。归航途中,舰艇编队在琅威理的统领指挥下,安排了不少海上训练。但邓世昌仍不满足,他按照自己的想定,加大训练难度,增加训练科目。同年12月26日,接舰编队抵达厦门,翌年初抵大沽口。通过一路训练,致远舰官兵已各自熟悉本职技能,可以担负战斗任务了。因接舰有功,邓世昌升为“副将”,获加总兵衔,兼任致远舰管带。
  由于大量海军经费被挪用,北洋海军组建不久即供给不足,军纪废弛。拥有数十艘战舰的北洋海军,官兵饮酒、赌博成风,“自左右总兵以下,争挚眷陆居,军士去船以嬉。”唯独邓世昌以舰为家,始终不带家眷,坚持与下级官兵一起住在舰上,一心一意治军练兵。他从军27年,只回家3次,最长的一次也只在家中住了7天。中法马江战争期间,邓世昌父亲病故,他主动提出不奔丧。家中治丧期间,他在舱内反复默写“不孝”二字,泪如雨下。
  由于邓世昌“做事惟谨,治事精勤”,苦心钻研海军战略战术,注意学习西方海军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其管带、操舰水平在北洋水师官佐中均技高一筹。在他的精心管理训练下,致远舰成为北洋舰队中训练有素、最有战斗力的主力战舰之一。这一切,使他赢得了下级官兵的钦佩和敬仰,也引起了同僚官佐的嫉恨和排挤。但邓世昌不为所动,依然守在战舰上,一丝不苟地督促战舰保养,组织操驾、战斗训练。
  1894年5月,北洋大臣李鸿章到威海检阅北洋海军,所到之处一片捧场赞歌,然而邓世昌依旧不肯趋势随俗。他当众一条条历数了军中存在的严重问题:有效弹药匮乏,供应煤炭质量低劣;官佐无责任感,训练敷衍,军舰保养差。他还具体指出,致远舰水密门橡皮老化,因没有钱外购,无从替换…一这样下去,没有战事尚可,一有战事必酿大祸。李鸿章当然清楚邓世昌讲的都是真情实话,但他讲话尖刻、不留情面,令李鸿章十分尴尬难堪。
  几个月后,邓世昌痛陈北洋海军积弊的话,不幸被他言中了……   血拼黄海大东沟
  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这年7月,以日本海军突袭北洋舰队驶往朝鲜的运兵船为导火索,爆发了中日海上战争。作为北洋舰队航速最快的主力战舰,致远舰在9月17日的黄海大战中立下了卓越功勋。
  战斗于1894年9月17日中午打响。日军以“松岛”“吉野”等12艘战舰,组成两个游击队协力出击。北洋舰队先是由“定远”“致远”“镇远”等10艘战舰迎战,后在大东沟口外停泊警戒的“平远”“广丙”两舰也参加了战斗,双方24艘战舰在海面交火,战斗空前激烈。
  战斗一开始,致远舰在邓世昌指挥下,充分发挥速度快、机动灵活的优势,一面连连发炮轰击日舰,一面掩护旗舰。史书上记载:致远舰于“阵云缭乱中,气象猛鸷,独冠全军”。战斗打到下午3时许,致远舰已弹痕累累,水线以下多处被击穿。由于水密门隔舱的橡皮年久老化,难以堵漏,海水哗哗涌入舱室,随时有沉没的危险。这时,邓世昌突然发现,旗舰“定远”号被日舰击中要害,舱面燃起大火,形势十分危急。而这时致远舰弹药已不多了,邓世昌遂果断地对帮带大副陈金揆说:“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是船,则我军可以集事。”于是下令将致远舰驶出定远舰之前,用舰首撞沉“吉野”。陈金揆受命,立即指挥官兵开足马力向前冲去。
  日舰见致远舰来势凶猛,遂集中火力向其轰击。炮弹像雨点一样朝致远舰压来,部分官兵开始慌乱。邓世昌昂然挺立在指挥台上,神色镇定地对大家说:“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然虽死,而海军声威弗替,是即所以报国也!”全舰官兵深受鼓舞,遂“鼓轮怒驶,且沿途鸣炮不绝于耳,直冲日队而来。”“吉野”发觉邓世昌的意图,迅疾规避,同时与其他3艘日舰一齐向致远舰集炮轰击。下午3时30分,致远舰被击中要害,机舱锅炉爆炸,迅速下沉……
  致远舰沉没后,邓世昌落入水中。舰上配置的鱼雷艇赶来相救,他拒绝上艇。随从刘忠拼力游到邓世昌跟前,把一个救生圈递给他,也被他推开。就在邓世昌即将沉没时,他的发辫被爱犬“太阳”拉住了。通人性的“太阳”不忍让主人葬身大海,“衔其臂不令溺,公斥之去,复衔其发”。见此情景,邓世昌热泪盈眶,伸出手把爱犬抱在怀里,与其一起追随自己的爱舰“致远”号沉入水中…一舰上官兵260余人,大部分壮烈牺牲。
  由于致远舰奋勇迎战吸引了敌人的火力,使定远舰顺利灭火转危为安,重新投入战斗……
  英雄战舰与大海共永恒
  黄海大东沟之战,是甲午战争关键的一仗。此后的结局是悲惨的:旅顺、威海接连失守,北洋海军全军覆没。然而,邓世昌和致远舰在危急关头英勇悲壮的一刻,却震动了大清朝廷、乡野渔樵,永远留在了中华民族的记忆中。
  本来对邓世昌心存芥蒂的李鸿章,闻讯也嗟叹不已,反复念叨:“不料今世尚有此等之人!”
  光绪皇帝则满含热泪,撰联赞叹邓世昌“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他下旨赐邓世昌“壮节公”谥号,追封“太子少保”,要求重金抚恤邓母,为邓氏家族修祠建庙。光绪帝还亲自撰写了悼念邓世昌的祭文和碑文。
  战斗结束后,沿海人民怀着对英雄的无比敬仰,自行组织起来,纷纷驾舟出海,用渔网拖,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到海底探摸,找寻邓世昌的遗体……
  致远舰沉留在大海深处,英雄的遗体无从找寻。然而,121年来,英雄一直活在人们心中。如今,在辽宁丹东大鹿岛上,建有邓世昌墓和邓世昌雕像;在山东威海市、成山头和广州、哈尔滨等地,有邓世昌铜像或雕像;在英雄的故乡广州市珠海区,有邓世昌纪念小学。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打捞致远舰成了一个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有学者指出,打捞致远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让这样一艘体现着民族精神的战舰重见天日,让人们领略百年前那悲壮的一刻,这无疑是一件公益的事情。1999年3月,全国政协第九届一次会议召开时,打捞致远舰问题被多名全国政协委员作为提案提交了大会。
  对致远舰的打捞,尽管各方翘首期盼,实际上并没有成为共识。有一种意见认为,致远舰在海下已经120年,上层建筑已遭严重破坏,只剩下一个破损的船壳,打捞出水的话,很可能散架。“应该让它魂归大海”。
  2015年9月开始的对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于10月6日暂时告一段落。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研究员、此次考古调查的领队周春水说,对致远舰目前只是考古调查,还没有进入发掘打捞阶段。他表示,致远舰在海战中被炮火多次击中,受损严重,船体过火面积较大;沉没以后又曾被日方打捞,船体再度受损。从水下考古调查的情况看,致远舰保存不算太好,穹甲以上结构已经损毁。
  其实,不管致远舰能否打捞出水,这艘英雄战舰和它的英雄舰长邓世昌,都将与大海共永恒,都将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永生!
其他文献
1938年5月至7月世界学联代表团来华,考察了包括华中、华东、西南、西北等区域,收集日军侵华暴行以及中国军民英勇抗战的资料,然后带往美国参加世界青年和平大会。代表团访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