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求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思考怎样引导学生走进课外阅读的缤纷世界,并进行有效的阅读来不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关键词:阅读现状; 开拓阅读空间 ;提高阅读实效
据专家们研究:学生的阅读量只有达到课本的4~5倍,才有可能形成语文能力。许多作家在谈到语文能力的形成时,无不提到得益于大量的课外阅读。
目前,课外阅读是不是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呢?请看某杂志社对50个城市所作的调查:赞成学生应当阅读部分优秀课外书的老师占30.9%,认为课外阅读于学生无益的占7.9%。认为课外阅读本身无碍,但学生不宜在学习阶段为此分心的老师占61.2%。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囿于旧的教学观念和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课外阅读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人们总把课堂教育作为语文教学的中心,课外阅读则被认为是一般意义上的“课外活动”,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甚至认为读课外书会影响“正课”的学习。
处于信息时代的今天,课外阅读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了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我们应重新认识课外阅读在教育中的位置。明确课外阅读的现状,并能进行有效引导。为此,我对我校六年级171名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 好的方面
1. 95%的学生认为应该多看课外书,这表明绝大部分学生已有课外阅读意识。
2. 學生课外阅读所选的书目较为合理,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调查如下)。
(1) 阅读目的:
(2) 阅读内容:
3. 从对学生阅读时间的调查显示,“新课标”推出后,学生阅读时间充足,都能凭兴趣尽情阅读。
二、 存在不足
1. 学生阅读自主性不强
(1) 81%的学生只选择老师推荐过或课堂上讲过的有关内容,12%的学生只为完成某次作业去选择阅读。这说明学生阅读存在被动状态,存在为了完成任务而阅读的现象。很明显,学生缺乏持久阅读兴趣与自觉阅读兴趣。
(2) 从阅读习惯的调查来看,还有30%的学生必须在教师或家长督促下阅读。这就说明这部分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习惯。
2. 学生阅读方法不当
调查显示,有38%的学生对于阅读的书只是粗粗翻阅一遍,甚至只看一个开头,收效甚小。只有27%左右的学生在阅读时,能分门别类进行摘录,觉得每次看完书都会有不小的收获。
三、 几点思考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上阅读课时,每当看到孩子们一脸兴奋进入阅览室,然后漫无目的地在书架上乱翻,心不在焉,不断换书,我很是痛心。课前老师要求学生们带摘录本,可后来检查却发现摘录本上摘录的内容少而杂乱,有的甚至空空如也。这进一步证明,在读什么书、如何读的问题上学生们急需方法上的指导。
1. 读什么书的问题
毋庸置疑,课外阅读书籍一定要选对学生发展有益的。正如居里夫人所说:“书,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好书,以它健康的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事迹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紧张、惊险、曲折的情节吸引人,更以科学的知识丰富人。但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还不能完全正确分辨哪些书该读。家长和教师应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具体说来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选取有益读物:
(1) 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来确定。如针对高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来确定。如针对高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及本班学生的语文能力与水平,我选择了新课标要求背诵的《古诗七十首》推荐给他们,并指导学生根据诗后的注释和自己的生活实践,比较准确地理解诗意,从而较轻松地背诵这些古代诗歌精品。这既是精神上的一种享受,又是知识上有趣的研读。
(2) 课外读物必须要有教育性。所选取读物应对儿童的思想、感情、意志、兴趣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现在社会上的图书五花八门,特别是一些不法小书摊卖的书,其内容更是毫无价值可言,有些书甚至对孩子是有害的,所以家长和教师必须帮助学生选择和分辨。在有关课外阅读的一次调查中,我发现不少同学喜欢看“奥特曼系列”“多啦A梦”之类的丛书,于是我对他们提出少看或不看的要求,因为这类书纯属消遣性质,对孩子身心的健康或成长并无多大裨益;而对于阅读古代四大名著的同学,我则给予了充分的鼓励,鼓励他们继续扩大知识面,拓展视野,以便提高自身语文能力和素质。
(3) 选好书必须注意广泛性。鲁迅在《给颜黎明的一封信》中曾经形象地把看书比作蜜蜂采蜜,只有采各种各样的粉才能酿出最美的蜜。一个人只读一方面的书是不够的,古今中外无数名人都是具有广泛读书的爱好的。我指导学生选择的课外读物中,既有诗歌,也有小说、寓言、童话等,让他们在知识海洋里自由自在地遨游。
(4) 课外读物也要注意趣味性。对于同一本书或同一篇文章,不同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所得肯定是不一样的。所以,让学生读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并从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样,学生才能无拘无束享受阅读乐趣,点燃心灵的火花。
2. 怎样开拓阅读空间
新课标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作出了“不少于145万字”的要求,可大多孩子由于所处的客观环境较差,加上大部分农村孩子的家长还没有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一般都没有为孩子准备较多的课外读物,更不用说去指导他们如何阅读了。因此,如何阅读课外读物,并有所实效,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延伸”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开拓广阔的阅读空间,并总结了几种切实提高阅读的方法,与大家一起交流。
(1) 开设阅读介绍课,定向阅读。怎样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持久、自觉地课外阅读的热情呢?怎样使学生学会广泛涉猎各种书籍呢?我们的做法是做好书刊导读工作,上好读物介绍课,帮助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一些常用方法,并精选一些优秀文章,在午读课进行每日一篇阅读。推荐的读物种类有科幻小说、童话故事、各国的风土人情、名人奋斗故事、英雄人物故事等。学生通过定向阅读,积累语言,丰富知识,提高了阅读能力。
(2) 以语文阅读课为源,扩充阅读。学生仅仅读指定读物数量是远远不够的,今天由课内到课外的过渡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有意识有系统地课内外结合,扩展学生课外阅读量。
我采取了三种比较有效的形式:
A. 联系式。教材中的许多文章与有关书籍联系密切,采用联系式,要求学生读类似知识的书籍,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拓宽学生知识面。
B. 对照式。把内容有类似之处的文章进行对照,从比较中提升语文素养。
C. 荐读式。学过一个作家所写的文章后,向学生推荐这位作家所写的有关书籍,可达到加深认识、扩大阅读面的目的。
(3) 创设读书活动,深化阅读。学生通过大量阅读,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他们很想倾吐自己心中的积淀,因此我隔周开设一节读书交流课,让全班学生相互交流,在交流中受益。
三、 怎样切实提高阅读的实效
1. 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在阅读兴趣的支配下,我们教给学生一些重要的阅读方法:抓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用心去读,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抓意境描写发挥想象去读。根据需要学会选读,无充足时间读书时要学会浏览,对重点篇目要学会精读,为了积累语言要学会摘读。读中有批注,要边读边想。经过教师的引导,逐步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的文化底蕴不断厚实。
2.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习惯受益终身。依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心智特点,制订包括数量、书目等学期计划,教师要经常督促引导,对阅读笔记经常检查,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习惯。每天阅读10分钟指定读物,隔周安排读书交流课,是保证阅读质量和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条件。
3. 实施学生的阅读评价
我们对待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要用“好读书,不求甚解”的眼光来看,重在情趣的激发和习惯的培养,但也不能对阅读效果一点不关注。教师可通过多种形式来评价学生的阅读效果。首先是评价阅读量是否达标,对自主性的阅读量可以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检查的形式来了解。其次,评价阅读效果,如采用故事会、片断朗读会的形式来考察学生对阅读内容的记忆情况,采用谈读书体会等形式来考察学生对阅读内容的领会和表述的能力等。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讨论。比如,在欣赏了文章《给予是快乐的》后,我就让学生展开讨论:小男孩的话为什么让保罗十分吃惊?为什么这个夜晚对他们来说都是难忘的。这样,在激烈的讨论中,学生既找到了答案,又懂得做人的道理。这种阅读方法注意讨论时的平等性,给了孩子一个想象的空间,一个宽松的环境。当然,学生课外阅读大多是以个体形式来进行的,我们应注意允许学生个体形式的存在。
总之,我们应当尽快提高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顺应时代步伐,不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开拓阅读空间,增加阅读实效,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乐清市虹桥镇第二小学)
关键词:阅读现状; 开拓阅读空间 ;提高阅读实效
据专家们研究:学生的阅读量只有达到课本的4~5倍,才有可能形成语文能力。许多作家在谈到语文能力的形成时,无不提到得益于大量的课外阅读。
目前,课外阅读是不是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呢?请看某杂志社对50个城市所作的调查:赞成学生应当阅读部分优秀课外书的老师占30.9%,认为课外阅读于学生无益的占7.9%。认为课外阅读本身无碍,但学生不宜在学习阶段为此分心的老师占61.2%。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囿于旧的教学观念和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课外阅读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人们总把课堂教育作为语文教学的中心,课外阅读则被认为是一般意义上的“课外活动”,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甚至认为读课外书会影响“正课”的学习。
处于信息时代的今天,课外阅读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了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我们应重新认识课外阅读在教育中的位置。明确课外阅读的现状,并能进行有效引导。为此,我对我校六年级171名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 好的方面
1. 95%的学生认为应该多看课外书,这表明绝大部分学生已有课外阅读意识。
2. 學生课外阅读所选的书目较为合理,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调查如下)。
(1) 阅读目的:
(2) 阅读内容:
3. 从对学生阅读时间的调查显示,“新课标”推出后,学生阅读时间充足,都能凭兴趣尽情阅读。
二、 存在不足
1. 学生阅读自主性不强
(1) 81%的学生只选择老师推荐过或课堂上讲过的有关内容,12%的学生只为完成某次作业去选择阅读。这说明学生阅读存在被动状态,存在为了完成任务而阅读的现象。很明显,学生缺乏持久阅读兴趣与自觉阅读兴趣。
(2) 从阅读习惯的调查来看,还有30%的学生必须在教师或家长督促下阅读。这就说明这部分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习惯。
2. 学生阅读方法不当
调查显示,有38%的学生对于阅读的书只是粗粗翻阅一遍,甚至只看一个开头,收效甚小。只有27%左右的学生在阅读时,能分门别类进行摘录,觉得每次看完书都会有不小的收获。
三、 几点思考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上阅读课时,每当看到孩子们一脸兴奋进入阅览室,然后漫无目的地在书架上乱翻,心不在焉,不断换书,我很是痛心。课前老师要求学生们带摘录本,可后来检查却发现摘录本上摘录的内容少而杂乱,有的甚至空空如也。这进一步证明,在读什么书、如何读的问题上学生们急需方法上的指导。
1. 读什么书的问题
毋庸置疑,课外阅读书籍一定要选对学生发展有益的。正如居里夫人所说:“书,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好书,以它健康的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事迹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紧张、惊险、曲折的情节吸引人,更以科学的知识丰富人。但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还不能完全正确分辨哪些书该读。家长和教师应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具体说来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选取有益读物:
(1) 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来确定。如针对高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来确定。如针对高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及本班学生的语文能力与水平,我选择了新课标要求背诵的《古诗七十首》推荐给他们,并指导学生根据诗后的注释和自己的生活实践,比较准确地理解诗意,从而较轻松地背诵这些古代诗歌精品。这既是精神上的一种享受,又是知识上有趣的研读。
(2) 课外读物必须要有教育性。所选取读物应对儿童的思想、感情、意志、兴趣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现在社会上的图书五花八门,特别是一些不法小书摊卖的书,其内容更是毫无价值可言,有些书甚至对孩子是有害的,所以家长和教师必须帮助学生选择和分辨。在有关课外阅读的一次调查中,我发现不少同学喜欢看“奥特曼系列”“多啦A梦”之类的丛书,于是我对他们提出少看或不看的要求,因为这类书纯属消遣性质,对孩子身心的健康或成长并无多大裨益;而对于阅读古代四大名著的同学,我则给予了充分的鼓励,鼓励他们继续扩大知识面,拓展视野,以便提高自身语文能力和素质。
(3) 选好书必须注意广泛性。鲁迅在《给颜黎明的一封信》中曾经形象地把看书比作蜜蜂采蜜,只有采各种各样的粉才能酿出最美的蜜。一个人只读一方面的书是不够的,古今中外无数名人都是具有广泛读书的爱好的。我指导学生选择的课外读物中,既有诗歌,也有小说、寓言、童话等,让他们在知识海洋里自由自在地遨游。
(4) 课外读物也要注意趣味性。对于同一本书或同一篇文章,不同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所得肯定是不一样的。所以,让学生读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并从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样,学生才能无拘无束享受阅读乐趣,点燃心灵的火花。
2. 怎样开拓阅读空间
新课标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作出了“不少于145万字”的要求,可大多孩子由于所处的客观环境较差,加上大部分农村孩子的家长还没有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一般都没有为孩子准备较多的课外读物,更不用说去指导他们如何阅读了。因此,如何阅读课外读物,并有所实效,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延伸”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开拓广阔的阅读空间,并总结了几种切实提高阅读的方法,与大家一起交流。
(1) 开设阅读介绍课,定向阅读。怎样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持久、自觉地课外阅读的热情呢?怎样使学生学会广泛涉猎各种书籍呢?我们的做法是做好书刊导读工作,上好读物介绍课,帮助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一些常用方法,并精选一些优秀文章,在午读课进行每日一篇阅读。推荐的读物种类有科幻小说、童话故事、各国的风土人情、名人奋斗故事、英雄人物故事等。学生通过定向阅读,积累语言,丰富知识,提高了阅读能力。
(2) 以语文阅读课为源,扩充阅读。学生仅仅读指定读物数量是远远不够的,今天由课内到课外的过渡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有意识有系统地课内外结合,扩展学生课外阅读量。
我采取了三种比较有效的形式:
A. 联系式。教材中的许多文章与有关书籍联系密切,采用联系式,要求学生读类似知识的书籍,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拓宽学生知识面。
B. 对照式。把内容有类似之处的文章进行对照,从比较中提升语文素养。
C. 荐读式。学过一个作家所写的文章后,向学生推荐这位作家所写的有关书籍,可达到加深认识、扩大阅读面的目的。
(3) 创设读书活动,深化阅读。学生通过大量阅读,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他们很想倾吐自己心中的积淀,因此我隔周开设一节读书交流课,让全班学生相互交流,在交流中受益。
三、 怎样切实提高阅读的实效
1. 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在阅读兴趣的支配下,我们教给学生一些重要的阅读方法:抓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用心去读,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抓意境描写发挥想象去读。根据需要学会选读,无充足时间读书时要学会浏览,对重点篇目要学会精读,为了积累语言要学会摘读。读中有批注,要边读边想。经过教师的引导,逐步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的文化底蕴不断厚实。
2.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习惯受益终身。依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心智特点,制订包括数量、书目等学期计划,教师要经常督促引导,对阅读笔记经常检查,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习惯。每天阅读10分钟指定读物,隔周安排读书交流课,是保证阅读质量和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条件。
3. 实施学生的阅读评价
我们对待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要用“好读书,不求甚解”的眼光来看,重在情趣的激发和习惯的培养,但也不能对阅读效果一点不关注。教师可通过多种形式来评价学生的阅读效果。首先是评价阅读量是否达标,对自主性的阅读量可以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检查的形式来了解。其次,评价阅读效果,如采用故事会、片断朗读会的形式来考察学生对阅读内容的记忆情况,采用谈读书体会等形式来考察学生对阅读内容的领会和表述的能力等。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讨论。比如,在欣赏了文章《给予是快乐的》后,我就让学生展开讨论:小男孩的话为什么让保罗十分吃惊?为什么这个夜晚对他们来说都是难忘的。这样,在激烈的讨论中,学生既找到了答案,又懂得做人的道理。这种阅读方法注意讨论时的平等性,给了孩子一个想象的空间,一个宽松的环境。当然,学生课外阅读大多是以个体形式来进行的,我们应注意允许学生个体形式的存在。
总之,我们应当尽快提高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顺应时代步伐,不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开拓阅读空间,增加阅读实效,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乐清市虹桥镇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