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师德评价初探

来源 :公关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zhan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师范生是未来的教师,其师德水平直接关系到教师队伍的质量。对师范生师德进行评价是师范生培养的首要任务,也是师德建设长效发展的迫切要求。师德评价应依据可操作性、全面性、针对性、有效性原则进行。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文件,确定社会公德、个人品德、学业水平、业务能力为师德评价的主要内容,制定了分阶段、多主体的评价策略。
  关键词:师范生师德 评价 必要性 原则 策略
  教师作为教育者,肩负着立德树人的艰巨任务,师德是教师素养的灵魂。师范院校也认识到对师范生进行师德培养的重要性,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对师范生的师德养成,但是,对于学生师德养成的效果评定以及如何评价却一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缺乏对师范生进行师德评价必要性的深刻认识,二是对师范生师德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但缺乏先例和借鉴。本文将从师范生师德评价的必要性、原则及策略三方面对师范生师德评价进行初步探索。
  一、对师范生师德进行评价的必要性
  师范生是未来教师队伍的核心,师范生的师德素养直接决定着未来中小学教师队伍的质量。对师范生师德水平的清醒认识有助于师范院校调整培养方式,更有助于师范生对自身思想道德素质有明确的认识和反思,从而不断改进和提高,使每一位学生在大学毕业时都能成为在思想道德和专业能力上胜任教师工作的合格师范类毕业生。
  (一)师范生培养的首要任务
  2018年教育部颁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指南(暂行)》(以下简称《指南》),作为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指导性文件,毕业要求的第一点就是践行师德,指出师德是引领师范生专业知识技能和实践技能的第一素养,并要求各专业进行可教、可学、可量的指标点设计,形成表现性评价为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形式,全方位评价师范生师德养成效果。
  (二)师德建设长效发展的迫切要求
  良好师德的养成既包括教师职后的感悟,更要注重职前的培养和渗透。而职前的师德养成是能够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沃土,良好师德的种子能否在大学阶段生根发芽,取决于大学教育中是否有完善的师德养成教育体系,尤其是对这种教育体系是否进行了评估与反馈,以及在反馈基础上的反思和改进。具体来说就是首先要对师德养成的效果,即学生师德水平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后要从整个养成体系、实施方式、学生自身的主观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整改,从而实现教师职前师德达标。从源头抓起,从师范生抓起,才是师德建设的长远发展之策,也是师德建设长效发展的必然之路。
  二、师范生师德评价的原则
  对于师范生师德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指标尚未有科学的标准,但在构建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原则。
  (一)可操作性原则
  对师范生的师德评价涉及到多个主体,因而评价的内容、指标体系和采用的方法必须简单明了,易于操作和计算。依据师范生培养要求和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清晰准确地描述师范生应具备的师德指标,特别注意对这些指标的描述要可测可量,尤其对无法量化的指标,要将其特征进行清晰详细的描述,或举例说明。切忌为追求理论效果而使用虚化或无法定性定量的词句对评价指标进行描述。
  (二)全面性原则
  对师范生进行师德评价的内容和主体要全面。师范生属于在校学生,对他们的师德评价不能只局限于道德层面,而要对道德、知识、技能进行全面考核,将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价,注重过程性考核,因为学生思想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主要是在日常的点滴中积累,这样才能体现评价内容的全面性。由谁来对师范生进行评价也是评价结果是否科学的关键,所以选择评价主体时要充分重视每一类与客体相关的人,不同主体对师德的诉求不同,关注点也不同,只有使他们都能参与到评价中来,才可能对被评价人的师德水平作出全面公正的评价。
  (三)针对性原则
  评价的客体是师范生,是正在接受准教师培养,尚未成为教师的人群,因而评价指标的确定既要关注教师应具备的道德和素养,更要注意作为学生应具备的道德、品质、素养和能力,不能用在职教师的标准去衡量在校学生。这样设计的评价指标才更有针对性,使用的评价方法和选择的评价主体才更适合于被评价人。
  三、师范生师德评价策略
  目前国内关于师范生师德评价的研究成果较少,评价体系尚未建立,各高校在评价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认为,评价的顺利實施首先应该确定评价内容,之后采用适合的策略才可进行。
  (一)师范生师德评价的内容
  依据以上法律法规以及文件,评价的内容可以分为社会公德、个人品德、学业水平、业务能力四方面。
  第一,社会公德,由遵纪守法和政治品德两方面组成。前者是指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及道德规范;无违法案件、违纪行为和被处分记录;无作弊、抄袭记录;自觉反对封建迷信,拒绝邪教。后者是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言论及思想表现正确;道德情操高尚。
  第二,个人品格。内容包括严于律己,表里如一;诚实守信,作风正派,正义感强;语言文明,举止端庄;自立自强;强烈的责任感,勇于担当的精神;积极参加志愿服务,热心公益事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尊重师长,团结同学;有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待人真诚,平易近人;做事公正,善于沟通。
  第三,学业水平。学生的主要任务和职责就是学习,学业水平是学生对待工作态度的反应,也是责任心的体现,所以学业水平是师范生师德评价的重要指标。师范生平均绩点应达标;创新水平,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发表研究论文或发明专利;参与老师的课题或项目研究;实践活动表现;在理论课程、实践课程、日常活动中的团队合作表现。
  第四,业务能力。包括善于钻研业务,有科学精神;热爱学习,积极参加业务培训;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上开拓创新;具备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能力;认真备课、批改作业和答疑;鼓励、指导学生创造性思维与活动;无教学事故;勤奋工作,诲人不倦,悉心指导学生课业。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待人,对学生公平公正;对学生充满关爱,保护学生权益;热爱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对于一些不宜列入评价标准的个别或偶发项目可单独列出加分项,计入考核总评成绩,如获得各级各类奖励;对于有违纪记录者要根据具体情形进行相应的扣分处理。
  (二)师范生师德评价的实施策略
  1.分阶段评价。师范生在大学的不同阶段学习的内容和任务不同,对师德培养的侧重点不同,评价的指标、主体也会有所区别。大一和大二的学生以打牢知识基础为重,在公共课、专业课、专业实践课的学习中培养和践行师德,对师德的评价应侧重于社会公德、个人品格和学业水平。进入大三之后,很多师范院校开始师范生的见习和实习活动,学生接受的任务和面对的群体发生了变化,其师德主要体现在业务能力方面,也就是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待工作与学生的态度、与带教老师、见习实习学校领导、老师以及实习生的关系处理、与家长的沟通等方面,要充分注意到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所发生的变化,从而有所侧重。
  2.多主体评价。对师范生的师德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由谁评价是评价结果是否全面和公正的关键。师范生的师德评价主体应由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两部分组成。自我评价是一种内省式评价,有利于师范生客观认识自己,发现不足并及时改正。自我评价一方面可以对他人评价不够客观的情况有所纠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师范生从内心认识到问题所在,有内在驱动力去完善自己。根据调查和相关文献研究结果,自我评价的权重占20%左右为宜。
  他人评价是一种外部监督,是从外部视角对本人师德进行的评判。可以分为校内主体和校外主体两大部分,权重可占到80%左右。校内评价主体主要指高校教师和同学,校外评价主体主要指见习实习期间的相关人员。校内主题有两部分:第一,高校任课教师。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内外表现、作业和实践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可以对师范生的师德进行评价。同时,辅导员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日常表现、参与活动情况等掌握得更为全面,其评价也必不可少。第二,同学。同学之间是课上及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往往能够了解到相互之间最真实的一面,同学之间相互评价也非常重要。
  校外主体由三部分组成:第一,学生见习实习期间的带教教师、指导教师以及领导、同事,他们对学生暂时的教师角色从知识积累到行为表现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其评价有利于师范生意识到自身不足,在之后的学习和实践中勉力改进。第二,师范生见习实习学校所带学生,他们是师范生师德的直接作用者,也是对师范生师德最有发言权的检验者,学生的诉求能更好得使师范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能像自我评价一样达到内省的效果。第三,见习实习学校的学生家长,能够通过学生反馈、当面沟通交流等方式了解见习实习师范生的情况,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同样能够促使师范生快速成长。
  四、总结
  大学阶段是师范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定型的阶段,本阶段对师范生进行教育、引导和规范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為未来教师队伍的主力军,师范生的师德水平直接决定着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师范院校来说,师德养成任重而道远。对师范生师德的评价及评价结果的使用是能否向教师队伍输送合格教师的关键。由于对师范生的师德评价刚刚起步,目前各高校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在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问题。在实践中探索,听取各方意见,自我总结和反思,不断进行改进和提高,才能建立起师德评价的有效和长效机制。
  基金项目:1.2019年度国家民委教改项目《专业课实践教学与师范生师德养成研究》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9061;2.2019年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师范生师德养成体系探索与实践》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9XJJG20283。
  参考文献:
  [1]赖国毅.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师范生师德教育评价[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3(3):30-32.
  [2]陆德梅.师范生师德评价的时代诉求与实现路径[J].西部素质教育,2020(2):26-28.
其他文献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之一,符合新时代主流价值观念的要求。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生命密码和精神命脉的红色文化基因,受历史因素和时代发展的影响,其传承和弘扬不会自发完成,必须凭借与时代契合的主客观因素来发挥作用。新时代传承和弘扬河南红色文化基因,应重点从坚定文化自信,传承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发展红色旅游,推动红色引领、多色融合,挖掘河南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促进区域联合等方面着手,合理出力,多方用力。
从苏式二胡的维度聚焦苏南文化艺术的公共空间,苏南涵纳了各地域的文化艺术,又在凝聚独特文化个性的同时为维持群体范畴的改革实践提供了平台.而“诗性”在公共空间中的彰显,
区域创新能力是经济增长和竞争力的关键驱动力.以2010~2017年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为数据源,构建河南省区域创新能力计算模型,综合运用泰尔指数、全局空间相关分析和局部空间相关
本研究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实训课程为例,梳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训课程思政含义及课程的专业特点,重点针对课程环节研究思政元素融入思路和预期效果,从
计算机网络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不但有必要,而且有优势。计算机网络课程思政建设,必须打造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构建课程思政规划表,实现课程思政教学过程全覆盖。
目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制定、人才招聘、管理体制创新、人力资源结构调整、员工培训、绩效考核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企业必须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有效对策,实现人与企业的共赢。
《器具:技艺与日常生活》一书描述与讨论了陇戛地区民间传统生产生活用具在当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变革与外来文化的涌入而发生的更替变迁,如传统民具形制与制作工具、制作方式
摘要:高校实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话语的领导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稳定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精神动力。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是巩固和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话语领导权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思想政治教育 话语 领导权  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巩固马克思主义话语领导权的必要性  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摘要:现当代汉语诗歌中的非常规语言现象属于新兴研究热点,但对其中的助词现象关注较少。搜索中国知网近20年的文献,整理诗歌语言和助词的相关研究脉络,发现了描写不全面、阐述不深入等主要问题,这亟需后来学者去发现更多新现象。最后,本文讨论了未来值得关注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现当代汉语诗歌 助词 研究综述  一、汉语诗歌的研究现状  学术界对诗歌的定义标准、形式要求、功能定位、语言特色等方面的探索一直都
摘 要:热力学·统计物理课程是高等院校物理学和应用物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不可少的专业必修课,它对于后续的量子力学、固体物理等课程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构,对教学过程进行重新设计,针对每一个教学模块设置讨论专题,使用超星教学辅助平台等改革教学环节,对热力学·统计物理课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探讨如何线上线下合理结合来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