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色素性痒疹(PP)是一种炎症性皮肤病,其特点为:原发损害为轻度瘙痒、稍隆起的淡红色丘疹,直径4~5mm,1周左右消退,留下色素性斑。由于丘疹的再发,色素斑往往融合成斑驳状,呈明显的网状或大理石样奇异的形态。丘疹常在春夏季发生或再发。女性尤其是青年多见。好发于胸、背、肩胛、锁骨和项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色素性痒疹(PP)是一种炎症性皮肤病,其特点为:原发损害为轻度瘙痒、稍隆起的淡红色丘疹,直径4~5mm,1周左右消退,留下色素性斑。由于丘疹的再发,色素斑往往融合成斑驳状,呈明显的网状或大理石样奇异的形态。丘疹常在春夏季发生或再发。女性尤其是青年多见。好发于胸、背、肩胛、锁骨和项部。
其他文献
在SLE患者及接受类固醇激素和氯喹治疗的患者中偶可发生肌纤维空泡变性及断裂的肌病。作者报道一例SLE患者在长期用类固醇激素及氯喳治疗过程中发生的神经肌病。患者女性,23岁,确诊SLE后用强的松60mg/d治疗,一月后减为30mg/d,一年后病情明显好转减为15mg/d,同时用氯喳250mg每日二次治疗。
例1为75岁男性患者,在左胫部有瘙痒性斑块,6周后跖部出现小疱随后波及全身。过去一直健康。检查见双跖部有出血性水疱,在红斑基础上有泛发性水疱性皮疹,例2为82岁退休园林工人,一周来手脚有水疱,右臂和腿肿胀。
作者对赫尔辛基大部分地区银屑病患者进行了调查,以便了解银屑病的病程和性别、年龄和季节变化间的关系。这一调查是在1984年3~4月进行的,共调查了1517人。其中1050名银屑病患者仅有皮肤症状(银屑病,P),400名患者也有关节症状(银屑病性关节炎,PA)。
作者对符合临床和组织病理学诊断的26名结节病患者,按NIH标准方法,进行了HLA的检测,发现HLA-B44在结节病患者中占11/36(30.6%),正常人中占9/60(15.0%),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它抗原也没有显著性差异.
根据人麻风菌细胞壁的类脂质容易被吡啶(Pyridine)溶解的原理,可用在染色上鉴别人麻风菌和鼠麻风菌。方法:将人、鼠麻风菌涂片标本,置于60℃吡啶溶液浸泡20小时后,除去吡啶,用萋-尼氏染色。结果:麻风患者病变部位和人麻风菌接种于小鼠足垫部位的麻风菌,经吡啶处理后均丧失抗酸性,而鼠麻风菌的各种菌株则不丧失抗酸性。这个结果可以用于人、鼠麻风菌的鉴别。
药疹的原因甚多,诸如:因遗传因素所致的耐受性的差异;老年人对一些药物的代谢较慢;多样的乙酰化影响了机体对一些有关药物的处理;酶系统的遗传学差异所形成的特异质;萄萄糖-6-磷酸盐――脱氢酶的缺乏是诸如磺胺类及砜类药物所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的原因等等。异位性体质的病人对青霉素的过敏反应是更危险的,青霉素过敏的免疫学基础比较复杂,在一些病例因污染了的蛋白质在生物合成时与6-氨基青霉胺酸结合而发病。
作者使用醋酸氯羟甲烯孕酮(Cyprotcronlacetate,CA)或安体舒通(SL)治疗多毛症患者达12个月以上。14例多毛症患者(11例为特发性、3例伴有多囊卵巢)于月经周期第5~14天,给CA100mg/d,并于第5~25天,并用炔雌醇(ethinyloestradiol,EO)。此外1例已行输卵管结扎术,未用EO,仅使用CA100mg/d,每4周给药10天。12例患者(8例为特发性、4例
对于皮肤科和病理科的住院医生、普通病理学家,甚至许多皮肤病理学家来说,迄今还没有可以重复和可靠的方法能对大多数皮肤疾病作出特异的组织学诊断,尤其是炎症性和肿瘤性皮肤病。
本文报告两例伴有瘤巨细胞的基底细胞上皮瘤(BCE),并用电镜作了观察。例1为64岁男性,左侧眼睑下部出现黑色肿物2年,初起时为一针头大黑色小丘疹,渐增至0.71.3cm高出皮面的结节,呈黑色珍珠状外观。临床诊断色素型BCE。病理示典型实体型BCE,在肿瘤巢内、外有大量黑素颗粒并可见有瘤巨细胞,多位于真皮浅层瘤细胞巢的中心。胞浆嗜酸性,核深染。电镜下瘤巨细胞核呈锯齿状,有些是多核。核长轴平均15.6
血小板在天疱疮中的病理生理作用至今尚未研究,虽然在天疱疮损害的组织学研究中未发现明显的血小板沉积和血管的改变,但最近发现在天疱疮抗体存在时,有血小板沉积于表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