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的创新教育,创新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中学数学教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教学。因此,把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并为数学学科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同时数文教学也离不开创新教育,它可以给数学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 创新教育
一、建立培养创新意识的良好环境
中学数学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在学生知识、经验范围内的独特新颖、发散的解题方法或解题思想。创新并不难,几乎人人都有,都能进行的过程。良好的创新氛围也是必有可少的。
首先,师生之间要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尊重的和谐的关系。同时数学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让学生积极地开展思维,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其次,教师选用的教学方法要适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注意设计知识的再创造过程,让学生体验发现与创造快感,按照归纳、类比、猜想、证明的策略,实现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知识、方法去探索、研究,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发现和创造的兴趣,指导学生动手、动脑,让学生体验作为学习主体进行探索发现和创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自行获取和运用知识,享受创造成功的快乐。比如在解题教学中,注意一题多解,一题多解特别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师在培养创新意识时,要创造性地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多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用“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地学”创造环境和条件。数学教师可把多媒体引入数学课堂教学,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用动画创设情境进行导入,这样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些在传统教学中只能通过思维、表象和想象领会的教学内容,可以得到直观的表示和处理,一些与数据处理有关的繁琐运算,都能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学的现实情境和虚拟情境将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融会贯通。这样就能更多地供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等活动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具有现实背景的活动中去研究、去探索,从而培养学生探索与创新的精神,提高学生运用数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进行和创新能力有关的能力训练
1、类比归纳能力。类比和归纳训练有助于学生创新发现。在讲授新知识的同时经常联系旧知识进行类比,扩展学生思路,引导学生推广数学命题,有助于不断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初中数学教材中可进行归纳思维能力训练的内容很多,初中代数有关运算法则的引出几乎全部是使用一般归纳法。此外,初中数学教材中可以进行类比思维训练的内容也有很多。如:类比整数的因数分解研究多项式的因式分解;类比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研究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类比分数的概念、性质、运算研究分式的概念、性质、运算;类比合并同类项法则研究二次根式的加减法;类比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研究扇形面积公式;类比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研究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等等。
2、化归能力。化归是指由未知到已知、由难到易、由复杂到简单的转化,通过此训练能更好地发展创新思维。体现在数学概念层面上的化归思想是很普遍的,例如在复数相等的概念蕴涵着化归的思想,即利用复数相等的定义可以将复数范围的问题在实部、虚部分别分离的情况下转化为实数范围的问题处理。又如,在立体几何中,面与面、线与面、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化归为平面几何中线线所成的角来给定义的;相互平行的面与面、线面的距化归为点到面的距离;而点面、点线、两异面直线的距离最终化归为点与点之间的距离来给定义的。
3、开放性思维能力。数学问题往往具有多种不同的解答思路、多种解决方法,甚至有的具有不同的答案。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机会和广阔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启发和鼓励学生进行求异思维,力争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途径去分析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激发学生求异创新的愿望,逐渐培养学生从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进行创新分析,利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来设计方案,并对各方案进行评价,选择最佳方案,以此来培养学生开放性性思维能力。此外,我们还要针对教材内容设计一些开放性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性学习提供必要的素材,使学生在对问题的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中,达到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总之,我们每一位数学教育工作者都要针对数学素质教育的要求,充分占领课堂教学这块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主阵地,认识到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建立培养创新意识的良好环境,进行和创新有关的能力训练,确确实实地实施以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作者单位:江苏省睢宁县城西中学)
编辑:张俊英
[关键词]数学课堂 创新教育
一、建立培养创新意识的良好环境
中学数学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在学生知识、经验范围内的独特新颖、发散的解题方法或解题思想。创新并不难,几乎人人都有,都能进行的过程。良好的创新氛围也是必有可少的。
首先,师生之间要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尊重的和谐的关系。同时数学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让学生积极地开展思维,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其次,教师选用的教学方法要适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注意设计知识的再创造过程,让学生体验发现与创造快感,按照归纳、类比、猜想、证明的策略,实现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知识、方法去探索、研究,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发现和创造的兴趣,指导学生动手、动脑,让学生体验作为学习主体进行探索发现和创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自行获取和运用知识,享受创造成功的快乐。比如在解题教学中,注意一题多解,一题多解特别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师在培养创新意识时,要创造性地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多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用“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地学”创造环境和条件。数学教师可把多媒体引入数学课堂教学,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用动画创设情境进行导入,这样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些在传统教学中只能通过思维、表象和想象领会的教学内容,可以得到直观的表示和处理,一些与数据处理有关的繁琐运算,都能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学的现实情境和虚拟情境将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融会贯通。这样就能更多地供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等活动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具有现实背景的活动中去研究、去探索,从而培养学生探索与创新的精神,提高学生运用数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进行和创新能力有关的能力训练
1、类比归纳能力。类比和归纳训练有助于学生创新发现。在讲授新知识的同时经常联系旧知识进行类比,扩展学生思路,引导学生推广数学命题,有助于不断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初中数学教材中可进行归纳思维能力训练的内容很多,初中代数有关运算法则的引出几乎全部是使用一般归纳法。此外,初中数学教材中可以进行类比思维训练的内容也有很多。如:类比整数的因数分解研究多项式的因式分解;类比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研究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类比分数的概念、性质、运算研究分式的概念、性质、运算;类比合并同类项法则研究二次根式的加减法;类比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研究扇形面积公式;类比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研究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等等。
2、化归能力。化归是指由未知到已知、由难到易、由复杂到简单的转化,通过此训练能更好地发展创新思维。体现在数学概念层面上的化归思想是很普遍的,例如在复数相等的概念蕴涵着化归的思想,即利用复数相等的定义可以将复数范围的问题在实部、虚部分别分离的情况下转化为实数范围的问题处理。又如,在立体几何中,面与面、线与面、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化归为平面几何中线线所成的角来给定义的;相互平行的面与面、线面的距化归为点到面的距离;而点面、点线、两异面直线的距离最终化归为点与点之间的距离来给定义的。
3、开放性思维能力。数学问题往往具有多种不同的解答思路、多种解决方法,甚至有的具有不同的答案。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机会和广阔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启发和鼓励学生进行求异思维,力争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途径去分析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激发学生求异创新的愿望,逐渐培养学生从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进行创新分析,利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来设计方案,并对各方案进行评价,选择最佳方案,以此来培养学生开放性性思维能力。此外,我们还要针对教材内容设计一些开放性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性学习提供必要的素材,使学生在对问题的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中,达到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总之,我们每一位数学教育工作者都要针对数学素质教育的要求,充分占领课堂教学这块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主阵地,认识到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建立培养创新意识的良好环境,进行和创新有关的能力训练,确确实实地实施以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作者单位:江苏省睢宁县城西中学)
编辑:张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