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细化管理是现代企业获取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和追求。靖咸管道投产五年来,长庆油田公司第一输油处围绕“两个全面提升”目标,针对企业实际和特点,正视差距,从细节管理入手,通过对影响和制约企业加快发展的关键因素识别和确定,大力开展精细化管理和细节管理活动,进一步细化目标和工作流程,规范企业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不断丰富精细化管理内涵,营造了一种敢为人先、勇创一流的文化氛围,使企业在创新发展的健康之路上阔步前进。
认识自我准确定位
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充分的认识自我、把握机遇,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靖咸管道投产以来,该处围绕企业“三新”特点,确立了管道综合效益和现代化管理水平“两个全面提升”的奋斗目标,贴切处情,定位准确。
单位新:第一输油处是长庆油田公司下设的主要生产单位之一,属长庆油田新兴主营业务。靖咸管道2001年9月正式投产,主要承担靖咸管道、安沿管道、王沿管道、沿杨管道、沿杨复线管道等5条管道的运营管理,管道总长581公里,为长庆油田目前管径最大、线路最长、技术含量最高、输油量最大、承担靖安、安塞两大主力油区原油外输的大动脉。通过近几年来的技术进步,管道年输油能力从原设计能力的280~320万吨提高到目前的360~400万吨。
机制新:根据石油企业的改革形势和油田公司统一部署,该处按照“白领固定、蓝领雇用”的新体制管理要求组织运行。并结合企业特点和现代化企业管理要求,科学合理配置机构和岗位,建立了高效精干的组织机构和一支业务精、素质强、作风硬的员工队伍。
人员新:实行劳动用工市场化、多元化管理。
正视差距挑战自我
第一输油处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对照现代化企业管理要求,通过不断总结、自我剖析、查找出了“管理粗放”这个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作为长庆油田的新兴业务,这个处的管理人员大部分都是来自油田各单位的基层干部,与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相比,管理粗放的现象还较为普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有些管理干部压根儿就没有接触过输油管理,一些管理人员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在工作中只强调效果,不注重过程。其二,有的管理单元太大,层次太多,造成了管理上的不到位。其三,一些考核指标还缺少科学、量化和可操作性,还存在形式主义、大而化之的现象。其四,有的管理主体责、权利不统一,导致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使员工主人翁地位虚拟化,责任随着利益的不落实同样不能落实。
该处的决策层清醒的认识到,要实现“两个全面提升”、成为长庆油田集输系统的排头兵,必须在管理上狠下工夫,彻底摒弃粗放管理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管理模式,克服粗放管理的弊端,通过精细管理降低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这就是该处开展精细化管理和细节管理活动的切入点和落脚点。
夯实基础自我完善
在实施精细化管理中,第一输油处从实际出发,着力采取了三项措施:
细分管理单元:全面推行QHSE体系运行,把管理对象尽可能细化到最小工作单元,管理责任具体化,并落实到位。通过建立健全《岗位职责》、《管理制度》、《作业指导书》和《员工安全手册》等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部门之间的工作职责界定更加明确、清晰、规范,从上至下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系统管理,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程序,不断提升管理水平,2004年8月顺利的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ISO14001环境管理、OHSAS18001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三大体系认证,实现了人人遵章守纪、照章办事、人人肩上有责任、项项工作有规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初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针对基层场站管理制度不完善、工作程序、标准不清、管理办法粗放的现状,通过开展“标准化场站建设”活动,对基层党建、经营管理、生产组织、HSE、设备管理进行一对一的帮促,组织场站分管干部,对照油田公司和本处有关规章制度进行研讨,认真梳理现有制度,不完善的进行修订,未建立的全部健全,共同制订完善基层各项规章制度66项,完善各类报表100多种,进一步规范了各种记录本,使基层记录由过去15本减少到现在的8本,实现了基层管理的精细化,大大减少了基层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了进一步提高制度建设的实用性,各输油站还自行编写了图文并茂、内容翔实、切合实际的《作业指导书》、《员工技术手册》,形成了以《管理制度汇编》、《员工技术手册》、《作业指导书》、《岗位职责业绩考核》为主要内容的四大册运行制度,基本涵盖了基层的全部工作,真正达到了“让员工知道干什么、什么时间干、按什么程序干、按什么标准干”的目的。
量化考核指标:在各路工作中,制定出了明确的、量化的、科学的、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考核指标,把基层单位的工作目标分解落实到岗位、员工身上,做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在精细化管理活动中,这个处先后对《基础工作量化考核标准》、《班子和管理人员考核细则》、《操作员工考核细则》等考核标准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基层各单位结合实际,按照“精细、严格、戒躁、节俭”的工作方针,以精细管理为突破口,狠抓基础建设工作。沿河湾集输站通过完善《岗位职责业绩考核》和设备管理制度,彻底消灭了跑、冒、滴、漏。宜君输油站通过实施“两级三旗四面”管理,促进了基层管理水平的提升。“两级”:即站对班组的考核,班组对员工的考核;“三旗”:即考核结果用红、黄、绿三色旗分别表示“优胜”、“落后”、“达标”;“四面”:即考核的内容分为生产管理、QHSE、技术培训、行为规范四个方面,做到了考核精细化。
责权利统一:建立了比较科学、客观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制定了《基础工作量化考评办法》、《员工培训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激励办法,通过以检验日常工作的月度考核和检验主要工作绩效的季度、半年、年终综合考评,奖罚兑现,奖惩分明,将合同制员工、宏田员工、借聘员工、务输出员工、两新员工全部纳入考评范围,形成了业绩优先、注重实效的文化管理氛围,增强了广大干部员工的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形成了“岗位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的动态运行机制。
开拓创新超越自我
挑战和机遇对所有的企业一样均等,之所以成为优秀企业,是因为比其他企业在管理上更精细了一点,更创新了一点,更超越了一点。第一输油处在精细化管理上力求做精做细、做出效益。
严把原油计量交接关,确保油田效益不流失。原油计量交接工作是确保油田效益的生命线。这个处通过完善计量审核管理体系和《原油计量交接管理制度》,重新规范站间平衡制度、奖惩制度、盘库制度,层层落实交接责任,加强对计量交接人员的教育培训,严把数量、质量、审核、监督和结算“五个关口”,做到了每日一清,每五天一盘,每月一核算和计量器具的周检工作。有效的堵塞了管理漏洞和相互扯皮现象。在对内计量交接上,坚持“多沟通、少摩擦、多调查、少扯皮”的原则,缓解了与各采油厂之间的交接矛盾;在对外计量交接上,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执行国标和交接协议,妥善处理各交油口矛盾,保证了油品计量交接的顺畅和平稳,实现了原油计量交接零亏损。良好的服务质量和规范的管理,使输油业务涉及到的企业由11家拓展到14家。
强化生产组织,实现了管道安全平稳运行。靖咸管道投产以来,按照油田公司统一部署,第一输油处先后收编了安沿管道、王沿管道、沿杨管道、沿杨复线管道等4条输油管道,使原先463公里的靖咸输油管道增至581公里。2006年年初,又实施了化沿管道项目工程建设,针对工作战线的增加和生产管理的难度,这个处在精细化管理活动中,以信息传递、高效组织、生产调度指令落实、有效运作和提高岗位员工业务素质及责任心为切入点,强化生产组织,完善了各场站和辅助单位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了周例会和基层生产周报、月报和信息反馈制度,建立了基层站控员、站控工和处指挥中心、调度系统与辅助单位及机关科室为点、线、面结合、相互呼应、全面快速、灵活机动的信息传递反馈网络,提升了全处各类指令的落实率,确保了生产组织工作稳妥有序进行。管道2001年9月28日投产以来截至2006年6月,累计平稳安全运行1735天,无重大管道责任事故。
实施技术创新,实现了管道综合效益的全面提升。在精细化管理活动中,坚持挖潜增效,向科技要效益,针对靖咸管道多口进油和多口出油的实际,加强新工艺和新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多管齐下,积极探索管道增输增效新技术、新方法,实现了全线密闭输油,管道生产工艺技术跨入国内领先水平;在信息化建设中,以建设数字化输油处为目标,紧扣基层基础工作和生产实际需求,通过自行设计开发、引进成熟技术和扩容改造,成功的建设成了一整套管理信息系统。目前,已建设成了SCADA系统、MIS系统、安全巡检系统、工业电视监控系统、管道泄漏检测系统、SPS系统等六大管理信息系统,覆盖了生产决策指挥、日常管道运行、工艺参数实时监控、基础资料管理、工业生产现场管理、岗位巡检管理、管道泄漏检测、管道模拟仿真、企业信息门户等多个方面。进一步完善现场控制到集中管理的生产信息化网络,提高了全线密闭输油的安全性和科技含量,实现了各站自主运行和中控生產远程指挥的有效结合。
(作者单位:长庆油田公司第一输油处)
认识自我准确定位
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充分的认识自我、把握机遇,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靖咸管道投产以来,该处围绕企业“三新”特点,确立了管道综合效益和现代化管理水平“两个全面提升”的奋斗目标,贴切处情,定位准确。
单位新:第一输油处是长庆油田公司下设的主要生产单位之一,属长庆油田新兴主营业务。靖咸管道2001年9月正式投产,主要承担靖咸管道、安沿管道、王沿管道、沿杨管道、沿杨复线管道等5条管道的运营管理,管道总长581公里,为长庆油田目前管径最大、线路最长、技术含量最高、输油量最大、承担靖安、安塞两大主力油区原油外输的大动脉。通过近几年来的技术进步,管道年输油能力从原设计能力的280~320万吨提高到目前的360~400万吨。
机制新:根据石油企业的改革形势和油田公司统一部署,该处按照“白领固定、蓝领雇用”的新体制管理要求组织运行。并结合企业特点和现代化企业管理要求,科学合理配置机构和岗位,建立了高效精干的组织机构和一支业务精、素质强、作风硬的员工队伍。
人员新:实行劳动用工市场化、多元化管理。
正视差距挑战自我
第一输油处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对照现代化企业管理要求,通过不断总结、自我剖析、查找出了“管理粗放”这个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作为长庆油田的新兴业务,这个处的管理人员大部分都是来自油田各单位的基层干部,与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相比,管理粗放的现象还较为普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有些管理干部压根儿就没有接触过输油管理,一些管理人员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在工作中只强调效果,不注重过程。其二,有的管理单元太大,层次太多,造成了管理上的不到位。其三,一些考核指标还缺少科学、量化和可操作性,还存在形式主义、大而化之的现象。其四,有的管理主体责、权利不统一,导致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使员工主人翁地位虚拟化,责任随着利益的不落实同样不能落实。
该处的决策层清醒的认识到,要实现“两个全面提升”、成为长庆油田集输系统的排头兵,必须在管理上狠下工夫,彻底摒弃粗放管理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管理模式,克服粗放管理的弊端,通过精细管理降低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这就是该处开展精细化管理和细节管理活动的切入点和落脚点。
夯实基础自我完善
在实施精细化管理中,第一输油处从实际出发,着力采取了三项措施:
细分管理单元:全面推行QHSE体系运行,把管理对象尽可能细化到最小工作单元,管理责任具体化,并落实到位。通过建立健全《岗位职责》、《管理制度》、《作业指导书》和《员工安全手册》等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部门之间的工作职责界定更加明确、清晰、规范,从上至下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系统管理,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程序,不断提升管理水平,2004年8月顺利的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ISO14001环境管理、OHSAS18001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三大体系认证,实现了人人遵章守纪、照章办事、人人肩上有责任、项项工作有规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初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针对基层场站管理制度不完善、工作程序、标准不清、管理办法粗放的现状,通过开展“标准化场站建设”活动,对基层党建、经营管理、生产组织、HSE、设备管理进行一对一的帮促,组织场站分管干部,对照油田公司和本处有关规章制度进行研讨,认真梳理现有制度,不完善的进行修订,未建立的全部健全,共同制订完善基层各项规章制度66项,完善各类报表100多种,进一步规范了各种记录本,使基层记录由过去15本减少到现在的8本,实现了基层管理的精细化,大大减少了基层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了进一步提高制度建设的实用性,各输油站还自行编写了图文并茂、内容翔实、切合实际的《作业指导书》、《员工技术手册》,形成了以《管理制度汇编》、《员工技术手册》、《作业指导书》、《岗位职责业绩考核》为主要内容的四大册运行制度,基本涵盖了基层的全部工作,真正达到了“让员工知道干什么、什么时间干、按什么程序干、按什么标准干”的目的。
量化考核指标:在各路工作中,制定出了明确的、量化的、科学的、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考核指标,把基层单位的工作目标分解落实到岗位、员工身上,做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在精细化管理活动中,这个处先后对《基础工作量化考核标准》、《班子和管理人员考核细则》、《操作员工考核细则》等考核标准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基层各单位结合实际,按照“精细、严格、戒躁、节俭”的工作方针,以精细管理为突破口,狠抓基础建设工作。沿河湾集输站通过完善《岗位职责业绩考核》和设备管理制度,彻底消灭了跑、冒、滴、漏。宜君输油站通过实施“两级三旗四面”管理,促进了基层管理水平的提升。“两级”:即站对班组的考核,班组对员工的考核;“三旗”:即考核结果用红、黄、绿三色旗分别表示“优胜”、“落后”、“达标”;“四面”:即考核的内容分为生产管理、QHSE、技术培训、行为规范四个方面,做到了考核精细化。
责权利统一:建立了比较科学、客观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制定了《基础工作量化考评办法》、《员工培训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激励办法,通过以检验日常工作的月度考核和检验主要工作绩效的季度、半年、年终综合考评,奖罚兑现,奖惩分明,将合同制员工、宏田员工、借聘员工、务输出员工、两新员工全部纳入考评范围,形成了业绩优先、注重实效的文化管理氛围,增强了广大干部员工的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形成了“岗位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的动态运行机制。
开拓创新超越自我
挑战和机遇对所有的企业一样均等,之所以成为优秀企业,是因为比其他企业在管理上更精细了一点,更创新了一点,更超越了一点。第一输油处在精细化管理上力求做精做细、做出效益。
严把原油计量交接关,确保油田效益不流失。原油计量交接工作是确保油田效益的生命线。这个处通过完善计量审核管理体系和《原油计量交接管理制度》,重新规范站间平衡制度、奖惩制度、盘库制度,层层落实交接责任,加强对计量交接人员的教育培训,严把数量、质量、审核、监督和结算“五个关口”,做到了每日一清,每五天一盘,每月一核算和计量器具的周检工作。有效的堵塞了管理漏洞和相互扯皮现象。在对内计量交接上,坚持“多沟通、少摩擦、多调查、少扯皮”的原则,缓解了与各采油厂之间的交接矛盾;在对外计量交接上,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执行国标和交接协议,妥善处理各交油口矛盾,保证了油品计量交接的顺畅和平稳,实现了原油计量交接零亏损。良好的服务质量和规范的管理,使输油业务涉及到的企业由11家拓展到14家。
强化生产组织,实现了管道安全平稳运行。靖咸管道投产以来,按照油田公司统一部署,第一输油处先后收编了安沿管道、王沿管道、沿杨管道、沿杨复线管道等4条输油管道,使原先463公里的靖咸输油管道增至581公里。2006年年初,又实施了化沿管道项目工程建设,针对工作战线的增加和生产管理的难度,这个处在精细化管理活动中,以信息传递、高效组织、生产调度指令落实、有效运作和提高岗位员工业务素质及责任心为切入点,强化生产组织,完善了各场站和辅助单位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了周例会和基层生产周报、月报和信息反馈制度,建立了基层站控员、站控工和处指挥中心、调度系统与辅助单位及机关科室为点、线、面结合、相互呼应、全面快速、灵活机动的信息传递反馈网络,提升了全处各类指令的落实率,确保了生产组织工作稳妥有序进行。管道2001年9月28日投产以来截至2006年6月,累计平稳安全运行1735天,无重大管道责任事故。
实施技术创新,实现了管道综合效益的全面提升。在精细化管理活动中,坚持挖潜增效,向科技要效益,针对靖咸管道多口进油和多口出油的实际,加强新工艺和新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多管齐下,积极探索管道增输增效新技术、新方法,实现了全线密闭输油,管道生产工艺技术跨入国内领先水平;在信息化建设中,以建设数字化输油处为目标,紧扣基层基础工作和生产实际需求,通过自行设计开发、引进成熟技术和扩容改造,成功的建设成了一整套管理信息系统。目前,已建设成了SCADA系统、MIS系统、安全巡检系统、工业电视监控系统、管道泄漏检测系统、SPS系统等六大管理信息系统,覆盖了生产决策指挥、日常管道运行、工艺参数实时监控、基础资料管理、工业生产现场管理、岗位巡检管理、管道泄漏检测、管道模拟仿真、企业信息门户等多个方面。进一步完善现场控制到集中管理的生产信息化网络,提高了全线密闭输油的安全性和科技含量,实现了各站自主运行和中控生產远程指挥的有效结合。
(作者单位:长庆油田公司第一输油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