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秦文君

来源 :阅读与鉴赏(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yr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家卡片
  
  秦文君,1982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作品400万字,代表作有《男生贾里新传》、《女生贾梅新传》、《小鬼鲁智胜》、《小妖林晓梅》,先后40余次获各种文学奖,其中《男生贾里全传》、《宝贝当家》、《孤女俱乐部》等作品分别获国家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冰心儿童文学奖及上海第三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中国作家协会第三第四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三届全国优秀少儿读物一等奖,并多次在由读者投票产生的“知音奖”、“好作品奖”中获奖。近年来,《开心女孩》、《男生贾里》等作品出版了日文版、英文版、中文繁体字版、德文版,发行海外,并畅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小鬼鲁智胜》、《男生贾里》、《家有小丑》等10余部作品被改编为电影、电视连续剧先后播映。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上海少儿出版社《中国儿童文学》主编。
  
  怀乡的寓言
  秦文君
  
  寓言,即有所寄托的话。怀乡的寓言,就是思念故乡之时由衷的寄托,即纵横交错的文化根,人心的根。作者以“七座桥”和“司机的乡音”为载体,抒写对故乡的人和事的热恋之情。乡情,让你感到不孤独!
  
  在我童年和青年时期,对故乡的印象是模糊而久远的。因为从小没在那长久居住,偶然客居过而已,所以,有时竭力去想,仍不敢确定对它的感情,似有似无,只是在填写表格时,总得有那么一档事,把一些人名和地名郑重填进去。说真的,有些人名明知是亲戚,也知晓他们的秉性、命运和为人,但仿佛仍是隔了一层,恬淡得像以故事形式出现的人和事,因为他们的情形大都是听父亲说的,并没有亲眼目睹,亲自参与过他们的人生。
  当上母亲后,我开始认真地念及故乡,总想口述给女儿听,把这一切继续下去,以免在我手中把这家人之故乡观念突然断掉。
  来自故乡的记忆,有乡下小孩纯朴的笑脸;有水井边的吊桶,有扬鬃的烈马,也有慵懒的家猫,丰盈的绿草,巨大的粮仓;更有浮土遍布的坑坑洼洼的下坡路,乡办工厂的大烟囱。
  有一年出差,听一个书城的经理滔滔不绝地谈自己的故乡。他说故乡原有七个匠人造了七座桥,每一座桥是一个风格,他牵挂着这七种风格的七座桥,每一年回故乡都是心急火燎地去看它们。有一年,乡干部把这七座桥拆了,建成了统一风格的水泥桥。这下他每回故乡一次就诅咒一次,再后来,他干脆懒得回去了。他说到故乡深恶痛绝的样子,仿佛成了一个没有故乡的人。
  前不久,去北方办一件急事,车子在半夜匆匆途经我的故乡,我拼命朝那儿的方向看,看着远处几条黄土大路汇起。有亮着灯的大卡车开来,汇车时,有司机说了句熟稔的乡音。我不会说那方言,但是只消它轻轻一响,我就明白它是最热烈敏感的声音。
  就在那一夜,我为错失了故乡而悄悄流泪。在那时,我才明白,故乡不是一个简单的地域,而是有着纵横交错的文化根,人心的根。
  想想也是,许多东西总是在失去的那一刻才念及它,比如:骄人的岁月,真挚的感情,环拥的挚友,还有故乡的归宿感等等,等等。
  在与故乡失之交臂的那一夜,我在空旷的山谷里看到了故乡素白的月,深深为之感动。这一种怀乡的感情,不是劈劈啪啪爆起的火苗,而是温在心底的刚到火候的炭火。一个人环拥了对故乡的感情,仿佛就有了点根和归宿感,在漂浮的人生中不那么孤独了。我感觉它的美妙,就在于深切眷念故乡时,故乡中也仿佛有了自己的一份,这感情永远不会辜负人。
  (选自《新民晚报》2002年3月28日)
  
  阅读思考:
  1.请整体感知全文,挖掘“寄托”的内涵。
  2.为什么说“在我童年和青年时期,对故乡的印象是模糊而久远的”?
  3.文章写了几个故事?请用简明连贯的语言分别加以概括。
  
  参考答案
  1.乡情纵横交错的文化根,人心的根。 2.客观原因:作者所处的年代。 主观原因:童年和青年时期对故乡缺乏真正的理解,记忆片面、肤浅。 3.A.故乡的“七座桥”,凝聚着书城经理的一片痴情;B.司机那“熟稔的乡音”,让“我”悄悄流泪。
  
  活着的一万零一条理由
  秦文君
  
  这一万零一条理由都是对生命的理解。活着是那么美好,我们真的应该好好珍惜。作者恰当运用记叙、议论、抒情、描写的表达方式和比喻、排比、反问、反复的修辞手法,字里行间流露出“活着的一万零一条理由”是“活着本身”。
  
  不知是由于天性中的忧郁、孤独,还是因为成长时的受挫,有一段时间,我心里常会冒出许多有关生命的疑惑。而那时,我的外祖母已年届九十,银发飘飘,说话气喘吁吁,走路时双手不停地哆嗦,像被巨大的无形之手牵引着。但她却像一棵顽强的老树,勤勉地活着,将慈爱的笑容给予她所爱的人。
  外祖母常说活着的理由有一万零一条,所以她才留恋生命,留恋满房间的阳光。当我追问究竟那一万零一条理由是什么时,她总是笑而不答,并让我自个儿去寻找答案。
  我果真准备了个本子,到处找人攀谈,请他们说出活着的理由。很快,那些理由铺天盖地而来:
  有个常来送信的邮差说,他活着是为了亲人,他爱他们,要与他们厮守,共度长长的一生;有个邻居是大学生,他说活着是为了荣誉和生命的尊严;我还问过一位陌生的过路人,他说为了不白白来人世一趟,他要到处走走看看,跋山涉水,去领略生命中的许多潜藏的景观,这就是他活着的理由。
  最难忘的是一个身患绝症的少女,她长着圆圆的白白的脸,走路都已经弯着膝盖了,还常常出来坐在树下,倾听鸟儿的歌唱。她起初并不知晓自己的病情,后来有人说话不慎露出了口风,少女却没有为此哭泣,而是更长久地坐在树下,抱住她爱的树。很久很久以后,人们才发现她在树干上刻下三个字:我要活。
  渐渐地,我那本子上记载的已有数百条了。过了一年,又变成了数千条。虽然远不及外祖母所说的那般浩瀚,但字里行间真挚动人,足以说明:热爱生活,善待他人,怀有追求,是多么明智和高尚的选择。
  希望总在遥远的前方,具备放眼远望能力的人才能看到它。我曾听一位身世坎坷的少女说,16岁那年她遭受了一次巨大的不白之冤,她发誓说,如果第99天她还讨不回清白,就毁灭自己。可到第90天时,她看到了希望,及时修正了誓言。结果,她抗争了整整一年,终于得到了公正的结局。
  断断续续好几年,我都认真地搜集着一条条“理由”,终于有一天,我不再热衷于这方面的抄录,而且,我估计,也许那儿的理由已达到了一万条。
  就在这时,外祖母病危,我赶到医院去看她。当时,她定定地睁着眼,侧着双耳,专注而又陶醉地聆听着什么,我悄声问她在听什么美妙的声音。
  外祖母喃喃地说:“我在听心跳的声音。”
  这何尝不是世上最美的仙乐呢?生命多么辉煌灿烂,多么值得去珍惜。
  我流着泪,郑重地将这第一万零一条活着的理由镌刻在心中,永远,永远……(选自《青春读本·感动中学生的100个故事》)
  
  阅读思考:
  1.文章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个句子?
  2.作者行文中使用了几种修辞手法?选择一种分析其作用。
  3.整体感知全文,探究“活着的一万零一条理由”的理由是什么?
  
  参考答案
  1.记叙、议论、抒情、描写后一问(略)2.比喻、排比、反复、反问后一问(略)3.活着本身。
  
  假装是一场测试
  秦文君
  
  人的一生,会有许多场测试。上学月考,是一场测试;游戏爬梯,是一场测试;田径赛跑,是一场测试……测试是对你的胆量、素质、技能、心态等的检测,要切记“常常测试,常常跨越,渐渐地,人生饱满了,心灵宽宏了”!
  
  多年前的一天,外祖母领着我去探望一位远亲。她带着大包小袋的吃食,累得气喘吁吁,浑身都热烘烘的。远亲住的地方离我家并不远,但走的路线仿佛是七弯八拐的“之”字形。顺着有大房子的路走着走着,味儿逐渐变了,每况愈下,显得那地方的破败:被虫咬得千疮百孔的门洞;翻裂豁开的路面;飞奔而过的皮毛肮脏的老鼠;不时冲出尿臊味的阴沟;还有停在路边眼光幽幽的病猫。外祖母敲开了一扇门,从里面走出的,竟是一位头发枯槁的老婆婆。她穿得衣衫破旧,腹部夸张地高高隆起,一看便猜出那是个鼓胀病的晚期患者,走路时两条胳膊向前伸着,冲着我,就这么踉踉跄跄地一路走来,我当时被惊着了,猫着腰,往后退,躲得远远的。
  外祖母很生气,说我:“你连这点儿也经受不起,还会有什么用!”她还不住地责怪妈妈,说她没把小孩管好,养得那么脆弱和胆小。
  老人家的神情很伤我的自尊,她的痛心疾首令我感觉事态的严重。我很想重新面对这一切,这心情一如前次测试失败后,开始迫切地盼望用下一次测试来创新一切。
  我开始是独自一人,悄悄地沿着“之”字形的路线去寻那个贫民窟。先前几次,都是站在那门洞前望而却步。渐渐地,我终于进入了那个世界,我敢于吃老婆婆亲手递给我的爆得焦黄松脆的年糕片,并且与她一块儿在门前晒晒太阳,小声地聊一些话。不久,我还和老婆婆的邻居交上了朋友,那是一个大眼睛、穿花袄的女孩,爱笑,有时温和,有时泼辣……一旦真的去面对时,我发现伤痛、疾病和贫穷并不似我们头脑里想象的那般可怕,它只不过是另一种生活的存在,仿佛一个艰涩的符号,一段强烈的记忆,一根敏感的神经,一个厚重的现实。我庆幸,能经受这样一个新测试。
  尔后,又历经了许多事,每次在胆怯发怵时,都会有一个声音为我打气:就当这是一场测试吧,小试一番自己有多大的厚度,有多少对生活的诚意,就能铸就有那么坚强的神经。
  许多沉甸甸的测试我都一一通过,有一次,却差点儿让一桩不大不小的事绊倒了。
  那是个冬天,我和一个女伴从东北赶回上海。三九严寒,我竟在哈尔滨转车时扭伤了脚。一时间,脚面肿得有半尺高,像一个豆制品那么发着酵。走路,我只能单腿落地,扶着女伴的肩蹦蹦。在那个年代,临近春节的火车有多拥挤,买不上卧铺票,座位都不保,车厢里加塞不少人,简直是见缝插针一般。
  我以为这一次在劫难逃,我得在那沙丁鱼罐头般的车厢里呆上两天两夜,拖着伤肿不堪的腿脚,如何能平安挨过。
  假装是一场测试,假装是一场测试。在那两天中,每当需要穿越车厢时,我的女伴站在我前面,那柔弱纤瘦的女孩,特意抱起一只硬箱子,挡在前胸,一马当先地开道,她咬着牙,攻城一样。而我,则练就了杂技演员的本领,双手吊在行李架上,坐在椅背上,保护着受伤的脚不受践踏,居然,我还在那种情形下安然入睡,还做了美梦。
  人有时会面临一些考验,那是一个个险坡,若是有一个稳重松弛的心态,它会支撑人。
  就当那是一场测试……
  常常测试,常常跨越,渐渐地,人生饱满了,心灵宽宏了。
  (选自《青年文摘》2003年精品)
  
  阅读思考:
  1.文章前四段以什么为线索?
  2.作者笔下的外祖母是一个怎样的人?
  3.你喜欢文中的哪句话?为什么?
  
  参考答案
  1.以“我”的情感变化为线索。 2.略 3.略
其他文献
欧阳夏丹很忙,熟悉她的每一个人都这么说。就在接受采访的前半个小时,她还在短信中说,“等我一会儿,我去洗把脸”。  着装简单,性格随和,这是一个可以让人感到快乐的女孩子,夏丹的脸上永远有阳光般的微笑,而这几乎成了《第一时间》的招牌。  每年新生入学后,老生都要送以迎新会,这似乎早已成了人院的某种传统,而迎新会的内容在老生中早已成为公开的秘密,他们入学时也遭遇过同样“洗礼”,所以他们更愿意把这个秘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