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背景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社会上出现了拜金主义思潮,有些人在金钱物欲的刺激下,变得不择手段,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些也同样冲击着学校教育、冲击着学生的心灵。有的学生不思进取,贪图玩乐,极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案例过程
2008年8月,我新接了初二5班。在开学的第一天,我拿着报到册来到教室报名。找不开零钱的,我便声明收整数记账,然后再退。王某报名时,欠了他十元。下午我在银行换了零钱,便在教室里给多收的退了。一周后的下午放学路上,王某跑来跟我说他的钱没退,我问“真的吗?”他信誓旦旦地说没退,我在犹豫中便给了他十元钱。第二天上班时,我特意查了一下报到册,上面注明已退十元;我又问了班上一起退了钱的同学,其中有几个同学很肯定地说给王某退了;我又打电话到他家,他妈妈说开学第一天下午孩子就将钱交给了她;至此,我明白这个学生讹了我。学生诈老师的钱,胆子太大了吧!从表面看,不过是学生拿走了十元钱,但这表明在他的思想上存在严重的问题。首先他不诚实,他小小年纪就已学会了撒谎和欺骗;其次,也反映了他对金钱有占有欲,有贪欲。再者他拿钱是不是去干坏事去了?如果对他这种思想不引起重视,并任其发展下去的话,那么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轻者,他会骗取别人的钱财,重者,甚至会去抢劫,走上犯罪的道路。我作为他的老师,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去帮助他们,教育他们。如果能以这件事为一个突破口,能抓住这次教育的契机,最终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改邪归正”,谁又能不说这是一件好事呢?
于是我忍住了怒火,没有立即找他。而是来到了王某的原班主任处,向她了解王某的情况。原来,王某上初一的一年里,不上操,不搞卫生,不交作业;爱上网吧,课堂上睡觉;顶撞老师,欺负同学;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中下;校园里抽烟,被政教处惩戒过。听了这些,我心里沉甸甸的,这个学生真是个刺儿头,要转变他可不容易。我暗下决心,为了带好这个班,一定要在教育王某上狠下工夫。
三、教育措施
1.以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为突破口,树立他们的自信心。那时候,王某一直不敢接我的眼神,但上操、交作业、搞卫生样样都做。一次在我的数学课上,他主动举手要求回答问题,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便将答题机会留给了他,他答的很不错,我乘机表扬了他。下课后,我叫来了王某,说从你课堂的表现来看,你的天资很好,只要你努力,就一定能学好,有什么困难尽管来找我,我一定尽力帮助你,不过一定要按时交作业,说完就让他走了。从那以后,他上课专心了,作业也做的比以往认真了,纪律也比以前有所好转。
2.充分利用班评的机会,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我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行之有效的班评模式,即(1)班干部进行周评;(2)小组内部进行互评;(3)班主任进行点评。在那周的班会上,我结合一周的观察,点评到:“你们都是孩子,是孩子就会犯错误,我不管你以前是什么样子,但从现在起,不再犯错误就行”,我还特别表扬了王某,说他进步很大,并当众问他能不能坚持下来,王某支支吾吾地说能坚持,我说:“大家看你的行动了,男子汉应说到做到。”我是想进一步趁热打铁,坚定一下他的信心,不要让他松懈。
3.选中时机压担子,培养学生的责任心。由于王某平时自由散漫,不爱受别人的约束。我便特意指定他当了组长,想让他也体验一下管理的责任。王某当了组长后,表现得很积极,受到了班干部的认可和同组同学的肯定,我也表扬了他。但紧接着,我便听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原来是王某组内的一位同学不爱写作业,王某跟他说,每天只要给他一元钱,便不给老师上报。我知道事情后,便叫来了王某,耐心地开导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你以这种方式要钱,很不道德。既害了同学,也玷污了你的名声,这是对别人、对自己都不负责任的表现。你现在念书、吃、穿、用都有父母供给,你要钱绝不是正当用途吧?”接着对他说“现代社会是知识的社会,只有学好了文化知识,打好了基础,将来才能用知识致富。”经过我的耐心教育,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下决心改正。
4.对“问题”学生要反复抓,抓反复,巩固教育成效。在教育王某的这段期间内,我时不时地与王某谈上几句,表扬他学习进步了,工作负责任了,同学们对他的看法也改变了,老师们也夸他了,但是,同时也指出他的缺点和不足。每次只谈一个方面,几句话就行了,点到为止。
5.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扩大教育成果。一个周日,我来到了王某的家里,王某不在家,王某的父母接待了我。王某的父亲在水泥厂上班,收入不错。其母在家操持家务,兼做保险。家里还有一排房屋出租,每月也能收个一千来元。王某是老小,他父母说,他们最发愁的是儿子,为他操了不少心。在谈话中,我还了解到王某在家里表现还可以,就是好吃懒做,比较爱上网,爱串村子,这天又不知那玩去了。王某还爱乱花钱,父母现在对他扣的很紧,这也许是他骗钱的一个因素吧。他们村是城乡结合部,游手好闲的人多,许多青少年都不爱念书,文化氛围不好。看来,王某的行为与他的家庭背景、居住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当然,我与他父母也谈了王某在校以前及现在的表现,我在他父母面前夸了他,说他比较聪明,现在表现好了些,希望以后能配合教育,特别是在交友方面要谨慎一些,但对那十元钱的事我只字没提。
6.引导学生走出娱乐的误区,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价值观念。王某爱上网,我便叫来了王某,和他细细地谈了许多关于网吧的人和事,比前比后的说了网吧对青少年学生的害处,既伤身,又费钱,最主要的还是耽误学习,有些人为此还走上了犯罪道路,应多参加一些有益于身心的活动,他听了这些之后,深受触动。最后,我要求他写一份思想认识,反思一下自己以前的思想和行为。但谈话中,我只字未提那钱的事。过了两天,王某拿着十元钱找我来了,说:“老师,我错了,你那么耐心地帮助我、关心我,我不能昧着良心那么做,我向您保证,今后一定努力学习,将来做一个有出息的人”。
当然,一个“刺儿头”是不可能一下就改好的。王某虽然承认了这次的错误,但我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在以后的时间里,我反复抓,抓反复,时刻关心他,关注他,最终才使他稳定的进步了,那学期,我给他发了进步奖。
四、反思推广
教育一个孩子,尤其是一个“问题”孩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细致,需要耐心,更需要反复。但是,它也同时告诉我们,尽管我们的孩子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绝大多数孩子都是可以教育好的。因为“人之初,性本善”,其实,很多孩子最终走向歧途,最初的起因往往是一件极小的事或者是一次讹钱,或者是一次其他的欺骗。
现在社会,一个孩子走向歧途,往往是从上网吧,乱花钱开始的。迷恋网吧,使得许多孩子不思学习文化知识,但学会了暴力,学会了撒谎,学会了诈钱,甚至抢劫犯罪,从而葬送了自己美好的前程。作为教师,必须时刻关注自己的学生,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把握教育契机,用各种合理的方法耐心教育好学生,避免学生误入歧途。
作为教师,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不要过分地指责他,更不要一棍子打死。没有不犯错误的人,要给其改正错误的机会;同时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教育学生使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走上正道,这才是正确的教育态度。
关爱一个“优生”易,关爱一个“问题”学生难,转变一个“问题”学生更难。
如何教育转变“问题”学生是一门大学问,关键要把好“问题”学生发“病”的脉,老师对待问题学生贵在把握两个原则:1.放大学生的“优点”,“哄”着学生不断进步;2.不急于求成,贵在不断坚持,耐心呵护关爱。
作者单位:①甘肃省白银市二中②甘肃省白银区第四小学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社会上出现了拜金主义思潮,有些人在金钱物欲的刺激下,变得不择手段,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些也同样冲击着学校教育、冲击着学生的心灵。有的学生不思进取,贪图玩乐,极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案例过程
2008年8月,我新接了初二5班。在开学的第一天,我拿着报到册来到教室报名。找不开零钱的,我便声明收整数记账,然后再退。王某报名时,欠了他十元。下午我在银行换了零钱,便在教室里给多收的退了。一周后的下午放学路上,王某跑来跟我说他的钱没退,我问“真的吗?”他信誓旦旦地说没退,我在犹豫中便给了他十元钱。第二天上班时,我特意查了一下报到册,上面注明已退十元;我又问了班上一起退了钱的同学,其中有几个同学很肯定地说给王某退了;我又打电话到他家,他妈妈说开学第一天下午孩子就将钱交给了她;至此,我明白这个学生讹了我。学生诈老师的钱,胆子太大了吧!从表面看,不过是学生拿走了十元钱,但这表明在他的思想上存在严重的问题。首先他不诚实,他小小年纪就已学会了撒谎和欺骗;其次,也反映了他对金钱有占有欲,有贪欲。再者他拿钱是不是去干坏事去了?如果对他这种思想不引起重视,并任其发展下去的话,那么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轻者,他会骗取别人的钱财,重者,甚至会去抢劫,走上犯罪的道路。我作为他的老师,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去帮助他们,教育他们。如果能以这件事为一个突破口,能抓住这次教育的契机,最终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改邪归正”,谁又能不说这是一件好事呢?
于是我忍住了怒火,没有立即找他。而是来到了王某的原班主任处,向她了解王某的情况。原来,王某上初一的一年里,不上操,不搞卫生,不交作业;爱上网吧,课堂上睡觉;顶撞老师,欺负同学;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中下;校园里抽烟,被政教处惩戒过。听了这些,我心里沉甸甸的,这个学生真是个刺儿头,要转变他可不容易。我暗下决心,为了带好这个班,一定要在教育王某上狠下工夫。
三、教育措施
1.以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为突破口,树立他们的自信心。那时候,王某一直不敢接我的眼神,但上操、交作业、搞卫生样样都做。一次在我的数学课上,他主动举手要求回答问题,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便将答题机会留给了他,他答的很不错,我乘机表扬了他。下课后,我叫来了王某,说从你课堂的表现来看,你的天资很好,只要你努力,就一定能学好,有什么困难尽管来找我,我一定尽力帮助你,不过一定要按时交作业,说完就让他走了。从那以后,他上课专心了,作业也做的比以往认真了,纪律也比以前有所好转。
2.充分利用班评的机会,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我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行之有效的班评模式,即(1)班干部进行周评;(2)小组内部进行互评;(3)班主任进行点评。在那周的班会上,我结合一周的观察,点评到:“你们都是孩子,是孩子就会犯错误,我不管你以前是什么样子,但从现在起,不再犯错误就行”,我还特别表扬了王某,说他进步很大,并当众问他能不能坚持下来,王某支支吾吾地说能坚持,我说:“大家看你的行动了,男子汉应说到做到。”我是想进一步趁热打铁,坚定一下他的信心,不要让他松懈。
3.选中时机压担子,培养学生的责任心。由于王某平时自由散漫,不爱受别人的约束。我便特意指定他当了组长,想让他也体验一下管理的责任。王某当了组长后,表现得很积极,受到了班干部的认可和同组同学的肯定,我也表扬了他。但紧接着,我便听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原来是王某组内的一位同学不爱写作业,王某跟他说,每天只要给他一元钱,便不给老师上报。我知道事情后,便叫来了王某,耐心地开导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你以这种方式要钱,很不道德。既害了同学,也玷污了你的名声,这是对别人、对自己都不负责任的表现。你现在念书、吃、穿、用都有父母供给,你要钱绝不是正当用途吧?”接着对他说“现代社会是知识的社会,只有学好了文化知识,打好了基础,将来才能用知识致富。”经过我的耐心教育,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下决心改正。
4.对“问题”学生要反复抓,抓反复,巩固教育成效。在教育王某的这段期间内,我时不时地与王某谈上几句,表扬他学习进步了,工作负责任了,同学们对他的看法也改变了,老师们也夸他了,但是,同时也指出他的缺点和不足。每次只谈一个方面,几句话就行了,点到为止。
5.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扩大教育成果。一个周日,我来到了王某的家里,王某不在家,王某的父母接待了我。王某的父亲在水泥厂上班,收入不错。其母在家操持家务,兼做保险。家里还有一排房屋出租,每月也能收个一千来元。王某是老小,他父母说,他们最发愁的是儿子,为他操了不少心。在谈话中,我还了解到王某在家里表现还可以,就是好吃懒做,比较爱上网,爱串村子,这天又不知那玩去了。王某还爱乱花钱,父母现在对他扣的很紧,这也许是他骗钱的一个因素吧。他们村是城乡结合部,游手好闲的人多,许多青少年都不爱念书,文化氛围不好。看来,王某的行为与他的家庭背景、居住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当然,我与他父母也谈了王某在校以前及现在的表现,我在他父母面前夸了他,说他比较聪明,现在表现好了些,希望以后能配合教育,特别是在交友方面要谨慎一些,但对那十元钱的事我只字没提。
6.引导学生走出娱乐的误区,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价值观念。王某爱上网,我便叫来了王某,和他细细地谈了许多关于网吧的人和事,比前比后的说了网吧对青少年学生的害处,既伤身,又费钱,最主要的还是耽误学习,有些人为此还走上了犯罪道路,应多参加一些有益于身心的活动,他听了这些之后,深受触动。最后,我要求他写一份思想认识,反思一下自己以前的思想和行为。但谈话中,我只字未提那钱的事。过了两天,王某拿着十元钱找我来了,说:“老师,我错了,你那么耐心地帮助我、关心我,我不能昧着良心那么做,我向您保证,今后一定努力学习,将来做一个有出息的人”。
当然,一个“刺儿头”是不可能一下就改好的。王某虽然承认了这次的错误,但我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在以后的时间里,我反复抓,抓反复,时刻关心他,关注他,最终才使他稳定的进步了,那学期,我给他发了进步奖。
四、反思推广
教育一个孩子,尤其是一个“问题”孩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细致,需要耐心,更需要反复。但是,它也同时告诉我们,尽管我们的孩子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绝大多数孩子都是可以教育好的。因为“人之初,性本善”,其实,很多孩子最终走向歧途,最初的起因往往是一件极小的事或者是一次讹钱,或者是一次其他的欺骗。
现在社会,一个孩子走向歧途,往往是从上网吧,乱花钱开始的。迷恋网吧,使得许多孩子不思学习文化知识,但学会了暴力,学会了撒谎,学会了诈钱,甚至抢劫犯罪,从而葬送了自己美好的前程。作为教师,必须时刻关注自己的学生,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把握教育契机,用各种合理的方法耐心教育好学生,避免学生误入歧途。
作为教师,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不要过分地指责他,更不要一棍子打死。没有不犯错误的人,要给其改正错误的机会;同时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教育学生使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走上正道,这才是正确的教育态度。
关爱一个“优生”易,关爱一个“问题”学生难,转变一个“问题”学生更难。
如何教育转变“问题”学生是一门大学问,关键要把好“问题”学生发“病”的脉,老师对待问题学生贵在把握两个原则:1.放大学生的“优点”,“哄”着学生不断进步;2.不急于求成,贵在不断坚持,耐心呵护关爱。
作者单位:①甘肃省白银市二中②甘肃省白银区第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