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

来源 :兰台内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l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能力是一个公职人员从事某种或者某一项活动所必须具有的完成工作任务的职业操守,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且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体心里特征,是完成某一特定活动的本领。本文主要探讨殡葬档案工作者应具备的良好的文字表达、信息意识强等综合能力及其养成途径。
  关键词:工作人员;档案;殡葬;能力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殡葬事业的重视和殡葬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这个行业的看法和态度逐渐改善,殡葬事业正在朝良好的态势发展,为做好殡葬档案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殡葬档案工作者拥有良好的职业能力,对做好殡葬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为城乡居民提供殡葬服务,具有重要意义。而要做好殡葬档案管理工作,殡葬档案工作人员应具备五种能力。
  1 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
  文字表达能力是档案工作人员的基本功之一。档案是再现历史真实面貌的原始文献,是人类储存和传递信息的基本工具。档案人员的写作能力对于档案信息的管理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档案工作人员应该善于撰写各类应用文字,进行档案编研、撰写声像及电子档案说明、开展档案宣传等。
  档案工作人员的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而不仅仅是写作能力。这就要求档案工作人员不仅要懂得语法、逻辑、修辞和一般的写作知识,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而且还要具备扎实的档案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获取信息,汇总并编纂信息。
  2 较强的信息感知意识
  我们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无处不在,可以说,谁重视和掌握信息,谁就能赢得主动。档案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原始记录,是客观事物存在、发展、变化的反映,通过它可以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状况和过程,可以作为处理、解决问题的依据和参考。因此,档案信息以其最直接、最真实、最原始的特点区别于其他信息,在信息领域占有特殊的地位。档案工作人员应广泛涉猎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信息感知和处理能力,及时准确地对零散的档案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编目、鉴定、保管、检索、利用、编研。
  强烈的信息意识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2.1 对信息的敏感性
  主要是指充分了解信息的价值、信息内容的敏感性。对信息反应快的人思维敏捷,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善于将信息与实际工作迅速联系起来,从信息中找到解決问题的关键和途径。
  2.2 观察信息的能力
  具有很强的信息意识,注意信息已成为一种习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论在工作范围以内,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善于收集信息,并把这些信息与要解决的问题联系在一起。
  2.3 档案信息价值的研判能力
  一个具有强烈信息意识的人,除对信息具有敏感性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信息价值的发现鉴别以及分析加工的能力。信息不在于谁先发现,而在于谁先从中找出其价值,谁最先加以利用。信息意识正是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是在长期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断形成的。当档案工作者把对信息的感知转化为有意识的行动时,在潜意识里就会逐渐增强信息意识。
  殡葬档案从业人员应注重殡葬档案管理的信息处理工作。应从实际出发,在规范殡葬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管理殡葬档案,方便其管理和用户查询。应将加强殡葬档案信息管理同传统的纸质文件管理相结合,实现纸质文件和数据信息共享。应将信息技术融入传统殡葬档案管理,实现高效的档案管理模式,使档案管理与信息化建设同步发展,促进殡葬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发展。
  3 驾驭现代科技设备的能力
  现代社会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殡葬档案早已经普及了办公自动化,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殡葬档案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殡葬档案从业人员往往年龄偏大,不能凭借原有的知识、经验、资历和眼光等传统的模式来从事档案管理工作,只有更新观念,学会用新的思维和方法,使用新的管理模式和手段,能够熟练地驾驭现代科技设备,方能改进和提升日常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殡葬档案工作人员首先要具备现代化办公设备的操作能力,能够熟练使用电子计算机、扫描仪、复印机等设备,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录音录像技术、摄像技术、光盘刻录技术等现代化技术操作方法,特别是能运用计算机完成档案的全文存贮、自动标引、图形处理、字迹恢复、真伪鉴别等事项,实现对档案信息的现代化存贮、检索、提取和交流利用。档案工作人员不仅要驾驭现代化科技设备,还应充分发挥它们的功能,变单机操作为联机操作,自如运用网络系统,实现档案信息的资源共享。
  4 良好的人际沟通交往能力
  对于殡葬从业人员而言,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必然会与逝者家属进行沟通,而且殡葬档案从业人员所从事的不是一项孤立的专业工作,而是与其他各项工作紧密相联、社会交往非常多的一项工作,如殡葬档案管理工作所需要的设备、经费以及人员等必须得到单位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殡葬档案的形成需要得到殡葬业务部门及工作人员的参与和支持。因此,殡葬档案从业人员应突破长期以来封闭或者半封闭的局限性,在甘当无名英雄的同时还要善于同各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沟通协调,取得各有关方面及人员的理解和支持,使殡葬档案工作与本单位和本部门的其他工作乃至社会上各行各业融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扩大殡葬档案工作的影响力,提高殡葬档案工作的社会意识,使殡葬档案工作能够更好地得到发展。
  4.1 加强与领导和领导部门的联系
  争取有关领导和部门对殡葬档案工作的支持,将殡葬档案工作纳人领导班子工作的议事日程,对殡葬档案工作能定期研究,加强管理,并提供必要的人、财、物保障。
  4.2 加强与本单位其他部门协调
  通过协调,确保这些部门归档文件材料质量,并及时向档案部门移交,还要为本部门的业务工作提供必要的殡葬档案信息情况。
  4.3 推进殡葬档案共享
  应加强与相关地方、部门和单位的沟通协调,努力实现殡葬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使需要的部门和人员可以随时随地的利用殡葬档案。   4.4 协调好与利用者的关系
  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向社会提供档案信息,以便于利用者的利用,这方面殡葬档案管理部门及人员可以根据需求,主动向利用者提供档案服务。
  5 具有对事物综合分析的能力
  这里所谓的综合分析,实际上就是要求我们能够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从大量的和个别的事物中找到一般规律。在当今社会,面对海量信息,综合分析能力就是殡葬档案从业人员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即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有效的组织能力。面对各种各样浩如烟海而又杂乱无章的信息,档案工作人员应当能快速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进行适当加工,去伪存真,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方面的工作如果没有综合分析的能力,将寸步难行。
  面对殡葬档案各种错综复杂的信息资源,应提高三个方面的能力。
  5.1 提高殡葬档案工作人员对档案内容的分析能力
  殡葬档案从业人员应熟悉所管理档案的内容,并能归纳提炼出档案的标題,科学地对卷宗进行分类,制定出合理的检索工具,准确地判断殡葬档案的价值。
  5.2 提高殡葬档案工作人员总结提升工作经验的能力
  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总结其自身的工作特点和规律,研究档案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进行科学总结,不断改进工作思路和方法,以便于提高殡葬档案工作的整体水平。
  5.3 提高殡葬档案工作人员选准服务方向的能力
  殡葬档案从业人员应加强与民政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找准社会热点和热门话题,以此为切入点,使殡葬档案管理工作开展得更好,服从和服务于整个殡葬事业的发展。
  殡葬档案管理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是加快殡葬行业改革步伐、提高殡葬管理服务水平的重要依据和参考。殡葬服务单位及其档案管理人员应提高档案管理规范化水平,积极推进殡葬档案管理信息化,实现殡葬档案管理现代化,更好地为群众提供方便的服务,满足人们殡葬档案信息的需求,更好地为殡葬改革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冰.关于殡仪馆档案现代化管理工作中相关问题的探讨[J].《黑龙江史志》,2014(11).
  [2]张建峰.论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6).
  [3]贾丁.浅谈档案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J].《才智》,2011(23).
  [4]胡冬梅,杨俊卿.《吉林省档案业务人员培训教程》[M].吉林省档案局,2003(05).
  (作者单位:吉林省通榆县殡葬管理所)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票据应运而生,电子会计凭证作为电子票据的一种,也逐渐步入人们视野,其应用有利于减少纸质资源消耗,节约票据成本,创新报销凭证样式,便捷账务处理流程,提高了机构运转效率,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  关键字:电子会计凭证档案;归档;问题;探讨  根据有关法规和业务规范的规定,电子会计凭证作为电子票据的一种,已经成为会计档案的重要的载体形态及组成部分。电子会计凭证
摘 要:伴随着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的应用,智能化与信息化进一步取代了传统的人工方式,在数字图书馆经历长时间的发展之后,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逐渐扩充,从收集、分类、编目到借阅、参考咨询、归还都是依托信息技术。本文主要通过对高校图书馆自动化环境下读者服务的困境及措施进行详细的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图书馆;自动化;读者服务;困境;措施  将互联网信息技术与高校的图书馆进行相互之间的融合,可以在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研究表明,互联网使用可以显著增加灵活就业者的自雇概率,概率增加7.0%。无论全样本还是自雇和受雇分样本,互联网工资溢价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互联网使用显著增加了灵活就业者的劳动供给时间,而且对自雇灵活就业者的正向影响大于受雇者。机制分析显示,互联网使灵活就业者拥有更自由的价值导向和生活追求,增加了自雇就业概率,同时互联网通过增加个人工作偏好和收入水平进一步延长了该群体的劳动供给时间。此外,使用互联网学习、工作、社交等方式对灵活就业者劳动供给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与中老年和城镇户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