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国画是中华传统绘画,画家十分善于令自己的思想与精神内涵通过下笔落墨的形式跃然于纸上,呈现给观赏者.这种呈现方式十分考究,如中国画在构图方面十分注意的“经营位置”、人物画中的主大卑小、山水画中的“之”字形构图等;再如,中国画中用刻意的留白形式展示意境之美,用留白表现一定的虚实空间关系,甚至用留白模拟客观事物的存在,这种留白的艺术形式也是画家情感表达的关键.留白与笔墨、意境与情感密不可分,中国画家着意用留白的形式体现出意境与韵味,使画面展现出不一样的美感.
【机 构】
:
山西师范大学 山西 临汾 04100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画是中华传统绘画,画家十分善于令自己的思想与精神内涵通过下笔落墨的形式跃然于纸上,呈现给观赏者.这种呈现方式十分考究,如中国画在构图方面十分注意的“经营位置”、人物画中的主大卑小、山水画中的“之”字形构图等;再如,中国画中用刻意的留白形式展示意境之美,用留白表现一定的虚实空间关系,甚至用留白模拟客观事物的存在,这种留白的艺术形式也是画家情感表达的关键.留白与笔墨、意境与情感密不可分,中国画家着意用留白的形式体现出意境与韵味,使画面展现出不一样的美感.
其他文献
色彩是白马藏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白马藏族的面具、服饰、民俗生活、宗教祭祀中的色彩现象出发,对其色彩文化进行探讨,以窥探白马藏族民族传统色彩文化审美的源流与现代演进.
目前出土的汉代和魏晋时期的画像砖数量越来越多,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出土文物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对研究历史和艺术十分重要.画像砖的分布地区非常广泛,不同地区画像砖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不同,这是由地域各个方面的差异造成的.本文将从画像砖的制作材料和手法、艺术表现形式等方面出发,分析研究甘陕和巴渝两个地区画像砖的差异,挖掘其深层的艺术价值.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法国成为欧洲的绘画艺术中心.当时,艺术界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一些新兴绘画形式──印象主义、象征主义等的出现,欧洲学院派写实绘画的权威受到挑战,画家开始自由地将自己的意志注入画面中.苏珊娜·瓦拉东与莫里斯·郁特里罗就是其中的两位自由派艺术家,他们不仅是母子关系,还是师徒关系,因此他们的风格既相似又各异:一个狂热,一个含蓄.他们在艺术领域不断探索,终于在世界艺术圣坛占有一席之地,在世界画册中留下了绚丽的一笔.
本文通过分析北宋徽宗时期编纂的《宣和画谱》中记载的宣和内府收藏品情况,从崔白、黄氏画风一统画院局面与文人审美情趣展开,探讨宣和内府藏品与北宋中后期宫廷审美趣味之转变,特别是宋徽宗在这一转变中的主导作用,从而引发对艺术与政治之间复杂微妙关系的思考.
黑龙江流域岩画是具有独特地域性的原始文化形态.基于人类学、文化学等视角和方法考察研究黑龙江流域岩画的历史溯源及形态;分析和解读黑龙江流域岩画艺术论文化内涵;对了解和掌握黑龙江流域原始社会的艺术文化发展状况及推动现代艺术文化的衍生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黑龙江流域岩画考察实证概述、黑龙江流域岩画艺术的文化内涵、传承黑龙江流域岩画的北方少数民族现代壁画的艺术文化特征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在回望世界经典画作时笔者发现,意大利画家乔治·莫兰迪的静物能抚平人们不安的心灵,他那质朴的静物画中透出了生命的真谛,有着东方禅宗一样的奥秘.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以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例,指出发展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性以及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并根据现实情况探讨一些具体可行的创新发展路径.
本文通过对中西方艺术理论的脉络梳理,深挖中国艺术的内在审美逻辑和鲜明的个性特征,以期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在地性”文化研究强调多元文化在全球化时代的价值,中国艺术话语体系的构建是避免中国当代艺术走向同质化、被强势文化压制的有效途径.
纵观整个文化历史,艺术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呈现出繁茂卓越的发展盛景.从各时期的艺术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文化思潮以及文人对艺术的独到见解.即使是不同的艺术类别,其发展规律都可以用美学的观念去概括和总结.虽然艺术种类多种多样,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但归根结底,美学观念是艺术形成和发展的强有力理论支撑.本文主要通过形式美的概念剖析不同的艺术,深入分析艺术家对美的理解与表现.
哲理漫画是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是创作者有感而发、触景生情后创作的.绘画艺术是感性和理性的复合体,没有情感的艺术作品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哲理漫画的寓理性蕴藏在嬉笑怒骂的情感表达之中,能够让人在轻松愉悦的艺术接受过程中感悟深刻的哲理,从诙谐幽默的视觉形式中认识社会,体悟人生.基于此,哲理漫画中的情感表现尤其值得探讨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