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处,自我营养再出发

来源 :女子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20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调查显示,有65.7%的受访者喜欢独处,41.7%的受访者独处时间比较多,不喜欢独处的受访者仅占18.1%。越来越多的现代人选择适度的独处与静思,并且爱上了这种生活方式——年长者淡然优雅地面对“空巢”、中年者利用独处来释压、年轻人抓紧独处的机会充电,全方位提高自己。
  独处是一门功课,更是一门艺术。高品质的独处,可以与周围更和谐,让生活更有味道。真实面对自己时,我们有许多安慰的话说给深处的灵魂,给养干渴的内心,也滋润丰盈的生活。
  第一部分 作家箴言:独处的智慧
  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中说: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友人,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
  弗兰岑在《如何独处》中说:每个人都要思考——如何勇敢地紧握手中那份微小但弥足珍贵的力量,如何平静温暖地独处?
  列夫·托尔斯泰在《生活之路》中说:与他人共同生活,不要忘了你在独处时所悟出的道理。而在你独处时,要仔细思索你在与他人交往中所悟出的道理。
  第二部分 百姓故事:独处的品质
  适应并享受独居,是本事
  (崔瑶 44岁 县城中学教师)
  随着孩子考入外地的大学,我不再伺候孩子吃喝拉撒睡,有些不适应。放眼望去,身边的不少熟人纷纷步入“人少、事少、时间多”的生活状态。个人的修养与理念不同,“空巢期”的生活品质也大相径庭。就说我的两位邻居吧:
  楼上的张老师是寡居多年的退休教师。一人独居的生活井然有序。晨练后买菜炖汤、去老年大学上课、午休后茶点、晚饭散步、画画睡觉……她的脸上挂着笑容,鞋子一尘不染,厨房常飘来令人垂涎的味道。
  一天,她坐在广场上,一脸欢喜地看着嬉戏的孩子们。我打招呼后问她:
  “您是不是想孙子了?干吗不去跟儿子媳妇住呢?”
  张老师说:“我不喜欢大城市,不想变成保姆。我不觉得老人一定要带孙子。一个人一种活法。把自己照顾好就是对子女最大的帮助了!”
  我越咀嚼张老师的话,越觉得有道理。她每天练两小时国画,每周看一次电影,半年旅游一次……这么滋润充实的小城生活,比做孙子的无薪保姆幸福多了!
  张老师的媳妇和孙子都喜欢到我们县过暑假。短暂相逢时,祖孙俩很有共同语言,一起读书画画,其乐融融;婆媳相敬如宾,儿子非常孝顺。
  楼下的齐大妈是退休的食堂人员。老伴去世后,她难以适应孤独生活,硬让外地工作的大儿子把孙子留给她带。去年起,在本县工作的二儿子家生了二胎,小孙女也放在她家。
  齐大妈的家貌似热闹,然而她常锁眉头,一脸抱怨,终年穿灰不溜秋的旧衣服。两个孩子很顽皮,她震天动地的责备与咆哮经常穿透天花板传进我家。孙子孙女在楼下花园玩耍时,她骂骂咧咧给出“不许这不许那”的诸多指令。孩子负隅顽抗,她的嗓音和着鼓点般噼里啪啦炸开,搞得大家都不愿意跟她接触。
  闲聊中,齐大妈抱怨子女对自己不理解、不孝顺。她说:“我带这个孙子,没带那个的话,媳妇会说闲话。”
  我问:“您干脆两个孩子都不带呢?”
  齐大妈摇摇头,无奈地说:“家里没小孩,太冷清了。一个人傻闲着,跟活死人有啥区别。”
  对于她的“活死人”理论,我无法苟同。齐大妈跟两个媳妇关系都不好,大媳妇早想把儿子接回去,她揽下“我带到幼儿园再还你”的责任,自以为在为老大家省保姆钱。二儿子跟媳妇每天到齐大妈家蹭晚饭,她累得要死要活,却无法拒绝。看到婆婆粗鲁的教育方法,二媳妇很不满。齐大妈俨然一副“孙子属于我”的阵势,毫不反思。看得出,儿子媳妇此时迫于经济压力不得不让着她。我猜想齐大妈的晚年,注定是孤独,家人除了经济供应之外不会跟她更多接触。她含辛茹苦的奉献,未必就赢得晚辈的认同。
  老一代人都坚信“养儿能防老”。然而,对我们这些子女远飞的小城镇居民来说,提早学会独处,预备自己去面对、习惯甚至享受孤独的晚年生活,已成为大势所趋。
  从这两位邻居的身上,我发现“关爱自己”比“一味付出”更重要!“提高独居的品质”比“强拉人作陪”更重要!背负太多的责任与操劳自然戾气大增,适当享受生活反而更有“隔代缘”……
  点评:吃苦耐劳的女性习惯于在热闹和忙碌中一味付出。要从容优雅地面对晚年,成为慈爱可敬的“老祖宗”,就要提早适应、学习并享受独居的生活。
  微时的独处,不浪费
  (孙鹿 33岁 企业工作人员)
  2010年7月,我刚从大学毕业,在一家企业找了专业对口的工作。囿于薪水低等原因,我租住城中村的“握手楼”里。那里治安不太好,晚上我基本不出门。我守着电脑与手机熬夜,追了许多部韩剧,上班也没精打采。
  部门差不多相同年纪的同事们经常一起玩。涮锅、喝酒、唱歌、郊游、斗地主……一个个周末很快过去。工作不好不坏,薪水不多不少,我浑浑噩噩地过日子,直到换了部门经理。
  新经理苛刻而多变,加班是家常便饭,陪她加班也是便饭家常。她对我说:“你不要把心思花在如何讨我欢心。你不用送我小礼物,也不用给我泡咖啡,把工作做到位比这些更有用。”
  看到我用中午休息时间在追剧,她转发一条微信段子给我:
  “吾日三省吾身,白乎?富乎?美乎?……不是白富美,还不好好工作去!”
  半年里,一同进部门的年轻人差不多走光。我之所以能坚持,一方面是感到自己每天都在进步;另一方面是相信跳槽应该是拥有更好的机会,而非混不下去的逃避。   因为工作强度变大,大家休闲的时间严重缩水,饭局牌局都凑不齐。我经常在办公室加班。夜里灯火通明的走廊,很多房间亮着灯,埋头苦干的年轻人都变得越来越孤独。偶尔在水房煮泡面时,大家才聊上一两句家常。不过,我们在工作中还是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我渐渐认同经理的理念——在真枪真刀的职场上,拉近同事间距离的,绝非一起吃喝玩乐,而是业绩、实力与尊重。
  业绩不好的时候,我经常一个人偷偷哭,边哭边反思如何下功夫奠定我以后工作的基本功。经理经常让我们列计划、写总结、对照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来自我剖析。在她的调教下,我从一个自由散漫的人,逐渐变成一个精通时间管理、把分秒的独处时间用来充电的人。部门的员工都认同了新经理的理念——趁着年轻,把喝咖啡的时间用来看书。
  一年之后,我的工作逐渐顺手,渐觉得经理不那么面目可憎,甚至在同一战壕并肩作战的经历让我们彼此惺惺相惜。
  2015年冬季,我老家的母亲突然病倒。我把所有钱垫付她的医药费时竟忘记留房租。被房东扫地出门时,经理接待了我,让我暂住在她新买的公寓,允许我半年后将房租补齐。
  说实话,她是一个冷冰冰的上司,特有原则与界限,让人不敢亲近。没想到,当我在困境中捉襟见肘、狼奔豕突时,她却如此恩待我。
  这样的温暖与诚意深深感动了我。2016年,她跳槽到更好的公司。年初我买房的时候她慷慨帮忙。作为朋友,当她遇到困难时我也挺身而出,当她职场不顺时,也会找我吐槽。
  我渐渐成为公司独当一面的人,2016年年底升任部门经理。我常劝年轻的下属们“慎独”。说俗一点,“领导在和领导不在一个样、有人管和没人管一个样。”公司是老板的,但时间是自己的,挥霍不如珍惜。我们在孤独中的发狠与努力,明眼人自然看得清楚。能做到“慎独慎行”的人,一定能找到自己的伯乐!
  点评:“微时的朋友”与“青春的奋斗”是人生的两大财富。与其汲汲营营地沉迷朋友圈,还不如趁着有大把的独处时间,认真地充实着自己。
  读懂别人的孤独,很获益
  (乔薇 30岁 事业单位人员)
  刚进单位时,我的工作千头万绪——社区单亲母亲的关爱和慰问,走访家庭,为孤儿和残障人士提供帮助。比起大学同学们更精彩的工作,我产生了职业的倦怠,一日又一日处理杂乱重复的琐事,真是我要的人生吗?
  我们社区有一个残疾青年,他截肢后在经商父母的支持下开了一家咖啡馆,组织“史铁生读书会”。失独父母、自闭症孩子的家属、慈善机构的义工和社会媒体,都来参加。
  在一次读书会上,大家轮流朗读史铁生的散文《我的天坛》。这篇中学的课文,被这些人读得那么有味道,那么发自肺腑。
  朗读后,组织者提出一种“讲笑话”的游戏,帮助残疾人逾越自己“难言之痛”的心理障碍,用幽默或自嘲的方式来讲述当年的不幸事件。
  一位跟我同龄的残疾青年,坐在轮椅上,谈笑风生般地讲述当年那辆运钞车如何撞自己、压过自己、“将自己从一米八变成80厘米”……他打趣着说:“我现在不避讳跟任何人讲这件事,因为我的内心已经足够强大。我出事后不久,发生了一次日食。我还用自己的X光片观察了整场日食,好震撼……”
  我记得那年的日食,当时的我跟冲刺高考的同学们站在教学楼顶上看。当我们因学习压力抱怨冲天时,这位青年却在孤独的病房里看着同一片天空。
  想到这一切,我感觉被温柔的一拳砸中了心窝,我的心变得轻盈、温柔起来。对残障人士和弱势群体的关爱不再是工作,而渐渐成为一种生命的真实体验。我不再抱怨工作又累又杂,而是改换高高在上的姿态,欣赏那些被痛苦与孤独磨砺出光彩的灵魂。
  我们经常去自闭症儿童之家做义工。
  一位同事告诉我:“这些孩子看起来很孤独,因为他们是‘来自星星的孩子’,是上天最美的创造。”
  我再去观察他们的笑靥,真如天使一般。过去,与这些自闭症儿童的心理几近崩溃的母亲们约谈,是一件枯燥的工作。但我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开导别人的过程也洗涤自己的心,教会我感恩与乐观。我渐渐爱上了自己的工作,从点点滴滴的小事中磨砺自己的忍耐。我爱上了阅读,见缝插针地读一些名著,陶冶情操,更有助于工作。
  一位残疾人的母亲曾写信给我们寻求帮助。她痛苦地倾诉自己孩子常冲她怒吼,吼完很自责,下一次又照旧。
  我在约谈中对她说:“作家史铁生在怀念母亲时充满了愧疚……每个孤独的人都有崩溃的时候,除非你感同身受,否则无法接受他最丑恶、最凶残、最颓废的那一面。”
  这位母亲接过我送给她的书,感动地说道:“没想到你这么年轻,竟然能够了解我们……”
  我知道,这些年在独处中的阅读、感悟与静思,加深我对弱势群体的同理心与敏锐度。我能明白他们那不为人知的痛苦,理解他们深夜里的痛哭、彼此间的厮杀、生命深处的怨怼。
  前不久,我参加社区一对残疾人的婚礼。婚礼上,新郎说:“能找到你这么好的姑娘,我真是有福。”聋哑的新娘说:“我经常凶你,然后后悔、自责、道歉……但是你却那么理解我、包容我。我想健康的人无法做到这一点。正是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吧。”
  与我同桌的都是身残志坚的青年们。这些年,我们一起参加读书会,一起观看尼克?胡哲等人的演说,一起关爱弱势群体。酒席上,我们谈论单位的“脑瘫孩童康复工程”,有哪些要完善、要改进的工作。大家的共识是——面上的善行很容易,然而润物无声的心灵滋养才是孤独人群真正的需要。
  我好高兴自己爱上了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对弱势群体感同身受的理解,让我们的工作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点评:琐碎繁杂的工作,容易让人产生职业倦怠。适当地独处与反思,有助于进行反省与调整,寻找更惬意、更美好、更关照自我,而且有助他人的工作方式。
  第三部分 社会调查:提高工作效率的“花样独处”
  享受“睡不着”——与其吃药,不如散漫地让思绪飘一会儿;与其数羊,不如当自己是一只徜徉于青草地上的小羊。当人不因失眠而自我施压时,反而不会影响到次日的工作与学习。
  “方向盘”小憩——给车子熄火后,趴在方向盘上。这独处的片刻,自己不属于公司、不属于家庭、不属于鸡零狗碎,只面对自己。习惯在车里独处一会儿再去办公的人,往往效率过人。
  每周一的“阳光抑郁”——每周一睁开眼,不少人感到抑郁、窒息、恍如隔世。这时候,先来杯饮品,独处片刻再去按部就班,会比硬生生地赶早高峰好许多。
  忙里偷闲的“充电”——忙里偷闲,去写字楼的楼梯间溜达一圈,放空脑袋;去茶水间享受一杯咖啡,对自己说“辛苦了,你还好吗?”……这些对忙碌的办公室生活来说,是惊鸿一瞥,久旱逢雨。
  第四部分 提个醒儿:跟自己好好呆一会儿吧
  奔波忙碌一整天后,疲惫的是身体,煎熬的是心灵。当消费主义裹挟精神意志,让更多女性疲于应付生活琐事、无暇关注精神层面时,我们会觉得生活与工作变得又累又空虚。
  我们提倡的“独处”,是一个人静一静——褪尽自己所扮演的各种角色,发个呆,偷个懒,或来个深呼吸。独处的时候,我们允许自己纠结、难过、思虑重重。让这些负面情绪静静流淌出来,才能更好地投入工作。
  所以说,对事业最大的成就、对家人最大的爱、对子女最大的付出,先是要照顾好自己。不活成蜡像,不活成圣母,不活成工作狂,我们先要走近自己的心灵,拥有活生生的独处体验,才能拥抱更有滋有味的幸福。
其他文献
晚上下班,门岗师傅让我取快递,我一看,气不打一处来。6个包裹,全是老公买的烘焙工具。  自从老公迷上烘焙,家里的包裹就没有断过,什么蛋挞皮、饼干模具、蛋糕模具、披萨盘……老公买得不亦乐乎,也做得不亦乐乎。只要有空,就钻进厨房捣鼓。一个大男人,天天鼓捣这东西,有什么出息!  谢了门岗师傅,我气鼓鼓地往家走。一进门,老公兴冲冲地端着刚烤好的蛋糕:“这次比上次做得还好吃,不信你尝尝!”我说:“以后你能不
期刊
一、睡前一小时洗澡,促进荷尔蒙分泌。为了多分泌一些“瘦身荷尔蒙”,要点在于每晚都能睡得饱。但也有很多难入睡、睡眠浅的人无法进入深度睡眠吧。对于这类人,比较推荐在睡前一小时洗个澡。洗澡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体温,并且在洗完澡一小时左右,体温会再度降低,此时睡觉,能睡得更沉。  二、薰衣草香促进良好睡眠。为了释放紧张的情绪,我们也可以借草本植物的香味来增加放松效果。比如说喝一些具有安眠效果的菊花茶,闻一
期刊
“嫁给你,再苦再难也要过一辈子”  1999年,20岁的李爱红和25岁的徐光华相识并结婚,第二年,便生下了可爱的儿子。李爱红在家照看孩子,徐光华则在建筑工地做工,一家人过得十分幸福。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打碎了这平静的生活。就在儿子刚满6个月时,徐光华不慎在工地摔伤,造成腰部脊柱错位,下半身瘫痪,李爱红顿时懵了,感觉天要塌下来似的。“当时精神快要崩溃了,真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李爱红回忆说。 
期刊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指示,深入实施全国《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落实《唐山市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目标任务,进一步提升我市家庭教育工作水平,8月11日,市妇联、市政府妇儿工委办召开了唐山市家庭教育工作推进会议。市政协副主席、市政府妇儿工委副主任李长春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妇联、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
期刊
编者按:有人说中国的父母是世界上最辛苦的父母。“为了孩子”这4个字真的非常有分量。为了孩子,做父母的可以牺牲一切甚至是自己宝贵的生命。但如果告诉他们不必牺牲那么多,只是尊重一下孩子的生命本来的样子,他们却往往非常为难。其实,爱孩子不是按照我们父母认为的“好”去要求他们,去复制所谓成功的人生,而是允许孩子做他们自己。  算起来,我做青少年心理咨询工作已经满12年了。和孩子及家长接触越多,我越为父母本
期刊
意欲强加的想法  那阵子,童童一直不高兴。  她不跟我说笑,我邀她看电影也被拒绝。其实她不说我也知道,她烦我。原因呢,就是我坚持要她报初升高的补习班,而她坚决不肯,执意要自己预习完成作业。  高一新生报到之时,老师便把暑假作业发到了孩子们的手中。仔仔细细翻看童童的假期作业,我内心腾起前所未有的紧迫感——大量高一新课的内容,不提前学习,连作业都完不成!  而童童,并不是个很自觉、很有自制力的孩子,若
期刊
妻子生性浪漫,对每个节日都很热衷,尤其是七夕,更是重视得不得了,说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要好好过浪漫一回。往年的这个时候,我总会陪她一起“奢侈”,吃西餐了、送玫瑰了、到公园谈情说爱了……可是今年,无论如何想不出更多的花样了。  正郁闷着七夕不知该去哪里浪漫,妻子突然说:“要不,我们回乡下老家吧,好久没有回去了,也好让爸妈跟着我们一起浪漫浪漫。”  我一听,忙说这个提议好,关键是有机会和家人好好团聚。
期刊
九寨沟地震,朋友圈被刷屏了好几天。  有为九寨沟祈祷平安的,有前一阵去九寨沟游玩庆幸错过灾难的,还有身在九寨沟的朋友报平安的,更多的是引发了心灵的地震,于是感慨“明天和意外不知道谁先来”,要使劲活着,努力生活努力爱。  努力生活努力爱,这难道,不应该是我们生活的常态吗?  可在寻常波澜不惊的日子里,我们怎么就总是迟疑等待?总是无事生非?总是懒散懈怠?当意外突然来临,并且就在眼前,才惊呼“明天与意外
期刊
不久前网上出现了一个热帖:在广告公司上班的姑娘烦恼于工作太辛苦,人际关系太复杂,于是男朋友非常大气地说,你辞职吧,我养你!男友这么有爱有擔当,让小姑娘很开心,于是就辞职了。不料在随后的几个月里,男友被姑娘的消费能力惊呆了,化妆品、衣帽鞋包、游玩聚会都花费不菲,甚至叫个外卖都要100多,男孩每月的收入只有5千元,实在不堪重负,无比追悔。女孩呢?觉得男友当初信誓旦旦“我养你”,结果言而无信,更是无比委
期刊
去江西参加笔会,办理报到手续时,遇见了小颖。确切地说,是小颖喊住了我。只见她长裙曳地,秀发垂肩,亭亭玉立,娴静袅娜。天哪,这是曾经那个丑小鸭小颖吗,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小颖是我的大学同学,她不漂亮也没有超凡的才华,她不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也很少在人前发声,她总是孤独胆怯地躲在一隅,不和大家交流,关系也十分疏离。  与在校时相比,简直可以用脱胎换骨来形容小颖。当我夸赞她端庄漂亮有气质时,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