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外语能力需求调查与战略建议》是我国外语战略和外语政策研究中较为重要的成果之一,对外语教育者、本领域的研究者以及公众读者均有参考和指导作用。本文首先对该书进行内容概述,再对其研究方法、内容和研究结果作出评析,以期较为完整地为读者呈现本书面貌和精髓。
【关键词】书评 外语能力需求 战略建议 需求分析
一、背景
当一个国家从“本国型”向“国际型”转变,争取国际话语权时,国民外语能力的重要性就突显出来。做好外语规划的要义是摆正外语在国家发展中的位置,并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充分考虑国内、国外各领域的外语需求。了解国民现实语言生活(language situation),才能制定合适的语言政策,达到预定目标。陈章太先生呼吁我国汉语言生活有组织有计划的全面调查“再也不能拖延”时,我国国民外语生活状态同样到了亟待进行之际。本书作者在前言中开宗明义地阐述了作品的写作动机:以问题与需求分析作为公共政策制定的起点,用大范围的外语能力调查为我国外语战略的制定提供实证研究数据支撑。
《中国外语能力需求调查与战略建议》系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外语战略研究丛书作品之一,该系列以实证研究的方法,从国家战略角度进行宏观思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对我国外语生活、外语战略和外语政策相关领域进行研究。该系列丛书由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曹德明教授担任总主编,中心常务副主任,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副院长赵蓉晖教授担任主编。
本书第一作者鲁子问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内多所著名高校及研究机构客座教授,曾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与省、部、地方项目和委托项目二十多项,出版学术著作十多部,教材十多套,在国内外发表论文和文章二百余篇。
二、作品综述
本书作者带领项目组于2010年至2011年就我国国民的外语需求、外语能力和普遍使用的外语微技能等考察项目进行大范围的调查。调查以问卷方式进行,覆盖全国十多个地区共一万多名受访者,获得千万个数据。随后,以“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全面深度分析调查数据,并基于战略学方法和此项调查数据,提出我国外语战略的初步建议”。
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研究设计、研究方法和调查过程;第二部分就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呈现;第三部分对城乡数据、不同地区数据和不同职业人群数据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第四部分基于先前的研究提出战略建议。从内容分部来看,第一部分约占全书总内容的10%,第二部分约占57%,第三部分约占24%,第四部分约占9%。
本书的调查“按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经济外向型程度两个维度,从政府机构、教育科研机构、其他事业机构、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军队、农业、自由职业者八类对象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外语能力基本情况、外语运用需求、外语技能需求等,共60项具体内容,形成可用于直接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的数据。” 该调查涉及的60项内容进行整理后可总结为以下10大考察点和数据呈现框架:
1.工作外语需求
2.外语学习年限
3.第一外语水平
4.曾学过的语种
5.希望学习的语种
6.曾学过的语种与希望学习语种对比
7.外语学习内容需求(词汇、语法、语音等)
8.经常运用外语的活动
9.运用外语时使用的微技能
10.使用外语进行听、说、读、写时分别使用的微技能
作者经研究发现,尽管绝大多数国民都学习过外语,但其运用能力相当有限。超过四分之一的受访者需要重新学习外语以满足工作需求。我国国民在个人生活与职业工作中均存在外语运用能力需求,而当前我国外语教育的实效未能满足此需求,我国的外语教育和外语教学均任重而道远。在对比的相关性分析部分,研究者发现职业因素与居民学习外语的年限和第一外语水平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相反和生活区域的关系较弱。大型企业与教育与研究机构员工运用外语做事的频率在一半以上的事项上显著高于其他职业的受访者。
三、作品评析
1.本书具有以下亮点:
(1)开拓创新。本书作者表示,此次研究是国内首次针对我国国民的外语需求、外语水平、外语生活进行的较大规模调查,具有不可忽视的开拓性和启迪作用。该研究为外语教育者和研究者提供了该领域的研究范本,同时呈现了较为可靠的数据结果,有助于研究者进一步细化研究和思考。在研究设计上,本项目小组并未使用国外外语需求分析框架,而是根据中国国情进行关键人物访谈,从而制定符合我国现实情况的问卷内容。
(2)陈述严谨。本书从课题准备开始论述,以质性研究方式全文刊载准备阶段的关键人物访谈记录,对问卷设计过程、预调查、正式调查经过均进行了严格而完整的展示,从而保证数据呈现的可信度。在每一部分伊始作者以简短的文字对该部分进行概述,同时对调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显示出调查者务实的态度。此外,调查问题涉及“语言教育”和“语言教学”两大领域,既有宏观视角又有微观观察。
(3)行文朴实。本书行文简洁,追求实效,试图用清晰明了的文风有效地展现研究面貌。内容安排以服务读者为宗旨,数据量庞大却一目了然,读者能容易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亦可作为工具书进行查阅。
(4)数据发现。本书在呈现研究数据时不仅使用较为常见的饼图、柱状图和图表等方式,更以醒目的字体总结每项数据呈现的主要内容,便于读者抓住重点。以下是一段示例:
全国数据发现1.4.4%受访者在单位的工作语言是外语,18.8%受访者在目前工作中需要运用外语,29.0%受访者需要重新学习外语以做好目前工作。
(5)对比研究。本书在第二部分对全国数据、城镇数据、乡村数据、不同对外开放程度地区的数据、不同职业居民数据和不同职位居民的数据进行单项呈现,更在第三部分通过定量研究中的相关性检验以地域和职业为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对比分析向读者呈现了多种社会因素与国民外语生活之间的相关性,较为理性地凸现了国民外语生活中扮演较为重要角色的社会因素。 2.对于本作品,笔者就以下几点提出讨论和思考:
(1)地区分类和选择。本研究以地区生产总值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进出口总额和国际旅游规模三项作为参数划分地区开放程度,其中第一项参数为对外语的间接需求,后两项为直接需求。随后把受访地区相关指标进行罗列,并以人均GDP权重0.5,进出口项目权重0.2,国际旅游人数权重0.1,入境外国游客人数权重0.1,旅游外汇收入权重0.1进行综合计算,得到开放程度排名。权重分配的依据与前文的论述显得不符,从而可能影响地区开放程度排名。此外,表2-3《各省份外语能力需求相关要素综合排名》的“综合分值”左栏与右栏的分数呈一致性的原因可作少许说明。在排名确定后,可以看到,上海、北京和广东是外语能力需求最为旺盛的三个地区,但项目组在调查时并未对这三个地区发放问卷,从而缺少较为重要的一部分数据。
(2)部分概念的界定。除了研究小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部分概念阐述相对模糊(比如“工作语言”)导致问卷部分数据产生偏差以外,笔者另有几处补充。
关于“第一外语水平”的判定,本研究主要依据调查问卷中第七题判断受访者的第一外语水平。该题请受访者自行选择负责自己第一外语水平的描述,选项包括:A.能根据需要自如运用;B.能进行日常对话与简单写作等;C.勉强说几句;D.完全不能运用。该题的判断较依赖受访者的主观感受,鉴于每位受访者的性格和所处环境的不同,可能产生判断偏差,从而影响研究结果。研究显示,地区开放程度与居民外语水平并未呈递增或者递减趋势,该结论值得思考。笔者认为,若要较为客观地判断受访者的第一外语水平,需要更为统一的判定标准和考查方式。此外,书中未对“第一外语”进行定义,深入思考,则能发现本研究对“外语语种的学习需求”和“语言技能”的区分并不明晰。虽然从研究内容的丰富度来看,这体现了调查宏观与微观结合,但另一方面也可能造成研究结果的细化程度不够。
关于“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的划分,研究未对这两个概念的界定进行阐述,另一方面,对于企业的划分可以是多元的。与外语需求相关的划分还包括投资者身份,负责人国籍等要素。
(3)国民使用外语进行的活动。本研究发现,在国民使用外语进行的活动中,“看原版电影、电视剧等”和“学唱、演唱外语歌曲”等娱乐性活动占主要部分,而工作和学习活动占的比重较小。即便以职位和职务作为参数分类呈现,仍然显示出大致相仿的结果,导致无法明确国民在工作中主要以外语所从事的活动。因而笔者认为,在问卷调查时,可把工作所使用的外语活动和生活所使用的外语活动进行区分,从而得到更为准确的信息。
(4)“了解外国文化”是否属于“外语学习内容”的问题值得探讨,因为外国文化亦可使用汉语进行学习和了解,与“词汇”、“语法”等语言本体单位有明显的区别。
本书的研究作为国内首创,不仅具有创新性,更有显著的现实意义。本作品的研究结果较好地与主流学者的研究和学术观点进行衔接和延伸。蔡基刚早在2003年就提出我国的外语教育应根据不同地区的需要和条件有所区别,培养重点应该从仅仅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转到学生综合性外语实用能力上来,避免搞一刀切。本书作者通过对我国国民的外语需求抽样调查发现,不同地区和不同职业的居民拥有不同的外语生活,这种差异性不仅表现在对外语能力和语言技巧的要求上,更直指“英语”这个被我国通式教育列入必学科目的语种本身。本书作者认为,“我国应制定合理的多语种外语战略”,结合现今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以及我国专业类外语高校的非通用语种发展不足的现状,可以看出本书的前瞻性和启发性。相信随着我国外语需求研究和外语战略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在需求满足条件、政策具体制定和实施方面将会有更多科学扎实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外语能力培养与我国外语政策[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5).
[2]陈冰冰.国外需求分析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2).
[3]陈章太.语言规划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4]李宇明.一变学路,一新学风——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外语战略研究丛书总序,2012.
[5]谷思义.试论我国外语教学的路子[J].外语界,1997(1).
[6]刘学政.社会外语需求与外语教学法的变革[J].国外外语教学,2001(2).
[7]倪传斌,刘治.外语需求的特性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2).
*本论文接受第一批“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科研项目”资助。
【关键词】书评 外语能力需求 战略建议 需求分析
一、背景
当一个国家从“本国型”向“国际型”转变,争取国际话语权时,国民外语能力的重要性就突显出来。做好外语规划的要义是摆正外语在国家发展中的位置,并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充分考虑国内、国外各领域的外语需求。了解国民现实语言生活(language situation),才能制定合适的语言政策,达到预定目标。陈章太先生呼吁我国汉语言生活有组织有计划的全面调查“再也不能拖延”时,我国国民外语生活状态同样到了亟待进行之际。本书作者在前言中开宗明义地阐述了作品的写作动机:以问题与需求分析作为公共政策制定的起点,用大范围的外语能力调查为我国外语战略的制定提供实证研究数据支撑。
《中国外语能力需求调查与战略建议》系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外语战略研究丛书作品之一,该系列以实证研究的方法,从国家战略角度进行宏观思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对我国外语生活、外语战略和外语政策相关领域进行研究。该系列丛书由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曹德明教授担任总主编,中心常务副主任,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副院长赵蓉晖教授担任主编。
本书第一作者鲁子问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内多所著名高校及研究机构客座教授,曾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与省、部、地方项目和委托项目二十多项,出版学术著作十多部,教材十多套,在国内外发表论文和文章二百余篇。
二、作品综述
本书作者带领项目组于2010年至2011年就我国国民的外语需求、外语能力和普遍使用的外语微技能等考察项目进行大范围的调查。调查以问卷方式进行,覆盖全国十多个地区共一万多名受访者,获得千万个数据。随后,以“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全面深度分析调查数据,并基于战略学方法和此项调查数据,提出我国外语战略的初步建议”。
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研究设计、研究方法和调查过程;第二部分就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呈现;第三部分对城乡数据、不同地区数据和不同职业人群数据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第四部分基于先前的研究提出战略建议。从内容分部来看,第一部分约占全书总内容的10%,第二部分约占57%,第三部分约占24%,第四部分约占9%。
本书的调查“按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经济外向型程度两个维度,从政府机构、教育科研机构、其他事业机构、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军队、农业、自由职业者八类对象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外语能力基本情况、外语运用需求、外语技能需求等,共60项具体内容,形成可用于直接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的数据。” 该调查涉及的60项内容进行整理后可总结为以下10大考察点和数据呈现框架:
1.工作外语需求
2.外语学习年限
3.第一外语水平
4.曾学过的语种
5.希望学习的语种
6.曾学过的语种与希望学习语种对比
7.外语学习内容需求(词汇、语法、语音等)
8.经常运用外语的活动
9.运用外语时使用的微技能
10.使用外语进行听、说、读、写时分别使用的微技能
作者经研究发现,尽管绝大多数国民都学习过外语,但其运用能力相当有限。超过四分之一的受访者需要重新学习外语以满足工作需求。我国国民在个人生活与职业工作中均存在外语运用能力需求,而当前我国外语教育的实效未能满足此需求,我国的外语教育和外语教学均任重而道远。在对比的相关性分析部分,研究者发现职业因素与居民学习外语的年限和第一外语水平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相反和生活区域的关系较弱。大型企业与教育与研究机构员工运用外语做事的频率在一半以上的事项上显著高于其他职业的受访者。
三、作品评析
1.本书具有以下亮点:
(1)开拓创新。本书作者表示,此次研究是国内首次针对我国国民的外语需求、外语水平、外语生活进行的较大规模调查,具有不可忽视的开拓性和启迪作用。该研究为外语教育者和研究者提供了该领域的研究范本,同时呈现了较为可靠的数据结果,有助于研究者进一步细化研究和思考。在研究设计上,本项目小组并未使用国外外语需求分析框架,而是根据中国国情进行关键人物访谈,从而制定符合我国现实情况的问卷内容。
(2)陈述严谨。本书从课题准备开始论述,以质性研究方式全文刊载准备阶段的关键人物访谈记录,对问卷设计过程、预调查、正式调查经过均进行了严格而完整的展示,从而保证数据呈现的可信度。在每一部分伊始作者以简短的文字对该部分进行概述,同时对调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显示出调查者务实的态度。此外,调查问题涉及“语言教育”和“语言教学”两大领域,既有宏观视角又有微观观察。
(3)行文朴实。本书行文简洁,追求实效,试图用清晰明了的文风有效地展现研究面貌。内容安排以服务读者为宗旨,数据量庞大却一目了然,读者能容易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亦可作为工具书进行查阅。
(4)数据发现。本书在呈现研究数据时不仅使用较为常见的饼图、柱状图和图表等方式,更以醒目的字体总结每项数据呈现的主要内容,便于读者抓住重点。以下是一段示例:
全国数据发现1.4.4%受访者在单位的工作语言是外语,18.8%受访者在目前工作中需要运用外语,29.0%受访者需要重新学习外语以做好目前工作。
(5)对比研究。本书在第二部分对全国数据、城镇数据、乡村数据、不同对外开放程度地区的数据、不同职业居民数据和不同职位居民的数据进行单项呈现,更在第三部分通过定量研究中的相关性检验以地域和职业为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对比分析向读者呈现了多种社会因素与国民外语生活之间的相关性,较为理性地凸现了国民外语生活中扮演较为重要角色的社会因素。 2.对于本作品,笔者就以下几点提出讨论和思考:
(1)地区分类和选择。本研究以地区生产总值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进出口总额和国际旅游规模三项作为参数划分地区开放程度,其中第一项参数为对外语的间接需求,后两项为直接需求。随后把受访地区相关指标进行罗列,并以人均GDP权重0.5,进出口项目权重0.2,国际旅游人数权重0.1,入境外国游客人数权重0.1,旅游外汇收入权重0.1进行综合计算,得到开放程度排名。权重分配的依据与前文的论述显得不符,从而可能影响地区开放程度排名。此外,表2-3《各省份外语能力需求相关要素综合排名》的“综合分值”左栏与右栏的分数呈一致性的原因可作少许说明。在排名确定后,可以看到,上海、北京和广东是外语能力需求最为旺盛的三个地区,但项目组在调查时并未对这三个地区发放问卷,从而缺少较为重要的一部分数据。
(2)部分概念的界定。除了研究小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部分概念阐述相对模糊(比如“工作语言”)导致问卷部分数据产生偏差以外,笔者另有几处补充。
关于“第一外语水平”的判定,本研究主要依据调查问卷中第七题判断受访者的第一外语水平。该题请受访者自行选择负责自己第一外语水平的描述,选项包括:A.能根据需要自如运用;B.能进行日常对话与简单写作等;C.勉强说几句;D.完全不能运用。该题的判断较依赖受访者的主观感受,鉴于每位受访者的性格和所处环境的不同,可能产生判断偏差,从而影响研究结果。研究显示,地区开放程度与居民外语水平并未呈递增或者递减趋势,该结论值得思考。笔者认为,若要较为客观地判断受访者的第一外语水平,需要更为统一的判定标准和考查方式。此外,书中未对“第一外语”进行定义,深入思考,则能发现本研究对“外语语种的学习需求”和“语言技能”的区分并不明晰。虽然从研究内容的丰富度来看,这体现了调查宏观与微观结合,但另一方面也可能造成研究结果的细化程度不够。
关于“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的划分,研究未对这两个概念的界定进行阐述,另一方面,对于企业的划分可以是多元的。与外语需求相关的划分还包括投资者身份,负责人国籍等要素。
(3)国民使用外语进行的活动。本研究发现,在国民使用外语进行的活动中,“看原版电影、电视剧等”和“学唱、演唱外语歌曲”等娱乐性活动占主要部分,而工作和学习活动占的比重较小。即便以职位和职务作为参数分类呈现,仍然显示出大致相仿的结果,导致无法明确国民在工作中主要以外语所从事的活动。因而笔者认为,在问卷调查时,可把工作所使用的外语活动和生活所使用的外语活动进行区分,从而得到更为准确的信息。
(4)“了解外国文化”是否属于“外语学习内容”的问题值得探讨,因为外国文化亦可使用汉语进行学习和了解,与“词汇”、“语法”等语言本体单位有明显的区别。
本书的研究作为国内首创,不仅具有创新性,更有显著的现实意义。本作品的研究结果较好地与主流学者的研究和学术观点进行衔接和延伸。蔡基刚早在2003年就提出我国的外语教育应根据不同地区的需要和条件有所区别,培养重点应该从仅仅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转到学生综合性外语实用能力上来,避免搞一刀切。本书作者通过对我国国民的外语需求抽样调查发现,不同地区和不同职业的居民拥有不同的外语生活,这种差异性不仅表现在对外语能力和语言技巧的要求上,更直指“英语”这个被我国通式教育列入必学科目的语种本身。本书作者认为,“我国应制定合理的多语种外语战略”,结合现今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以及我国专业类外语高校的非通用语种发展不足的现状,可以看出本书的前瞻性和启发性。相信随着我国外语需求研究和外语战略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在需求满足条件、政策具体制定和实施方面将会有更多科学扎实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外语能力培养与我国外语政策[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5).
[2]陈冰冰.国外需求分析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2).
[3]陈章太.语言规划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4]李宇明.一变学路,一新学风——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外语战略研究丛书总序,2012.
[5]谷思义.试论我国外语教学的路子[J].外语界,1997(1).
[6]刘学政.社会外语需求与外语教学法的变革[J].国外外语教学,2001(2).
[7]倪传斌,刘治.外语需求的特性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2).
*本论文接受第一批“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科研项目”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