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 保证作物生长用水
农田实行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土壤免耕作业,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采用少耕深松作业,使土壤心土层得到较大松动,透水性增强,也使坚硬的犁底层形成地下水库;采用秸秆覆盖地表,遮挡太阳辐射,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这些措施都能保证作物生长对水分的需求。由于深松能够打破密度较大、土质坚硬的犁底层,不但增强土壤的适水性,更增加了土壤的蓄水能力,它能让土壤蓄水达到110~150厘米深。试验和统计结果表明,农田实行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使地表径流减少50%~60%,增加蓄水量16%~19%,水分利用率提高12%~16%,抗旱和保水能力显著,为农作物高产稳产提供了足够的水资源。
3. 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实行农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对农田进行免耕、少耕深松、秸秆覆盖地表,让田间土壤得到休养生息,这样,减少田间生产和管理环节,有效地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等所消耗的费用,较大地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试验结果表明,农田实行免耕技术,与传统铧式犁耕翻技术相比,减少3~4道程序,每亩节约劳动工资70元以上;农田实行少耕深松,使心土层得到较大松动,土壤透气性和透水性增大,每亩节约抗旱浇水费10元以上;通过秸秆覆盖田间地表,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增加、肥力大增,每亩节约化肥开支18元以上。
4. 减少环境污染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每年产生的秸秆数量较大。以前的做法是将作物秸秆就地焚烧,不仅空气污染严重,有时还会引发火灾。如今农田实行保护性耕作技术,利用秸秆覆盖田间地表,不仅减少了因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还增加了田间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培肥地力,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较大地改善了土壤的板结和退化现象,使田间土壤实现可持续利用。
5. 提高农作物品质和产量
田间实行保护性耕作技术,无论是采取免耕措施,还是机械深松、秸秆覆盖地表措施,都能满足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对水、气、肥、土壤等的需要,使农作物根深叶茂,特别是减少各种化肥的使用量,减少农作物的重金属含量,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增加了果实的饱满度,农作物产量还得到提高。试验结果表明,农田实行保护性耕作技术,与传统铧式犁耕作技术相比,农产品重金属含量每亩减少3%~5%,产量每亩增加9%~12%,不仅保证了农产品质量,也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三、推广对策
第一,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对保护性耕作的共识。目前,农民接受农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意识不强,掌握新技术的能力不足,在农田实行保护性耕作技术过程中,会有一些困难。因此,我们要进行广泛宣传,开办技术培训班和现场观摩会,通过多种形式的引导示范,让农民从思想上增强意识,从理论上知晓,从实践上掌握,从耕作效果上受益,为又好又快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第二,创建示范基地,扩大保护性耕作辐射面。由于农田保护性耕作技术,与传统农业耕作技术有本质上的区别,想要得到农民的认可,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所以,我们必须创建有自主权的示范基地,用耕作效果来说服农民,从而提高农民革新意识,让更多的农民自觉自愿地尝试田间保护性耕作技术,从实践中得到实惠,加速扩大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辐射面。值得注意的是,在创建示范基地时,既要起到“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效果,又要发挥辐射带动周边群众的作用。
第三,部门协作,共同推进田间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实施农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机械、种子、土肥、植保、灌溉、栽培技术等多个技术领域。因此,要求与农机、农技、畜牧和水利等多部门配合协作,交叉使用相关技术,来达到田间实行保护性耕作的目的。可以争取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的政策与资金支持,同时作为长远发展目标,把保护性耕作技术纳入农村经济发展规划中去。只有通过多部门的共同攻关,才能更好地推进农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
第四,大力发展深松和收割机械,扩大保护性耕作面积。实施农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核心技术是农机与农艺的结合,土壤深松,能够满足农作物生长对氧气和水分的需求,但离不开深松机械的耕作;秸秆覆盖,能满足农作物生长对有机质、氧气、水分等需求,但离不开联合收割机对秸秆的粉碎还田。因此,只有通过争取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的资金支持,加大对深松机械和联合收割机械的财政补贴投入,调动更多农户购买深松机械和联合收获机械的积极性,才能不断推动农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扩大保护性耕作面积,进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发展节约型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作者简介:周世明,副研究员,长期从事农村种植、养殖方面研究及推广工作。联系地址:重庆市万州区白羊镇农业服务中心 邮编:404022;周雄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安检站 邮编:4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