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中的“学”“思”“乐”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wen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谓课堂教学中的“学”、“思”、“乐”?“学“就是培养学生自学即“会学”的能力;“思”就是培养学生思维即“学问”能力;“乐”就是培养学习兴趣。我认为“学”“思”“乐”在素质教育课堂中,缺一不可。
  应试教育在课堂教学上集中表现为三大弊端:第一是重“教”不重“学”。应试教育的着眼点是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应”是被动行为,把学生置于被动地位,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从教师的主观愿望、主观要求出发,我怎么“教”你就怎么学。学生只有如何适应,如何“受训”的问题。第二是重“知”不重“思”。应试教育的课堂目标是让学生把要考的“知识”记住,尽管吃尽了苦头,但学生思维方面锻炼不够,所谓的“高分低能”往往是这样造成的。第三是重“灌”不重“趣”。应试教育把学生当作“容器”,靠“外力”把教学内容“压”给学生。这三大弊端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因此我认为,真正要搞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就必须突出“学”字,从让学生“学会”转到培养学生“学问”上来;突出“乐”字,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到“我要学”上来。
  在历史教学中我采用了“四环递进教学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四环递进教学法的基本环节是“提出问题、自学练习、反馈辅导、讲评小结”。这种教学法的显著特点就是围绕学生如何“学”来考虑,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在初中历史第一册第七课《辉煌灿烂的先秦文化(一)》的教学中,上课一开始我就发给学生一张讲义,讲义中印有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学提要、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训练内容及自学方法。学生一看,就明确了这节课要学什么,怎么学。甚至这个讲义既是教师的“教案”又是学生的“学案”。有了这个“学案”,学生就可以“自己走路”,教师只在关键之处作些启发式的讲解和引导。整节课只讲了十分钟,但由于学生自己“用力”探究、练习,很快就掌握了知识,教学目标自然而然地完成了。
  一切从学生出发,“要害”是一切从学生的思维训练出发。“行成于思”。传统教育恰恰就忽略了“思”字,而把“教会”、“学会”作为课堂的教学目标,从而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导致了学生“高分低能”。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使学生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识冲突,进而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并靠“疑”来推动。一节课的质量高不高,效果好不好,重要标志之一就看是课堂上产生了多少个“问号”,以及这些“问号”的质量高不高。在教学初中历史第二册第6课时,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亮出后,马上提出“唐朝由盛转衰最终灭亡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并思考,然后由学生讨论。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老师则起一些点拨,引导,归纳的作用。最后由学生总结出了结论:唐朝衰败,灭亡的原因是唐朝后期唐玄宗日益骄奢,奢华无度,任用奸相,不理朝政,腐败无能。学生在讨论中,还提出了疑问“唐末农民为什么起义?”“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是什么?”这种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调动了学生的“疑问神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非常活跃。特别是每个学生都有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机会。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他们普遍认为:这种自问自答或者自问他答的追究到底的讨论式的“思”字课型,既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中的“乐”字,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乐法”是“学法”、“思法”的基础,没有“乐法”,何谈“学法”、“思法”。兴趣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兴趣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所以培养学生的“乐法”非常重要。
  初中世界历史第一册第7课的内容枯燥无味,为了使学生学好这一课,我首先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谆谆引导他们。“今天的奥运会每四年举行一次,其发源地在希腊,至今奥运会已办了27届,为什么第一届在希腊举办?”“古希腊、古罗马有很多神话,古希腊、古罗马是西方文化的摇篮,为什么?”这一系列问题提出,使学生产生了好奇心,神秘感,从而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求知欲,对本课的学习产生兴趣,也为学好这一课打下了基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思”“乐”在课堂教学中缺一不可。教师只有在备课、上课、评课的活动中,突出学生的“学法”、“思法”、“乐法”,才能真正培养出创新型、高素质的学生。
  (作者联通:530800广西大化县教师进修学校)
其他文献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进步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极其巨大的影响,终生学习的重要性更加凸现,终生学习的观念已被普遍认同。在教育部发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将发展远程教育,构建终生学习体系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特征    1、远程教育以学习者为主体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教育的模式和观念。在远程教育中师生处于分离或准分离状态,教师角色出现了明显的转换,由
期刊
情感是人对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与否的反映。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情感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及内化,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剂。学生有了学习地理的情感,就会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主动地探求地理知识,进而大胆地进行创造性的地理思维,提高学习效率。目前,发挥学科情感因素,充分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已是我们当前实施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发挥
期刊
案例1:一晚到一朋友家窜门,谈到孩子在校学习情况,该朋友的女儿刚上高中,学习数学有些吃力,有些基本题,弄不懂,转不过弯来,有些问题,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很是想把问题弄明白,但无问处,想请我做家教。我说:“有问题是常事,为什么不问老师把问题搞懂”,学生说:“问的问题简单,经常挨老师批评,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拿来问,不动脑筋,拿回去自己做”。另一家长搭话说,这还是比较好的了,更糟糕的是一老师批评我儿子“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的价值。    一、捉生活现象——激“情”     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如果能从某些生活现象中挖掘出数学因素
期刊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从平铺直叙的课文中提炼出能激发学生浓厚兴趣和强烈求知欲的一系列疑问,使学生“于无疑问处生疑”,再通过启发、引导、思考、讨论,求得答案。即通过“设疑讨论”来实现从“无疑”到“有疑”,再从“有疑”到“无疑”的变化。当学习经历了“无疑——有疑——无疑”的发展过程时,“设疑讨论”也就完成了一个“工作循环”,学习就有了进步和提高。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设疑讨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
期刊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我国教育战线上的一次革命,教育行政部门有关素质教育的文件一发再发,新闻部也把素质教育炒个热火朝天,学校更是纷纷派骨干参加素质教育的培训与考察,各级教育部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想在素质教育事业上走在同行的前列,探寻出一条经验之路。  农村中小学推行素质教育是从校长培训开始的(可以这么说),校长培训之后,素质教育的概念才正式在学校伸展开来。然而,这些校长大人由于在培训中领
期刊
英语课堂教学是一种多层次、多功能、综合运用人体各种感官的活动,是教与学双向作用的复杂而又细致的过程.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应掌握一定的导入技能,能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背景知识、精心选择和设计教学活动开展的“切入点”,导入新课。  Good start is the half success. 一堂课如果导入得当,就能直接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使其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极大地调动学生
期刊
盐类水解的实质是盐电离的离子跟水电离的H+或OH-结合成难电离的物质,从而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使平衡正向移动,导致溶液中C(H+)和C(OH-)发生了变化,即溶液的pH发生了变化,以下几种情况需要考虑盐的水解。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当今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势,主要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与传统的“以教师为本”的教学模式已是大相径庭。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创新势在必行。那么,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意识地以积极的情感去教育学生、激励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学生的“苦学”为“乐学”,应该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一、情感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习效率提高    记得列宁曾说过:“没有‘
期刊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体育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而且更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一、要培养学生爱好体育运动的情感    传授知识、运动技术和培养情感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的三个方面。在体育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在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接受情感教育,做到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为此,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