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可能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疑问:当人们觉得你不行,或者认为你做的事情不对时,怎么作决定?放弃还是坚持?如果人们对你一直抱有这种态度,你怎样作出正确的判断,帮助自己确信做了一件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当人们对你说“你这样做不太好”的时候,他们内心深处其实是在说“我不喜欢你这样做”罢了。然而,最终改变了世界的,是“边缘人”,而不是精英。
几年前,我和朋友特雷弗来到诞生苹果的那间简陋车库时,我真的无法想象: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在一个车库里,要付出怎样的艰辛,才能获得创业的成功。我想他们当时肯定都被冻僵了。
在硅谷,有很多著名的公司在车库诞生。乔布斯的苹果甚至已经成为一个传奇,被人们津津乐道。现在,即便是苹果公司的公关人员也认为,这种工作方式并不是主流路径,甚至过于边缘化。
在大多数人看来,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也都是边缘人物:他们虽然很聪明,但学习成绩并不好,先后辍学不说,还做过为电话系统安装“蓝盒子”这种既不赚钱又不合法的蠢事。
当然,现在的硅谷,在一个车库里诞生一家公司已经成为一个传统,至少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这样的事情发生在1976年,当时的世界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1976年,所有人包括创业者自己,都看不起在车库里创办的公司。乔布斯自己也是如此:在有了一些资金后,乔布斯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租一间办公室,因为他想让苹果公司看上去像一个真正的公司。
很多创业者和乔布斯的心态一样,他们已经有了一家真正的公司该有的东西,比如设计不错且性能优良的产品。你会觉得,他们本应更加自信才对,事实却不是这样。我见过很多创业者,他们创造了能够改变世界的产品,却为“我没有漂亮的商务名片,我的办公场地看上去很low”这类的琐事而焦虑。这个过程,很多创业者也都经历过。
伟大的新事物往往来源于“边缘力量”,而发现他们的人,往往低估了这种力量。我想要探讨的是,为什么伟大想法都来自于边缘?它们具体是些什么样的想法?我们能不能做些什么来鼓励这样的想法?如何帮助他们,才能推进这种力量?
“内部人”做事的弊端
好的想法往往来源于“边缘人”的原因之一,就是这些“边缘人”相对于那些“内部人”来说,往往更为机警,更为敏锐,更为灵活。
如果政府想找一位作家去写一本官方版的“伟大的美国小说”,你觉得政府会找谁?
首先,大多数最优秀作家都会被排除,因为他们派系鲜明,请他们容易触犯到其他派系。而在剩下的那些人当中,聪明的人会选择拒绝,只有一小部分人会接受。
然后,政府会挑选一个正处于创作巅峰的人,就是已经有些名气,有成功作品的人,然后交代给他无数关于政府的禁忌,条条框框,又要尽可能正面积极,继而给你搬来许多可供参考的文献等等。
这个悲催的作家,将会坐在桌前背负着巨大压力,进行中规中矩、任务般的写作。而这样被创作出来的小说,你会看吗?谁会看?必须为美国政府买单的人当然会去看,这是任务。
然而这样的创作往往不会成功。
这个小小思维试验说明了“内部人”做事情的弊端:首先,选了一个错误的人;其次,过泛的范围;再次,无力承担风险,还得看起来严肃正经,有过重的期望值负担,受既定利益力量影响;还有,面对一群没有辨别能力的读者。
而最可怕的是,这类工作更可能成为一种责任,而不是乐趣。所以这就是“内部人”和“边缘人”的差别。“内部人”眼里它是责任,是任务,“边缘人”把它当成乐趣,去创造。
如何区分“内部人”和“边缘人?
如果这样来看,这世界不外乎两种人,一种是“内部人”,一种是“边缘人”,那么,怎么区分这两种人,我觉得有必要做一个测试。但是问题来了,大多数挑选“精英”的方法,都面临一个难题:是以他们所在领域的“出色度”为标准,还是以他们完成测验的出色度为标准?
所以,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用什么方法测试最可靠?如果选拔精英的方式腐化到不可理喻的程度,那么多数真正的人才,都将成为大多数人眼中的“边缘人”。
比如在艺术领域,有关艺术家的一个形象标准是:普遍而且贫穷。但如果你用这种方式去解读,非常有可能误判一个天才。因为普通而贫穷,不能代表所有可能成为伟大艺术家的人物形象。正如不是所有骑白马的都是王子一样。
在这里,最讽刺的是,测试竟然演变为“反测试”,因为,这恰恰是在一群不符合要求的人当中,来挑选出合乎要求的人。
比如,能在一般大公司中晋升,你往往需要懂一些政治等等和业务没什么关系的事情,而真正有想法的人,却很少有时间花在这些不太相关的事情上面。
就像比尔·盖茨,他能把这么大一家公司经营好,但你很难想象,他会有时间和精力再去通用电气领域里钻研。恐怕,即使在微软内部,也很少有人能做到。
这就是大公司经常被刚刚成立的小公司打得措手不及的原因之一。而大公司内部,员工更无法意识到,他们所工作的环境,恰好就是一个巨大的、正运转中的、有着错误标准的测试。
如果你是一个边缘人,打败内部人的最佳时机就是,在由腐化测试选拔出无能精英的那些领域做出点成绩来。
然而这实际上仍可能是一个陷阱,如果这个测验本身是腐化的,你再怎么杰出,你的成功也不会被认可。你有可能会打败某些内部人,但实际上在更大的范围里,你会因此丢失机会,没有任何成就感。
聚焦被精英忽略的层面
精英人士的本领往往成为他们的软肋,因为人一旦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往往就会想要动用一切时间去做那件事。精英人士的专注当然很有价值,但是他们越专注于专业本身,就越容易忽略这一领域之外的世界,在其他领域,精英变得一无所知。 要想胜过精英人士的“边缘人”,这个时候你有两条路可以选:其中一个,便是让自己什么事都做一些。既然你选择一条狭窄的路,就意味你的收益可能会很少,但你可以广撒网,从不同领域的相似处获取利益。你可以横向竞争,也可以纵向竞争,好比出书,不仅写写文章,还要给书画上插图。
第二种,找到他们可能忽视的点,特别是那些新事物。如果目前你不擅长做些什么,不如考虑做一些新的、别人没做过的事。尽管做这些暂时不会有什么成绩,但是你要知道,这件事目前没人比你更擅长,你一旦做成了,你就是这个领域的领航者。比如雕刻,是把图片化的东西实体化。但是在杜勒尝试雕刻前,没有人把雕刻当回事,更别说艺术。
那些所谓的内部人员,除了比较喜欢做些固定的工作之外,还有一个既定兴趣,就是通常他们也希望能保持原有工作模式。
大多数公司也是如此。许多成功企业的唯一弱点,就在于他们不会想要去打破它的现有状态,他们习惯了现状并且安于现状。
所以,作为一个“边缘人”,你应该努力去找那些内行人觉得不行、冷门的东西,而不是去做那些别人已经做得很好的东西,或者去模仿他们方式,试图做得比他们更好。那些真正有价值的新方法,并不是那些“内部人”觉得完全没戏的方法,而是那些“内部人”因为觉得它们还不够完善,因而被忽略的方法。
尝试做点什么:源于好奇而非责任感
如果我不得不将边缘化力量浓缩为一句话,那么它会是:尝试做出点什么吧。
尝试做点什么,意味着自己决定自己要做的事,而不是一味执行老板命令。这同时也暗示了:其结果可能并不是很好。
通常一个作品,都是在材料不充足的情况下,将就着、匆忙地做出来的。也许,做出的东西有点用,但却没有好到让人愿意把自己名字贴在产品标签上。而那些一群人一起试着搞出来的东西,通常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或甚至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但你,却能找到另外一条路线:尝试。
我认为,人们应当想着尝试。这意味着:就算你失败了,你也不会受到什么惩罚。你的动力,源自于好奇心而非责任感。所以,你将不再受到拖延症的影响;你不会去逃避这样的工作,而且,在你做这样的工作时,你也会感到快乐。
如果我能回到20岁重新来过,有件事我会花更多时间做,那就是尝试着做出点什么。就像许多20出头的年轻人一样,我曾花大把时间为我该做什么感到焦虑,但其实上,我应该少花点时间去犹豫和顾虑,应该多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事。
比如50年前的人可能会觉得一个人根本不可能做出一部影片,但现在,你甚至一个人就可以批量生产很多影片,只要做出样子来,放到网上卖就可以了。
正确的路:“你这样做不太好”
如果你真的想去干点大事,那么,你就该着眼于边缘中的边缘区域:那些仅仅刚被精英人士占领的区域。在那里,你会找到很有空间,但却还没人做好的事。
这是我最后一条建议:教你确定自己是否走上了一条正确道路的技巧。当人们觉得你不行,或者认为你做的事情不对的时候,你应该知道,你已经走上一条正确的路。如果人们对你一直抱有这种态度,这就意味着,你非常有可能做了一件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当然前提是你没有虚度光阴。
最好的就是,当人们对你说“你这样做不太好”的时候,你记住,作为批评,这只是一句空话,他内心深处其实是在说“我不喜欢你这样做”罢了。
我曾经讲过一个故事,在一家银行,开了三个窗口,三个窗口都排满了人,当第四个窗口打开的时候,是谁最先站过去?很显然是那些排在队伍最后面的人。因为他们足够机警,总是在观察周围的环境。他们不在前排,没有那么多诱惑,没有那么多束缚,他们就站在边缘,随时可以灵活改变。
所以创新总是发生在边缘。
(作者系美国著名的创投公司Y Combinator创始人,被誉为“硅谷教父”,摘自中国商界网)
当人们对你说“你这样做不太好”的时候,他们内心深处其实是在说“我不喜欢你这样做”罢了。然而,最终改变了世界的,是“边缘人”,而不是精英。
几年前,我和朋友特雷弗来到诞生苹果的那间简陋车库时,我真的无法想象: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在一个车库里,要付出怎样的艰辛,才能获得创业的成功。我想他们当时肯定都被冻僵了。
在硅谷,有很多著名的公司在车库诞生。乔布斯的苹果甚至已经成为一个传奇,被人们津津乐道。现在,即便是苹果公司的公关人员也认为,这种工作方式并不是主流路径,甚至过于边缘化。
在大多数人看来,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也都是边缘人物:他们虽然很聪明,但学习成绩并不好,先后辍学不说,还做过为电话系统安装“蓝盒子”这种既不赚钱又不合法的蠢事。
当然,现在的硅谷,在一个车库里诞生一家公司已经成为一个传统,至少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这样的事情发生在1976年,当时的世界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1976年,所有人包括创业者自己,都看不起在车库里创办的公司。乔布斯自己也是如此:在有了一些资金后,乔布斯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租一间办公室,因为他想让苹果公司看上去像一个真正的公司。
很多创业者和乔布斯的心态一样,他们已经有了一家真正的公司该有的东西,比如设计不错且性能优良的产品。你会觉得,他们本应更加自信才对,事实却不是这样。我见过很多创业者,他们创造了能够改变世界的产品,却为“我没有漂亮的商务名片,我的办公场地看上去很low”这类的琐事而焦虑。这个过程,很多创业者也都经历过。
伟大的新事物往往来源于“边缘力量”,而发现他们的人,往往低估了这种力量。我想要探讨的是,为什么伟大想法都来自于边缘?它们具体是些什么样的想法?我们能不能做些什么来鼓励这样的想法?如何帮助他们,才能推进这种力量?
好的想法往往来源于“边缘人”的原因之一,就是这些“边缘人”相对于那些“内部人”来说,往往更为机警,更为敏锐,更为灵活。
如果政府想找一位作家去写一本官方版的“伟大的美国小说”,你觉得政府会找谁?
首先,大多数最优秀作家都会被排除,因为他们派系鲜明,请他们容易触犯到其他派系。而在剩下的那些人当中,聪明的人会选择拒绝,只有一小部分人会接受。
然后,政府会挑选一个正处于创作巅峰的人,就是已经有些名气,有成功作品的人,然后交代给他无数关于政府的禁忌,条条框框,又要尽可能正面积极,继而给你搬来许多可供参考的文献等等。
这个悲催的作家,将会坐在桌前背负着巨大压力,进行中规中矩、任务般的写作。而这样被创作出来的小说,你会看吗?谁会看?必须为美国政府买单的人当然会去看,这是任务。
然而这样的创作往往不会成功。
这个小小思维试验说明了“内部人”做事情的弊端:首先,选了一个错误的人;其次,过泛的范围;再次,无力承担风险,还得看起来严肃正经,有过重的期望值负担,受既定利益力量影响;还有,面对一群没有辨别能力的读者。
而最可怕的是,这类工作更可能成为一种责任,而不是乐趣。所以这就是“内部人”和“边缘人”的差别。“内部人”眼里它是责任,是任务,“边缘人”把它当成乐趣,去创造。
如果这样来看,这世界不外乎两种人,一种是“内部人”,一种是“边缘人”,那么,怎么区分这两种人,我觉得有必要做一个测试。但是问题来了,大多数挑选“精英”的方法,都面临一个难题:是以他们所在领域的“出色度”为标准,还是以他们完成测验的出色度为标准?
所以,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用什么方法测试最可靠?如果选拔精英的方式腐化到不可理喻的程度,那么多数真正的人才,都将成为大多数人眼中的“边缘人”。
比如在艺术领域,有关艺术家的一个形象标准是:普遍而且贫穷。但如果你用这种方式去解读,非常有可能误判一个天才。因为普通而贫穷,不能代表所有可能成为伟大艺术家的人物形象。正如不是所有骑白马的都是王子一样。
在这里,最讽刺的是,测试竟然演变为“反测试”,因为,这恰恰是在一群不符合要求的人当中,来挑选出合乎要求的人。
比如,能在一般大公司中晋升,你往往需要懂一些政治等等和业务没什么关系的事情,而真正有想法的人,却很少有时间花在这些不太相关的事情上面。
就像比尔·盖茨,他能把这么大一家公司经营好,但你很难想象,他会有时间和精力再去通用电气领域里钻研。恐怕,即使在微软内部,也很少有人能做到。
这就是大公司经常被刚刚成立的小公司打得措手不及的原因之一。而大公司内部,员工更无法意识到,他们所工作的环境,恰好就是一个巨大的、正运转中的、有着错误标准的测试。
如果你是一个边缘人,打败内部人的最佳时机就是,在由腐化测试选拔出无能精英的那些领域做出点成绩来。
然而这实际上仍可能是一个陷阱,如果这个测验本身是腐化的,你再怎么杰出,你的成功也不会被认可。你有可能会打败某些内部人,但实际上在更大的范围里,你会因此丢失机会,没有任何成就感。
精英人士的本领往往成为他们的软肋,因为人一旦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往往就会想要动用一切时间去做那件事。精英人士的专注当然很有价值,但是他们越专注于专业本身,就越容易忽略这一领域之外的世界,在其他领域,精英变得一无所知。 要想胜过精英人士的“边缘人”,这个时候你有两条路可以选:其中一个,便是让自己什么事都做一些。既然你选择一条狭窄的路,就意味你的收益可能会很少,但你可以广撒网,从不同领域的相似处获取利益。你可以横向竞争,也可以纵向竞争,好比出书,不仅写写文章,还要给书画上插图。
第二种,找到他们可能忽视的点,特别是那些新事物。如果目前你不擅长做些什么,不如考虑做一些新的、别人没做过的事。尽管做这些暂时不会有什么成绩,但是你要知道,这件事目前没人比你更擅长,你一旦做成了,你就是这个领域的领航者。比如雕刻,是把图片化的东西实体化。但是在杜勒尝试雕刻前,没有人把雕刻当回事,更别说艺术。
那些所谓的内部人员,除了比较喜欢做些固定的工作之外,还有一个既定兴趣,就是通常他们也希望能保持原有工作模式。
大多数公司也是如此。许多成功企业的唯一弱点,就在于他们不会想要去打破它的现有状态,他们习惯了现状并且安于现状。
所以,作为一个“边缘人”,你应该努力去找那些内行人觉得不行、冷门的东西,而不是去做那些别人已经做得很好的东西,或者去模仿他们方式,试图做得比他们更好。那些真正有价值的新方法,并不是那些“内部人”觉得完全没戏的方法,而是那些“内部人”因为觉得它们还不够完善,因而被忽略的方法。
如果我不得不将边缘化力量浓缩为一句话,那么它会是:尝试做出点什么吧。
尝试做点什么,意味着自己决定自己要做的事,而不是一味执行老板命令。这同时也暗示了:其结果可能并不是很好。
通常一个作品,都是在材料不充足的情况下,将就着、匆忙地做出来的。也许,做出的东西有点用,但却没有好到让人愿意把自己名字贴在产品标签上。而那些一群人一起试着搞出来的东西,通常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或甚至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但你,却能找到另外一条路线:尝试。
我认为,人们应当想着尝试。这意味着:就算你失败了,你也不会受到什么惩罚。你的动力,源自于好奇心而非责任感。所以,你将不再受到拖延症的影响;你不会去逃避这样的工作,而且,在你做这样的工作时,你也会感到快乐。
如果我能回到20岁重新来过,有件事我会花更多时间做,那就是尝试着做出点什么。就像许多20出头的年轻人一样,我曾花大把时间为我该做什么感到焦虑,但其实上,我应该少花点时间去犹豫和顾虑,应该多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事。
比如50年前的人可能会觉得一个人根本不可能做出一部影片,但现在,你甚至一个人就可以批量生产很多影片,只要做出样子来,放到网上卖就可以了。
如果你真的想去干点大事,那么,你就该着眼于边缘中的边缘区域:那些仅仅刚被精英人士占领的区域。在那里,你会找到很有空间,但却还没人做好的事。
这是我最后一条建议:教你确定自己是否走上了一条正确道路的技巧。当人们觉得你不行,或者认为你做的事情不对的时候,你应该知道,你已经走上一条正确的路。如果人们对你一直抱有这种态度,这就意味着,你非常有可能做了一件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当然前提是你没有虚度光阴。
最好的就是,当人们对你说“你这样做不太好”的时候,你记住,作为批评,这只是一句空话,他内心深处其实是在说“我不喜欢你这样做”罢了。
我曾经讲过一个故事,在一家银行,开了三个窗口,三个窗口都排满了人,当第四个窗口打开的时候,是谁最先站过去?很显然是那些排在队伍最后面的人。因为他们足够机警,总是在观察周围的环境。他们不在前排,没有那么多诱惑,没有那么多束缚,他们就站在边缘,随时可以灵活改变。
所以创新总是发生在边缘。
(作者系美国著名的创投公司Y Combinator创始人,被誉为“硅谷教父”,摘自中国商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