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乳房提升术改良Lejour法的效果予以评价,并与传统双环法联合假体矫正乳房下垂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对1例乳房下垂患者,先用传统双环法联合假体进行矫正,效果改善不明显而瘢痕明显,术后半年采用改良Lejour法,重塑乳房外观。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采用改良Lejour法后切口瘢痕不明显,满意度高。结论:本例乳房松弛明显,就本例而言,采用改良Lejour法比传统双环法联合假体矫正乳房下垂效果要好,术后乳房形态好、瘢痕轻。
[关键词]Lejour法;乳房缩小术;乳房下垂;双环法;假体
[中图分类号]R655.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6455(2015)24-0011-03
乳房下垂是哺乳后女性常见的乳房形态不良之一,主要由于孕期及哺乳期乳房内腺体及结缔组织增生、乳房皮肤被牵拉伸展但松弛的皮肤弹性降低致使乳房皮肤不再回缩复原,表现出乳房松弛下垂,造成患者生理及心理上的痛苦。对于这种乳房皮肤松弛较重但内容物萎缩者,临床最常用双环联合假体方法进行矫正,但部分患者对假体出现排异反应并且矫正效果不完全、远期效果不理想。Lejour法乳房成形术目前已成为主要的乳房缩小方法之一,该方法手术设计简单,但存在乳晕及乳房下极处切口瘢痕较明显的情况,针对这方面的缺陷笔者科室对传统Lejour法进行改良,结合了双环法使其提升效果更明显,应用于临床后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2岁,2014年11月来笔者医院就诊,乳房为重度下垂,术前沟通希望解决乳房松弛问题的同时并且使乳房丰满、挺拔,笔者设计传统双环联合假体方法进行矫正,术后1年,患者对假体出现排斥反应,同时自觉效果改善不明显,乳晕偏大且周围瘢痕较重。于2015年8月来院,行改良Lejour法(双环加类似Lejour法)进行矫正,术前测量,过乳头胸围80cm,双侧胸骨上切迹至乳头距离均为28cm,两乳头距离22cm。
2 方法
2.1 手术设计
2.1.1 传统双环联合假体方法:设计传统双环联合假体方法进行矫正。患者站立位,设计乳晕直径为3.5cm,去除内外环之间皮肤半径约5cm,乳腺后腔隙置入威宁假体220ml。
2.1.2 改良Lejour法:通过双环加类似Lejour法进行矫正。患者站立位,首先标记出前正中线、锁骨上窝与乳头连线、锁骨中线及乳房中轴。设计乳晕直径约3.0cm,以乳头为中心画圆,此线为内环,轻推乳房向内侧,在外侧绘出与乳房中轴相连的垂直线,轻推乳房向外侧,在内侧绘出与乳房中轴相连的垂直线,两垂直线之间画圆,此线为外环,内外垂直线弧形相交于乳房下皱襞上方。取双侧胸骨上切迹至乳头距离22cm处为新乳头的位置并标记,对于乳房下垂严重的病例,SN线超过28cm,有可能在乳房下皱襞处增加辅助切口,以减少该处松弛皮肤堆积。
2.2 麻醉方式
两次手术均为插管全麻,结合局部肿胀麻醉技术向乳房浅筋膜层及乳房基底灌注肿胀液,以利于术中的剥离止血。
2.3 手术操作
2.3.1 传统双环联合假体方法:首先用2%利多卡因15ml,6ml碳酸氢钠,0.24mg肾上腺素,0.9%的氯化钠注射液500ml配制成肿胀液,局麻双乳乳晕切口,将肿胀液注射于双环皮下及乳腺后腔隙,两侧均注入肿胀液约200ml;按照术前设计范围环形切除表皮,保存部分真皮;从外环切口线切开真皮层至乳腺组织,于皮下及乳腺之间充分顿性分离。按乳腺导管走行方向分离乳腺组织至乳腺后腔隙,创面彻底止血,双侧乳房均植入假体220ml。放置引流管并分层缝合切口,观察双侧形态对称一致。
2.3.2 改良Lejour法:首先以2%利多卡因15ml局麻双环切口,沿设计线切开皮肤、皮下组织,6ml碳酸氢钠,0.24mg肾上腺素,0.9%的氯化钠注射液500ml配制成肿胀液,将肿胀液注射于双环皮下,去除表皮切开真皮层至乳腺组织,顺着乳腺导管分离乳腺组织直达乳腺后腔隙,取出双侧胸部假体。于乳房浅筋膜层及乳房基底灌注肿胀液,每侧约150ml。于皮下及乳腺之间环形充分分离。于乳房下皱襞处将乳房腺体由胸大肌表面向上游离。用2-0可吸收缝合线将乳腺组织固定于第4肋骨水平,乳头、乳晕皮瓣向上移位,重新缩小外环周经,使乳头上移达术前设计的新乳头位置,乳晕处荷包样缝合,放置负压引流管于乳房下皱襞术区处,乳房下部缝合两侧皮肤,矫正乳房下皱襞的猫耳畸形。
2.4 术后处理
两次术后均放置负压引流管2d,待颜色较淡引流液少于10ml时拔除引流管。术后棉垫加压包扎5d,解除包扎后佩戴定制文胸。
3 结果
患者第一次手术设计传统双环联合假体方法进行矫正,术后双侧乳房形态对称,松垂较之前有所改善,但乳晕周围瘢痕明显,双侧乳房均出现轻度的包膜挛缩,乳房松垂问题并未完全解决。第二次手术通过改良Lejour法(双环加类似Lejour法)进行矫正,双侧乳房松垂问题彻底解决,胸部未置入假体也可以使乳房丰满、挺拔,切口瘢痕不明显,乳头、乳晕形态及感觉良好。
4 讨论
传统双环联合假体方法它是以切除部分多余的乳房皮肤,除乳晕缘外无需增加其他辅助切口,但该术式影响了乳头、乳晕的血供,所以不能过分地剥离,术后容易出现乳房基底部宽大的现象。并且双环法乳房成形因乳腺塑形固定不足,这就导致了术后乳晕范围变大、乳晕缘瘢痕增宽的发生。置入假体增加了乳腺组织的容积,一定程度上抬高了乳房,改善了下垂松弛的症状,但部分患者会出现假体包膜挛缩,影响乳房的形态,效果不理想。改良Lejour法(双环加类似Lejour法)较好地实现了乳房重塑外形,并解决了乳晕变宽、乳晕缘瘢痕明显的问题。通过直线切口法最大的优点在于可以进行较稳固及彻底的乳腺组织的悬吊,使新乳房表面的皮肤张力均匀一致,它所保留腺体组织的重量并不由皮肤完全承载,减少了对乳房下极皮肤的压力。因此,能更长久保持良好的形态。 [参考文献]
[1]杨杰,孙家明,郭科,等.改良双环法中心蒂乳房缩小成形术[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12,18(1):12-15.
[2]Lejour M.Vertical mammaplasty and liposuction of the breast[J].Plast Reconstr Surg,1994,94(1):100-114.
[3]Swanson E.A matched cohort study ofsuperomedial pedicle vertical scar breast reduction(100 breasts)and traditional inferior pedicle wise-pattem reduction(100 breasts):an outcomes study over 3 years[J].Plast Reconstr Surg,2014,133(6):883-885.
[4]王琦,谢群,刘丹丹.改良双环法乳房下垂矫正术[J].中国美容医学,2012,12(1):12-13.
[5]郭树忠,杨力,栗勇,等.改良真皮帽双环法乳房悬吊术[J].中国美容医学,200l,l0(1):38-39.
[6]江华,丁伟,章建林,等.保留乳头乳晕感觉功能的改良双环法巨乳缩小术[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7,18(6):404-407.
[7]罗盛康,孙中生,汪海滨.乳房重度下垂的直线切13法乳房成形术EJ3[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8,14(5):289-292.
[8]罗盛康,徐翔,汪海滨,等.乳晕切口法解剖型假体隆乳术治疗轻度乳房下垂[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7,13(6):326-328.
[9]陈志鹏,丁祖烈,陈滔,等.改良双环法巨乳缩小术[J].中国美容医学,2013,22(2):244-246.
[10]汪发生,魏致寒.双环法乳房缩小术的临床探讨[J].实用临床医学2010,1l(2):62-63.
[11]孙晶晶,栾杰.乳房缩小整形术术后效果及并发症总结[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2):2297-2300.
[收稿日期]2015-10-18 [修回日期]2015-12-04
编辑/张惠娟
[关键词]Lejour法;乳房缩小术;乳房下垂;双环法;假体
[中图分类号]R655.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6455(2015)24-0011-03
乳房下垂是哺乳后女性常见的乳房形态不良之一,主要由于孕期及哺乳期乳房内腺体及结缔组织增生、乳房皮肤被牵拉伸展但松弛的皮肤弹性降低致使乳房皮肤不再回缩复原,表现出乳房松弛下垂,造成患者生理及心理上的痛苦。对于这种乳房皮肤松弛较重但内容物萎缩者,临床最常用双环联合假体方法进行矫正,但部分患者对假体出现排异反应并且矫正效果不完全、远期效果不理想。Lejour法乳房成形术目前已成为主要的乳房缩小方法之一,该方法手术设计简单,但存在乳晕及乳房下极处切口瘢痕较明显的情况,针对这方面的缺陷笔者科室对传统Lejour法进行改良,结合了双环法使其提升效果更明显,应用于临床后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2岁,2014年11月来笔者医院就诊,乳房为重度下垂,术前沟通希望解决乳房松弛问题的同时并且使乳房丰满、挺拔,笔者设计传统双环联合假体方法进行矫正,术后1年,患者对假体出现排斥反应,同时自觉效果改善不明显,乳晕偏大且周围瘢痕较重。于2015年8月来院,行改良Lejour法(双环加类似Lejour法)进行矫正,术前测量,过乳头胸围80cm,双侧胸骨上切迹至乳头距离均为28cm,两乳头距离22cm。
2 方法
2.1 手术设计
2.1.1 传统双环联合假体方法:设计传统双环联合假体方法进行矫正。患者站立位,设计乳晕直径为3.5cm,去除内外环之间皮肤半径约5cm,乳腺后腔隙置入威宁假体220ml。
2.1.2 改良Lejour法:通过双环加类似Lejour法进行矫正。患者站立位,首先标记出前正中线、锁骨上窝与乳头连线、锁骨中线及乳房中轴。设计乳晕直径约3.0cm,以乳头为中心画圆,此线为内环,轻推乳房向内侧,在外侧绘出与乳房中轴相连的垂直线,轻推乳房向外侧,在内侧绘出与乳房中轴相连的垂直线,两垂直线之间画圆,此线为外环,内外垂直线弧形相交于乳房下皱襞上方。取双侧胸骨上切迹至乳头距离22cm处为新乳头的位置并标记,对于乳房下垂严重的病例,SN线超过28cm,有可能在乳房下皱襞处增加辅助切口,以减少该处松弛皮肤堆积。
2.2 麻醉方式
两次手术均为插管全麻,结合局部肿胀麻醉技术向乳房浅筋膜层及乳房基底灌注肿胀液,以利于术中的剥离止血。
2.3 手术操作
2.3.1 传统双环联合假体方法:首先用2%利多卡因15ml,6ml碳酸氢钠,0.24mg肾上腺素,0.9%的氯化钠注射液500ml配制成肿胀液,局麻双乳乳晕切口,将肿胀液注射于双环皮下及乳腺后腔隙,两侧均注入肿胀液约200ml;按照术前设计范围环形切除表皮,保存部分真皮;从外环切口线切开真皮层至乳腺组织,于皮下及乳腺之间充分顿性分离。按乳腺导管走行方向分离乳腺组织至乳腺后腔隙,创面彻底止血,双侧乳房均植入假体220ml。放置引流管并分层缝合切口,观察双侧形态对称一致。
2.3.2 改良Lejour法:首先以2%利多卡因15ml局麻双环切口,沿设计线切开皮肤、皮下组织,6ml碳酸氢钠,0.24mg肾上腺素,0.9%的氯化钠注射液500ml配制成肿胀液,将肿胀液注射于双环皮下,去除表皮切开真皮层至乳腺组织,顺着乳腺导管分离乳腺组织直达乳腺后腔隙,取出双侧胸部假体。于乳房浅筋膜层及乳房基底灌注肿胀液,每侧约150ml。于皮下及乳腺之间环形充分分离。于乳房下皱襞处将乳房腺体由胸大肌表面向上游离。用2-0可吸收缝合线将乳腺组织固定于第4肋骨水平,乳头、乳晕皮瓣向上移位,重新缩小外环周经,使乳头上移达术前设计的新乳头位置,乳晕处荷包样缝合,放置负压引流管于乳房下皱襞术区处,乳房下部缝合两侧皮肤,矫正乳房下皱襞的猫耳畸形。
2.4 术后处理
两次术后均放置负压引流管2d,待颜色较淡引流液少于10ml时拔除引流管。术后棉垫加压包扎5d,解除包扎后佩戴定制文胸。
3 结果
患者第一次手术设计传统双环联合假体方法进行矫正,术后双侧乳房形态对称,松垂较之前有所改善,但乳晕周围瘢痕明显,双侧乳房均出现轻度的包膜挛缩,乳房松垂问题并未完全解决。第二次手术通过改良Lejour法(双环加类似Lejour法)进行矫正,双侧乳房松垂问题彻底解决,胸部未置入假体也可以使乳房丰满、挺拔,切口瘢痕不明显,乳头、乳晕形态及感觉良好。
4 讨论
传统双环联合假体方法它是以切除部分多余的乳房皮肤,除乳晕缘外无需增加其他辅助切口,但该术式影响了乳头、乳晕的血供,所以不能过分地剥离,术后容易出现乳房基底部宽大的现象。并且双环法乳房成形因乳腺塑形固定不足,这就导致了术后乳晕范围变大、乳晕缘瘢痕增宽的发生。置入假体增加了乳腺组织的容积,一定程度上抬高了乳房,改善了下垂松弛的症状,但部分患者会出现假体包膜挛缩,影响乳房的形态,效果不理想。改良Lejour法(双环加类似Lejour法)较好地实现了乳房重塑外形,并解决了乳晕变宽、乳晕缘瘢痕明显的问题。通过直线切口法最大的优点在于可以进行较稳固及彻底的乳腺组织的悬吊,使新乳房表面的皮肤张力均匀一致,它所保留腺体组织的重量并不由皮肤完全承载,减少了对乳房下极皮肤的压力。因此,能更长久保持良好的形态。 [参考文献]
[1]杨杰,孙家明,郭科,等.改良双环法中心蒂乳房缩小成形术[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12,18(1):12-15.
[2]Lejour M.Vertical mammaplasty and liposuction of the breast[J].Plast Reconstr Surg,1994,94(1):100-114.
[3]Swanson E.A matched cohort study ofsuperomedial pedicle vertical scar breast reduction(100 breasts)and traditional inferior pedicle wise-pattem reduction(100 breasts):an outcomes study over 3 years[J].Plast Reconstr Surg,2014,133(6):883-885.
[4]王琦,谢群,刘丹丹.改良双环法乳房下垂矫正术[J].中国美容医学,2012,12(1):12-13.
[5]郭树忠,杨力,栗勇,等.改良真皮帽双环法乳房悬吊术[J].中国美容医学,200l,l0(1):38-39.
[6]江华,丁伟,章建林,等.保留乳头乳晕感觉功能的改良双环法巨乳缩小术[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7,18(6):404-407.
[7]罗盛康,孙中生,汪海滨.乳房重度下垂的直线切13法乳房成形术EJ3[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8,14(5):289-292.
[8]罗盛康,徐翔,汪海滨,等.乳晕切口法解剖型假体隆乳术治疗轻度乳房下垂[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7,13(6):326-328.
[9]陈志鹏,丁祖烈,陈滔,等.改良双环法巨乳缩小术[J].中国美容医学,2013,22(2):244-246.
[10]汪发生,魏致寒.双环法乳房缩小术的临床探讨[J].实用临床医学2010,1l(2):62-63.
[11]孙晶晶,栾杰.乳房缩小整形术术后效果及并发症总结[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2):2297-2300.
[收稿日期]2015-10-18 [修回日期]2015-12-04
编辑/张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