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当代学习理论中的一种主要流派,其主要观点是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获得,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学习过程中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获得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其中,深刻理解建构主义中关于"建构"的界定,是我们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把钥匙。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建构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35-01
一、全面理解"建构"
建构,或者说知识的建构,表达了一种学习者的主动加工知识的过程。这种主动加工表现在学生对于新知识的理解过程中一种根据原有的知识储备,主动吸纳并加工新知识的过程。对于知识建构的借鉴有助于我们更为全面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一) 知识建构的过程是学习者在其原有的知识背景下进行的建构
建构主义十分强调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经验,形象地说,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学习者对于新知识的理解往往受到其原有知识储备的影响,正因为如此,学生对于新知识的理解往往会带着一定的主观性和差异性。
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体系当中,也十分强调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性。思想政治教育学在突出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时同时强调,受教育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对象,客观上具有广泛性与复杂性的特点。认为受教育者群体之间存在着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方面的差异性,这些特点也内在决定了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性。从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在对于学习者或者受教育者对于新知识的理解是否具有差异性的问题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原理之间存在着共通性。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学中应该注意运用建构主义所揭示的心理现象。在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前,要对教育对象进行调查分析,以便我们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二) 学习者对知识的建构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表现为同化和顺应的统一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们要主动地构建信息的意义,这种构建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这种构建的过程具体表现为同化和顺应的统一。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体系中有内化的提法,内化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范畴之一。思想政治教育学中内化的提法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同化和顺应的提法二者有着密切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其联系是,内化与同化和顺应在结果上都强调对学习者原有知识和经验进行调整和改变。但是二者更突出的关系在于其区别性,具体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促进同化的过程中,更强调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疏通、引导、言教、身教、鼓励、教育、管理等,更多的是突出教育者的主导性。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更突出强调学习者自己的主动建构,强调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把更多的学习活动交给学生自己,教师可以退居"二线",起到"服务者"的作用即可。
二、 怎样理解"过程"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并不过分强调学习的结果,而是十分强调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既包括学习者自身同化和顺应的过程,也包括社会、学校、教育者、朋辈等带给一个学习者的情景和可能存在的协作和交流等过程。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对于"过程"的理论进行理解,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借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有利"支点"。
(一) "等待"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有之义
"等待"是一门教育的艺术。在许多年的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下,造成许多思想政治教育者过分追求结果,而忽视了对学习过程的重视。直接体现就是教育者太过急功近利的追求分数,追求整齐划一的标准。而建构在于学习者新旧知识之间的反复地、双向地相互作用。这种反复性和双向性正是表达了学习者的学习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教育者要给予学习者以充分的时间去完成这样的构建。
(二) 学习过程中不同教育主体的"协作"、"交流"应该得到重视
建构主义者强调社会互动在学习中的重要意义,包括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师生与课堂以外的同伴、专家、实践工作者以及更广泛的社区的互动。所以建构主义十分强调协作学习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学从来都不是一门脱离现实的科学,相反,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来源于现实实践并最终需要回到实践当中去的科学。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强调不同主体间的协作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社会的大环境以及学校的小环境,甚至是班级这样的微环境,都会对学习者的学习产生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学当中学习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互相交流的过程。
三、 建构主义学习观在思想政治教育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一)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性不该动摇或改变
建构主义十分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学习,并相应的弱化了教师的作用。虽然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也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的主动性,但是这并不是说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性就被弱化和取消了,相反,对学生自主学习要求的提高反倒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性不容改变或动摇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特征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原则是指全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始终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动摇。这一原则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和基本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另外,鲜明的阶级性和主导性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要特征。这些原则和特征都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教育者不可能也不应该置主导者的身份而不顾。
(二) 要坚持真理的客观性,警惕建构主义中存在的主观唯心主义和相对主义的倾向
建构主义虽然一般不否定客观世界的存在,但一些研究者却怀疑认识的可能性,否认客观存在对主观意识的决定作用。他们认为,知识并不反映世界的本来面目,不要去追求"真理",只能评价知识的一致性,看知识能否帮助人们达到行为的目的,所以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容易陷入到实用主义和工具主义的漩涡之中。
建构主义在物质观上的唯心主义倾向和真理观上的实用主义倾向,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格外需要警惕和规避。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真理是客观的,是绝对的。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当中,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在对一些真理性认识的理解上都要秉承客观性和绝对性,而不能想当然。
综上所述,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教学无论从原则、方法、过程、主客体的关系层面都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具体表现為,我们应该重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给予学生充分是支持和空间去完成主动性的独立学习。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思想政治教育者还应该起到有力的主导作用,最终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变成一种不同教育主体间的协作学习。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建构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35-01
一、全面理解"建构"
建构,或者说知识的建构,表达了一种学习者的主动加工知识的过程。这种主动加工表现在学生对于新知识的理解过程中一种根据原有的知识储备,主动吸纳并加工新知识的过程。对于知识建构的借鉴有助于我们更为全面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一) 知识建构的过程是学习者在其原有的知识背景下进行的建构
建构主义十分强调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经验,形象地说,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学习者对于新知识的理解往往受到其原有知识储备的影响,正因为如此,学生对于新知识的理解往往会带着一定的主观性和差异性。
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体系当中,也十分强调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性。思想政治教育学在突出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时同时强调,受教育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对象,客观上具有广泛性与复杂性的特点。认为受教育者群体之间存在着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方面的差异性,这些特点也内在决定了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性。从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在对于学习者或者受教育者对于新知识的理解是否具有差异性的问题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原理之间存在着共通性。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学中应该注意运用建构主义所揭示的心理现象。在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前,要对教育对象进行调查分析,以便我们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二) 学习者对知识的建构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表现为同化和顺应的统一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们要主动地构建信息的意义,这种构建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这种构建的过程具体表现为同化和顺应的统一。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体系中有内化的提法,内化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范畴之一。思想政治教育学中内化的提法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同化和顺应的提法二者有着密切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其联系是,内化与同化和顺应在结果上都强调对学习者原有知识和经验进行调整和改变。但是二者更突出的关系在于其区别性,具体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促进同化的过程中,更强调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疏通、引导、言教、身教、鼓励、教育、管理等,更多的是突出教育者的主导性。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更突出强调学习者自己的主动建构,强调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把更多的学习活动交给学生自己,教师可以退居"二线",起到"服务者"的作用即可。
二、 怎样理解"过程"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并不过分强调学习的结果,而是十分强调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既包括学习者自身同化和顺应的过程,也包括社会、学校、教育者、朋辈等带给一个学习者的情景和可能存在的协作和交流等过程。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对于"过程"的理论进行理解,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借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有利"支点"。
(一) "等待"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有之义
"等待"是一门教育的艺术。在许多年的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下,造成许多思想政治教育者过分追求结果,而忽视了对学习过程的重视。直接体现就是教育者太过急功近利的追求分数,追求整齐划一的标准。而建构在于学习者新旧知识之间的反复地、双向地相互作用。这种反复性和双向性正是表达了学习者的学习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教育者要给予学习者以充分的时间去完成这样的构建。
(二) 学习过程中不同教育主体的"协作"、"交流"应该得到重视
建构主义者强调社会互动在学习中的重要意义,包括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师生与课堂以外的同伴、专家、实践工作者以及更广泛的社区的互动。所以建构主义十分强调协作学习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学从来都不是一门脱离现实的科学,相反,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来源于现实实践并最终需要回到实践当中去的科学。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强调不同主体间的协作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社会的大环境以及学校的小环境,甚至是班级这样的微环境,都会对学习者的学习产生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学当中学习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互相交流的过程。
三、 建构主义学习观在思想政治教育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一)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性不该动摇或改变
建构主义十分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学习,并相应的弱化了教师的作用。虽然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也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的主动性,但是这并不是说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性就被弱化和取消了,相反,对学生自主学习要求的提高反倒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性不容改变或动摇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特征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原则是指全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始终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动摇。这一原则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和基本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另外,鲜明的阶级性和主导性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要特征。这些原则和特征都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教育者不可能也不应该置主导者的身份而不顾。
(二) 要坚持真理的客观性,警惕建构主义中存在的主观唯心主义和相对主义的倾向
建构主义虽然一般不否定客观世界的存在,但一些研究者却怀疑认识的可能性,否认客观存在对主观意识的决定作用。他们认为,知识并不反映世界的本来面目,不要去追求"真理",只能评价知识的一致性,看知识能否帮助人们达到行为的目的,所以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容易陷入到实用主义和工具主义的漩涡之中。
建构主义在物质观上的唯心主义倾向和真理观上的实用主义倾向,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格外需要警惕和规避。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真理是客观的,是绝对的。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当中,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在对一些真理性认识的理解上都要秉承客观性和绝对性,而不能想当然。
综上所述,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教学无论从原则、方法、过程、主客体的关系层面都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具体表现為,我们应该重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给予学生充分是支持和空间去完成主动性的独立学习。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思想政治教育者还应该起到有力的主导作用,最终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变成一种不同教育主体间的协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