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儒家传播学思想中的自我观:兼与芝加哥传播学派自我观比较

来源 :现代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xiaomei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芝加哥传播学派的自我观强调现实经验中的他人和社会在构成“自我”中的决定作用.这可能导致个体意识和行为缺乏道德驱动力及道德可辩护性、消解个体社会责任及个体之间彼此对话的可能性等理论困难.从先秦儒家文本中“身”“吾”“我”“自”“己”等与自我有关的概念,可以提炼出一种儒家传播学意义上的自我观.这种自我观至少具有三方面特征:第一,自我并非单纯由他人决定,而是有能力选择他人对自我施加的影响;第二,自我的关注点在于如何保持“心”的自我省察和提升的能力,而非他人和社会的影响;第三,自我与他人存在深度关联,自我省察和提升同时包含了帮助他人进行自我省察和提升的需要.这些特征为消解芝加哥传播学派自我观的理论困难提供了思想资源.
其他文献
亨利·詹姆斯是现代小说鼻祖,小说除了有传统小说中的道德关怀还有新的艺术手法尝试。《一位女士的画像》是一个青年女性心理成长和文化反思的小说。其中的婚姻抉择体现了自由
历史画当然不是像照片那样可以完全与过去时的现实一一对应起来。一方面艺术家因为时间以及把握上的种种距离而不可能将历史上的某一特定事件的一切细节都了然于胸,而且毫厘无
1949年以来,尤其是1978年以来中国品牌在落后的情况下实现了快速发展,走到了世界品牌阵营的前列.中国品牌成长与市场制度结构、生产消费结构、营销传播结构以及技术创新结构
采用乙炔真空渗碳方式对未服役和服役5年的乙烯裂解炉管耐热钢HP40Nb进行了加速渗碳处理,并利用SEM和定量电子探针对渗碳前后炉管内壁的渗碳行为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未
面对日新月异的媒介技术更迭,媒介思想面临着分歧与困顿.媒介技术乌托邦论者的乐观高调不足以阐明媒介技术隐蔽而复杂的社会蕴涵,结构功能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亦不足以充分
先秦士人进行道德观念传播的价值取向是多元的,如何在尊重人、重视人情感的前提下实现人道德的生活“情理交融”从而造就真正具有道德意识的人呢?基于近年来人文社科领域情感
从跨文化理论和叙事传输理论视角出发,对中西媒体英语叙事性新闻的读者接受度进行调查.问卷从叙事传输、移情、认知获取难易、认知视角理解、跨文化体验五个维度出发,调查了《华盛顿邮报》和《中国日报》笔下关于"户口"的报道在英语国家受众中的实际接受效果.研究表明,西方受众对《中国日报》报道的接受度均低于《华盛顿邮报》.我国外宣媒体的叙事方式应更好地将西方读者带入故事,力求达致认知和情感上的认同,并适时地为西方读者理解报道填补文化鸿沟.读者访谈分析显示,传者与受者之间存在隐形文化壁垒,新闻故事的叙事质量对国际传播效果
塑造并传播榜样形象是中国共产党完成意识形态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雷锋是其中一个非常特殊的形象.梳理对历年《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对雷锋相关报道与评论,揭示其经久不衰的原因:首先,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赋予了他无限的适应性与可能性;其次,20世纪毛泽东开国领袖的身份又使他具有特殊政治意义;再次,90年代以来"两报"上雷锋形象经历"祛魅"与"复魅"的过程使其适应了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最后,不同时期的伴生形象又不断使其真实可感.雷锋形象近60年来演变的过程,折射出了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环境的变化.
随着智能融媒体实践的逐步深入,新一轮媒介化进程对社会各领域的影响力日益加深,城市品牌形象建构与传播正面临着确立"新尺度与新标准"的挑战.研究通过群体感知与城市管理两个维度及细分指标,以新"新一线"城市佛山为例,对媒介化环境下城市品牌形象现状和传播问题进行再探索,以期为相关同类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