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历史动态课堂的构建不仅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知识、技能和情感等诸多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研究历史动态课堂的构建策略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动态课堂;教学氛围;教材建设;现代手段
历史教学中,由于存在着两大人为因素的消极影响,即教师对历史诠释严肃有余,对课堂控制滴水不漏,学生主体难以体现;学生主观上存在着历史与现实相差甚远的认识,认为历史学习就是死记硬背,导致学习热情缺乏,以上因素交替影响下,历史教学效果不言而喻。因此,构建历史动态课堂解决上述历史教学问题显得十分迫切。
一、营造宽松氛围,提供心理安全保障
动态课堂生成与发展的重要条件就是教师营造宽松教学氛围,让学生于无任何后顾之忧状态下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因此,历史教学中,我们教师要适时调整自身教学情绪,把过去对课堂的控制改成现在对课堂的放手,提供学生心理安全保障。结合历史教学实际,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实现营造宽松教学氛围的目的,首先,教师要体现教学语言使用的丰富性和层次感。教师对于历史事件的阐述要做到语言形象、生动,确保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教师对不同历史人物的描述要体现褒、贬有别的语气,使学生对历史人物形象既认知完整,又能产生爱憎有别的情感。其次,教师要提供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搭建学生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秉承学科教学一贯坚持的学生主体思想,体现“给他阳光让其灿烂”这一意识,只有这样,学生才有抛头露面的空间,学生主体地位才能有效突显,因此,历史教学中,我们教师要重视创设条件,组织学生活动,充分提供学生自主表现机会。例如,教师结合教学实际,把文本相关内容改编成思考题,鼓励学生抢答比赛。例如,组织学生就某一历史事件的意义和作用进行分组讨论、甚至是辩论,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在团队讨论中学习和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体验和感受历史的价值和对现在的影响,培养学生良好历史学习情感,诚然,在历史教学中,我们教师只有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才能确保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土,确保学生历史学习的效果。
二、把握教材建设,丰富课堂教学过程
历史教材建设既严格遵循了课程标准主旨,也符合了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尤其把吸引学生注意力,诱发学生参与热情作为教材建设的重要出发点,因此,历史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迎合教材建设思路,发挥教材建设亮点,丰富课堂教学过程。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大运河的开通》内容教学中,教师如果在教学中一味进行文字性叙述,学生很难形成隋朝大运河在历史长河中的空间概念,而教师进行教材文字阐述的同时,如果要求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历史地图理解并识记大运河起止地点,大运河分段情形,大运河流经地区,学生对于大运河将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对其历史作用也将会有一个更为客观的评价;再如,在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完毕后,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提示,要求学生首先对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版块参考资料进行自主阅读,然后鼓励学生根据教材活动提示进行历史短剧的表演,这样教师把纯知识性教学变成了尊重历史条件下的学生课堂演绎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而且也把课堂教学氛围推向高潮。诚然,历史教材建设可圈可点的亮点还很多,比如,历史教材中“自由阅读卡”的使用拓宽了学生视野,增添了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历史教材中活动与探究版块的运用丰富了学生历史学习过程。毋庸置疑,教师对教材亮点的挖掘与运用一方面达到了课堂教学直观性的目的,使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另外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历史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课堂的参与度。
三、运用现代手段,创设历史教学情境
历史本真面目的不可复制性使得学生对过去所发生的历史事件的理解更多地依赖于教师的讲解,诚然,对于规律性历史知识的概括,通过教师语言诠释学生可以理解和接受,而对于描述性历史知识,教师如果配以现代教学手段的辅助,学生学起来将更加投入,以计算机为主要载体的现代教学手段辅助历史教学,通过其声音、色彩和图像的有机结合,很好满足了学生视听感官的需求,激活了学生思维,达到了传统历史教学模式所无法实现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3课《盛世经济的繁荣》内容时,为了突显唐代陶瓷业的发展和对现代社会的深刻影响,笔者把从网络中截取的各种“鉴宝”类活动视频通过现代教学手段的演示功能呈现于学生面前,当屏幕上出现包括唐三彩在内的古代陶瓷制品以天文数字在市场成交的情景时,许多学生瞠目结舌,他们不得不为古代高超制瓷艺术而折服,从而真正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悠久与伟大。又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内容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印象,教师可以把与郑成功收复台湾相关的主题片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呈现,让学生在观看影片中重温历史,体会郑成功拉队伍、修战舰、渡海峡、登宝岛、驱外敌的的英勇过程,感受郑成功为使台湾回到祖国怀抱而英勇抗击荷兰侵略者的英勇过程,从而深刻领悟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深刻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毋庸置疑,学生观看影片时都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教师无法用语言所能诠释的。
总之,教学中教师要实现学生对历史知识有效掌握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教学实践,学生通过参与、感受和体验而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历史课堂不能让学生仅仅作为知识的聆听者和记忆者而存在。
【关键词】 动态课堂;教学氛围;教材建设;现代手段
历史教学中,由于存在着两大人为因素的消极影响,即教师对历史诠释严肃有余,对课堂控制滴水不漏,学生主体难以体现;学生主观上存在着历史与现实相差甚远的认识,认为历史学习就是死记硬背,导致学习热情缺乏,以上因素交替影响下,历史教学效果不言而喻。因此,构建历史动态课堂解决上述历史教学问题显得十分迫切。
一、营造宽松氛围,提供心理安全保障
动态课堂生成与发展的重要条件就是教师营造宽松教学氛围,让学生于无任何后顾之忧状态下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因此,历史教学中,我们教师要适时调整自身教学情绪,把过去对课堂的控制改成现在对课堂的放手,提供学生心理安全保障。结合历史教学实际,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实现营造宽松教学氛围的目的,首先,教师要体现教学语言使用的丰富性和层次感。教师对于历史事件的阐述要做到语言形象、生动,确保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教师对不同历史人物的描述要体现褒、贬有别的语气,使学生对历史人物形象既认知完整,又能产生爱憎有别的情感。其次,教师要提供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搭建学生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秉承学科教学一贯坚持的学生主体思想,体现“给他阳光让其灿烂”这一意识,只有这样,学生才有抛头露面的空间,学生主体地位才能有效突显,因此,历史教学中,我们教师要重视创设条件,组织学生活动,充分提供学生自主表现机会。例如,教师结合教学实际,把文本相关内容改编成思考题,鼓励学生抢答比赛。例如,组织学生就某一历史事件的意义和作用进行分组讨论、甚至是辩论,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在团队讨论中学习和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体验和感受历史的价值和对现在的影响,培养学生良好历史学习情感,诚然,在历史教学中,我们教师只有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才能确保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土,确保学生历史学习的效果。
二、把握教材建设,丰富课堂教学过程
历史教材建设既严格遵循了课程标准主旨,也符合了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尤其把吸引学生注意力,诱发学生参与热情作为教材建设的重要出发点,因此,历史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迎合教材建设思路,发挥教材建设亮点,丰富课堂教学过程。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大运河的开通》内容教学中,教师如果在教学中一味进行文字性叙述,学生很难形成隋朝大运河在历史长河中的空间概念,而教师进行教材文字阐述的同时,如果要求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历史地图理解并识记大运河起止地点,大运河分段情形,大运河流经地区,学生对于大运河将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对其历史作用也将会有一个更为客观的评价;再如,在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完毕后,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提示,要求学生首先对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版块参考资料进行自主阅读,然后鼓励学生根据教材活动提示进行历史短剧的表演,这样教师把纯知识性教学变成了尊重历史条件下的学生课堂演绎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而且也把课堂教学氛围推向高潮。诚然,历史教材建设可圈可点的亮点还很多,比如,历史教材中“自由阅读卡”的使用拓宽了学生视野,增添了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历史教材中活动与探究版块的运用丰富了学生历史学习过程。毋庸置疑,教师对教材亮点的挖掘与运用一方面达到了课堂教学直观性的目的,使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另外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历史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课堂的参与度。
三、运用现代手段,创设历史教学情境
历史本真面目的不可复制性使得学生对过去所发生的历史事件的理解更多地依赖于教师的讲解,诚然,对于规律性历史知识的概括,通过教师语言诠释学生可以理解和接受,而对于描述性历史知识,教师如果配以现代教学手段的辅助,学生学起来将更加投入,以计算机为主要载体的现代教学手段辅助历史教学,通过其声音、色彩和图像的有机结合,很好满足了学生视听感官的需求,激活了学生思维,达到了传统历史教学模式所无法实现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3课《盛世经济的繁荣》内容时,为了突显唐代陶瓷业的发展和对现代社会的深刻影响,笔者把从网络中截取的各种“鉴宝”类活动视频通过现代教学手段的演示功能呈现于学生面前,当屏幕上出现包括唐三彩在内的古代陶瓷制品以天文数字在市场成交的情景时,许多学生瞠目结舌,他们不得不为古代高超制瓷艺术而折服,从而真正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悠久与伟大。又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内容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印象,教师可以把与郑成功收复台湾相关的主题片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呈现,让学生在观看影片中重温历史,体会郑成功拉队伍、修战舰、渡海峡、登宝岛、驱外敌的的英勇过程,感受郑成功为使台湾回到祖国怀抱而英勇抗击荷兰侵略者的英勇过程,从而深刻领悟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深刻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毋庸置疑,学生观看影片时都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教师无法用语言所能诠释的。
总之,教学中教师要实现学生对历史知识有效掌握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教学实践,学生通过参与、感受和体验而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历史课堂不能让学生仅仅作为知识的聆听者和记忆者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