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道路绿化是城镇“绿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镇绿地系统的基本骨架,为县域道路绿化注入生态化设计、营造道路生态群落的理念,适时适地布“绿线”、合理规划配置、科学有效养护道路绿化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县域道路绿化养护
Abstract: the road greening is town "green lu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of basic skeleton, for county road landscape ecological design, build roads into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communities, where it to cloth "green line", the reasonable planning configuration, scientific and efficient maintenance road greening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Keywords: county road virescence maintenance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也由以前的唯功能性逐渐向功能与景观、生态相结合过渡。作为县域基础建设的动脉—道路绿化随之占据了比较重的份量,道路绿化不仅可以起到生态保护的作用,形成绿带隔离和城市线性的绿色景观,还可以给广大市民创造出一个更舒适、优美,亲近自然的安居乐园,在人本主义的现今社会,这一点尤为突出。因此,道路绿化工程的项目管理就显得很重要。本文就县域道路绿化中的问题结合工作实际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并提出初步的道路绿化的养护方法。
一、为县域道路绿化注入生态化设计、营造道路生态群落的理念
道路绿化作为城市设计中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形象,通过带状或者块状的“线”性组合,使城市绿地连为一个整体,成为建筑景观、自然景观以及各种人工景观之间的“软”连接。因此在县域规划建设中更应注重区域特色,拓展绿色空间。结合新路建设和城市环境整治,增加道路的绿化面积,留出较宽的绿化隔离带,但目前还没有有影响的景观大道,这对提升城市档次有很大影响。对于老城区马路,应结合旧城改造和环境整治开辟行道树绿带和街头绿地,这样既可以美化沿街景色,又能较好地改善环境质量。
(一)老路改建保建结合
老城区绿化少的问题的解决主要依靠路段扩建。以照顾原有“绿线”为基础,推荐采用将一板二带扩成三板四带,或采用不对称形式,以达到尽量少的破坏原有“绿线”,将绿色损失降到最低的目的。采用不对称形式应考虑视觉的平衡。当交通繁忙,车流量大,道路宽度不足时,由于不宜减少必要的行车道,便将原有绿化带缩窄用于非机动车道。靠机动车道一侧的草地、灌木和乔木仍然保留,而靠人行道一侧的乔木不仅仍能用于遮荫,而且形成了天然的行人与非机动车道的分隔帶。在扩大老城区绿化的时候应注意点、线、面结合,即“绿线”与其他绿化结合,在交叉口可考虑做成休闲绿地或广场。
(二)新路建设科学规划从长远计
新路建设时应从长远考虑,采用宽分隔带,宽绿化带。建议采用三板四带,即用两条分车带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开,非机动车在机动车道两侧,这种道路适合我国自行车多的特点,有利于行车安全。在制订红线宽度时,适当考虑“绿线”的加宽。“绿线”尽量形成高低起落疏密有致的立体空间结构。
(三)小区道路以人为本道法自然
小区道路主要供行人、非机动车行走、行驶,交通上属于区域性交通,居民对其有停车、防晒、居住环境等各方面要求。为了使居民感到方便、舒适、安全,小区道路的设计就要改变以往简单处理的方式,要以“以人为本”为原则。,主干道旁绿化,选用高大的落叶乔木,配以常绿灌木,进行行列式栽植,以利防尘和阻挡噪音。支路通常人车公用,且路面窄,要与宅旁及小公园绿化布局密切配合,成为互相关联的整体。可在路的一边种植小乔木,一边种植花卉和草坪。转弯处应配置矮小绿篱或灌木,以免阻隔骑自行车者的视线。靠近住宅区的布置,不能影响室内采光和通风。植物的配置应考虑到居住区老人和儿童活动的需要,不宜选择有刺、有毒、易引起过敏的植物种类。
(四)与地形、地貌相结合 天人合一
注意与自然地形地貌、水系、湖泊的协调性以及城市功能分区的关系,着眼于整个城市生态环境,合理布局。使城市道路与“绿线”充分结合,把自然引入城市之中,以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注意树木既可以成为景观,又可能成为景观的障碍物,所以要充分考虑所设计道路的功能和要求
(五)交叉口的小区域绿化 便民安全 立体简约
交通绿岛即为小区域绿化,设置在主要交通十字路口或需分流车辆的交叉路口。必须保证车辆按一定速度交织安全行使,不布置供行人休息用的小游园。以草坪为主,草花相嵌,构简单图案,少配置小乔木或常绿灌木以免影响视线,选择适生的球根、宿根或1年生草本花卉。
二、科学养护尊重生命热爱自然利国利民
城市绿化不仅能净化空气、减弱噪音、减尘、改善小气候、防风、防火、保护路面、组织城市交通、维护交通,还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由于道路植物的立地条件差,环境恶劣,科学养护就显得尤为重要,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也符合植物生态群落养护的基本要求,城市道路生态群落的养护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
(一)绿化树木的养护,要因地、因时制宜:
1、春季,苗木防寒材料不可突然式过早拆除,要采用逐渐过渡的办法,防止苗木的不适应;春季以增加地温,适时浇足春水和增施有机肥为主,通过对树木进行浇水、施肥,能使树木增加抵抗病害的能力,还利于生根。行道树施肥可采用棒肥,在树池四周用钉子打孔,埋入棒肥,可起到追肥的作用。
2、夏季则注意水肥管理,同时道路中心隔离带和绿化带中色块的造型修剪,一般结合一年两次的养护大检查及五一、十一来进行修剪整理;夏季主要以病虫害的防治为主,由于行道树受小气候多样性、人口密集的影响,病虫害的发生时间不齐,不易防止。同时防治过程中还得考虑对人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植物天敌的保护。近几年来,一直在推广使用生物防治,如:采用新性引诱剂防治叶柄小蛾、苏云金杆菌防止天蛾,灭幼尿防止尺蠖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而秋季主要是合理浇冻水和施肥。合理的冻水即能保证植物的地上部分吸收充足的水分又能保护地下根系抵抗干燥多风的冬季,有利于植物安全越冬和来年萌芽。浇冬水要根据天气变化不可过早浇灌,导致新芽徒长。在十月份减少浇水的次数,增加抗旱性。最后一遍冻水浇到结冰封冻为最佳;同时,秋季合理进行施肥,有利于促进植物的生长和树木的木质化,同样有利于植物的安全越冬和来年的生长,这就要选择好施肥的时间、种类和施肥量。
4、冬季可以采用适当的防冻保温措施,帮助苗木安全过冬,比如缠树干和树干涂白防冻等,这是行道树冬季防寒、防病的一项重要工作,特别是新植落叶乔木,涂白时间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涂白的配比度为:水:生石灰:硫磺粉:盐=40:10:1:0.5。高度一般1.2m。同一路段区域高度一致,可以达到整齐美观的效果。
(二)绿化草坪养护的措施
春季要浇好返青水,并加强施肥,并梳理枯草,把腐烂的草用丝扒梳理干净,并打孔后施复合肥。然后浇水,刺激草坪的新根萌发和增加肥力。增强抵抗病害的能力,才能安全越夏。
夏季根据要求10—15天修剪草坪一次,修剪后要及时喷药,或灌根25%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可控制病害的发生。在七月份天气湿热时,对草坪的生长不利,也是草坪休眠期,养护最困难的时期,应按及时清除枯草层,因为枯草层往往存在大量的病原物,是新病害的病源来源,同时原来的枯草层减弱了通透性及早清处。另外在高温、闷热、连阴雨期间要每周或放晴就开始喷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白菌清等农药,交替使用可防止褐斑病、腐霉菌枯萎病、和镰刀菌的枯萎病。
秋季雨水变少后天气变凉一般病害减轻,草坪锈病发生严重。例如可以采用1000—1500倍的粉锈宁进行防治有很好的效果,但要与速保利、甲基托布津交替使用。
三、规划合理,体现人性,变堵为疏
县域道路绿化是城市公共设施的一部分,调整好公共空间、城市环境、现代人三者的关系,布局合理、设计周到的园林绿化和设施能使居民切身体会到来自城市建设者和管理者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人性化的服务,也直接影响着城市整体空间的规划品位。
(一)规划设计中的问题
在日常养护管理工作实践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由于绿化带规划中的不合理、绿带设计时没考虑到人行道的宽窄和沿街门点问题,致使绿带站石屡修屡撞、绿带穿行屡补屡踩,园林养护管理者虽想尽办法勉力维护,但往往反复较大。还有,在道路绿带绿化设计中的不合理,没有充分考虑适时适地选择苗木,不考虑竣工后的养护管理,使苗木成活率偏低,造成绿带裸露和缺株补苗后苗木生长不一而影响景观效果等等现象,这些在城市绿化规划设计中不人性化的疏忽,不仅耗费园林事业宝贵的财力物力,也给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带来无尽的烦恼。
(二)巩固绿化成果,提高绿化效益,其对策应该是:
1对已形成的道路绿化带和景点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对出现的上述等问题全面进行人性化整改,如增加和植物协调景点式绿带过道,安装朴实自然式竹木栏杆、增加道路出入口转弯半径等,使道路绿化养护管理水平升级提档。
2、在新建道路绿化项目规划实施中,要严把设计关,养护单位应参与设计认证会,关注以前设计过程中被忽略的因素,在满足绿化功能效果的同时,注重人性化布局,提前为竣工后绿化养护作好充分准备。
3、加强宣传,采取人性化标牌、黄丝带等温馨语言劝阻和提示,增强广大市民爱绿护绿意识。
道路绿化作为展示城市文明和生态特色的一个重要窗口,将随着城市环境需求而不断改善,随着城市加快发展而逐步提升,其设计理念及规划内容应具有一定的现代性和超前性,注入生态化设计、营造道路生态群落等理念,逐步走向节约型、生态型和地方特色相結合的高品位层次。
关键词:县域道路绿化养护
Abstract: the road greening is town "green lu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of basic skeleton, for county road landscape ecological design, build roads into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communities, where it to cloth "green line", the reasonable planning configuration, scientific and efficient maintenance road greening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Keywords: county road virescence maintenance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也由以前的唯功能性逐渐向功能与景观、生态相结合过渡。作为县域基础建设的动脉—道路绿化随之占据了比较重的份量,道路绿化不仅可以起到生态保护的作用,形成绿带隔离和城市线性的绿色景观,还可以给广大市民创造出一个更舒适、优美,亲近自然的安居乐园,在人本主义的现今社会,这一点尤为突出。因此,道路绿化工程的项目管理就显得很重要。本文就县域道路绿化中的问题结合工作实际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并提出初步的道路绿化的养护方法。
一、为县域道路绿化注入生态化设计、营造道路生态群落的理念
道路绿化作为城市设计中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形象,通过带状或者块状的“线”性组合,使城市绿地连为一个整体,成为建筑景观、自然景观以及各种人工景观之间的“软”连接。因此在县域规划建设中更应注重区域特色,拓展绿色空间。结合新路建设和城市环境整治,增加道路的绿化面积,留出较宽的绿化隔离带,但目前还没有有影响的景观大道,这对提升城市档次有很大影响。对于老城区马路,应结合旧城改造和环境整治开辟行道树绿带和街头绿地,这样既可以美化沿街景色,又能较好地改善环境质量。
(一)老路改建保建结合
老城区绿化少的问题的解决主要依靠路段扩建。以照顾原有“绿线”为基础,推荐采用将一板二带扩成三板四带,或采用不对称形式,以达到尽量少的破坏原有“绿线”,将绿色损失降到最低的目的。采用不对称形式应考虑视觉的平衡。当交通繁忙,车流量大,道路宽度不足时,由于不宜减少必要的行车道,便将原有绿化带缩窄用于非机动车道。靠机动车道一侧的草地、灌木和乔木仍然保留,而靠人行道一侧的乔木不仅仍能用于遮荫,而且形成了天然的行人与非机动车道的分隔帶。在扩大老城区绿化的时候应注意点、线、面结合,即“绿线”与其他绿化结合,在交叉口可考虑做成休闲绿地或广场。
(二)新路建设科学规划从长远计
新路建设时应从长远考虑,采用宽分隔带,宽绿化带。建议采用三板四带,即用两条分车带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开,非机动车在机动车道两侧,这种道路适合我国自行车多的特点,有利于行车安全。在制订红线宽度时,适当考虑“绿线”的加宽。“绿线”尽量形成高低起落疏密有致的立体空间结构。
(三)小区道路以人为本道法自然
小区道路主要供行人、非机动车行走、行驶,交通上属于区域性交通,居民对其有停车、防晒、居住环境等各方面要求。为了使居民感到方便、舒适、安全,小区道路的设计就要改变以往简单处理的方式,要以“以人为本”为原则。,主干道旁绿化,选用高大的落叶乔木,配以常绿灌木,进行行列式栽植,以利防尘和阻挡噪音。支路通常人车公用,且路面窄,要与宅旁及小公园绿化布局密切配合,成为互相关联的整体。可在路的一边种植小乔木,一边种植花卉和草坪。转弯处应配置矮小绿篱或灌木,以免阻隔骑自行车者的视线。靠近住宅区的布置,不能影响室内采光和通风。植物的配置应考虑到居住区老人和儿童活动的需要,不宜选择有刺、有毒、易引起过敏的植物种类。
(四)与地形、地貌相结合 天人合一
注意与自然地形地貌、水系、湖泊的协调性以及城市功能分区的关系,着眼于整个城市生态环境,合理布局。使城市道路与“绿线”充分结合,把自然引入城市之中,以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注意树木既可以成为景观,又可能成为景观的障碍物,所以要充分考虑所设计道路的功能和要求
(五)交叉口的小区域绿化 便民安全 立体简约
交通绿岛即为小区域绿化,设置在主要交通十字路口或需分流车辆的交叉路口。必须保证车辆按一定速度交织安全行使,不布置供行人休息用的小游园。以草坪为主,草花相嵌,构简单图案,少配置小乔木或常绿灌木以免影响视线,选择适生的球根、宿根或1年生草本花卉。
二、科学养护尊重生命热爱自然利国利民
城市绿化不仅能净化空气、减弱噪音、减尘、改善小气候、防风、防火、保护路面、组织城市交通、维护交通,还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由于道路植物的立地条件差,环境恶劣,科学养护就显得尤为重要,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也符合植物生态群落养护的基本要求,城市道路生态群落的养护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
(一)绿化树木的养护,要因地、因时制宜:
1、春季,苗木防寒材料不可突然式过早拆除,要采用逐渐过渡的办法,防止苗木的不适应;春季以增加地温,适时浇足春水和增施有机肥为主,通过对树木进行浇水、施肥,能使树木增加抵抗病害的能力,还利于生根。行道树施肥可采用棒肥,在树池四周用钉子打孔,埋入棒肥,可起到追肥的作用。
2、夏季则注意水肥管理,同时道路中心隔离带和绿化带中色块的造型修剪,一般结合一年两次的养护大检查及五一、十一来进行修剪整理;夏季主要以病虫害的防治为主,由于行道树受小气候多样性、人口密集的影响,病虫害的发生时间不齐,不易防止。同时防治过程中还得考虑对人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植物天敌的保护。近几年来,一直在推广使用生物防治,如:采用新性引诱剂防治叶柄小蛾、苏云金杆菌防止天蛾,灭幼尿防止尺蠖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而秋季主要是合理浇冻水和施肥。合理的冻水即能保证植物的地上部分吸收充足的水分又能保护地下根系抵抗干燥多风的冬季,有利于植物安全越冬和来年萌芽。浇冬水要根据天气变化不可过早浇灌,导致新芽徒长。在十月份减少浇水的次数,增加抗旱性。最后一遍冻水浇到结冰封冻为最佳;同时,秋季合理进行施肥,有利于促进植物的生长和树木的木质化,同样有利于植物的安全越冬和来年的生长,这就要选择好施肥的时间、种类和施肥量。
4、冬季可以采用适当的防冻保温措施,帮助苗木安全过冬,比如缠树干和树干涂白防冻等,这是行道树冬季防寒、防病的一项重要工作,特别是新植落叶乔木,涂白时间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涂白的配比度为:水:生石灰:硫磺粉:盐=40:10:1:0.5。高度一般1.2m。同一路段区域高度一致,可以达到整齐美观的效果。
(二)绿化草坪养护的措施
春季要浇好返青水,并加强施肥,并梳理枯草,把腐烂的草用丝扒梳理干净,并打孔后施复合肥。然后浇水,刺激草坪的新根萌发和增加肥力。增强抵抗病害的能力,才能安全越夏。
夏季根据要求10—15天修剪草坪一次,修剪后要及时喷药,或灌根25%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可控制病害的发生。在七月份天气湿热时,对草坪的生长不利,也是草坪休眠期,养护最困难的时期,应按及时清除枯草层,因为枯草层往往存在大量的病原物,是新病害的病源来源,同时原来的枯草层减弱了通透性及早清处。另外在高温、闷热、连阴雨期间要每周或放晴就开始喷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白菌清等农药,交替使用可防止褐斑病、腐霉菌枯萎病、和镰刀菌的枯萎病。
秋季雨水变少后天气变凉一般病害减轻,草坪锈病发生严重。例如可以采用1000—1500倍的粉锈宁进行防治有很好的效果,但要与速保利、甲基托布津交替使用。
三、规划合理,体现人性,变堵为疏
县域道路绿化是城市公共设施的一部分,调整好公共空间、城市环境、现代人三者的关系,布局合理、设计周到的园林绿化和设施能使居民切身体会到来自城市建设者和管理者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人性化的服务,也直接影响着城市整体空间的规划品位。
(一)规划设计中的问题
在日常养护管理工作实践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由于绿化带规划中的不合理、绿带设计时没考虑到人行道的宽窄和沿街门点问题,致使绿带站石屡修屡撞、绿带穿行屡补屡踩,园林养护管理者虽想尽办法勉力维护,但往往反复较大。还有,在道路绿带绿化设计中的不合理,没有充分考虑适时适地选择苗木,不考虑竣工后的养护管理,使苗木成活率偏低,造成绿带裸露和缺株补苗后苗木生长不一而影响景观效果等等现象,这些在城市绿化规划设计中不人性化的疏忽,不仅耗费园林事业宝贵的财力物力,也给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带来无尽的烦恼。
(二)巩固绿化成果,提高绿化效益,其对策应该是:
1对已形成的道路绿化带和景点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对出现的上述等问题全面进行人性化整改,如增加和植物协调景点式绿带过道,安装朴实自然式竹木栏杆、增加道路出入口转弯半径等,使道路绿化养护管理水平升级提档。
2、在新建道路绿化项目规划实施中,要严把设计关,养护单位应参与设计认证会,关注以前设计过程中被忽略的因素,在满足绿化功能效果的同时,注重人性化布局,提前为竣工后绿化养护作好充分准备。
3、加强宣传,采取人性化标牌、黄丝带等温馨语言劝阻和提示,增强广大市民爱绿护绿意识。
道路绿化作为展示城市文明和生态特色的一个重要窗口,将随着城市环境需求而不断改善,随着城市加快发展而逐步提升,其设计理念及规划内容应具有一定的现代性和超前性,注入生态化设计、营造道路生态群落等理念,逐步走向节约型、生态型和地方特色相結合的高品位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