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探讨Co2+鉴定实验过程中意外发现在适量CoCl2溶液中加入适量NH4SCN溶液的体系具有可逆热致变色现象为切入点,在分析和探讨其热致变色机理的基础上,顺势通过“先做后教、以做定教”实验教学的“翻转课堂”模式,即学生完成元素化学实验,具有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后,以“问题”为导向,以生动直观的演示实验现象为基础,引导学生直观认识一些Co(Ⅱ)化合物的热致变色现象及其影响因素,启发学生应用化学原理与化学知识解释和探讨热致变色现象产生的本质,以加深学生对配合物的结构、性质以及分裂能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分
【机 构】
: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厦门大学),福建厦门36100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探讨Co2+鉴定实验过程中意外发现在适量CoCl2溶液中加入适量NH4SCN溶液的体系具有可逆热致变色现象为切入点,在分析和探讨其热致变色机理的基础上,顺势通过“先做后教、以做定教”实验教学的“翻转课堂”模式,即学生完成元素化学实验,具有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后,以“问题”为导向,以生动直观的演示实验现象为基础,引导学生直观认识一些Co(Ⅱ)化合物的热致变色现象及其影响因素,启发学生应用化学原理与化学知识解释和探讨热致变色现象产生的本质,以加深学生对配合物的结构、性质以及分裂能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归纳、推理、总结和探索规律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
其他文献
针对后疫情时代的教学需要和地方高校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不足,通过创建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初步探索了微信融入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新模式.课前通过公众号的推文引导学生进行有目标的预习,养成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习惯.课堂中,先通过微信群进行预习测试,并基于测试反馈调整需要重点讨论的实验要点,再通过微信群共享师生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拍摄的照片或视频,充分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的能力.课后结合拍摄的错误操作的照片撰写公众号推文,进行实验反馈,帮助学生形成反思的习惯.
在高等学校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教学的理念,是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根本任务的基本要求.结合结构化学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哲学观和科学观、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目标为切入点,提出结构化学教学中思政元素的融入策略,发挥结构化学课程的“育德功能”,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有机化学是许多理工农医专业的基础课,其知识点丰富且有一定难度,这些因素使得课后答疑的需求量大且时效性较强.在互联网环境发达茁壮的今天,利用互联网构建教学答疑平台对线下答疑进行补充可以成为辅助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浙江大学化学系学业指导中心有机化学答疑组在摸索尝试后成功建设了一种有机化学教学辅助公共答疑平台,正式运营一年中,得到了来自各个院系学生的积极参与及化学系师生的鼎力支持,评价良好.本文将介绍利用学生志愿者组织及QQ群建设实现公共答疑平台的方法、效果与改进方向.
针对传统BOPPPS模型存在的学情了解不够深入、容错性差、学习效果检验不及时和课节衔接不足等问题,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着重学情分析,提出了基于雨课堂和BOPPPS改进模型的教学设计方法.阐述了设计理念、探讨了改进模型的设计环节,并以大学化学课程为例,进行了教学改革和实践.
实验教学在培养工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预习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安全意识攸关重要.本文基于“微信+问卷星”平台对大学化学实验预习模式进行了改革,引入游戏闯关理念,开发出闯关式大学化学实验预习在线考试小程序,以替代传统的纸质预习思考题,引导学生主动接受闯关式挑战,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醛/酮与醇或原甲酸酯进行亲核加成反应生成的产物缩醛/缩酮,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该反应也广泛用于醛/酮羰基的保护或者乙二醇的保护,因此,缩醛/缩酮的合成研究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根据反应体系的不同,从酸催化、电催化和光催化三个方面对近年来缩醛/缩酮的合成研究进展进行详细综述.期望该综述作为学生基础有机化学课程的课后拓展阅读内容,能加深学生对基础反应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思维.
作为材料研究领域的明星,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的研究是基于有机化学反应的成功选择和合成条件的不断优化.本文探讨将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的成键方式引入有机化学教学课堂的途径,阐述有机化学反应在新型纳米材料设计合成中的应用.科教融合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科研视野、激发科研热情;更能在科研成果中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担当.科教融合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
2021年沃尔夫化学奖颁给了Leslie Leiserowitz和Meir Lahav两位教授,以此来表彰他们在证明三维分子结构与有机晶体结构之间相互影响中的贡献.他们的研究成果,极大地补充了科学界对于有机大分子自组装的相关机理的理解,为有机晶体化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以此为契机简要介绍了两位2021年沃尔夫化学奖获得者及沃尔夫奖的历史与地位.
截止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共颁发了 112次,其见证了化学学科的发展历程、化学学科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以及化学学科发展的最前沿.以诺贝尔化学奖为主线,联系诺贝尔化学奖趣闻,讲解化学学科将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乃至对人类社会和生存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可以使大家认识到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并且更加了解如何进行化学研究,促进化学学科的长足发展.
知识可视化是一种有效促进知识学习、整理、创造和传播的技术.通过在无机化学教学中构建基于自我生成绘图策略和图形组织者策略的教学设计,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可视化表征高度融合,在实现显性知识高效传授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实现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入.教学实践表明,知识视觉化呈现能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为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