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刊综合消息 2011年,中国教育改革从“启航”走向“全面落实”阶段。今年“两会”期间,教育领域也因此再次吸引了众多代表、委员的目光。
关键词一: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盼普惠、公平 深层问题亟待立法解决
不在义务教育之列并缺乏公共财政支持的学前教育,已成为中国“最昂贵的教育”。在本次“两会”中,“学前教育”再次成为被提及次数最多的教育类话题。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学前教育目前是一个薄弱环节,不管从重要性、紧迫性还是资源匮乏性来说都是亟待解决的,必须把学前教育当做教改的突破口。”
全国政协委员刘焱执笔并得到教育界全部109位委员联名提交了一件提案,呼吁加快学前教育发展,推动学前教育实现“普惠、公平”。据悉,以界别所有委员的名义提交联名提案,在近年大会中还是首次出现。
长期研究国内外学前教育问题的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庞丽娟分析指出,入园难入园贵有政府责任不到位、学前教育资源严重匮乏、办学体制混乱等三大深层次原因,这些问题均需靠立法解决。全国政协委员、济南大学副校长张承芬也在提案中指出,应加快学前教育立法过程,为学前教育提供法律保障。
关键词二:高考改革
“就地高考”有望破冰 自主招生公平性遭质疑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列席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教育部正在研讨进城流动人口子女就地高考问题,将尽快出台方案。高考改革的话题,也因袁贵仁这一表态,再次引发热烈的讨论。
全国政协常委葛剑雄指出,均衡各地高考招生比例,势必会影响北京、上海等招生比例原本较高的省市考生的利益,但是应该看到,这些省市的高考招生比例长期高于其他地方,这本身就是不公平、不合理的,这种地域特权早就应该被破除。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政协原副主席陈万志则表示,可以通过设定条件有序放开随迁子女高考。
此外,自主招生的话题也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不少代表、委员表示肯定,认为高校自主招生改变了过去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唯一招生模式,让考生获得了更多的选择权,是一种进步。然而对公平性的质疑声音也不在少数。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认为,任何公平都是相对的,任何探索都有一个过程。不能因为简单地坚持公平,就把改革和探索否定掉。
关键司三:成才教育
猫爸PK虎妈 教育专家呼吁家长接受“成才观”教育
最近,一种苛刻的教育方法被美国华裔教授蔡美儿写进名为《虎妈战歌》的书中,并登上最新一期《时代》周刊封面,引爆世界对东西方教育模式大讨论。
而不久前出现的上海“猫爸”现身说法:对女儿从小实施“民主”管教,跳舞、学习不操心,孩子照样考进哈佛。
这一讨论也蔓延至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表示,家庭教育不应剑走偏锋,而应该因材施教。虎妈也好,猫爸也好,都不是绝对的。
全国政协委员、武汉音乐学院院长彭志敏建议,在全国的母亲中进行一场关于“成才观”的教育。他认为,孩子的教育涉及到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而家庭起到了最基础的作用,孩子天生更靠近母亲,母亲对孩子性格塑造是最大的。因此彭志敏建议,家长要担负起孩子成才培养的“第一责任”。要让妈妈们学习什么是“成才”、如何才能帮助孩子“成才”、成什么样的“才”。
关键词四:减负
“减负”首进政府工作报告 教材有望按成长规律调整
“孩子学业负担重”问题成家长的“心病”,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今年,“减负”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教育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注重引导和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实践创新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张树华形容中国孩子是被圈养的小羊羔。“初中生近视率超过60%,高校学生近视率达80%以上。绝大多数孩子的周末和假期都参加各种补课或知识型培训,许多学生情商缺失、集体意识弱、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对此,张树华建议,在中小学各个阶段大幅减少课程数量和难度,要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进行锻炼、实践。
“减负”已经喊了很多年,但收效甚微。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认为,“减负”问题的根源在教育理念有偏颇。中小学教材偏难,超出孩子的平均智力水平。罗伟其说,“减负”要见成效,就要遵循规律办教育,必须回到教材的设计理念上。目前中小学都存在教材偏难的问题,超出了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平均认知水平,学生在学习中就会感觉压力很大。
关键词一: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盼普惠、公平 深层问题亟待立法解决
不在义务教育之列并缺乏公共财政支持的学前教育,已成为中国“最昂贵的教育”。在本次“两会”中,“学前教育”再次成为被提及次数最多的教育类话题。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学前教育目前是一个薄弱环节,不管从重要性、紧迫性还是资源匮乏性来说都是亟待解决的,必须把学前教育当做教改的突破口。”
全国政协委员刘焱执笔并得到教育界全部109位委员联名提交了一件提案,呼吁加快学前教育发展,推动学前教育实现“普惠、公平”。据悉,以界别所有委员的名义提交联名提案,在近年大会中还是首次出现。
长期研究国内外学前教育问题的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庞丽娟分析指出,入园难入园贵有政府责任不到位、学前教育资源严重匮乏、办学体制混乱等三大深层次原因,这些问题均需靠立法解决。全国政协委员、济南大学副校长张承芬也在提案中指出,应加快学前教育立法过程,为学前教育提供法律保障。
关键词二:高考改革
“就地高考”有望破冰 自主招生公平性遭质疑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列席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教育部正在研讨进城流动人口子女就地高考问题,将尽快出台方案。高考改革的话题,也因袁贵仁这一表态,再次引发热烈的讨论。
全国政协常委葛剑雄指出,均衡各地高考招生比例,势必会影响北京、上海等招生比例原本较高的省市考生的利益,但是应该看到,这些省市的高考招生比例长期高于其他地方,这本身就是不公平、不合理的,这种地域特权早就应该被破除。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政协原副主席陈万志则表示,可以通过设定条件有序放开随迁子女高考。
此外,自主招生的话题也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不少代表、委员表示肯定,认为高校自主招生改变了过去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唯一招生模式,让考生获得了更多的选择权,是一种进步。然而对公平性的质疑声音也不在少数。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认为,任何公平都是相对的,任何探索都有一个过程。不能因为简单地坚持公平,就把改革和探索否定掉。
关键司三:成才教育
猫爸PK虎妈 教育专家呼吁家长接受“成才观”教育
最近,一种苛刻的教育方法被美国华裔教授蔡美儿写进名为《虎妈战歌》的书中,并登上最新一期《时代》周刊封面,引爆世界对东西方教育模式大讨论。
而不久前出现的上海“猫爸”现身说法:对女儿从小实施“民主”管教,跳舞、学习不操心,孩子照样考进哈佛。
这一讨论也蔓延至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表示,家庭教育不应剑走偏锋,而应该因材施教。虎妈也好,猫爸也好,都不是绝对的。
全国政协委员、武汉音乐学院院长彭志敏建议,在全国的母亲中进行一场关于“成才观”的教育。他认为,孩子的教育涉及到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而家庭起到了最基础的作用,孩子天生更靠近母亲,母亲对孩子性格塑造是最大的。因此彭志敏建议,家长要担负起孩子成才培养的“第一责任”。要让妈妈们学习什么是“成才”、如何才能帮助孩子“成才”、成什么样的“才”。
关键词四:减负
“减负”首进政府工作报告 教材有望按成长规律调整
“孩子学业负担重”问题成家长的“心病”,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今年,“减负”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教育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注重引导和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实践创新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张树华形容中国孩子是被圈养的小羊羔。“初中生近视率超过60%,高校学生近视率达80%以上。绝大多数孩子的周末和假期都参加各种补课或知识型培训,许多学生情商缺失、集体意识弱、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对此,张树华建议,在中小学各个阶段大幅减少课程数量和难度,要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进行锻炼、实践。
“减负”已经喊了很多年,但收效甚微。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认为,“减负”问题的根源在教育理念有偏颇。中小学教材偏难,超出孩子的平均智力水平。罗伟其说,“减负”要见成效,就要遵循规律办教育,必须回到教材的设计理念上。目前中小学都存在教材偏难的问题,超出了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平均认知水平,学生在学习中就会感觉压力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