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县域经济;发展;开放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5)01-0042-02
县域经济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包含着多种经济要素。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多管齐下,激活多种发展要素,才能快速壮大。
一、主攻非公经济。县域经济中基本没有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大企业,县域国有中小企业也都在国家“抓大放小”,进一步放开搞活之列。因此,县域经济的主体是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把非公有制经济作为主攻方向,思想上放心、放胆、政策上放宽、放活,工作上放手、放开。一是激活。当前,居民储蓄余额连年攀升,仅温县就达20多亿,激活民资,让民间闲散资金成为发展资本,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重组,基础设施、城市建设,教育卫生等各个领域,给足发展空间;要革除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弊端,在贷款扶持、税费减免、职称评定、社会统筹等方面落实政策,赋予非公有制经济同等的“国民待遇”;保护私有产权,严格依法管理,保持政策稳定,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全面激活非公有制经济活力。二是聚合。民间资本个体规模小,投资能力有限,投资经验不足,提高投资率、投资质量的关键环节是聚合。要加强组织引导,注重培育龙头企业和民间经济合作组织,推广“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民间投入;要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找准适宜产业、产品,集中连片发展,形成板块群体;要引导民营企业股份制改造和新办企业股份制组建,突破个体资本投资局限,加快民间资本集聚、企业集群,提升投入质量。三是做大。作为县域经济的主体,支撑县域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必须摒弃家族式、粗放型管理弊端,加快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全面提升企业素质。要重点扶持有基础、有规模的非公有制企业做大做强,尽快形成一批综合实力强的大型非公有制企业和企业集团。
二、打造开放经济。县城经济发展受制于资金、项目、人才、市场等问题,扩大开放、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是解决这些问题的现实途径。特别是生产要素相对贫乏的县市,更要重视借助外力发展自己。一是要解放思想。牢固树立“招商就是招财,引资就是发展”、“留住是贡献、走掉是失职、撵走是罪人”的理念,以集天下之智、天下之士、天下之财为我所用的视野、胸襟和本领,拓宽领域,放宽政策,培育载体,搭建平台,着力营造环境“洼地”,努力扩大县域开放度。二是创新方式,强力招商。要紧紧抓住世界性产业向我国转移、东部产业向内地转移的机遇,充分发挥本地比较优势,找准与发达地区,国内外大公司、大企业资本扩张的结合点,创新方式,综合运用园区招商、政策招商、资源招商、产业招商等形式,积极探索符合国际惯例的委托招商、代理招商等社会化、市场化招商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招商引资成效。近年来,温县抓住焦作黄河公路大桥开通机遇,发挥10万亩固有非耕地优势,规则建设了温泉工业规划区,实行“零进驻、零地价、零收费”“三零”优惠政策,以巩义为招商突破口,加大组团、组队到长三角、珠三角招商力度。仅今年元月至7月份,全县就实施外来投资项目84个,总投资16.3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8个,实际到位资金3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5%。三是拓展对外投资贸易。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东引西进,内外并举,加强国内外经济技术交流,鼓励优势企业到中西部、到国外投资办厂,积极开拓中西市场、海外市场,带动相关设备、技术、产品的出口创汇,加快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
三、培育特色经济。市场经济是比较优势经济,特色就是优势,有特色才有竞争力。发展县域经济,要主动适应国际、国内分工与合作,找准定位,扬长避短,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要依托人文自然、特色农业资源,搞好资源开发利用,拉长链条,做精做深,形成特色。近年来,温县持续推进工业原料林、怀药、牛羊养殖、种子等四大基地建设,形成了具有较强特色的农业优势,吸引了香港保和堂、北京紫晨轩、南京金陵药业、北京恒慧通、中大惠森等一批知名企业到温县投资,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要依托交通区位、传统产业、人力人才等优势,认真分析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选准特色定位,整合比较优势,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产业档次;培植新兴产业,加快规模扩张。多渠道强化投入,膨胀群体;扶优培强,做大个体,培育特色龙头,带动产业内部分工合作,形成大小业主和谐共生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内部条状、外部块状的产业板块,不断强化特色;要积极融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找准位置,扩大特色份额,在区域布局中彰显特色,在全局发展中提升特色。温县依托焦作铝、电资源优势,强力发展汽车轮毂、铝型材等铝深加工业,扩大了温县在全市铝工业基地建设中的份额,提升了产业竞争力。各县市都要善于发现和挖掘自身比较优势。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加快发展,努力形成多样化、特色化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
四、发展配套经济。县域经济是以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区域经济,产业链短,技术层次低,自我发展能力差。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生产的社会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社会分工与合作加强,大城市,大型、特大型企业纷纷将非核心生产向外扩散,给县域经济、中小企业带来配套空间。要抓住机遇,加强与区域中心城市的经济协作,积极吸纳城市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的辐射,主动承接城市产业转移,发展与其配套的互补产业;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加入大企业、优势企业的产业分工协作体系,调整结构,围绕其主导产品生产配套产品,大力发展配套经济。如:温县围绕汽车产业发展,投资2.4亿元实施年产300万只小汽车轮毂项目,并和河南风神轮胎公司年产1000万套子午胎项目配套,规划建设年产1000万只铝合金轮毂项目,市场前景看好,吸引了浙江大亚、江苏园通等公司前来洽谈合作,围绕沿海发达地区现代制造业发展,加快铸造业改造扩张步伐,引导其向重型铸造、精密铸造、锻造等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今年全县投资2亿余元,新上铸造、锻造企业10余家,实现了快速增长。总之,县域经济要甘当配角、当好配角,紧紧围绕大城市、大企业发展配套产品、下游产品和为其服务的相关产业。
五、提升劳务经济。农村人口众多,就业不足,是制约农民增收、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变人口压力为发展优势,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劳务输出,加快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林州市10万大军出太行,一年带回资金数十个亿元。要牢固树立劳务输出是一个大产业的观念,将其作为一条富民强县的有效途径,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清理和取消限制农民进城的歧视性政策,降低农民进城门槛。要加强劳务市场和中介组织建设,强化服务和引导,搞好用工人员与用人单位的对接,增强劳动力流动的有序性。要高度重视输出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多渠道增加投入,在发展国民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对劳务输出人员的技能培训,建立灵活多样的劳务人员培训基地,千方百计扩大劳务输出的规模和质量,盘活劳动力资源,输出剩余劳动力,带回先进理念,积累发展资金,鼓励回乡创业。
六、繁荣城镇经济。城镇是生产要素的集聚中心,对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带动力、辐射力,对劳动就业具有巨大的吸纳力。城镇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影响着县城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加快城镇化,一是要完善投融资机制。要树立经营城镇理念,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城镇融资新体制,大胆将一些基础设施、公用事业推向市场,多渠道融入资金,盘活城市资源;要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强化政府对城市建设用地的集中统一管理,实现土地配置的最优化,土地收益的最大化,集聚建设资金,加快城市建设。二是提高城镇品位,增强积聚能力。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高起点搞好城市规划;以特色板块、强势村镇为支点,搞好功能定位,合理布局小城镇,高标准建设,完善城镇功能,提高城镇品位,优化人居环境,增强城镇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三是整合产业布局,提供发展支撑。搞好城镇功能定位,综合运用市场手段,推动“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三产向市场集中”,以人口集聚,产业集聚带动城镇发展,以业兴城,集中建设一批工业带动型、资源加工型、农业产业化型、商贸旅游型等特色城镇群体。近年来,温县抓住南水北调、西霞院水渠、引黄补源、焦温高速公路等工程带来的机遇,高标准搞好城市发展规划,集中财力、倾斜政策,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加快温泉工业规模区建设;融合三产布局,实施了古温商业街、芳草小商品批发市场、汽车配件城、物资钢材市场等工程,加快县城中心商贸区和大桥引线、新洛沿线三产带开发,带动了城乡发展。
(本文作者:中共河南温县县委书记)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5)01-0042-02
县域经济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包含着多种经济要素。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多管齐下,激活多种发展要素,才能快速壮大。
一、主攻非公经济。县域经济中基本没有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大企业,县域国有中小企业也都在国家“抓大放小”,进一步放开搞活之列。因此,县域经济的主体是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把非公有制经济作为主攻方向,思想上放心、放胆、政策上放宽、放活,工作上放手、放开。一是激活。当前,居民储蓄余额连年攀升,仅温县就达20多亿,激活民资,让民间闲散资金成为发展资本,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重组,基础设施、城市建设,教育卫生等各个领域,给足发展空间;要革除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弊端,在贷款扶持、税费减免、职称评定、社会统筹等方面落实政策,赋予非公有制经济同等的“国民待遇”;保护私有产权,严格依法管理,保持政策稳定,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全面激活非公有制经济活力。二是聚合。民间资本个体规模小,投资能力有限,投资经验不足,提高投资率、投资质量的关键环节是聚合。要加强组织引导,注重培育龙头企业和民间经济合作组织,推广“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民间投入;要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找准适宜产业、产品,集中连片发展,形成板块群体;要引导民营企业股份制改造和新办企业股份制组建,突破个体资本投资局限,加快民间资本集聚、企业集群,提升投入质量。三是做大。作为县域经济的主体,支撑县域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必须摒弃家族式、粗放型管理弊端,加快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全面提升企业素质。要重点扶持有基础、有规模的非公有制企业做大做强,尽快形成一批综合实力强的大型非公有制企业和企业集团。
二、打造开放经济。县城经济发展受制于资金、项目、人才、市场等问题,扩大开放、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是解决这些问题的现实途径。特别是生产要素相对贫乏的县市,更要重视借助外力发展自己。一是要解放思想。牢固树立“招商就是招财,引资就是发展”、“留住是贡献、走掉是失职、撵走是罪人”的理念,以集天下之智、天下之士、天下之财为我所用的视野、胸襟和本领,拓宽领域,放宽政策,培育载体,搭建平台,着力营造环境“洼地”,努力扩大县域开放度。二是创新方式,强力招商。要紧紧抓住世界性产业向我国转移、东部产业向内地转移的机遇,充分发挥本地比较优势,找准与发达地区,国内外大公司、大企业资本扩张的结合点,创新方式,综合运用园区招商、政策招商、资源招商、产业招商等形式,积极探索符合国际惯例的委托招商、代理招商等社会化、市场化招商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招商引资成效。近年来,温县抓住焦作黄河公路大桥开通机遇,发挥10万亩固有非耕地优势,规则建设了温泉工业规划区,实行“零进驻、零地价、零收费”“三零”优惠政策,以巩义为招商突破口,加大组团、组队到长三角、珠三角招商力度。仅今年元月至7月份,全县就实施外来投资项目84个,总投资16.3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8个,实际到位资金3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5%。三是拓展对外投资贸易。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东引西进,内外并举,加强国内外经济技术交流,鼓励优势企业到中西部、到国外投资办厂,积极开拓中西市场、海外市场,带动相关设备、技术、产品的出口创汇,加快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
三、培育特色经济。市场经济是比较优势经济,特色就是优势,有特色才有竞争力。发展县域经济,要主动适应国际、国内分工与合作,找准定位,扬长避短,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要依托人文自然、特色农业资源,搞好资源开发利用,拉长链条,做精做深,形成特色。近年来,温县持续推进工业原料林、怀药、牛羊养殖、种子等四大基地建设,形成了具有较强特色的农业优势,吸引了香港保和堂、北京紫晨轩、南京金陵药业、北京恒慧通、中大惠森等一批知名企业到温县投资,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要依托交通区位、传统产业、人力人才等优势,认真分析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选准特色定位,整合比较优势,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产业档次;培植新兴产业,加快规模扩张。多渠道强化投入,膨胀群体;扶优培强,做大个体,培育特色龙头,带动产业内部分工合作,形成大小业主和谐共生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内部条状、外部块状的产业板块,不断强化特色;要积极融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找准位置,扩大特色份额,在区域布局中彰显特色,在全局发展中提升特色。温县依托焦作铝、电资源优势,强力发展汽车轮毂、铝型材等铝深加工业,扩大了温县在全市铝工业基地建设中的份额,提升了产业竞争力。各县市都要善于发现和挖掘自身比较优势。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加快发展,努力形成多样化、特色化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
四、发展配套经济。县域经济是以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区域经济,产业链短,技术层次低,自我发展能力差。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生产的社会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社会分工与合作加强,大城市,大型、特大型企业纷纷将非核心生产向外扩散,给县域经济、中小企业带来配套空间。要抓住机遇,加强与区域中心城市的经济协作,积极吸纳城市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的辐射,主动承接城市产业转移,发展与其配套的互补产业;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加入大企业、优势企业的产业分工协作体系,调整结构,围绕其主导产品生产配套产品,大力发展配套经济。如:温县围绕汽车产业发展,投资2.4亿元实施年产300万只小汽车轮毂项目,并和河南风神轮胎公司年产1000万套子午胎项目配套,规划建设年产1000万只铝合金轮毂项目,市场前景看好,吸引了浙江大亚、江苏园通等公司前来洽谈合作,围绕沿海发达地区现代制造业发展,加快铸造业改造扩张步伐,引导其向重型铸造、精密铸造、锻造等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今年全县投资2亿余元,新上铸造、锻造企业10余家,实现了快速增长。总之,县域经济要甘当配角、当好配角,紧紧围绕大城市、大企业发展配套产品、下游产品和为其服务的相关产业。
五、提升劳务经济。农村人口众多,就业不足,是制约农民增收、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变人口压力为发展优势,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劳务输出,加快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林州市10万大军出太行,一年带回资金数十个亿元。要牢固树立劳务输出是一个大产业的观念,将其作为一条富民强县的有效途径,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清理和取消限制农民进城的歧视性政策,降低农民进城门槛。要加强劳务市场和中介组织建设,强化服务和引导,搞好用工人员与用人单位的对接,增强劳动力流动的有序性。要高度重视输出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多渠道增加投入,在发展国民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对劳务输出人员的技能培训,建立灵活多样的劳务人员培训基地,千方百计扩大劳务输出的规模和质量,盘活劳动力资源,输出剩余劳动力,带回先进理念,积累发展资金,鼓励回乡创业。
六、繁荣城镇经济。城镇是生产要素的集聚中心,对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带动力、辐射力,对劳动就业具有巨大的吸纳力。城镇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影响着县城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加快城镇化,一是要完善投融资机制。要树立经营城镇理念,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城镇融资新体制,大胆将一些基础设施、公用事业推向市场,多渠道融入资金,盘活城市资源;要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强化政府对城市建设用地的集中统一管理,实现土地配置的最优化,土地收益的最大化,集聚建设资金,加快城市建设。二是提高城镇品位,增强积聚能力。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高起点搞好城市规划;以特色板块、强势村镇为支点,搞好功能定位,合理布局小城镇,高标准建设,完善城镇功能,提高城镇品位,优化人居环境,增强城镇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三是整合产业布局,提供发展支撑。搞好城镇功能定位,综合运用市场手段,推动“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三产向市场集中”,以人口集聚,产业集聚带动城镇发展,以业兴城,集中建设一批工业带动型、资源加工型、农业产业化型、商贸旅游型等特色城镇群体。近年来,温县抓住南水北调、西霞院水渠、引黄补源、焦温高速公路等工程带来的机遇,高标准搞好城市发展规划,集中财力、倾斜政策,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加快温泉工业规模区建设;融合三产布局,实施了古温商业街、芳草小商品批发市场、汽车配件城、物资钢材市场等工程,加快县城中心商贸区和大桥引线、新洛沿线三产带开发,带动了城乡发展。
(本文作者:中共河南温县县委书记)